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38080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尹玉泉.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张恨水在北京住过的地方 - 尹玉泉张恨水( 1 8 张)人生长恨水长东 编者按 不久前北京电视台 播出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 纸醉金迷 后, 引起了许多喜爱张恨水作品的人的关注。一时张恨水又成了 人们热议的焦点。纸醉金迷 20 世纪 40年代在报纸连载时, 上海一家电影公司就有意将它改编成电影,只是因为局势变 化,未付诸行动。时隔 60 年后,纸醉金迷终于被搬上了 银屏,立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其实不只是纸醉金迷 , 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等 也都拥有大量的粉丝。一位资深的电视剧策划人曾说: “谁 是近几年最受影视公司和导演青睐的小说家,答案不是巴 金,也不是

2、金庸, 更不是张爱玲, 而是张恨水。 ”张恨水是安徽人,祖居潜山。但是在他人生 72 个年头里,在 北京生活了 40 余年。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描写北京的生活, 可以说北京使他名扬天下。那么张恨水这 40 余年的京城生 活轨迹,究竟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决定开始一 段寻找张恨水在京生活轨迹的旅程。 张恨水第一次来北 京是在 1919 年,算到今年整整是 90 年了。因此我这一次的 寻访具有特别的意义。 怀宁会馆张恨水到北 京的第一个落脚点 我的第一站就从张恨水到北京的第 一个落脚点开始了。 1919 年,在瑟瑟的秋风中, 24 岁的张 恨水只身来到北京。来京之前,他就与在北京的同乡王夫三

3、通信联系好来京事宜。张恨水刚到北京,来不及欣赏京城的 美景,就直奔王夫三的住所。后来张恨水经王夫三引荐,结 识了上海申报驻京记者秦墨哂,并在其手下开始了他在 北京的第一份工作。 据张恨水的儿子在忆父亲张恨水 先生一书中介绍,张恨水初到北京“住进了怀宁会馆,不 久又搬往潜山会馆” 。 怀宁会馆是安徽籍的会馆,会馆 就建在了阎王庙街。当时张恨水来京投奔的王夫三就住在这 所会馆里。张恨水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王夫三就让他住 在自己的住所,而自己则搬到工作的报馆居住。 阎王庙 街的怀宁会馆虽然只是张恨水的一个临时落脚点,但是这里 给了他对北京的最初印象。张恨水先生后来写过一系列关于 北京的文章,我想这

4、会不会与北京给了他美好的第一印象有 关呢? 怀宁会馆在阎王庙街里,现在大家可能对阎王庙 街不熟悉,因为在北京的地名中像这样“吓人”的名字,已 经没有了。现在的阎王庙街 1965 年以后改叫了具有典型新 时期色彩的名字“迎新街” 。 迎新街在骡马市大街 的南侧,这里现在交通便利, 6路、5路、687 路、743 路公 共汽车和 102 路、 105 路电车全都路过。下了公共汽车,我 按照地图的指引,先进到果子巷中,因为在地图上迎新街就 在果子巷的南面。当我沿着果子巷向南走进了迎新街,我发 现我走进了老北京人的普通街巷生活。 迎新街因深藏在 胡同里,少了车马的喧嚣,因而胡同显得格外安静,偶尔几 辆

5、自行车驶过,清脆的车铃打破了胡同的安静。胡同两侧全 是民居,居民晾晒的被子一个一个搭晒在太阳下。便民的菜 店、小卖部、水果摊、主食厨房散在胡同临街的平房里。 迎新街不长有四百多米, 1965 年前迎新街分为两段: 南段称 张相公庙,北段称延旺庙街。延旺庙街是从阎王庙的谐音而 来。1965 年整顿街道地名时,把两街合并定名迎新街。因此 我想怀宁会馆应该就在迎新街的北段了。果然走进街里不远 就看到了原来的阎王庙,庙虽是破败不堪,但是庙门的石额 还在,为这座古庙平添了几丝古老的感觉。怀宁会馆就在阎 王庙对过儿,原来的大门已经被封死了,会馆新辟的门,斜 开在了北墙上。再往会馆里走,狭窄的通道仿佛一线天

6、,让 人不敢往里迈步。 但是原来的怀宁会馆不是这样的, 据记载, 怀宁会馆原来有 92 间房屋,应该算是规模较大的会馆了。 怎奈,时间使它改变了模样。 潜山会馆张恨水有 了稳定的住所 离开怀宁会馆,我穿过骡马市大街,来到 了路北的山西街。因为,张恨水在王夫三的住所住了一段时 间,就搬到了山西街的潜山会馆。当时宣南一带报馆云集, 在报馆里谋生的编辑、记者们,大都住在宣南一带房价低廉 的会馆中。张恨水是“北漂”一族,像同行一样选择了会馆 居住。 潜山会馆是安徽省潜山县在京开办的会馆,张恨水 是潜山人,他搬到家乡的潜山会馆,就如同鱼儿得水一般。 张恨水在这里一住就是 6 年。 张恨水到京后,先在上海

