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1003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第四周.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生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第四周第16课时有理数的除法(1)课前: 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学习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学习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二、知识脉络乘法法则三、预习作业1、预习课本P3435,完成P35、P36的两个练习。2、小学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3、乘除的运算关系是什么?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学习除法运算(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大小:8(4) 8(一); (15)3 (15); (一1)(一2) (1)(一

2、)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2,运用法则计算:(1)(15)(3); (2)(12)(一);(3)(8)(一)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四、新知应用1、练习:P352、P35例6、例7、3、练习: P36第1、2题 五、回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存在的问题是:六、检测练习1、计算(1)(+48)(+6); (2) ; (3)4(-2); (4)0(-1000).2、计算.(1)(-1155)(-11)(+3)(-

3、5); (2)375;七、作业1、P38第4、6、7(1、3、5、7)题2、选做题P39 12第17课时有理数的除法(2)课前: 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二、知识脉络乘法法则三、预习作业1、计算 1)(0.0318)(1.4) 2)2+(8)2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除法运算(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法,再算 法。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

4、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四、新知应用1、计算1)、186(2) 2)11+(22)3(11)3)(0.1)(100)2、师生小结五、回顾与反思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六、自我检测1、选择题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C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3)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

5、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3)=3(-3) B. C.8-(-2)=8+2 D.2-7=(+2)+(-7)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 B.0-2=-2; C.; D.(-2)(-4)=22、计算1)6(12)(3) 2)3(4)+(28)73)(48)8(25)(6) 4)七、作业1、P39第7题(4、5、7、8)、 第8题2、选做题:P39第10、11、12、1314、15题第18课时有理数的乘方(1)课前: 一、教

6、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二、知识脉络乘方意义及运算三、预习作业学前准备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

7、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根面条.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学习乘方运算(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分小组合作学习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1)叫乘方,叫做幂,在式子中,叫做,叫做.2)式子表示的意义是3)从运算上看式子,可以读 ,从结果上看式子,可以读作.新知应用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2)、(- 3)(- 3)(- 3)(- 3).3) aa (个)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从例题1 可以知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3、思考:(-2)4和-

8、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1页四、新知应用完成P42页第一题五、小结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个小结2、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种运算,请把下表补充完整: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结果和六、自我检测1、填空1)底数是-1,指数是91的幂写做_,结果是_.2)(-3)3的意义是_,-33的意义是_.3)5个m相乘写成_, m的5次幂写成_.3、观察下列各等式:1= ; 1+3= ; 1+3+5= ;1+3+5+7= 通过上述观察,你能猜想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吗?你能运用上述规律求1+3+5+7+2003的值吗?七、作业1、P47第一题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第19课时有理数的乘方(2)课前: 一、教学目标1

9、、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学习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知识脉络乘方意义及运算三、预习作业学前准备1、在2+(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 种运算.2、请你们以4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 、再算 、最后算 .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

10、号依次进行。巩固练习1、P43例题3,请你试练2、师生共同探讨P43例题43、练习计算四、回顾、思考1、以后遇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2、对于你来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五、自我检测计算: 1、(1)102+(2)34 2、(5)33 3、 4、(10)4+(4)2(3+32)25、六、作业 P47第三题第20课时科学记数法课前: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力目标: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3、情感目标: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二、知识脉络用字母N表示数,则N=a

11、10n (110,n是整数) 三、预习作业1、什么叫乘方?说出103,-103,(-10)3的底数、指数、幂.2、计算:(口答)(-2)3;(-3)2;,121;(-1)21;.3、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 4、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学习科学计数法(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由第4题计算105=10000, 106=1000000, 1010=1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

12、一亿,一百亿等等,但是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000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13亿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观察第4题101=10, 102=100, 103=1000, 104=10000, 1010=10000000000.提问:10n中的n表示n个10相乘,它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1)10n=,n恰巧是1后面0的个数(2) 10n=,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反之,1后面有多少个0,10的幂指数就是多少,如=107练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

13、0000,100000000000(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 103, 105, 1012, 10100科学记数法(1)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成整数数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10的n次幂的形式,如:100=1100=1102 ;600=61000=6103;7500=7.51000=7.5103.第一个等号是我们在小学里就学习过的关于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100,1000,变成10的n次幂的形式就行了(2)科学记数法定义根据上面例子,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的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自然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现在我们只学习绝对值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法,以

14、后我们不要学习其他一些数的科学记数法,说它科学,因为它简单明了,易读易记易判断大小,在自然科学中经常运用用字母N表示数,则N=a10n(110,n是整数,这就是科学记数法例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000 000; (2)57 000 000; (3)696 000; (4)300 000 000; (5)-78 000; (6)123 000 000 000.解:(1)1 000 000=106; (2)57 000 000=5.710 000 000=5.7107; (3)696 000=6.96100 000=6.9105; (4)300 000 000=3100 000 00

15、0=3108; (5)-78 000=-7.810 000=-7.8104; (6)123 000 000 000=1.2310 000 000 000=1.21010如果每次都按解的步骤去做又显得有点繁,那么利用n与数位的关系去做,试一试:(1)1 000 000是7位数,所以n=6,即106(2)57 000 000是8位数, n=7,所以57 000 000=5.7107(3)696 000是6位数,n=5,所以696 000=6.96105(4)300 000 000是9位数,n=8,所以300 000 000=3108后面两题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看.四、课堂练习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

16、数;10000;8000000;5600000;740000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五、小结1、指导学生看书2、强调什么是科学记数法,以及为什么学习科学记数法3、突出科学记数法中字母a的规定及10的幂指数与原数整数位数的关系六、作业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7 000 000;(2)92 000; (3)63 000 000; (4)304 000;(5)8 700 000;(6)500 900 000; (7)3742; (8)70005.(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

17、什么数?(1)2106; (2)9.6105; (3)7.85107; (4)4.31105; (5)6.03108;(6)5.002107; (7)5.016102; (8)7.7105104.3、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2)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为15万亿吨以上;(3)月球的质量约是7 340 000 000 000 000个;(4)银河系中的恒星数约是160 000 000 000万吨;(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是149 000 000千米;(6)1cm3的空气中约有2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分子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地球绕太阳转动(即地球的公转)每小时约通过1.1105千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每小时约通过1.2103千米.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声音的速度哪个大?课后反思: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