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09031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生态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园林生态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园林生态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生态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生态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园林生态学网络教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在个体层次上,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A. 无机体与环境的关系B.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C.有机体与无机体的关系.D.有机体,无机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2. 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 。A.生活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境D.生存环境3. 趋同适应是指: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 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 的适应方式和途径。A.不同,不同,相同或相似 B.不同,相同,相同或相似C.相同,不同,不同 D. 相同,相同,不同4. 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形成了植物的 。A.生存型 B.生态型 C.生活型

2、 D.生理型5. 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前者比后者能利用更 _的CO2浓度,具有较 _的光补偿点。A.低,咼B.咼,咼C.咼,低D.低,低6. 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是 。A.中日照动植物B.日中型植物 C.长日照植物 D.短日照植物7. 四个季节中,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淡水湖生产力最高时期是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 冷害(chilli ng injury )是指生物在 以上的低温伤害或死亡。A. 1C B.生理零点温度 C.4 C D.0 C9. 在形态上,有些植物有密绒毛和鳞片,这是植物对 的适应。A.高温现象B.低温现象C.骤冷现象D.失水现象10. 相对湿度受到

3、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 ,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 。A.增加,增加B.降低,降低C.增加,降低D.降低,增加11. 逻辑斯蒂曲线是 。A.J型曲线 B.S 型与J型中间过渡型 C.S型曲线 D.双曲线12. 最易出现种群衰落和灭亡的生物是 。A.个体大,出生率低,成熟晚的生物B.个体小,出生率低,成熟晚的生物13. 风信子,洋槐和丁香花的芳香物质,能抑制相邻植物的伸长生长。这种作用是_。A.竞争作用 B.他感作用C.偏利作用D.互利共生14. 的垂直结构最复杂。A.热带雨林群落 B.常绿阔叶林群落C.落叶阔叶林群落 D.寒带针叶林群落15. 温室气体中,_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A.CH4 B.

4、 N20 C. 03 D. C0216酸雨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酸化,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土壤酸化的结果是使土壤中 的大量溶出,造成许多严重后果。A.活性Ca B.活性Na C.活性Mg D.活性Al17城市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它生物的发展B.次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人C.主体是人类D:能量流动表现出与生态学金字塔”规律的相反性18. 不属于城市绿地生产功能的是 。A. 提供各种竹、木产品、人造板、纤维板原料等B. 提供各种蔬菜、水果、油料、香料、药材、化工原料等C. 提供旅游产品D. 提供科研和教学场所19. 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是 。A.残余斑块B.干扰斑块C

5、.环境资源斑块 D.引入斑块20. 不同景观要素类型的斑块数越 ,异质性越 ;不同类型的斑块分布越,异质性就越。A.少,小;均匀,小B.多,大;均匀,小C.多,小;均匀,大D.多,大;均匀,大二、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2、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 方式和途径,这种现象叫做趋同适应。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气温度现象。4、景观要素:景观的组成单元(各生态系统或亚系统)则称为景观要素。5、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6、长日照植物:日

6、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短于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 为黄化现象。8、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谱是有限的,即在380710nm之间 的波长的辐射能才能被植物吸收,称为光合有效辐射。9、 食物链: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第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1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三、简答题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由多个因子组成的,各因子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作用,相

7、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主导因子作用 虽然组成环境的各因子对生物都有影响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个 或二个起决定作用的因子,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因子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 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少一个都不行, 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 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不同的强度,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分阶段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2、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含义。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都是有限的,

8、有机体对这种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以及环境空间都是有限的。种内间互相竞争环境和空间,天敌的捕食以及疾病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等都称为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要因此,现实中,种群的增长更符合J型增长趋势或呈 S型,S型增长曲线这就是著名的逻辑斯蒂增长曲线。dN=rN (1-N/k )dtk为环境最大容量或环境负荷;(1-N/k )为剩余空间,N/k为环境阻力。逻辑斯蒂方程中两个参数 r和K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潜在地增殖能力,K是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简述城市绿化植被降低噪音的机理。 树木枝密叶稠,它的柔枝嫩叶具有轻、柔、软的特点,一排排的树木枝叶相连,构成 了巨大的绿色“壁毯”

