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18987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 CJ/T- 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填埋场选址变得越来越困难,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填埋场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点,如何使最终处置场不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且土地能重新资源化,编制一个标准就十分重要了。本标准是根据国内外填埋场封场后的场地利用、工程应用实际以及矿化垃圾特点而编写的。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本标准参加起

2、草单位: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表。28编制说明编制组在编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的过程中,着重于于推动技术进步,贯彻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国家行业发展的有关技术政策,对填埋场稳定化场地的利用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最后编制了此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包括总则、引用标准、术语、填埋场稳定过程检测方法、填埋场稳定检测、填埋场场地利用以及填埋场再生利用方法。1. 总则1.1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填埋场场地的开发再利用,规范城市技术要求,推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要求标准。1.2 本技术要求

3、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行业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1.3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的再利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等有关方面的规定。1.4 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垃圾成分特点,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到规模适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1.5 稳定化场地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1.6 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应符合国

4、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定额和指标。1.7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原则。2 引用标准下列条文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CJJ 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CJJ/ T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T 3039-1995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J/

5、 T65-2004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112-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检测技术规范GB l4554 -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2801-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 术语3.1 填埋场封场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用不同功能材料进行覆盖的过程。 3.2 填埋场稳定化填埋场封场后,垃圾中有机物逐步分解完毕,垃圾成分、各项监测指标成分基本不发生变化,垃圾层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非常小。3.3 植被填埋场表层生长的各类植物。3.4 渗沥液渗沥液是指垃圾在填埋和堆放过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水和垃圾中的游离水、降水以及入渗的地下水,通过淋溶作用形成的污水。3

6、5 矿化垃圾垃圾进入填埋场后经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而逐步达到稳定化状态。填埋场封场数年后,垃圾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已经得到全部降解,表面沉降量非常小(2mm/年),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细菌总数、离子交换容量、渗透系数、氮、磷和钾总含量分别保持在10-12%、6-9 106-7个/克垃圾、130-140 m mol/100g垃圾、9-12 cm/min和2-3%(均为干基),且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这些参数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本标准把此时所产生的稳定化垃圾称为矿化垃圾。3.6 填埋场终场填埋场填埋物分解完成,达到稳定化状态,土地可以重新利用的阶段。4 填埋场稳定过程检测垃圾进入填埋场后,会发生

7、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而逐步达到稳定化状态,并伴随着渗沥液、填埋气产生及填埋场的表面沉降现象,有必要对稳定化过程中填埋垃圾的分解情况以及填埋垃圾层的稳定情况进行调查,综合掌握填埋场址的稳定化进程。4.1 填埋场垃圾层的调查4.1.1 填埋层垃圾的采取方法填埋垃圾层的状况,是填埋场稳定化标准的重要指标。填埋场稳定化程度须通过填埋场的监测判定。因此,任何样品的采集都应具有代表性,这对评价结果十分重要。4.1.1.1大气样品的采集与保存(1)大气样品的采集 包括填埋场区大气采集和填体内产气的采样。场区大气的采样点设置采用扇形布点法。按场区面积大小确定采样点数。填体内产气样品应从导气系统的向外排气

8、口用气囊或气袋取样。大气监测点布设的具体要求是: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270以上的自由空间;测点周围无其它污染源(通常指50m范围内);测点距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至少2m以上; SO2、NOx、TSP的采样高度为315m,以510m为宜;降尘的采样高度为515m,以812m为宜。TSP、降尘的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1.5m以上的相对高度。监测频率遵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大气样品的保存 空气和废气样品大多会很快发生变化,其保存期短至若干小时,长至数天。监测须严格遵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4.

