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24054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

2、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3、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

4、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

5、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6、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

7、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

8、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最前沿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技术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

9、科学、计算机工程、传感器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科学技术开发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机构是实现智能化的硬件平台。为了与环境更好地进行交互、灵活地操纵物体、完成目标任务、跟上智能化的步伐、让机械臂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机,械臂研究致力于模仿人类的手臂,并出现了冗余度拟人双臂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具有可克服奇异性高容错性等特点1。 就目前实际在工业制造、国防安全、警务防爆等各领域的实用性而言,采用更为普遍的是具有固定机座的工业机器人和带机械臂的移动机器人。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无论何种形

10、状的机器人,都至少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这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因此根据功能特性可以把机器人大体分为三大类2:(1)只能移动的移动机器人。(2)仅具有操作能力的机械臂。(3)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机械臂系统。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机械臂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加工装配、焊接、涂装等行业,机械臂不但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并且极大的提升了加工生产效率。但这些机械臂绝大部分是固定于固定基座上的,这种用于重复性工作的机械臂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绝对位置精度要求一般。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机器人所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多样化,所执行的任务也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机器人需要同时具有移动和操作的能力

11、搭载在移动底盘上的机械臂系统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这类机械臂因为具有移动能力,故又被称为移动机械臂。它既具有移动平台的运动性能又具有机械臂的执行功能。最初的移动机械臂主要应用于太空探索方向,现在它的应用己遍及多个领域,并在工业、医疗、军事、家庭服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移动平台的机械臂系统具有灵活度高、适应性广、功耗低等特性,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方向。本课题来源于南京市科技局的科技计划项目。通过进行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和计算等,使得移动机械臂具有结构紧凑、轻巧,高运动性能等特点。1.2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斯坦福研究院(SRI)

12、的Nils Nilssen 和Charles Rosen 等人,在1966年至1972年中研发出了取名Shakey的自主移动机器人3,目的是研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复杂环境下机器人系统的自主推理、规划和控制。自此以来,机械臂开始广泛应用于加工装配行业。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1)第一代机器人,即按事先示教的位置和姿态进行重复的动作的机械。它也可以简称为示教再现方式的机器人或是T/P 方式(Teaching/Playback)的机 器人。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机器人大多仍是这种工作方式。由于这种工作方式 只能按照事先示教的位置和姿态进行重复的动作而对周围环境无感觉的功 能,

13、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材料的搬运、喷漆、点焊等工作。 (2)第二代机器人,即具有如视觉、触觉等外部感觉功能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由于具有外部的感觉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外界的情况修改自身的动作,从而完成较为复杂的作业。例如,机械装配、打磨、工件检查等工作。 (3)第三代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除了具有外部感觉功能外,还具有规划和决策的功能。从而可以适应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自主进行的工作。第三代机器人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在普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已经推广,成为主流安装机型,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也占有一定比重(占日本1998 年安装台数的10%,销售额的36

14、 随着机械臂的发展,安装于固定基座的机械臂的工作空间极其有限,不能满足实际任务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自上世纪80 年代末期开始,许多机构分别开展了移动机器人(MobileRobot)技术的研究5 。如美国Hughes人工智能中心在1987 年开始的移动机器人越野实验。国内科研院所也在同一时期开展了移动机器人的研究6,如清华大学自1988年开始设计的一系列移动机器人THMR(Tsinghua MobileRobot)。将机械臂应用于移动平台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如在军事行动和反恐行动中使用的侦查排爆机器人,灾害救援时使用的搜索机器人,农业中使用的采摘机器人,为行动不便的人设计的智能轮椅7,水下机

15、器人8,地外行星样品采集机器人等。 在移动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移动平台安装机械臂或者说为机械臂提供移动基座是当今移动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研究这种两者结合的移动机械臂相关技术也是机械臂研究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1.3 移动机械臂研究的综述在焊接、喷涂和搬运等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械臂已经占据主导地位9,然而,机械臂的应用领域远不只是在工业领域,对于宇宙空间、反恐战场、家庭生活以及众多特殊领域的工作要求,机械臂的发展也有其大显身手的余地, 多领域的发展使得机械臂必须具有:轻型化、低能耗、模块化、高稳定性等特点。本节将以机械臂在非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来说明其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1.3.

