1、国家海洋局 发布-实施-发布海洋灾害调查技术规程 海洋灾害调查规范 第3部分:海洋生态灾害调查(征求意见稿)HY/T HY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ICS备案号:目 次目 次I前 言IV1 范围152 规范性引用文件153 术语和定义124 小型浮游生物的测定显微镜个体计数法34.1 技术要求34.2 调查要素44.3 采样44.4 样品分析564.5 资料整理64.6 填写统计表74.7 绘制分布图75 赤潮甲藻孢囊检测光镜法75.1 调查内容75.2 调查方法75.3 样品采集786 赤潮毒素检测96.1 麻痹贝毒的检验ELISA法96.2 腹泻性贝毒的检验ELISA法116.3 神经性贝
2、毒的检验ELISA法146.4 记忆缺失性贝毒的检验ELISA法167 弧菌总数的测定-平板计数法187.1 原理187.2 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187.3 仪器设备197.4 样品采集。197.5 测定步骤207.6 记录与计算22217.7 注意事项22218 肠球菌的测定MPN法228.1 原理228.2 仪器设备228.3 样品采集228.4 培养基及稀释液228.5 检测步骤238.6 结果表征248.7 检测报告259 海水中甲肝病毒的检验-PCR法259.1 原理259.2 试剂配制259.3 仪器设备26259.4 样品采集及处理269.5 RNA提取269.6 引物的设计269
3、7 反转录269.8 PCR扩增269.9 结果判定269.10 记录2610 海水中诺如病毒的检验-PCR法272610.1 原理272610.2 试剂配制272610.3 仪器设备2710.4 样品采集及处理2710.5 RNA提取2710.6 引物的设计2710.7 反转录282710.8 PCR扩增2810.9 结果判定2810.10 记录2811 鱼类虹彩病毒的检验PCR法2811.1 方法原理2811.2 试剂及其配制2811.3 仪器及设备2811.4 分析步骤2812 海洋贝类体内帕金虫检验-雷氏液体巯基醋酸盐培养基培养检测292812.1 方法原理292812.2 主要试剂
4、和培养基的配制2912.3 主要器材2912.4 检测流程2912.5 PCR检测302912.6 帕金虫具体种类的测定3113 海洋贝类体内单孢子虫检验3213.1 方法原理3213.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3213.3 主要仪器及耗材333213.4 检测流程333214 虾类桃拉病毒的检验PCR法3414.1 方法原理3414.2 试剂及其配制3414.3 仪器及设备3414.4 试验方法3414.5 结果判定3514.6 记录3515 虾类白斑病毒的检验PCR法3515.1 方法原理3515.2 试剂及其配制3515.3 仪器设备3615.4 试验方法3615.5 结果判定3715.6 记
5、录37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型浮游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38附录B(规范性附录)甲藻孢囊数量计数记录表45405附录C(规范性附录)弧菌平板计数记录表46416附录D(规范性附录)甲肝病毒记录表47427附录 E(规范性附录)诺如病毒记录表48438附录 F(规范性附录)鱼类虹彩病毒检测记录49449附录 G(规范性附录)单孢子虫检测实验记录表504550附录 H(规范性附录)虾类桃拉病毒检测记录表524752附录 I(规范性附录)虾类白斑病毒检测记录表534853前 言HY/T海洋灾害调查技术规程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海洋环境灾害调查;第2部分: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第3部分:海洋生态灾害调查;
6、第4部分:滨海湿地退化和人为灾害调查。本部分为HY/T的第3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海洋灾害调查技术规程 第3部分:海洋生态灾害调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赤潮、病原生物和外来海洋生物调查的一般规定、技术要求和调查(测定)要素,以及样品采集、分析与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灾害调查工作中的赤潮、病原生物和外来海洋生物的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7、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GB12763.2-1991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水文观测GB12763.3-1991 海洋调查规范 第3部分:气象观测GB12763.6-1991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生物调查GB17378.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17378.2-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