9、1.1.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填埋场的水样包括渗沥液、地表水、地下水。(1)水样的采集 采样的要求采集水样的容器一般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测定水样中的油类或其它有机物时宜用玻璃瓶;测定水样中微量金属离子时宜用塑料瓶。采样的容器使用前须洗干净。一般用于装测定金属类水样的容器应先用洗涤剂洗净,自来水冲净,然后用10%硝酸或盐酸浸泡8h,再用自来水冲净,临用前用蒸馏水涮洗三遍。用于装测定有机物水样的容器,应先用洗涤剂洗净,自来水冲净,临用前用蒸馏水涮洗三遍。采样时应先用欲采集的水样涮洗容器三遍。采集表层水样时,可直接将采样容器放入水面下0.5m处采集,采样后立即加盖塞紧,避免接触空气。深层水采集时需用

10、特制的采样容器。在渗沥液和其他水采样中,由于一些污染物的特殊性质,对其采样的特殊要求如下:测定水中溶解氧、余氯或其它易挥发物质的样品,其采样过程应严格防止曝气;溶解氧应采用专门的采样器采样;采集的水样要充满盛水样的瓶,不能有气泡,以防止样品运输过程中被测物质的溶入或逸出。 测定水中硫化物和悬浮物的水样要单独采集,不能从采集的大瓶或大桶水样中分取。 测定水中油的水样要单独采样,采样时不能充满采样瓶。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水样要充满采样瓶,瓶中不能有气泡。样品要尽快运回实验室於20土0.5培养箱内放置,不能立即运回实验室者要采取冷藏措施。 测定COD和六价铬的样品瓶不能用铬酸洗液清洗。 渗沥液采

11、集设有垃圾渗沥液收集系统的应以渗沥液收集井为采样点;无渗沥液收集系统的天然防渗层靠粘土层吸附垃圾渗沥液的填埋场,以吸附垃圾渗沥液的粘土作为渗沥液分析样品。 地表水采集地面水的采集主要从靠近场地的河流、湖泊中取得,依据河水的流向和场区的位置确定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断面点位,见表4-1和表4-2。表4-1 河流断面水平布点序号水面宽(M)点数(个)点位1501断面水流中心2501002在断面有明显水流处左右各1个31003在断面中心点左右岸边各1个表4-2 水深垂直布点序号水深(M)点数(个)点位151水面下0.5m处布1点,水深不足1m时在1/2 水深处布1点25102水面下0.5m处布1点,河底

12、上0.5m 处布1点3103水面下0.5m处布1点,1/2 水深处布1点,河底上0.5m 处布1点以瞬时采样为主,水平点上的水样可依据具体项目确定采样工具,深层垂直点水样用直立式采水器采集。 地下水采集地下水的采集包括饱和区和未饱和区。地下水监测点应在填埋场外地下水流向的上游2050 m 处(本底井)设1点;在填埋场的旁侧1020 m 处(污染扩散井)设1点;在填埋场外地下水流向的下游2030 m 处(污染监视井)设1点。以瞬时采样为主。各井应在填埋前取水1次,启用以后每年枯、丰、平水期各取1次水。 (2)水样的保存 水样允许保存的时间与水样的性质、分析指标、溶液的酸度、保存容器、存放温度等多

13、种因素有关。水样主要的保护性措施有: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 控制溶液的pH; 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反应作用; 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的活动性和化学反应速度。我国国家标准水质采样(GB12999-91)中规定了水样的保存和管理技术。4.1.1.3 垃圾、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1)样品的采集 在填埋场区地表1520cm 处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法、蛇形法(见图4-1)布采样点n个,在每个点用小铲挖去15cm表土。本底监测应在填埋前取表层土1次为本底值。深层土样应采用空筒干钻取样法。图4-1 土壤采样布点法填埋后每年钻探1次取深层垃圾样品,按填埋深度每2m深取1个,依据深浅的不同确定采

14、样点数m。总布点数为n*m个。每个点取样1kg,各土样混合后反复按四分法弃取,直到最后留下混土样1kg。对于填埋年份相差较大的区域,采样应根据填埋年限分区混合。对角线法适用水泡及洼地作填埋场的地块;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填埋场,每块地布点510个;棋盘法适用于中等、地势平坦、地形开阔但土壤不均匀的填埋场,每块地布点10个以上;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填埋场,每块地布点1520个。(2)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从填埋场中提取的垃圾或土壤样品,应防止出现因试样处理或运输措施不当而引起试样特性的变化。采集后的试样要制成可供各项目测定的形式。一般应先将湿的样

