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58821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FDI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 FDI 与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使用投入一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 ) 研究我国工业部门内 2000-2015 年的碳排放量。基于工业行 业面板数据,运用GMM两步法检验FD、贸易开放度、进口、 出口以及人均国民收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 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导致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大量的 FDI 的流入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碳排放,并且工业部门 的人均收入与碳排放之间呈倒 U 型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 因 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致力于改变贸易增 长模式,调整外国投资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低 碳可持续发

2、展。关键词:国际贸易;FDI;隐含碳排放;EKC假说一、引言 谁应当承担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责任?是那些提供产 品和服务的国家还是那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国家?这些问 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目前涉及经济 开放和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污染避难所假说的检 验,该假说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环境规范严格,更自由的国际 贸易环境将导致重污染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从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形成污染避难所。即伴随着贸易自由 度的提高和 FDI 的不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程度将不断 加重。2016年 1月 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 进出口额同比均下降, 但降幅比各大经济体均小,

3、 2015 年我 国进出口额分别占世界 9.7%和 13.4% ,仍为第一贸易大国。 近年来,中国的持续 FDI 持续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 二大 FDI 接受国。但是中国显著提高的外贸开放度似乎带来 了显著的环境污染问题。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碳排放量由 1980 年的 14.6 亿吨升至 2015 年的 111.7 亿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 26.9%。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对外贸易、FDI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使用我国 2001-2015 年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分析国际 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并建立包含人均收入、进出口、FDI以及国际贸易对碳

4、排放影响的多元分析框架,验证我国是否已 成为污染避难所。本文文章结构如下:本文的第二部分为文 献综述,第三部分简述了投入一产出分析法及其模型;第四 部分介绍了数据来源以及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五 部分描述了实证结果,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二、文献综述 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作为理论工具已被广泛运用于分析 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 染之间呈倒“ U”型曲线关系(Arrow )。这一理论的早期研 究中, Grossman and Krueger( 1991 )发现了实际收入与环境 恶化之间的倒“ U”型曲线关系。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越发活跃,污染避难所假说逐

5、渐引起学者的关注。 Grossman and Krueger( 1991)是最先研 究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学者。根据他们对北美自由贸易协 定(NAFTA的研究,他们将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三 方面:规模影响、结构影响和技术影响,并认为经济增长是 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随后部分学者将环境污染和贸易、 FDI 联系起来,以此对基础的 EKC模型进行调整。Pao and Tsai(2011)发现碳排放量、能源消耗、FDI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 Shao et al.( 2011)建立ICE-STIRPA模型 研究上海经济增长、投资规模、 R&D 规模、能源效率以及能 源消费结构对

6、碳排量的影响,发现FDI的提高将增加中国的碳排量。但 Sbia et al.( 2014)的研究发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的 FDI 流入降低了该国的能源需求量。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使用18个行业的FDI和国 际贸易数据,建立了包含国际贸易和 FDI等变量的综合性EKC 模型,与基础的EKC模型相比,本文的综合性 EKC模型具有 更强的解释现实能力,并为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研究提供更进 一步的证据。三、研究方法(一)隐含碳排放的投入一一产出分析法投入一产出分析法由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1936)并发展( 1 970 ) 。具体原理如下所示:模型中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这将导致随机扰动项

7、和解释变量相关,并且其他解释变量也可能存在内生性,因 此本文采用 GMM 两步法来检验模型,并使用 Sargan 检验来 验证工具变量的可靠性。四、数据(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数据有:投入产出表、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FDI统计数据以及人均收入统计数据。中国投入产出表来自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其余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为了剔除通货膨胀效应,本文使用由OECD提供的价格指数对上述数据进行调整。(二)数据处理为了统一各数据来源的工业分类, 本文将根据 IO 表中的24 个产业分类标准来处理数据, 将 24 个产业调整为 18 个产 业。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有 12 种能源消费。每一种能源 的

8、碳排放指数可以根据IPCC2006的平均净热值参数计算。 本 文使用STATA12计量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方便处理,本 文采用 10 个主要贸易国的平均碳排放系数来代替进口商品 的碳排放系数。实证结果如表 3 所示。技术调整系数公式如下所示:五、实证结果分析本文首先使用 ADF 检验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 示数据在 1%和 5%显著水平下均通过检验,满足稳定性假设 因此可以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本文建立了 9 个模型, 每个模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模型1、2和3分别使用GMM两步法、GLS回归分析和 混合OLS法检验了 FDI及滞后变量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这三 者检验结果几乎相同,但是

9、 GMM 估计法产生了相对显著的 结果。模型 4、 5 在模型 1、 2 的基础上加入了贸易开放度 (TR) 这一变量,来检验国际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贸易开放度的 系数为 0.004,并且统计上显著。由于贸易开放度TR 和 FDI的系数均为正,因此我们不能拒绝在中国可能存在污染避难 所的假设。模型 6 考虑了人均收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验证 EKC假说,lnY和(InY) 2的系数分别为0.108和-0.013,但 后者的系数不显著。模型 7 研究了进口、出口对碳排放的影 响,系数分别为 0.106 和-0.069,但并不显著, 因此不能判断 进口和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这有可能是因为模型中包含了

10、 其他更强的解释变量,这些变量对碳排放有更大的影响。模 型 8 在模型 6 中加入进口、出口变量,发现模型的稳健性有 所提高,InY和(InY)2的系数显著性得到提升,中国人均 收入和碳排放之间呈倒“ U”型曲线,EKC假说得到验证。模型 9 在模型 8 中加入贸易自由度变量,计量结果并没有得到 明显优化。 六、结论与建议本文采用投入一一产出分析模型来研究20002010年间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并且实证检验了影响碳排 量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的主要 原因之一。很大部分由外国消费的产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很 大部分发生在中国境内。对外贸易会增加

11、碳排放量,对外贸 易对我国的整体影响为负,并且FDI 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效应。变量系数表明,尽管快速提高的贸易开放度和不断增长 的外国投资可以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但它们会带来高度 污染。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在我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的假设。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以及提高贸易增长模式。 鼓励低碳排企业的产品出口,限制甚至禁止高碳排放产品出 口。其次,调整外国投资的组成结构,以此确保 FDI 参与的 企业具有环境可持续性。 最后,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 CDM 项 目,降低煤炭的使用量,提高终端能源效用效率;另一方面 我国应当利用市场机制如碳排放交易机制在企业间

12、分配合 理的碳排放权利。(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参考文献:1 Arrow K , Bolin B, Costanza R, et al. Economic growth , carrying capacity , and the environmentJ. Science , 1995, 268( 5210): 520.2 Grossman G M , 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

13、91.3 Grossman G M , 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5, 110( 2): 353-377.4 Cole M A. Trade,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 examining the linkage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 48( 1): 71-81.5 Zhou X, Zhan

14、g J, Li J. Industri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3, 57 : 43-51.6 Leontief W.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 an input-output approach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70: 262-271.7 Pao H T, Tsai C M. Multiv

15、ariat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CO 2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and GDP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BRIC (Brazil , Russian Federation ,India , and China) countriesJ. Energy , 2011, 36( 1): 685-693.8 Shao S, Yang L, Yu M, et al. Estimation , characteristics , and determinants of energy-related industrial CO 2 emissions in Shanghai ( China), 1994?C2009J. Energy Policy, 2011, 39( 10): 6476-6494.9 中国统计年鉴( 2001-2015 ) M. 国家统计局 .10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1-2015)M. 国家统计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