8、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6-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 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调查ISO 3951:1989 取样步骤和站位布设ISO 5667-1:1980 水质取样第一部分:取样方法设计手册ISO 5667-2:1991 水质取样第二部分:取样技术手册ISO 5667-3:1994 水质取样第三部分:样品的保
9、存与处理手册ISO 8199:1988 水质微生物培养物的计数指南ISO/IEC导则2:1996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一般词汇HY/T 069-2005 赤潮监测技术规程ISO 7899-1 Water quality -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intestinal enterococci in surface and waste water Part 1: Miniaturized method (Most Probable Number) by inocuLation in liquid medium.OIE(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10、 epizooties): 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Aquatic Animals 2003.Centre for Research on Introduced marine pests: Revised Protocols for Baseline Port Surveys for Introduced marine speciesSurvey design,Sampling protocols and Specimen handling 2001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浮游生物 plankton是指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只
11、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群。3.2 赤潮毒素 HABs toxins有害藻华毒素赤潮毒素是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有毒天然有机化合物,危害较大的几种毒素是麻痹性贝毒(PSP)、腹泄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失忆性贝毒(ASP)等。3.3 麻痹性贝类毒素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化学结构以石房蛤毒素(Saxitoxin)为代表的,摄食后可产生麻痹作用的存在于贝类体内的海洋生物毒性物质的总称。3.4 腹泻性贝类毒素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化学结构以软海绵酸(Okadaic a
12、cid,OA)为代表的,摄食后可产生腹泻作用的存在于贝类体内的海洋生物毒性物质的总称。 3.5 神经性性贝类毒素 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NSP化学结构以短裸甲藻毒素为代表的一类存在于贝类体内的海洋生物毒性物质的总称。3.6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 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化学结构以软骨藻酸(Domoic Acid,DA)为代表的,摄食后引起一段时间内丧失部分记忆的存在于贝类体内的海洋生物毒性物质的总称。3.7 灭菌 sterilization 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3.8稀释度 dilutio
13、n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3.9 无菌操作 aseptic technique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3.10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人工制品。3.11平板(皿)计数 plate count根据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现象进行的,也就是说一个菌落即代表一个单细胞。3.12菌落 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的群落。3.13肠球菌 intestinal enterococci可在含乙酸铊,萘啶酮酸和