15、品摊开在清洁的塑料薄膜上,让其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除水份测定),应经常翻动,切忌在阳光下曝晒。将晾干的样品先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破碎并通过5mm筛孔。破碎过程中不可随意丢弃难破碎的粗粒。然后将样品置于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堆成圆锥形,每铲物料至圆锥顶端均匀的沿椎尖散落,不可使圆锥中心错位。散落时至少转堆三周,使其充分混合。再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份,取两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最后留下足够分析用的数量。制成颗粒大小为0.25-1mm的试样密封于容器中保存,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或充惰性气体保存。在制备样品时,注意不要被所分析的化合物或元素污染。4.1.1.4样品

16、的预处理 填埋场样品中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且多数待测组分浓度低,存在形态各异,并存在大量干扰物质。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进行程度不同的样品预处理,以得到待测组分适合于分析方法要求的形态和浓度,并与干扰性物质最大限度的分离。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硝酸消解法、硝酸-高氯酸消解法、硝酸-硫酸消解法、硫酸-磷酸消解法、硫酸-高氯酸钾消解法、多元消解法、碱分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样品的预处理应按照测定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关规范实施。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1)气样的测定填埋场气样的测定包括大气和填埋气样品。大气样品的测试见表4-3所示。填埋气体的测试指标见表4-4所示。表4-3 大气监测项目及其分析

17、方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总悬浮颗粒物*重量法GB/T 15432-1995注2GB/T 9802-882可吸入颗粒物重量法GB 6921-863氮氧化物(以NO2计)Saltzman 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化学发光法;GB/T 15436-95(空气)注3GB 8969-88(大气) 注44二氧化氮Saltzman 法;化学发光法;GB/T 15435-955氨纳式试剂分光光度法;*次氯酸钠-水杨酸钠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4668-93(空气)GB/T 14679-93GB/T 14669-93(空气)6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气相色谱法GB 9801-88注5GB 898

18、4-887二氧化碳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4680-938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GB/T 15262-94注6GB 8970-88注79恶臭*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10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气相色谱法GB/T 14678-9311三甲胺气相色谱法GB/T 14676-9312二硫化碳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 14680-9313臭氧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化学发光法GB/T 15437-95GB/T 15438-9514铅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264-9415氟化物(以F计)滤

19、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4-95GB/T 15433-9516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气相色谱法GB/T 14677-9317硝基苯类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01-9518苯胺类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02-9519苯并a芘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 8971-88(飘尘)GB/T 15439-9520总烃气相色谱法;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B/T 15263-94GB/T 14606-9321氡(1) 径迹蚀刻法;(2) 活性炭盒法;(3) 双滤膜法;(4) 气球法。GB/T 14582-93*为生活垃圾

20、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 。表4-4 大气监测项目及其分析方法序号检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气温玻璃温度计2气压水银温度计、无液气压计3CH4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4CO2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4680-93(2)水样的测定对渗沥液的监测目的是:检查排放水水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已了解污水处理效果;掌握渗沥液水质与垃圾填埋年份的关系。对地表水的监测目的是:掌握渗沥液的排出对周围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对地下水的监测目的是:掌握填埋场运行前后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检查防渗系统的防渗效果。水质的监测见表4-5所示。表4-5 水质监测项目及其分析方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21、方法来源1悬浮物*重量法GB/T 11901-892水温温度计法GB 13195-913色度稀释倍数法GB/T 11903-894浊度GB/T 13200-915pH玻璃电极法GB/T 6920-86注16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法*碘量法GB/T 11913-89GB/T 7489-877高锰酸盐指数GB/T 11892-89注28BOD5*稀释与接种法GB/T 7488-87注39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T 11914-89注410二硫化碳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GB/T 15504-9511硫化物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GB/T 16489-96GB/T 17133-9712硫酸盐

