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44005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设计一、背景记载教材: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第7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一节课(45分钟) 二、课型案例分析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为目的,通过对话、讨论、分析、总结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职业水平。三、教材分析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第一框的内容。第七课的内容从在实践中寻求真知到在实践中快乐成长,脉络清晰,会对中职生有很大的协助。本框有三目,主要介绍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在实践中理解和检验真理。中职生能够通过学习知行统一,

2、有利于在今后生活当中体验快乐成长。 四、学情分析 *班全班均为女生,班风良好,课堂活跃,乐于表现。人的理解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解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实践的相关东西,对以后出去社会工作等有莫大的协助。但是他们对实践的相关知识较浅薄。五、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能说出实践和理解的辩证关系。2、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升人生发展的水平。3、使用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持续探索、即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论为指导,持续提升人生发

3、展的水平。(2) 教学重点难点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一、在实践中寻求真知(一)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问题: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材料一:唐代名画家戴嵩(song)善于画牛。他有一副斗牛图,画的非常生动,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一个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藏主问何故,牧童说:“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的像根竖起来

4、的棍,叫人不由得发笑。”教师提问: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分析:画家的失误说明,实践在理解的过程中何等重要。不但画家如此,任何人的理解都只能来自实践。实践是理解的来源。脱离了实践的理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判断以下是不是实践?1、蜘蛛织网2、小行星撞击地球3、人们理解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5、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大猩猩用树枝钓食蚂蚁(以上都不是实践)阅读以下两幅漫画:漫画一:耕田与下地问题:你赞同农夫还是老者 的观点?为什么?漫画二:“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协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

5、践是理解的基础。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理解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理解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理解的发展。)听歌曲,回答问题问题: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思考,回答问题思考并完成判断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实践是理解的来源。 人类的理解只能来源于实践。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协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理解的基础。(二)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6、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理解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感性理解理性理解区区别概念地位特征联系教师总结: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人们根据客观实际的具体情况,对理解做出准确与否的判断。通过实践的检验,人们能够发现以往的理解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方面和环节,也能更好的理解真理的客观性,进而坚定坚持真理的信心,持续推动理解的发展,深化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阅读材料并分组讨论并回答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让学生理解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的概念,关系。(三)在实践中理解和检验真理阅读教材P64:比萨斜塔的铅

7、球做落体运动 问:你怎么理解比萨斜塔的落体实验?教师总结: 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人们根据客观实际的具体情况,对理解做出准确与否的判断。通过实践的检验,人们能够发现以往的理解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方面和环节,也能更好的理解真理的客观性,进而坚定坚持真理的信心,持续推动理解的发展,深化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阅读课本案例,回答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课后作业问题:你有过“投身实践,体验成功”的经历吗?认真思考,完成作业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使同学们更深一层理解实践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课堂回答问题次数统计组别回答次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2、 评价说明课堂回答问题次数统计有利于小组

8、间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注重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注重总结性评价。八、教学反思故事总结故事一:背盐的驴子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跌了一跤,落入水中,把盐融化了,驴子顿觉轻松了很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后来,驴子又一次背棉花过河,它以为再次跌倒的话,能够像上次一样减轻负担。于是,走到河边时,就故意跌倒水中。谁知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立起来,且一直下沉,直到被河水淹死。 哲理分析 : 经验是重要,但不能机械地套用经验。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真理逾越一步就是谬误。故事二:人类输血的血泪史自古以来,人类都懂得血是神圣的东西,它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密切关系。但是几

9、千年来,人类输血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真可谓血的教训。15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群医束手无策。当时,意大利米兰有个叫卡鲁达斯的医生说,直接向教皇输入人血,能够救治。但必须是男童的热血,才是最神圣洁净的。他残忍地割开3个男童的动脉血管,鲜红的血液流入到教皇的血管中。教皇立即感到胸闷窒息,慢慢死去。4条人命,就这样断送在庸医的手中,也使得人们对输血怀有神秘和恐怖的感觉。17世纪,一位医生接待了一位病危的待产孕妇,情急中这位医生将羊血注入孕妇的体内,居然神奇般的将孕妇救活,而且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人们为找到治病的神奇方法而庆幸。而在随后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前线抢救下来的伤员在接受