14、2,3,5-三甲基氯化四氮唑(TTC)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以水解4-甲基伞型酮酰-葡萄糖苷(MUD),44下好氧培养的微生物。4 小型浮游生物的测定显微镜个体计数法4.1 技术要求4.1.1 采水4.1.1.1 采水量: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每次采水不少于1000cm3;水深小于200m的海区不少于500cm3;发生富营养化或赤潮海区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次采水100cm3。4.1.1.2 采水层次:见表1,具体层次视不同调查项目的要求确定,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表层、3、5、10、15、20、30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表1 采水层次 测站水深范围米标准层次米底层与相邻标准层的最小距
15、离米10表层、中层、底层250表层、10、30、底层2.5表层指海面下0.5m 深度以内的水层。水深小于50m时,底层为离底不足2m 的水层。水深在50200m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不足水深的5% 。 可根据调查的特殊需要,酌情增加200m以深的采水层次。条件许可时,应充分考虑跃层和采集叶绿素次表层最大值所处的水层。水温调查确定了温跃层以后,在温跃层区增加一个水层。4.1.2 垂直拖网详细分析小型浮游生物种类组成时采用拖网自海地至水面垂直拖网采样,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水深小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从底至表。4.1.3 垂直分段拖网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作垂直分层拖网。根据测
16、站深度规定采集水层如表2。表2小型浮游生物垂直分段拖网采样水层 测站水深 米采样水层米 200100,2010,3020,5030,10050,2001004.1.4 连续观测时间与次数水深小于50m的海区每3h采样一次,共采9次;水深大于50m的海区每4h采样一次,共采7次。4.1.5 种类鉴定与计数除需作特殊处理的生物种类以及培养观察的特殊类群之外,鉴定到种的标本比例应在80%以上;鉴定到属的比例应在90%以上。水采样品每次实际标本镜检数不少于100200个;网采样品每次实际标本镜检数不少于500个。4.2 调查要素调查要素包括小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数量分布(时间、空间)。4.3
17、 采样4.3.1 采样仪器设备4.3.1.1 采水器采水器容积可为2.5dm3、5dm3或10dm3。4.3.1.2 网具网具根据调查海区情况和采样对象选用,见表3。表3各种网具的规格及适用对象序号网具名称网长cm网口内径cm网口面积m2筛绢规格(孔径近似值)mm适用范围及采集对象1小型浮游生物网280370.1JF 62(0.077)JP 80(0.077)适用于30m以深垂直或分段采集小型浮游生物2浅水 型浮游生物网140370.1JF 62(0.077)JP 80(0.077)适用于30m以浅垂直或分段采集小型浮游生物3手拖定性浮游植物网60220.038NY20HC(0.020)NY1
18、0HC(0.010)用以小型和微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分析以及藻种的分离筛绢规格见GB 2014。4.3.1.3 网底管浮游生物网收集标本的装置,网底管套的筛绢必须与网衣筛绢的规格相同。4.3.1.4 网口流量计使用前应经过标定,每航次标定一次。使用时安装于网口半径的中点,通过水流驱动其叶轮转动,记录器记录转数。标定方法是将流量计按实际使用时的位置,安装在不带网衣的网圈上,并按实际采样时的拖网速度从一定深度(10m或30m)垂直拖至表层,记录其转数。如此反复5次10次,取得平均值,再计算每转的流量。此值至少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3.1.5 量角器角弧形量角器。4.3.1.6 沉锤根据水流速度和风
19、浪大小,使用重量为10kg40kg的铅制沉锤。4.3.1.7 绞车及钢丝绳绞车变速范围为0.3m/s1m/s,并附有排缆装置和钢丝绳计数器,钢丝绳直径为3.6mm5.0mm。4.3.1.8 吊杆高度为5m6m(深水拖网须大于6m),负荷为500kg1000kg;吊杆的舷间距1m左右,并能调节位置。4.3.1.9 冲水设备水泵、水管、水桶和吸水球等,用于冲喷收集粘贴在网衣或网底管套筛绢上的标本。4.3.1.10 闭锁器垂直分层拖网采集时,控制浮游生物网网口关闭装置。4.3.2 采样前的准备4.3.2.1 根据调查要素、站数、层次计算采样数量,配以足量的样品瓶、采样工具、相应的固定剂、记录表及其它