22、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重量法GB/T 13196-91GB/T 11899-8913硫氰酸盐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GB/T 13897-9214氨氮*蒸馏和滴定法纳氏比色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7478-87GB/T 7479-87GB/T 7481-8715硝酸盐氮酚二璜酸分光光度法GB/T 7480-8716亚硝酸盐氮分光光度法GB/T 7493-8717凯氏氮滴定法/分光光度法GB/T 11891-8918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1-8919氟化物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3-87GB/T 7484-8720氰化物总氰化物硝酸银滴定

23、法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GB/T 7486-8721总砷痕量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5-87GB/T 11900-8922氯化物游离氯、总氯硝酸银滴定法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1896-89GB/T 11897-89GB/T 11898-8923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8924钒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03-95GB/T 14673-9325硒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T

24、15505-95GB/T 11902-8926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GB/T 15506-95GB/T 14671-9327铅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GB/T 7470-87GB/T 7475-87GB/T 13896-9228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1-87GB/T 7475-8729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2-87GB/T 7475-8730总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锰酸-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7468-87GB/T 7469-8731铜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二

25、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3-87GB/T 7474-87GB/T 7475-8732钙钙和镁总量EDTA滴定法EDTA滴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6-87GB/T 7477-87GB/T 11905-8933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 11912-89GB/T 11910-8934六价铬总铬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 mg/L)GB/T 7467-87GB/T 7466-8735钾和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4-8936锰高锰酸钾分光光度法GB/T 11906-8937铁、锰原子吸收分光

26、光度法GB/T 11911-8938铁(、)氰络合物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3899-92GB/T 13898-9239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GB/T 11907-89GB/T 11908-89GB/T 11909-8940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法GB/T 13192-9141总有机碳(TOC)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T 13193-9142硝基苯、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气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二硝基甲苯)G/T 13194-91G/T 13901-9243苯系物气相色谱法GB/T 11890-8944硝化甘油示波极谱法GB

27、/T 13902-9245梯恩梯梯恩梯、地恩梯、黑索金黑索金分光光度法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GB/T 13903-92GB/T 13905-92GB/T 13904-92GB/T 13900-9246烷基汞气相色谱法GB/T 14204-9347甲基汞气相色谱法GB/T 17132-9748甲醛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3197-9149一甲基肼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GB/T 14375-9350偏二甲基肼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GB/T 14376-9351三乙胺溴酚兰分光光度法GB/T 14377-9352二乙烯三胺水杨醛分光光度法GB/T 14378-9353苯胺

28、类化合物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 11889-8954可吸附有机卤素(AOX)微库仑法GB/T 15959-9555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GB/T 17130-9756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气相色谱法GB/T 17131-9757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蒸馏后溴化容量法GB/T 7490-87GB/T 7491-8758五氯酚气相色谱法臧红T分光光度法GB/T 8972-88GB/T 9803-8829六六六、滴滴涕气相色谱法GB/T 7492-8760苯并a芘(1)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1895-8961多

29、环芳烃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3198-9162阴离子洗涤剂电位滴定法GB/T 13199-9163石油类、动植物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GB/T 16488-96注564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 15441-9565对蚤类(大型蚤)的急性毒性GB/T 13266-9166对淡水鱼(斑马鱼)的急性毒性GB/T 13267-9167大肠菌群数*多管发酵法GB 5750-8568微型生物群落检测PFU 法GB/T 12990-91(3)垃圾样、土壤的测定垃圾样品的测定在于分析垃圾的稳定程度的分析,土壤样品在于分析土壤可能的污染程度,表4-6为常规的垃圾成分分析。表4-6 垃圾成分的分析测试表序

30、号参数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代号(含年号)方法来源限制范围或说明1pH城市生活垃圾 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CJ/T 99-19992容重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039-19953垃圾成分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039-19954含水率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039-1995有机肥料水分的测定NY/T302-1995适用于生活垃圾堆肥5灰分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039-1995适用于生活垃圾烘干基样6有机质城市生活垃圾 有机质的测定 灼烧法CJ/T 96-1999有机肥料有机物总量的测定NY/T3041995适用于生活垃圾堆肥