16、1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于军事领域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有美军上个世纪末期投入使用的“魔爪”(TALON)系列军用机器人10-11 ,见图1-1 。通过装载不同的模块,TALON 机器人被用来执行一系列危险任务,比如侦查危险环境,拆除路边的简易爆炸装置,甚至被用于执行攻击性任务。其中最主要的应用模块就是移动机械臂,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机械臂具有3 个自由度,分别是肩部俯仰、肘部俯仰和腕部旋转。行动中由机器人小车本体和肩部、肘部俯仰关节实现机械臂的空间位置确定,为末端执行器提供准确的坐标位置。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的机械臂关节数量较少,机械臂的整体重量较轻。但是这种采用平面二连杆机构的轻型机

17、械臂,由于其结构限制只能对车体正前方的目标进行操作,严重制约了其使用范围。为扩大机械臂的使用范围,2005 年,Foster-Miller 公司委托美国东北大学,对用于TALON 的机械臂进行了重新设计。新设计的机械臂最主要的特点是增加了一个肩部旋转自由度,使机械臂的工作空间扩展到车体两侧,提高了TALON 的适应能力。重新设计后的机械臂的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1所示。除此之外,应用较多的移动机械臂还有美国iRobot 公司研制的PackBotTMEOD 和PackBotTM510 移动机器人,这两款机械臂具有八个独立的自由度(包括其末端夹持器),其操作更灵活并具有更强的负载能力12。对于轻型机械

18、臂的研究,日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三菱公司推出的PA10便是其典型代表。该机械臂由轻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七个自由度,属于冗余自由度机械臂,正是由于他有一个多的自由度,使得它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灵活避开,这种冗余自由度设计使该机械臂具有更加灵活的工作空间。PA10的转动关节采用伺服电机与谐波齿轮的传动方案,各个关节都安装有高精度的转角传感器,能够实现机械臂的精确定位13。 表1-1“魔爪”机械臂的性能参数项目参数自由度4个自重(空载时)9.1kg完全伸展时负载能力8.0kg一般状态下负载能力11.3kg完全伸展时臂杆长度1.32m肩部旋转范围360度肩部俯仰范围270度肘部俯仰范围180度手腕

19、旋转范围340度是否模块化关节是 图1-1 魔爪军用机器人 1.3.2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对移动机械臂的研究起步稍晚,但也有一些成熟的技术产品。比如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灵蜥系列移动机器人,其本体主要由移动小车、机械臂和控制中心构成,其中有代表性的型号是“灵蜥-A”、“灵蜥-B”、“灵蜥-H”和“灵蜥-HW”四款反恐防爆机器人。其中“灵蜥-H”警用反恐防暴机器人采用的是三履带式结构,见图1-2。灵蜥-H机器人在灵蜥一B的基础上,改进了机械臂系统,使其具有6个自由度,且增大了机械臂结构尺寸,扩宽的工作空间,使其最大工作半径超过2米,最大负载达到50N 14。同时还为该机器人安装了摄像机监视器

20、夜间照明系统以及环境监测传感器,使其更加有效完成反恐作业。上海交通大学也曾推出过一款名为Super-D的反恐防暴机器人,见图1-3,其采用的是轮式结构,在其上安装有一条用于操作的轻型机械臂。 虽然国内移动机器人领域现在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比如国外的移动机械臂多采用模块化关节的设计思想,这在关节更换,故障排除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而国内机械臂设计中还缺少这种指导思想。图 12 灵蜥-H 警用反恐机器人 图 13 Super-D 反恐防暴机器人系统 第二章 机械臂结构初步拟定2.1 引言移动机械臂在具有传统轻型机械臂质量轻、高负载自重比和模块化关节设计等特点