20、器材。装箱上船并放于适当位置,避免碰撞和丢失。4.3.2.2 固定液配置以下固定液:a) 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100g碘化钾溶于1dm3蒸馏水,加入50g碘使其溶解,再加入100cm3冰醋酸。b) 缓冲甲醛溶液:商用甲醛(40%)加入同量蒸馏水,1dm320%的甲醛溶液加100g六次甲基四胺。4.3.3 海上采样与样品保存 4.3.3.1 采水使用采水器按预定水层和规定量采集小型浮游生物标本,并装入标本瓶,样品用鲁哥氏液或缓冲甲醛溶液固定,加入量分别为样品体积的1%和5%,视样品实际浓度可作适当增减,并记录于表A.1。4.3.3.2 垂直拖网采样 垂直拖网采样主要采集水
21、柱中个体小于200m的绝大部分小型浮游生物样品,如无壳纤毛虫、砂壳纤毛虫、轮虫、桡足类幼体、放射虫和有孔虫等样品。按不同水深选用小型浮游生物网或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进行垂直拖网,每次下网前应检查网具是否破损,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网具;检查网底管和流量计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把流量计指针拨至零;放网入水,当网口贴近水面时,须调整计数器指针于零的位置;落网速度为0.5m/s;以钢丝绳保持紧直为准;当网具接近海底时,绞车应减速,当沉锤着底,钢丝绳出现松弛时,应立即停车,记下绳长。网具到达海底后立即起网,起网速度为0.5m/s0.8m/s,网口未露出水面前不可停车,把网升至适当高度,用冲水设备自上
22、而下反复冲洗网衣外表面(切勿使冲洗的海水进入网口),使粘附于网上的标本集中于网底管内,将网收入甲板,开启网底管活门,把标本装入标本瓶,样品用缓冲甲醛溶液固定,加入量为样品体积的5%,根据样品的实际浓度可作适当增减,并记录于表A.1。用手拖定性浮游植物网进行水平(可在网口三根网绳的接合点加一个使锤)或垂直拖网,样品用鲁哥氏液或缓冲甲醛溶液固定;如需对样品做电镜观察分析,则选用戊二醛固定,根据样品浓度可加入样品体积的2%5%。4.3.3.3 分层垂直拖网应在网具上安装闭锁器,按规定层次逐一采样。下网时按垂直拖网方法;网具降至预定采样水层下界时应立即起网,当网具将达采样水层上界时,应减慢速度,提前打
23、下使锤,当钢丝绳出现瞬间松弛或震动时,说明网已关闭。按垂直拖网方法收集固定标本,分层采样情况记录于表A.2。4.3.3.4 注意事项遇倾角超过45,应加重沉锤重新采样;遇网口刮船底或海底,应重新采样。4.4 样品分析4.4.1 主要仪器和设备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沉降器、滤器、支架、抽滤瓶、手持泵或真空泵。4.4.2 样品编号各类样品应有总编号。总编号由代表采样海区、采样方式、使用网型、采样年份和样品序号等内容的代号依次组成,每份贮存样品的瓶外须贴有总编号的外标签,瓶内应放有总编号、站号和采样日期等内容的内标签,填写表3A.3。4.4.3 样品分类鉴定标本鉴定宜采用活体与固定样品相结合、网采
24、与水采样品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计数应以采水样品为准,水柱的定量计数以网采样品为准,网采样品可作为种类组成分析的补充和某些个体大于拖网筛绢孔径的种类的定量计数。4.4.4 丰度测定4.4.4.1 沉降计数法用于采水样品小型浮游生物计数,见,计数结果记录于附表A.4。4.4.4.2 浓缩计数法用于网采或采水样品小型浮游生物计数,见,计数结果记录于附表A.5。4.4.4.3 直接计数法适于赤潮发生期间或小型浮游生物细胞数量达每升105个以上时,用于网采或采水样品小型浮游生物计数,见,计数结果记录于附表A.5。4.5 资料整理4.5.1 丰度计算采水和网采小型浮游生物数量分别以cells/dm3和cel
25、ls/m3表示。4.5.2 光学显微镜计算4.5.2.1 a) 沉降计数法计算 (1)式中:C单位体积海水中标本总量,单位为个每毫升(cells/cm3);Ni三个分样计数的标本总个数,单位为个(cells);Vi三个分样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cm3)。4.5.2.2 b) 浓缩计数法计算网采样品: (2)式中:C单位体积海水中标本总量,单位为个每立方米(cells/m3);n取样计数个数,单位为个(cells);V1水样浓缩后的体积,单位为毫升(cm3);V2滤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Vn取样计数的体积,单位为毫升(cm3)。采水样品: (3)式中:C单位体积海水中标本总量,单位为个每升