31、7镉城市生活垃圾 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J/T 100-19998总铬城市生活垃圾 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CJ/T 97-19999汞城市生活垃圾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J/T 98-199910铅城市生活垃圾 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J/T 101-199911砷城市生活垃圾 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CJ/T 102-199912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313碳元素分析仪方法通则JY/T017-1996仅限生活垃圾烘干基样14氢JY/T017-199615氧JY/T017-199616氮JY/T017-199617硫JY/T0

32、17-199618氯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3558-199619挥发分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适用于生活垃圾风干样20热灼减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适用于焚烧残渣土壤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填埋场垃圾渗沥液的排放和垃圾散落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土壤的成分分析测试指标见表4-7所示。表4-7 土壤样品监测项目及其分析方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总砷痕量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4-97GB/T 17135-972氯化物游离氯、总氯硝酸银滴定法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N,N二乙基-1,4-

33、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1896-89GB/T 11897-89GB/T 11898-893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894钒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03-95GB/T 14673-935硒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T 15505-95GB/T 11902-896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GB/T 15506-95GB/T 14671-937铅、镉KI-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0-97GB/T 17141-978总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34、 17136-979铜、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97/10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 17139-97GB/T 15555.10-9511总铬总铬、六价铬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GB/T 17137-97GB/T 15555.4/5-95GB/T 15555.8/7-9512锰高锰酸钾分光光度法GB/T 11906-8913铁、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8914氟化物离子选择性电极法GB/T 15555.1115腐蚀性玻璃电极法GB/T 15555.1216六六六、滴滴涕气相色谱法GB/T 14550

35、9317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法GB/T 14552-9318大肠菌值GB/T 7959-87(4)填埋物的浸出试验填埋垃圾层渗沥液内水质的测定,部分由于填埋深度造成的采样困难,对于填埋深度不同的垃圾难以判断哪个深度的垃圾层的水质。为掌握特定垃圾层的分解、稳定化状况,对采用挖孔等挖掘出的垃圾进行渗滤试验。浸出液的测试指标主要监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可参照水样监测指标进行。4.1.3 测定频率垃圾的分解、稳定化情况的可用来判断填埋场址的再生利用可行性,填埋场管理的停止时间等。为了能准确掌握填埋垃圾的变化状况,应对填埋场水、气、垃圾、土壤进行长期监测。对垃圾填埋场的监测应从填埋场建设本底测试开始直到填

36、埋场终场。填埋场封场后前8-10年,对填埋气、垃圾、土壤宜每年监测一次,随后可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后续的监测频率。填埋场封场后,水样的测试应按照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分别监测,每期至少一次,渗沥液的测试应结合渗沥液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具体安排。封场8-10年后,可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后续监测频率。终场后的监测应根据终场利用方案确定。4.2 植被填埋场的植被情况与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密切相关,不同的阶段,植被的品种也不一样,植被的品种覆盖度作为填埋场稳定进场的一个参照指标。4.2.1植被种类填埋结束后,植物会利用场址开始自然生长,垃圾填埋层产生的气体、覆土的土壤成分、地温等的对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37、通过以上因素的测定,判断植物对特定的重金属含量、甲烷气体浓度有耐受性,以这些植物作为指标,定性推测填埋场址的稳定化程度。植被的恢复一般有下述几个阶段。(1)植被恢复先期填埋场封场后的覆盖土上,会自然生长一些野生的先锋植物,包括海三棱藨草、灰绿藜、芦苇、稗等,主要是来自随风飘落的种子和来自当地滩涂的覆盖用吹泥土中原来带有的种子、块茎等,封场后的填埋单元也会由于先锋植物的存在而自发开始缓慢的次生演替。但是为了改善和美化封场单元的景观质量,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工绿化,以加速并优化生态恢复的进程。(2)植被恢复初期某些乔灌木类植物,如龙柏、石榴、桧柏、乌桕、丝兰、夹竹桃、木槿等,对于填埋场的环境适应能力很