21、的基础上,针对其使用要求还需具有快速更换故障件,较强的防尘防水能力。本章针对课题提出的移动机械臂的设计指标,分析确定了机械臂合理构型,介绍了机械臂关节设计,传动系统等设计方案。在考虑实用与美观的同时完成了机械臂臂杆的设计。2.2.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技术指标本文根据任务要求,以小型地面移动机器人的机械折叠臂为研究对象,设计机械臂及夹持机构,并满足总体尺寸、重量及运动特性等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1)机械臂折叠时总长650mm,单臂杆转动范围:150,旋动速度0.5rad/s,系统自重7kg。(2) 机器人底盘系统的总体尺寸不超出:长宽高=800mm540mm260mm。 (3)机械臂的抓取重量为

22、3kg,抓取对象为直径40mm、长度360mm的圆柱体。2.3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构型选择机械臂(操作机)构一般为空间连杆机构。其运动副又称为关节(joint),由于结构和便于驱动的原因,常用转动关节和移动关节,并分别用R和P表示。独立驱动者成为主关节,反之成为从关节。在操作机中主关节的数目等于操作机的自由度。由于手臂机构基本上决定了操作机的工作空间范围,所以手臂运动通常称为操作机的主运动。机械臂通常按手臂的坐标形式进行分类,有以下四种类型:(1) 直角坐标型(cartesian coordinate robot)直角坐标型具有三个移动关节(PPP),可使手部产生三个相互独立的位移(x,y,z

23、),如图2-1所示。其优点是定位精度高、轨迹求解容易、控制简单等,而缺点是所占空间尺寸较大,工作范围小,操作灵活性差,运动速度较低。(2) 圆柱坐标型(cylindrical coordinate robot)圆柱坐标型具有两个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PPR),手部坐标为(z,r,), 如图2-2所示。其优点是所占空间尺寸较小,工作范围较大,结构简单,手部可获得较高的速度。缺点是手部外伸离中心轴较越远,其切向线位移分辨精度越低。(3) 球坐标型(polar coordinate robot)球坐标型具有两个转动关节和一个移动关节(RRP) ,手部坐标为 (r,)。此种操作机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所

24、占空间小。但目前应用较少。(4) 关节型(articulated robot)关节型机器人(articulated robot)是机器人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形式构,这种机器人是模拟人的上臂而构成的。为了保证机器人手部有6 个空间自由度,其主动关节数目一般为6,或不少于6。但根据实际使用要求,也有小于6自由度的。一般情况下,全部关节皆为转动型关节。关节型机器人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所占空间体积小,相对的工作空间最大,还能绕过基座周围的一些障碍物。世界一些著名机器人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4。多关节机械臂的优点是:动作灵活、运动惯性小、通用性强、能抓取靠近机座的工件,并能绕过机体和工作机械之间障碍物进行工作。

25、 图 2-1 直角坐标型 图 2-2 圆柱坐标型 图2-3 关节型 根据机械臂设计要求,本文要求的移动机器人具有体积小,可折叠,单兵能背负的特征,适用于排爆等特殊场合,对动作半径和灵活度具有较高要求。结合设计指标分析,参考国内外各种危险作业机器人灵巧机械臂的结构形式后,本文决定采用关节型机器人。构型为旋转俯仰俯仰 俯仰,如图2-3所示。在机械臂工作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机械臂末端操作器的各种工作位姿。机械臂末端操作器的空间位姿可由三个沿坐标轴的平移的参数和三个绕坐标轴旋转的参数来表示,通过对这6 个参数的确定来实现机械臂末端操作器的位姿确定,这要求机械臂至少具有6 个自由度来实现末端操

26、作器的位姿任意性。但在一些工作场合中,实际操作并不需要实现机械臂末端操作器位姿的任意性,只需要实现工作需要的有限位姿种类即可(如本文中只需夹持圆柱体,显然不需要6自由度),这时候可以利用少自由度机器人实现与6 自由度机器人相同的工作结果,并且少自由度机器人在设计、加工、装配和控制上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是指自由度数少于6 的并联机器人17,这里借用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定义,将这种自由度数少于6 的串联机器人(也就是机械臂)称为少自由度串连机器人。对于空间开式结构有自由度数目等于关节数目,故有,其中。在本文中,约束条件i=5, 故=1, ,所以自由度为4。2.4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杆