26、cells/dm3);n取样计数个数,单位为个(cells);V1水样浓缩后的体积,单位为毫升(cm3);V2原采水量,单位为升(dm3);Vn取样计数的体积,单位为毫升(cm3)4.5.2.3 c) 直接计数法计算与浓缩计数法计算类同。4.6 填写统计表a) 按要求将上述统计分析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b) 按分类系统和种类出现季节,将上述各种表格数据汇总于附表A.6和附表A.7。4.7 绘制分布图用Surfer绘图软件绘制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图。绘制方法如下:a) 绘制小型浮游生物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图,一般用等值线表示,取值标准如下:小型浮游生物细胞数量(网采样品单位为 104cells/m3,
27、 采水样品单位为102cells/dm3): 5,10,50,100,500,1 000,5 000,10 000; b) 绘制小型浮游生物优势种丰度平面分布图,一般用等值线表,取值标准如下:小型浮游生物优势种细胞数量(网采样品单位为 104cells/m3, 采水样品单位为 102cells/dm3): 1,5,10,50,100,500,1 000,5 000;c) 以上取值标准,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5 赤潮甲藻孢囊检测光镜法5.1 调查内容5.1.1 生物调查 鉴定沉积物中藻类的孢囊,测定密度和生物量,分析其相对丰度和群落多样性。 5.1.2 环境调查 环境特点海区的地理环境、形态和沉
28、积物等;水文气象天气状况、水温、水深;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底温。5.2 调查方法5.2.1 调查准备调查之前,应了解调查水域的基本状况,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水域的基本状况包括沿岸的海岸工程、海区的沉积物类型等。5.2.2 站位布设站位的布设应根据监控区的位置和分布,结合海区的水文、水质、沉积物底质的环境资料综合考虑。应尽量避免在粒径大的砂底布设站位。5.2.3 调查类型和次数 基线(背景)调查:宜每月一次,按生物季节(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宜一年调查4次。监测性调查:根据各地实情和需要,选择若干固定月分和若干站点定期取样分析。应急调查;若遇赤潮等,应跟踪监测。5.2
29、4 取样面积、次数和手段 在水深10米以内的港湾中或无动力设备的小船上,采泥样宜使用0.05m2采泥器,每站取1次。水深10米以上,或水流较大的海域,可用0.lm2 采泥器,每站取1次。5.3 样品采集5.3.1 采集工具和设备 5.3.1.1 采泥器曙光采泥器:两瓣的张口面积为0.lm2。深水500m 以上采泥时,应换上带重锤的挂钩,并在两额瓣的外面附加配重,以增加采泥器的重量。“大洋一50型采泥器,取样面积为0. 05m。适于无动力设备的小船在内湾取样。日产TFO重力采泥器,适用于风平浪静的浅水内湾沉积物的采集。5.3.1.2 其它工具 需要配备钢板尺,100mL白色塑料瓶、平铲、保温箱
30、冰袋。5.3.1.3 甲板设备绞车、吊杆绞车和吊杆的负荷应能满足采泥的需要,吊杆宜装在主甲板后部,高出船舷5m左右,舷间距约lm,可作回转运动。专用于采泥器取样的绞车及吊杆应能负荷500kg,吊杆高出船舷的程度应尽量减小,以能使用为度。钢丝绳拖网一般可用直径8-10mm的软质钢丝绳。其长度按调查海区的水深确定,备有足够用量。在专供采泥用的绞车上,宜用直径4-6mm的软质钢丝绳。在钢丝绳与采泥器相连接处应装有转环,以防操作过程钢丝绳扭曲或打结。5.3.2 样品采集和处理5.3.2.1 采泥样 5.3.2.1.1 曙光采泥器的操作 曙光彩泥器的操作按以下步骤操作:a) 投放:将采泥器活门上的铁链
31、挂在挂钩上,慢慢开动绞车,提升采泥器。随着钢丝绳拉紧,两9瓣自动张开。采泥器上升到略超过船舷时,即转动吊杆将其送出舷外,待稳定后慢速下降,入水后再快速下降。放出的钢丝绳可稍长于水深。在浅海采样时,当放出的钢丝绳松弛时,即采泥器已着底,应立即停车,以防钢丝绳打结。在深水采样时,可根据钢丝绳倾角的大小,加适当的余量。b) 提升:开始用慢速,离底后改用快中速,接近水面时,再用慢速。当采泥器超过船舷时,应立即停车,转动吊杆使之移近船舷或用铁钩将其钩入舷内,再慢慢下降,将采泥器放在一个预先准备好的白铁盘中。将领瓣打开,使沉积物完整的落到白铁盘中。5.3.2.1.2 大洋采泥器的操作大洋采泥器的投放和提升
32、与曙光采泥器相同。5.3.2.1.3 TFO采泥器的操作在第二部分钢管中放一根有机玻璃管,和第一、第二、第三依次拧紧,然后将钢球从第三部分上面放下去;将第四部分也拧上,然后将绳子系上;将采泥器垂直落下,插入水中;将采泥器轻轻拿起,并保持垂直向上,以免搅动表层沉积物;将一个橡胶塞从尖头部分塞入有机玻璃,将其末端堵住;拧开采泥器尖头部分,并将橡胶塞用力塞紧,小心垂直取出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上端应有一段水柱,否则重采;玻璃管上端也用橡胶塞堵住,写好标签,用锡纸将整个管包好,以免阳光照射,冷藏存于实验室中。5.3.2.2 样品收集、保存表层沉积物分析时,用钢板尺由沉积物表层向下量出3cm,然后用平铲将表