7、 申报驻京通讯社工作,不久经方竟舟介绍认识了益世 报的编辑成舍我,被推荐为兼职助理编辑。张恨水同时为 申报和益世报工作,他在申报工作的月薪是 10 元,工作时间从上午 9 点到 12点,下午是 2点到 6 点,而 益世报的月薪是 30 元,工作时间是晚上 10 点到 6点。 张恨水有了这份兼职工作,虽然休息的时间没有了,但是收 入增加了,他终于在北京立住了脚跟。 会馆的生活和从 事新闻职业的经历,给了张恨水写作的素材和灵感,他的成 名作春明外史就在这一期间问世了。 春明外史是张 恨水在北京创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住在 会馆之中的皖籍新闻报人杨杏园在北京的生活。有时我常常 想,杨杏

8、园在北京的经历和感悟,是否就是张恨水这样的皖 籍报人在北京生活的写照呢? 随着对张恨水越来越深 入的了解,我有了急于要见到潜山会馆的念头。潜山会馆在 山西街,离沃尔玛超市很近。我到山西街探访时,发现这一 带正在拆迁,这使我的心头一紧,我有一种担心,潜山会馆 会不会也在拆迁之列。走进山西街,看到街里的房屋安然无 恙,我心中悬起的石头才落了地。潜山会馆在山西街北口的7 号,我顺着门牌号,走到 7 号院门前,刚巧有两位居民在院门口聊天,我就问他们, “您这院子原来可是会馆。 ”“没 错,潜山会馆。 ”听了他的回答,我心中一喜,因为像这样 了解自己院子的人,在我探访的过程中,还是头回遇到。于 是我抱着

9、试试看的心情,接着问: “您知道张恨水原来住这 儿吗?”“知道呀。”老居民干脆地回答,而且他还热情地将 我带进院子,指着院门口的那间房子说: “张恨水原来就住 这儿。”我赶紧举起相机拍下了张恨水住过的旧屋,热情的 老居民还不时地为我挑选拍照的角度。北京人一贯的热情, 溢满在小院中门框胡同12号张恨水1930 年到 1933 年在此居住 门框胡同位于京城著名的大 栅栏商业区,街北起廊坊头条,南至大栅栏。解放前曾经以 小吃闻名于世。就是这样的小吃一条街,谁能想到它会与著 名的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联系在一起。1930 年,离京一些日子的张恨水,带着他出版几部著作而获得的丰厚稿酬回 到北京。张恨水是个孝

10、子,手头宽裕的他,将母亲和弟妹们 接到了北京。这一大家子人不能再住在会馆中了,于是张恨 水在门框胡同 12 号找到了新居。 张恨水在门框胡同的 住所曲折婉转,前前后后,大大小小有 7 个院子,居住十分 宽敞。进大门的第一院,向南是跨院,住着上大学的弟弟。 向北进一座绿屏门是正院,张恨水住在这里。向东穿过一个 短廊,走进一个小门,路斜着向北有个三角形的院子,这里是张恨水的客房和书房。书房狭长,窗外有紫藤架,有丁香 和山竹。庭院里花木繁茂,绿叶成阴。在门框胡同,张恨水 的生活优越而安定,这也使他的小说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这里他撰写了有“民国红楼梦 ”之称的金粉世家 , 创作了满江红 落霞孤鹜

11、美人恩等小说,及九月 十八日等大量抗战小说。 门框胡同我印象很深。那时 前门大栅栏一带是北京的著名商业区,曾经有谚语提到京城 的几个繁华之处: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 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 ”当年的门框胡同汇聚了京城 著名的小吃摊,从南到北依次有:复顺斋酱牛肉、年糕王、 豌豆黄宛、油酥火烧刘、馅饼陆、爆肚杨、年糕杨、豆腐脑 白、爆肚冯、奶酪魏这些小吃摊虽然门脸不大,但是那 手艺、那味道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回味无穷。前几天,为了寻访张恨水的故居,我又一次来到门框胡同。重新整饬一 新的大栅栏里人山人海,而大栅栏近旁的门框胡同与之相比 差着不是一个节气了。胡同里的房屋低矮破旧,还灰头

12、土脸 的,胡同两边虽然也是打着京味小吃幌子的小店,但是店主 南腔北调的口音,让我疑惑。昔日里门框胡同的京腔京韵荡 然无存,仿佛是失了灵气的方仲永,众人矣!门框胡同里全 是出租了的摊位,哪里还找寻得见舒适宜居的四合院呀。就 是有这样的院子,估计也早改成饭馆了。北沟沿的宅院张恨水用稿酬买下的四合院 1946 年 2 月,张恨水为筹备北平新民报从南京回到北平,他选定了北沟 沿胡同一处有 30 多间房的四进四合院作为自己在京的新居。 张恨水用多年积攒下来的稿费买下了这处四合院。 新民报 的老板陈铭德夫妇送了一套很好的家具,而张恨水自己则添 买了些红木家具,有多宝格、大写字台、玻璃书橱、大圆饭 桌,配合