9、吸收,反射出去的声波大为减弱。 树木的枝叶纵横交错、方向不一,声波遇到这种不规则的表面后,就会产生乱反射,部分被使声波化整为零,越来越小。树干是一个粗糙的圆形表面,声波遇到这种表面后,吸收了,一部分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减弱了声波的强度。 树木枝叶柔软,在风的吹动下经常摇摆,摆动的枝叶对声波有扰乱和消散的作用。 结构复杂的绿化实体是一个多层、 多种结构和多种质地的群体。 当声波进入这个群体 时,往往经过吸收反射,再吸收,再反射的过程,这样多次故过程,声波的能量就逐渐减弱了。 草坪的声衰减也是由于草的吸声作用。草的吸收、 乱反射使地面反射系数变小, 从而降低了反射声道能量,使接受点的噪声有所降低。

10、4、简述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及根据光周期的植物分类。 自然界中,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换毛等,是对 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映,称为光周期现象( photoperiodism 或 photoperiodism )。长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短于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日照短于某一数值或黑夜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中日照植物(day in termediate pla nt )昼夜长度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日中型植物(day neutral):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5. 简述城市绿

11、地的特点城市绿地多元性明显城市绿地分布零星城市绿地基本按点、线、面三种形状布局城市绿地结构单一城市绿地在管理上的分散性5.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由多个因子组成的, 各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主导因子作用虽然组成环境的各因子对生物都有影响作用, 但在一定条件下, 只有一个或二个起决定 作用的因子,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因子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 但都很重要, 缺少一个都不行, 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 替代。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 生物需要不同

12、的生态因子或不同的强度,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分阶段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6. 简述城市绿化植被降低噪音的机理。 树木枝密叶稠,它的柔枝嫩叶具有轻、柔、软的特点,一排排的树木枝叶相连,构成 了巨大的绿色“壁毯”吸收,反射出去的声波大为减弱。 树木的枝叶纵横交错、方向不一,声波遇到这种不规则的表面后,就会产生乱反射,使声波化整为零,越来越小。树干是一个粗糙的圆形表面,声波遇到这种表面后,一部分被吸收了,一部分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减弱了声波的强度。 树木枝叶柔软,在风的吹动下经常摇摆,摆动的枝叶对声波有扰乱和消散的作用。 结构复杂的绿化实体

13、是一个多层、 多种结构和多种质地的群体。 当声波进入这个群体 时,往往经过吸收反射,再吸收,再反射的过程,这样多次故过程,声波的能量就逐渐减弱了。 草坪的声衰减也是由于草的吸声作用。 草的吸收、 乱反射使地面反射系数变小, 从而降低 了反射声道能量,使接受点的噪声有所降低。四、分析论述题1、以酸雨为例,分析说明大气污染对植物(包括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答题要点:酸雨是指PH 6.5的大气降水,包括霜、雾、积雪、降水。直接影响:(1) . 酸雨会损伤植物叶片表皮结构,损害保卫细胞,使植物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功能 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生产,最后是整个系统功能的降低(2)造成叶子

14、细胞中毒直到坏死,引起蒸发、蒸腾作用增强,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敏感性增大(3)造成植被的个体生长缓慢,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至使产量下降;另外还对树木的其它 敏感性的改变,干扰正常的再生过程。间接影响:(1)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酸化,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2) 土壤酸化的结果是大量的盐基离子的淋失,(PH小,K+、CsT、Mg+的吸附能力下降),导致 土壤肥力下降,肥力下降的结果是影响植被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下降。(3) 土壤酸化对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的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改变了微生物区系的种类、 强度等,不利于系统中植物的生长。(4) 酸化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5) 酸雨会导致动物多样

15、性减少,影响系统的生态平衡。2. 简述城市绿地系统的环境功能。答题要点: 城市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化太阳辐射能,起到降温增湿,改善城市小气 候环境,减弱温室效应的作用; 城市植物的根系、冠层、枯枝落叶层能截留降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土,减轻洪涝灾害等作用; 城市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02,放出02,起到了净化空气,增加负氧离子的功效,同时对平衡大气中的C02,缓解温室效应有一定作用; 城市绿化植物能吸收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滞留尘埃,净化空气,同时有吸收噪音 的功能; 城市绿地为各种动植物、鸟类、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

