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普课文教学例谈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98722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科普课文教学例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科普课文教学例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科普课文教学例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科普课文教学例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科普课文教学例谈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科普课文教学例谈广汉市七一学校 李忠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小题至第2小题。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不少常识性课文和科学小品文。这类科普课文包罗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以及现代高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极为广泛。这类课文大多采用说明文的形式,也有不少采用诗歌、童话、故事等文学样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传授科学知识。应该怎样教学这类课文呢?这类课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习科普文成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制作等实践能力的场所,让他们乐于自行探究,增长才干。A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2、增多 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一、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很喜欢常识性课文,原因是这类课的许多内容不仅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且是能直接感知和动手实践的。巴甫洛夫认为: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认识兴趣的生理基础就是定向探究反射,这是进一步发现的基础。好奇、好动、好探究、充满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正是迎合了儿童的这一身心特征。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奇思异想会象泉水一样喷涌出来,渴望知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达到了刨根深究的程度。萨其曼说过:“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自发的倾向会促使人们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

3、就种过爬山虎,教师在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就可以让学生把爬山虎带到课堂上来,分小组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爬山虎的叶和脚等特点。此时,他们就会想去搞个明白,为什么“爬山虎”会有这样的脚,与它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可强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A.频分多路复用 B.时分多路复用 C.多信道复用 D. 多路复用二、让学生感悟把握语言的生动性教学这类课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发展他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常识性课文的语言一般都非常清楚

4、明白,严密周到,遣词造句准确传神,所以教学时,要把正确理解课文中科学术语,感悟课文语言之精妙,学习作者灵活多样的说明方式,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方法为主要目标。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如鲸这篇课文语言组织很有条理,且十分严密。鲸的形体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海洋生活环境,鲸的种类不同,所以生活习性各异,老师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些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让学生观察强化教学的直观性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语文常识性课文教学中对某些事物和概念的学习,如果单从课文的语句中去理解、领会是很不够的。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一知半解,通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

5、动手,加强了学生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开展观察和实验活动中,我尽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听一听、闻一闻、甚至尝一尝。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运用不同种感官重现图片的实验证实了多种感官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的功能,增强观察和实验的效果。如我是什么一课,对水的认识,我先请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去感受水的特点,再用实验看看“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在玻璃水杯中装半杯热水,盖上杯盖,等一会儿就能看见杯盖上形成了“雨”。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大脑皮层综合活动的功能,把各个神经元输送来的信息,联接起来,就更容易理解课文了。看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

6、看,百看不如一干”是有深刻道理的。 四、让学生动手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C凝血酶生成增加在智力结构的五个要素中,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都是属于认识范畴,而操作能力是属于实践的范畴。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物质力量的凭借。人们在研究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要把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的物质成果,必须通过操作能力来实现。只有认识能力,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科学创造难以成功。现代社会的发展,则更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才。操作能力已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革社会的一种重要因素。 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从小培养孩子们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逐步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因

7、为动脑时可以不动手,而动手时必须动脑,多做操作,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头脑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异想,想象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回声一课,大多数学生对于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课前教师就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课中,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做一做这个实验?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课后让学生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鼓

8、励学生“考老师”,茅以升专门设计的“考老师”教学法,我也曾试过,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很感动,并掀起过读书求知的热潮。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五、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认知文中事物2裂体细胞(schistocyte)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学校。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以视、听两个渠道同时传播信息,而且图象清晰、声音逼真、色彩艳丽,感染力强,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常识性课文一般都是作者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是很难接受这些知识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从感性到

9、理性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如花钟一课,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文中列举的午时花等九种花学生不一定都见过它的开放过程,学生是很想看一看的,也很想认识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九种花设置成“花钟”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花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对于“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提供帮助,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对它们有所认识后,学生对其特点和作用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8、数据报服务是网络层向_层提供的,它

10、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除了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外,还要把自然知识的探究引向课外更广阔的课堂,通过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实践能力的开发,以兴趣为起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不断提高。【解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120(事项6)+120(事项8)=24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50(事项4)+160(事项7)+300(事 项9)=610(万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0;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680(事项1)+60(事项5)=740(万元);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8 000(事项2)+200(事项3)=8 200(万元)。广汉市七一学校 秦艳 139810730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