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46603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江镇中心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实施目标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为把开展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处,我校以实际出发,决定选取通俗易懂的,与生 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民俗技艺”作为我校德育课程化建设的首个系统化的课程进 行开发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精粹的兴趣,学习民俗技艺,了解其 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二、课程实施要点1、 贯彻两纲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与社会综合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保持教育的统一性,使各教育条线之间互相联系,保持 统一,避免

2、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的相互排对斥和抵消。1、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分类定位,选 择适合各年级学生情感认知度的相应民俗技艺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实施。1、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科融合,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综合性的理念。音乐、 语文、社会、思品、美术、手工、电脑等学科要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从而使 民俗技艺教育的氛围和教育途径更多元化。1、 根据教材的内容,从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深入浅出, 寓教于乐,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如探究、 主题队会、讨论、各项竞赛等。三、课程资源与环境1、在当今,“两纲”教育深入推进的德育大环境下,民族精神作为德

3、育教育 的重要部分,是“以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受到广大学生、家长、老师的欢迎。 所以具有推广的价值。2、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其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有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学校教育可利用的最好的德育资源。我校地处浦东新区的东南端,这里不乏一 些有民俗技艺的老人、教师和社区人员。本课程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的校 内外资源,传承日趋冷落的浦东民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3、 民族精神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常规教育工作。而且,05 学年度时,我校已开展“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已有一定资料和活动经验的积累,这使我们这一德

4、育课程的实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校缺乏将此内容作进 一步提炼与统筹,也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4、通过上次相关主题活动的实践,我们了解到,学习传统民俗技艺引起了 广大年轻家长的共鸣,许多家长在反馈中表示学校此类活动意义非凡,这也对我 们这一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家庭教育的保证,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校、家庭、社 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效果。四、课程设置1、 阶段设置: 一到五年级作为探究型课程全部开设。2、 课时安排: 每学期各 8 课时左右。3、 内容与目标:年级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负责老师一 年级二 年级捏出精彩生活纸的艺术1、 学习简单的橡皮泥手工方法,学会涅 蔡群 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或小物

5、品。2、 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3、采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学会欣赏、评议、搜集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审美情趣。1、 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秉承中华传统文 叶锦华 化和传统美德的一代新人。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能力,灵活三 年级四 年级五 年级茶艺飘香浦东传统小点乡间织绣手指的动作,训练大脑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欲望。3、唤起学生对民间折纸和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纸的艺术,从而学会运用折纸和剪纸的基本技法来创作折纸和剪纸作品。1、 学习茶文化:茶的起源、茶的历史、 王蓓 茶的种类等。2、 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动手能力,开展礼仪社交

6、训练。比如泡茶沏茶过程、是一种劳动实践;敬茶送茶,以礼相待,是礼仪熏陶等等。3、 进行饮茶保健卫生教育。4、 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气质,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引导学生了解浦东的特色传统小点: 陈水英 粽子、汤团、馄饨等,激发学生探究民俗技艺的兴趣和热情。2、指导学生学会亲手制作传统小点,激发兴趣,是这种民俗技艺得到发扬。3、通过学生对传统小点的亲手制作,让他们感悟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喜悦,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亲情。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刺绣、编织工艺和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技艺的兴趣。2、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刺绣和编

7、织工艺的发展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在学习中,以传统的“织绣”文化来熏陶学生,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4、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申绣、苏绣、湘绣和粤绣这四种著名的刺绣工艺,并掌握刺绣的基本的针法。5、在了解基本针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十字绣和贴布绣这两种手工技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6、与家长一起学习编织最简单的小物品,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五、课程实施程序:1、2007 年 2 月2007 年 4 月研究准备阶段。研究相关资料,讨论并确定课程内容,完成校本德育课程化 的实施方案;2、2007 年 5 月2007 年 12 月研究实施阶段

8、。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3、2008 年 1 月2008 年 12 月研究总结阶段。汇总研究案例与经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六、课程实施措施1、 为了确保课程的正常落实,各年级段的负责教师要组织好本年级的教师, 利用网络收集好学习资料,并能进行一定的输理和扩充,使教学内容可行丰富。2、 在落实课程时,要合理安排好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并能采用丰富多彩的 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急生活中所发生的情况。3、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对所教的内容要进行内话,并备好课,到学期结 束时交教导处,教导处根据教师所交的材料和平时上课的情况,给教师一定的评 价,并和教师期末的考核工作进行一定的挂钩。4、 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探究、主题队会、讨论、各项竞赛等,并由少先队大队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与评价。 七、课程评价:作为课程,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我校开展的学民俗技艺,知传统文化 这一德育课程,在评价中采取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 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认知情况、情感态度、言语行为等方面,通过学生在主题教育、 专题活动、学科渗透中的表现来评定,具体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江镇中心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