33、层3cm的泥样铲下,然后分装到6个样品瓶中,分别用于水含量的测定、孢囊的鉴别及计数、备用样的保存,样品要装到样品瓶的2/3以上(样品瓶为100g装)。样品瓶随后放到低温冷藏箱内,避光保存。低温运回到实验室后,在4冰箱,冷藏保存2年以上。柱状沉积物分析时,以2cm为高度单位分装入样品瓶中,分别标记为0-2cm,2-4cm,4-6cm样品瓶随后放到低温冷藏箱内,避光保存。低温运回到实验室后,在4冰箱,冷藏保存2年以上。5.3.3 室内标本处理5.3.3.1 标本核对检查全部标本编号、数量等与海上记录表的内容是否相符。遇有不符,应及时查找。5.3.3.2 孢囊样品分离称取一定量(10g)的待分析的沉
34、积物,在培养皿中用海水稀释,倒入烧杯中,超声波处理30s,然后倒入80m网筛,收集过滤液,并聚集于20m网筛中,将20m目网筛中的残留物质转至凸底表面皿中,加海水于皿中,用洗瓶中过滤海水喷射残留物使水流环行,孢囊和其它轻物质悬浮,重物质沉于皿底,将上浮的悬浮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再清洗皿中的残留物数次,倒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超声波10s左右,再经过20m筛绢过滤,将残留在筛绢上的孢囊冲洗到带刻度的离心管中,定容到5mL。样品在过滤前后都应尽量保存在黑暗、低温(4)的条件下。5.3.3.3 孢囊的观察及鉴定按标本序号顺序鉴定标本,并按表B.1各项测定和填写。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孢囊的形态结构,根据孢囊
35、形状、表面突起、细胞壁结构、个体颜色、副板块结构和萌发孔等特征对孢囊的种类进行鉴定。对主要种应尽可能鉴定到种,对形态观察难以确定的种类,需要进行萌发试验,以确定分类地位。定量观察时,吸取0.1mL0.5mL已处理过的样品至1mL方格计数框中,重复观察数次,使每个样品至少观察到200个孢囊。重复几次后平均,再乘以体积,除以泥样的重量(干重),得出单位泥样(干重)中孢囊的数量。 5.3.3.4 孢囊的萌发培养取1mL已处理过的孢囊样品,均匀后倒在1mL计数框上。在倒置显微镜下,用微细管挑取所需孢囊在细胞培养板的每孔加入适量的f/2培养液,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培养液,每孔放一个孢囊,周围用密封带
36、封闭,避免蒸发。把培养板置于(201)(或其它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箱,光周期为12h:12h或其它比例,培养条件可根据不同种类和生态类型进行选择,每天观察萌发情况。6 赤潮毒素检测6.1 麻痹贝毒的检验ELISA法6.1.1 原理本方法的测定原理是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应。将已知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洗除未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体与待测样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竞争温育后,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除多余抗体成分,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体结合物,与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再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降解反应,产生有色产物,通过酶标检
37、测仪,测出酶底物的降解量,从而推知被测样品中的抗原量。6.1.2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所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6.1.2.1 0.1mol/L盐酸。6.1.2.2 5mol/L盐酸。6.1.2.3 标准物质浓缩液:经酸化,含有20%的乙醇作为保护剂,冷冻时,无限期稳定。6.1.2.4 抗体浓缩液6.1.2.5 抗原:PSP与载体蛋白-卵清蛋白(OVA)的结合物。6.1.2.6 兔抗鼠免疫球蛋白与辣根过氧化酶的结合物(酶标二抗)。6.1.2.7 ELISA包被缓冲液为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称取1.59g碳酸钠(Na2CO3),2.93g碳酸氢钠(NaHCO3),加水稀
38、释至1000mL,在4冰箱保存。6.1.2.8 1%PVA-PBS:1g聚乙烯醇(PVA)溶于100mLPBS缓冲溶液中。6.1.2.9 洗液为含0.05%吐温-20的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简称为PBS-T)配制方法为:称取磷酸二氢钠(KH2PO42H20)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0)1.13g,氯化钠(NaCl)8.0g,吐温-20 0.5mL,加水至1000mL。6.1.2.10 底物液A: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0) 4.6g,柠檬酸(C6H8O7H2O) 2.55g,过氧化脲(CH6N2O3)0.25g,加水至500 mL,即可。6.1.2.11