16、了贡献;3. 什么是生态位?从双核小履虫和大草履虫,双核小履虫和袋状小履虫混和培养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生态位: 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物理空间, 还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以及它们在温 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梯度中的位置。(高斯)实验:选择分类和生态习性上都很接近的双核小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放在恒定的环境中试验, 经过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下降,双核小草履虫的数量增加并保存下来。高斯随后又做了实验, 他将双核小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 发现两种草履虫都生 存下来了。 分析原因, 结果发现, 双核小草履虫多生活在培养基地中上部, 主要以细菌为食, 而袋状草履虫生活在底部, 以酵母为食。 两

17、种草履虫食性和居住空间都产生了分化, 因此能 共存。由此,高斯得出种间竞争原理。即高斯定律的三个结论:如果两个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最终一个种最终会灭亡。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不同的种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 能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 从而保证 了群落的稳定性。一个稳定健康的群落是由多个相互作用、 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组成的, 这些种群对空间、 时间和资源的利用以及相互之间是互补的,而不是直接竞争。故由多个种组成的群落比单一的 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长期维持较高的生产力,具有较强的功能。4. 什么是温室效应?请谈谈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所有带热物体都能产生

18、热辐射而散失热量,辐射的波长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高,辐射的波长就越短。炽热的太阳是高能短波,辐射波长在0.150.5卩m之间。而地球表面温度较低则释放长波低能辐射。地球的大气层和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层一样,起着温室玻璃的作用, 允许短波辐射直接透过,而吸收大部分的长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地球,减 少了因地表辐射的太空的能量损失,使地表温度不会长波辐射而大幅度下降。人们将大气层对 地球的这种温度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海洋混合层水温上升, 升温造成的热膨胀能显著造成海平面上 升。第二方面,气温和海水温度的上升将造成极地冰川大量融化,融化的的冰

19、冠进入海洋,进 一步促进海平面的上升。据专家预测:气温大幅上升造成极地冰川、冰冠融化,其对海平面上 升产生的贡献远远超过混合层热膨胀的贡献。气候带移动据专家预测:根据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表明,气候带将在下一个50 年内可能向极地移动数百公里。那么,气候带的北移,将使湿润区和干旱区重新配置。如我国亚热带北界可能移到黄河 以北,垂直气候带将上升 200400m ,结果将使我国总降雨量大大减少,有可能在东部形成较强 的近南北向分布的少雨带,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天气变得干热,水源紧缺,农林牧 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气候带的移动,将会引起温度带和降水带的移动。对生物分布模式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

20、暖对生物圈中的动植物的分布模式及生物多样性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另外, 气候变暖可能会影响一些脊椎动物的繁殖能力, 还会影响爬行动物的性比, 因为很多 爬行动物的性别比是由孵化过程中的巢温所决定的。对昆虫来讲,温暖的气候会使其发生更多 的世代,将会造成农林业害虫爆发,引起减产。气候变暖, 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将发生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生物耐以生存的 栖息地将发生变化,如果生物的适应速度不能跟上地球变暖的速度,那么,森林生态系统的组 成结构和功能将遭到严重的破坏,很多生活在其中的物种会在这种迁移和适应过程中丢失,这 将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农业、林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有

21、两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若光、热、水、肥条 件适宜,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季延长,提高产量。二是,若气温升 高而降水量不增加或增加不足,会加剧干旱;北方冬季不冷会造成病虫害流行,夏季酷热会引 起家禽、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此外,对林业的影响表现在:为了适应气候变化, 许多物种可能会产生遗传变异。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性较差的 (具有较 窄的生态幅)则可能消失。如一些长寿命的林木种类由于需要几十年以后才能产生种子,或一 些生境要求较高度特殊的种或特殊的地理分布的种,他们没有能力来快速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 因素。如果是一些关键种,又没有得到自然和人类的援助,那么这些种类很有可能消失。结果 导致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流行于湿热地区的流行病扩散加剧。 如流行于热带、 亚热带的疟疾、 黄热 病等由昆虫传播的传染病,可能会大范围北移在温带地区发作。此外,霍乱等疾病的患者可能 会激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