38、强,在植被恢复的初期,种植这些植物不仅会使填埋场封场后的景观在原有的单一草本植物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改观,而且可以加速土壤的改良作用。这些乔灌木的种植,对于改善封场单元生态环境的整个小气候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截流雨水和减少渗沥液、改善群落内的小环境,为其它植物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3)植被恢复的中后期和开发阶段在植被恢复的中后期,应结合生态规划和开发规划,按照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划和绿化带设计,有计划的进行大规模园林绿化种植,其中包括各类草本、花卉、乔木、灌木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植物都能够适应填埋场的环境,如乔木类的合欢、构树、乌桕等,但是应避免安排种植会被人或动物直接食用从而进

39、入食物链的植物品种。4.2.2植被和土壤调查(1)植被调查每隔2年对植物的覆盖度、植被高度、植被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定性推测填埋场址的稳定化程度。(2)土壤评价土壤是否适合植物生长的测试可见表4-8所示。其中包括常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pH、水力传导率、容积率和有机质含量。表4-8 评价土壤是否适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测试项目测试项目单位元素常量营养元素mg/g干土N、P、K、Ca、Mg、S微量营养元素mg/g干土Cl、Cu、B、Fe、Mn、Mo、ZnpH无单位水力传导率mmhos容重t/m3有机质含量mg/g干土阳离子交换容量(CEC)meq/100g干土高浓度的锌、铜、镁、铁、镉和铅都会给

40、植物造成损伤。2mmhos以下的水力传导率是必须的,它能保持土壤中适量的水分平衡。容积率在1.21.4t/m3是理想的,但是不能超过1.7t/m3。有机质含量应在25%。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修复方案中的施肥计划提供依据。4.2.3 植被的人工修复封场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限制植被生长的因素包括填埋气对植物根系有毒性、土壤含氧量低、覆盖土层薄、离子交换容量有限、营养水平低、持水能力低、土壤含水率低、土壤温度高、土壤压实过密、土壤结构差以及植被种类选择不当等。填埋场封场并经降解活跃期之后,恶劣的环境条件开始有所好转,此时经历的是一种废弃地生态系统次生演替的过程,除了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之外,可投入一定的

41、人力物力,通过有计划的人工种植来实现植被的恢复并使其得到改善和优化。具体的做法可分为植被层土壤的改良和人工种植,后者应根据封场后的不同时期先后采取人工或机器播撒种子和从当地的园艺基地移植苗木。5 填埋场终场5.1 阶段划分 从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到垃圾填埋场重新开发利用,整个周期见图5-1所示。图5-1 填埋场生命周期示意图当填埋场渗沥液的不需处理,无填埋气产以及填埋场表面沉降停止,渗沥液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中止,且满足相关标准,即达到终场要求。5.2 填埋场终场指标(1)对渗沥液BOD,COD, 氨氮三个月内一次以上的频率进行水质检测,COD100mg/l, BOD30mg/l,氨氮15mg/l

42、并且该结果应符合排放标准二年以上。(2)填埋场气体几乎不产生,产气量连续3年以上以来没有气体产生量的增加,并其数据应包括填埋结束之后的测定结果。考虑覆土对甲烷的氧化和覆土中空气对甲烷的稀释作用,覆土下面的沼气浓度为5%。(3)填埋场表面沉降量非常小(2mm/年)。(4)填埋场内部的温度变化极小,与周围土地相比,填埋场内的温度不过高。6 填埋场场地利用6.1 填埋场再利用方式填埋场的再利用方式包括如下几种:(1)作为新填埋场使用。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中,垃圾表面将下陷,与刚填埋的垃圾高度相比,当填埋场基本上达到稳定化后,下降深度可达原填埋高度的2030%。填埋场内填埋垃圾基本稳定,可开挖利用成矿化垃圾、覆盖材料、营养土等。上述条件下,填埋场的库容进一步增加,可作为新的填埋场使用。(2)作为种植用地。当填埋场表面不再沉降,填埋场就可用于种植各种经济林木,苗圃基地和草坪建设等。(3)作为普通用地。当填埋场基本上达到稳定化后,填埋场就可交付给社会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