39、底物液B:称取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0.125 g,溶于2.5 mL 二甲亚砜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75g,柠檬酸(C6H8O7H2O)0.525g,加水至500 mL,即可。6.1.2.12 底物液:将底物液A与底物液B1:1比例混合即可。6.1.2.13 反应终止液:2M硫酸。6.1.2.14 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钠(KH2PO42H20)0.3g,磷酸氢二(Na2HPO412H20)1.13g,氯化钠(NaCl)8.0g,加水至1000mL。用于稀释标准及样品。6.1.2.15 商业化试剂盒若测定低限,回收率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40、则也适用于本标准。6.1.3 仪器和设备6.1.3.1 酶标检测仪。6.1.3.2 96孔酶标板。6.1.3.3 均质器。6.1.3.4 离心机。6.1.3.5 电动振荡器。6.1.3.6 微量加样器:50L、100L、500L。6.1.3.7 0.45m微孔滤膜。6.1.4 测定步骤6.1.4.1 贝类分析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应有充分的代表性,依受检贝类品种决定样品的采集量。每种去壳肉量应达到200g。新鲜贝类不能及时送检,样品应保存在阴凉避光之处及冷藏保存,备检。6.1.4.2 试样制备 不同样品的制备程序如下:a) 贝类试样制备。用清水将贝壳外表彻底洗净,除去贝壳,用双蒸水拎洗贝肉,
41、除去泥沙及其他外来物,收集约200g肉置于筛中沥水5min(不要使肉堆积),拣出碎壳等杂物。将贝肉均质。称取10g均质后的样品加入0.1mol/L的盐酸10mL(如果样品为较干燥的贝肉,可加入20mL 0.1mol/L盐酸,稀释系数等同),水浴煮沸并搅拌5min。冷却至室温,4下,3500r/min离心10min(离心后可能有悬浊,不影响结果)。离心后控制pH值,用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到4.0以下,取100L上清液,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到10mL(1000倍稀释),取50L进行酶联免疫测定。此时的稀释倍数为2000倍;b) 藻类试样制备。准确记取预检藻类细胞数量,3000r/
42、min离心10min,弃上清后向内加入0.1mol/L的盐酸10mL,充分搅匀,调PH为3-4,采用超声破碎或机械研磨技术破碎藻类细胞;再次离心,用0.45m微孔滤膜过滤上清液;滤液置于试管内,水浴煮沸并搅拌5min,冷却至室温,再调PH值到4.0以下,后用0.1mol/L的盐酸定容至15mL,该溶液即为PSP提取液,根据海藻试样中PSP的含量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适当稀释,取50L进行酶联免疫测定;c) 海水试样制备。收集2mL待检海水样品至试管中,为了防止PSP在玻璃管内壁残留,立即添加0.5mL海水预处理液,混匀。将该液体作为海水试样进行检测6.1.4.3 ELISA检测ELISA
43、检测步骤如下:a) 用PSP-OVA(2g/mL)包被酶标板,每孔100L,4过夜;b) 弃去残液,用洗液洗96孔酶标板3次,每次60s后,用1%PVA-PBS溶液封闭,每孔300L,37恒温3h,4保存待用;c) 酶标板用PBS-T洗3次,每次60s后,加入不同浓度的PSP标准溶液(制作标准曲线)或样品提取液与抗体溶液的混合液(1:1,每孔100L,),置37,1h;d) 酶标板洗3次,每次3min后,加入酶标二抗,每孔100L,37,40min;e) 同上述洗涤后,加入底物溶液,每孔100L,37,13min;f) 用0.5mol/L硫酸溶液终止反应,每孔50L,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6.1.5 结果的计算和表述6.1.5.1 计算百分比吸光度值计算PSP毒素标准液和样液的平均吸光度值,按式(4)分别求得每个PSP标准液和样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4)式中:A吸光度值的百分比;S6个适当的PSP标准液和样液的平均吸光度值;S00g/kg的PSP标准液的平均吸光度值。6.1.5.2 绘制校正曲线以百分比吸光度值(算数级)为纵坐标,以PSP溶液浓度(g/kg)(对数级)为横坐标,绘制出PSP标准液百分比吸光度值与PSP溶液浓度的校正曲线。每次试验均应重新绘制校正曲线。6.1.5.3 结果的计算在.2绘制的校正曲线上读取样液百分比吸光度值所对应的PSP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