27、件基本参数的确定由任务要求可以看出,由于机械臂采用旋转-俯仰-俯仰-俯仰的布局方式,机械臂工作时可视为先确定肩关节的旋转角度,再确定各俯仰关节角度,最后确定腕部关节旋转角度的位置确定流程,锁定其肩部关节旋转运动,其灵活工作空间可视为由上臂和前臂手腕长度确定的圆环状工作空间,再加上肩部的旋转,在不考虑障碍的条件下,机械臂的灵活工作空间就是一个球壳状的空间。如图24所示。由机械臂构型可知工作空间主要受其上臂、前臂和腕部轴向尺寸的影响,在这里设上臂长为L1、前臂长为L2 和腕部长为H,因为机械臂需要保证可折叠的设计方案,故而有L1L2,所以机械臂的灵活工作空间外径为C2=L1+L2-H。当HL1-L

28、2 时,灵活工作空间内径为L1-L2+H;当HL1-L2时,灵活工作空间内径为H-(L1-L2),两者可结合记为C4=|L1-L2-H|。综合来说机械臂的灵活工作空间为C4C2 内空间。在这种条件下腕部轴向尺寸越小,灵活工作空间越大,并且当仅当H=L1-L2 的时候机械臂的灵活工作空间内径为0,所以机械臂设计时,在满足几何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使机械臂腕部轴向尺寸尽可能满足H=L1-L2 。 图 2-4 机械臂空间示意图根据任务要求,机械臂折叠时总长650mm。这就规定了最长的单个臂杆的长度。先假设L1=600mm。由H=L1-L2 可得总长度L1+L2+H=2L1=1200mm.不同长度的

29、连杆,对于不同轻型机械臂的工作空间有很大个影响。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定义为:不同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末端执行器的所有位置的集合,该集合称为可达工作空间。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大小代表了机器人的活动范围,它是衡量机器人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运动学指标。在遗传算法工具箱寻求机器人的优化设计、控制及应用过程中,工作空间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链式机械臂的运动学以及轨迹规划分析,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采用的D-H坐标变换方法对单臂的各连杆进行坐标系标定,建立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并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基于Matlab平台的机器人工具箱Robotics Toolbox求解可操作度的最大值。然而考虑到本设计的侧重点是

30、对机械臂的结构、关节、传动布置等进行设计,并结合本科阶段学识情况,这里对进行这样的简化处理:通过与同一构型的成熟机械臂长度进行类比,根据它们的线性比例关系确定本文机械臂所需的长度。通过查找文献,找到一个通过Matlab的遗传算法迭代1000次后得到的同构性机械臂长度方案。如图2-5和2-6所示,分别为完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几何模型。这里,mm、mm、H=200mm. 总长mm。而本文所需的机械臂总长故可得下列比例式: 可以解得=551mm,=495mm,=154mm。 图2-5 完全展开状态的几何模型 图2-6 折叠状态的几何模型2.5 设计方法选定基于移动平台的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法主要有基于

31、模块化关节的机械臂设计方法15和基于分离式关节的机械臂设计方法。我们先将这两种方法做对比16:表2-1 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模块化关节的机械臂设计方法分离式关节的机械臂设计方法优点模块化关节机械臂设计方法使其关节模块为高度集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周期短,机械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标准化设计具有良好的互换性,易于维护;可以根据自由度要求自由组合,减少开发成本;其机械臂结构装置结构简单、传动链紧凑、传递效率高、布线方便。分离式关节的机械臂设计方法使驱动与执行端分离,能够有效的将机械臂驱动电机集中在其基座上,降低了机械臂的倾覆力矩,提高了机械臂的承载性能:同时有效的降低机械臂摆动端质量,减小机