10、输血治疗后迅速死去,这引起当时社会的震惊,以致巴黎的宗教法庭不得不出来干预,发布命令,禁止输血。直到的1900年,生理学家肖特克和郎特斯脱才发现人的血型。人对人输血,血型一点要相对应,否则红细胞就会凝集,严重时致人死命。这个发现使得输血变的安全可靠。经过多年的探索,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人类终于弄清了血液这神秘的东西,进入了输血的自由王国。故事三:法布尔发现蜘蛛网秘密的故事有一次,法布尔正在对蜘蛛织网实行细心观察,随即就对那精致的蛛网着了迷,一眨眼却不见了刚才还忙于织网的蜘蛛。“咦,这个小东西哪里去了?”法布尔自问道,朝墙角一打量,发现蜘蛛已经在那里优哉游哉的休息了。好一个劳逸结合的蜘蛛啊!他暗

11、想。恰在这时,一只昆虫落在了蛛网上,没想到蜘蛛是那样快的爬过去,把这个正在挣扎的昆虫缠住了。这个现象使法布尔很纳闷,心想:在一旁休息的蜘蛛是怎样知道有昆虫落网的呢?法布尔开始深入思考。他想:从蛛网的中心通过蜘蛛休息的地方有根长丝,莫非这蛛丝就是向蜘蛛传递情报的通道?为了验证他的猜测,法布尔做了下面的实验。法布尔首先捉了一只活的蝗虫,放在蛛网上。蝗虫刚被网粘住,就拼命挣扎起来,蛛网也跟着振动起来。这时,法布尔看到,角落里休息着的蜘蛛果然顺着这根通向中心的蛛丝急忙爬了过来。它刚到蝗虫的身旁,就用丝把他缠住,然后拖着蝗虫顺着来路又回到了刚才休息的地方,“慢条斯理”地“美餐”起来。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

12、猜想,法布尔又用剪刀把这根从中心伸出来的蛛丝剪断,并把一只蝗虫放在蛛网上。这时,表现给法布尔的景象是:不管蝗虫怎样挣扎,蛛网如何振动,角落里的蜘蛛却坦然地沉浸在对美餐的等待和感觉中。故事四:齐白石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很多古文,浏览了很多古典名著。他作

13、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因为齐白石的不懈努力,持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水平,最终使自己从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故事五: 六小龄童擅长用眼睛说话,用眼睛塑造角色的本领,让人不禁拍案叫绝。那么六小龄童是如

14、何将自己六百度的近视,两百度的散光变成了“美猴王”的火眼金睛呢? 为了练眼神,六小龄童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一、早上比如说不拍戏,会长时间的去看日出,比如从一开始盯着,很长时间,有时候能到十分钟,二十分钟这么盯着,一直到眼泪流下来这样,这个其实戏里不会用那么长,但是个人觉得很重要,人要有毅力,不怕有一些不足。 看完日出回到剧组里,有人打乒乓球的地方准能找到六小龄童,他可不是乒乓球的球迷,有时候一场比赛结束了,六小龄童甚至说不上比赛结果,可他又为什么对乒乓球这么着迷呢? 二、人在一个网的中间,头不动,眼神看乒乓球转,很快速的转,练这种眼神灵活,或者上下转,或者左右,对眼神都能够,这个眼

15、神对孙悟空的表现非常非常重要。 而到了晚上,如果不拍戏,想找六小龄童就要去不见亮光的地方了。 三、晚上的话,会点一支香,回来早的话,就找这个香的烟头就看,到这个视点。 凝视太阳,用目光跟踪乒乓球的弧线,追逐香头的光亮,六小龄童就是为了把发散的眼神变得坚定、有穿透力。故事六:某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甲同学多次求职遭到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他认真查找原因、虚心向人请教求职方法与技巧,终于找到了工作。他对待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得到了单位认可。乙同学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不肯再出去找工作了。他在家终日与电脑为伴,过起了“啃老”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