32、械臂转动惯量,增加了负载自重比;运行时摩擦损耗低。缺点模块化设计导致模块的种类过于单一,忽略了部分关机的细节处理,无法满足机械臂特殊功能的需求;关节模块使得机械臂各个关节的质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机械臂摆动部分的质量,增大了其转动惯量,也曾加了机械臂的倾覆危险性。关节内部传动机构的摩擦损耗较大,传动效率低,关节转角范围受限。分离式设计需要对每个关节进行特定设计,开发周期长,由于其传动链较长,导致其结构复杂,增大了其传动空间,结构不够紧凑;传动方式存在着疲劳破坏的问题、缩短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难度和成本;且形式单一,不能够根据需求自由组合,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综合分析,本文选用的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案

33、为模块化机械臂结构,即把机械臂的各个关节设计成为高度集成的机电一体化模块,然后通过连杆将各个关节模块连接在一起。运用这种模块化关节设计机械臂系统,开发周期短,机械传动效率高,各个部分结构紧凑;模块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并且易于维护。2.6 传动机构方案移动机械人的功率势必要受到能源环节的制约,因此操作机的功率和输出转矩势必要受到相应的制约。然而,移动机械机械臂由于是空间开式结构并且其执行端需夹持3kg的负载,所以输出转矩必须要有一定要求。解决这个矛盾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大传动比的传动机构。所以在进行方案设计时的原则一是传动比要大,二是传动效率要高。常用的减速机构有谐波减速器,行星

34、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滚珠丝杠、齿轮系、同步带、线绳传动等。当输入转速1500转/分钟,传动比和输出力矩相同的情况下,部分减速器的性能比较见表2-2。表2-2 减速器性能比较减 速 器 类 型参数单 位行星齿轮人字齿轮蜗杆加螺旋齿轮圆柱齿轮谐波齿轮1传动级数322312输出力矩Nm3903903903903903传 动 比97.49610098.31004效率%85857893855齿轮数量个1344626轴承数量套1766857节圆线速度M/S7.627.627.627.620.0948齿滑动速度M/S12.712.712.712.70.129同时啮合齿数%75333010齿面接触应力MPA

35、3453453453454.1211齿剪应力MPA1721721721722.0612安全系数33253613齿面接触状态线线线线面14运动平稳性中好好中好15力的平衡好好不好好好16外形尺寸高CM33.135.640.658.818.517外形尺寸长CM38.150.843.2911618外形尺寸宽CM33.125.425.434.616.519体积1000CM340146441855.520质量Kg11112792.532525蜗轮蜗杆减速器效率低,发热大,润滑要求高,在热平衡计算不合格的情况下还需加装散热片、散热风扇、冷却回路等装置,显然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圆柱齿轮传动效率高但是尺寸大。

36、谐波齿轮减速器具有效率高,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尺寸小的优点,是机械臂关节模块的理想选择。所以本文选用谐波齿轮减速器作为主要减速机构,在必要时配以其他类型减速器。2.6.1 腰部旋转关节的传动方案关节结构可视为由两部分组成:输入端和输出端。驱动装置所在的部分为输入端,减速器所在的部分为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垂直。驱动装置这里假设为电机。鉴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各个关节模块会有相通的地方。腰部旋转关节的特殊之处是考虑到腰部回转传动机构可以布置在移动平台上,因此可有较大的布置空间。2.6.2 机械臂俯仰关节的传动方案当传动装置不是布置在移动平台上而是布置在机械臂的关节内时,就要牵涉到

37、一个怎么样在狭小空间里合理布置传动装置的问题。从机械臂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的设计原则出发,结合图2-9(a)的法国防务机器人外形特征,我们先对俯仰关节模块外形做出规划。如图2-10(b)蓝色部分是输入端,电机在这一端将转矩黄色的是臂杆,它连在输出端上,把运动传到下一关节。传输出端,红色的是输出端,它内部的传动装置与壳体相连带动壳体做俯仰运动。 (a)法国防务机器人(局部) (b)关节外形示意图 图2-9 针对这样的外形,我们提出如图2-10的4个方案,并对其一一探讨:方案一输入端输出端所有传动装置同轴,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动力传递路径比较短,但是在长度方向上尺寸大,这样会使关节长度变长,结构不紧凑

38、方案二不仅在长度上减少有限,而且输入输出成直角偏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直角边之间的空间利用不到,这会造成空间浪费,这个方案可以直接排除。方案三是输入和输出平行但不重合,而是偏置一个距离;方案四是输入和输出成垂直偏置。方案四同方案三相比较,结构更为紧凑,也更利于电器走线,从外形结构的角度出发,本文优先选用方案四。(a)机械臂关节结构方案一 (b)机械臂关节结构方案二 (c)机械臂关节结构方案三 (d)机械臂关节结构方案四 图2-10 机械臂关节结构方案2.7 移动机械臂臂杆的初步设计移动机械臂臂杆起到连接各个关节,传递动力的作用。因为移动机械臂从事危险作业,如排爆工作,所以在对臂杆的要求是:强

39、度大,刚度高,质量轻,具有足够的硬度加工性能良好,工作可靠。高强度铝合金能够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高强度铝合金是指在高品质原铝中添加微量稀土原料,提高它的强度延展性、耐腐蚀性等。2A06是一种高强度硬铝,其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Mpa,条件屈服强度Mpa,伸长率。密度为2.73g/cm3因为轻型机械臂安装在移动平台上,工作环境复杂,内部电气装置线暴露在外会遭到破坏。所以机械臂杆采用空心圆柱的造型,这样在最大程度的提高抗弯截面系数的同时能够将各种装置安装在关节和臂杆内部,并对整个机械臂做一定的防污防尘处理,为其能在复杂环境下工作提供保证。臂杆在选择等截面还是等强度的问题上,本文更倾向于后者。虽然等强度

40、梁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无疑也使得工艺变得复杂,并且不利于内部装置的安装。在机械臂臂杆和关节的连接问题上,有两个方案:一是臂杆和关节模块的输出部分一体成型,即图2-9(b)的红色和黄色部分做成一体。这样的好处是连接可靠,密封性好。二是将臂杆和关节模块的输出部分分成两个部分,用连接装置相连,这样的好处是臂杆和关节模块可分离,从而易于模块的维修、更换、升级。但是相应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上会有所下降。本着模块化设计的思想,本文选择了了方案二,在本文后半部分会对连接部分用ANSYS做校核分析。第三章 驱动、减速装置的选型3.1 引言移动机器人的核心就是移动机械臂的机动能力,在构型决定

41、的条件下拥有合适的驱动器和传动装置就是保证其强大动力的关键。同时限制整个装置的质量和减少能耗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章中,将首先对整个机械臂做大体的受力分析,选择原动机的类型;根据前文选定的传动方案和设计指标、受力情况做出计算、选择原动机、减速器以及其他辅助传动机构;按照各个装置的实际大小画出模型图,以便于下一章关节模块的整体设计。3.2 关节负载的估算在对机械臂进行具体计算时,驱动器以及各个关节驱动装置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机械臂性能指标的重要过程。在对驱动器选型时,应当首先真确的评估机械臂各个关节可能受到的最大负载,以及各个机械臂连杆会受到的最大弯矩。然后根据负载状况,分段选择各个关节的驱动装置。在

42、估算机械臂关节转矩前,首先需要对机械臂各个部分的质量分布进行合理的假设。第一:关节质量的分布。对于质量在机械臂各个关节的分布假设,根据各个关节离基座的距离而定,由于离基座越近的关节所需承受的转矩越大,即所需的驱动单元质量也就越大,导致关节的总质量也越大,所以将于基座相连的腰关节与肩关节的重量相同,为1.5kg:与基座距离最近的第一个连杆关节肘关节的重量为1kg,而靠近执行端的腕关节重量为0.5kg。第二,连杆质量分布。各个关节间连杆采用质量均匀的铝制结构件材料制成,其质量为03kgm,故各连杆质量由各个连杆的长度决定。第三,各部分重心分布。各个关节的重心均假设在其旋转轴线上,各个连杆的重心均假设在其中心轴线上且在其长度方向的中点处,末端夹持装置的重心因负载中心而定,并设其与负载的重心重合。在分析完机械臂的质量分布之后,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