13、着大厅里的木装修。这一套房子加上红木家具,按 现在的价值算来, 估计少说也要几千万。 而您能想象得到嘛, 这全是张恨水用写稿子挣得的稿费买下的。 张恨水是多 产作家,他一生写下的文学作品有中长篇小说106 部, 3000多万字,这在所有小说家中可以说是拔了头筹。现代畅销小 说家中,著作等身的古龙、梁羽生也略逊一筹。不仅如此, 张恨水的小说部部都是畅销精品,而且是一版再版,其名作 啼笑因缘据说再版有 20 多次。张恨水小说稿酬之高, 在当时也只有胡适可与之相比。 我想张恨水的经历,正 是说明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张恨水一生都在专事写作,张恨 水的女儿回忆: “父亲大约每日九点钟开始写作,直到下午 六

14、七点钟,才放下笔吃饭,饭后稍事休息,然后写到夜里十 二点钟,日复一日。 ”“父亲写作很辛苦,在书桌前,他俯伏 了一生。”张恨水有着超强的写作能力,他可以同时写六七 部小说供报纸连载。张恨水曾经自嘲,自己仿佛是那“推磨 的驴子”,除了生病或旅行,没有工作比不吃饭都难受。仔 细想想,张恨水一家十几口人,要吃饭、要生活,这些全靠着张恨水的一支笔,他又怎能停歇呢? 北沟沿的宅子是 张恨水收获的“硕果” 。为了找寻他在北沟沿的宅子,我颇 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在我查到的有关张恨水的资料中,均将 此宅的地址,写为了“北沟沿” 。可是在民国时期,北京叫 做”北沟沿“的地方有好几处,东城有,西城也有。到底是 哪一

15、个我产生了疑问。最后我找到了张恨水女儿张明明写的 在北平过第一个年中,记载”父亲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五 日到达北平,在西城买了一所四进院子的大房子,共有三十 来间屋。“从张明明的记述中,我判断这个“北沟沿”应该 在西城。但是我还不敢确定, 后来又读张明明的 雪中送炭 , 文中说张恨水突发脑溢血,家人将他送到离家最近的一家医 院阜成门内的人民医院。 通过这条线索,我找到 2008 版的北京地图 ,看到地图上标示着阜成门内大街果 然有一家人民医院。我坐车直奔阜成门内大街,果然找到了 这家医院。综合这些线索,我断定张恨水家在北沟沿的住宅 就在现在的赵登禹路。因为赵登禹路位于西城,在民国时期 曾被称为北沟

16、沿。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抗日英雄赵登禹, 1947 年将西城的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张恨水是在 1946 年买下北沟沿住宅的,此时北沟沿还未改名为赵登禹路。张 恨水突发脑溢血时住在北沟沿,而阜成门内的人民医院也是 离赵登禹路最近的一家医院。如此,张恨水在北沟沿住宅的现址算是尘埃落定了。 砖塔胡同张恨水最后的归宿 张恨水晚年, 突发脑溢血后, 写作数量大减, 经济状况大不如前。早年,张恨水曾将所存稿酬换成10 两黄金,存在大中银行经理王锡恒处,不料王锡恒趁着局势混 乱竟然卷款逃了。张恨水没了积蓄,只好卖掉北沟沿的大宅 子,搬到砖塔胡同西段只有一进的小四合院,张恨水在这里 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17、 我从西单坐车一路往北,去 找寻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很好找,胡同东口那座建于元代的 砖塔,比胡同口的指示牌还显眼。 不过这座老砖塔正在维修, 被绿纱网裹得严严实实。张恨水在黑巷行中曾经描写过 砖塔胡同:“胡同里是土地,有些车辙和干坑,若没有手杖 探索着, 这路就不好走。 在西头遥远地望着末头, 一丛火光, 遥知那是大街。可是面前漆黑,又加上几丛黑森森的大树。 有些人家门前的街树,赛过王氏三槐,一排五六棵,挤上了 胡同中心,添加阴森之气。 ”我沿着胡同往里走,胡同里张 恨水笔下的土路,已经被柏油路面代替。一路上我遇到好几 棵古树,我想这该不会就是张先生黑巷行里描写的“挤 上了胡同中心” 的街树吧。

18、 张恨水的故居在砖塔胡同 95 号,从胡同里的门牌号我推断,它应该在胡同的西口。然而 砖塔胡同竟然这样地长,我觉得自己走了许久,才到胡同的 中段。 张恨水一家住到砖塔胡同是 1950 年左右的事, 算到现在只有 50 多年,胡同里的老街坊应该认识他吧。抱 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决定问一问这里的老居民。半路我正好遇见一个老大妈,看样子有 70 多岁了,我上前问她: “您家 什么时候搬来的?跟您打听个人儿。 ”“我们家五十年代就在 这里了。你说吧,这条胡同里没有我不认识的。 ”大妈自豪 地说。“那您知道张恨水家吗?”我忙追问。大妈看了我一 眼,摇了摇头: “没听说过。”大妈正好和我同路,我们边走 边聊

19、:“您晚上看纸醉金迷吗?”我问。大妈一听纸 醉金迷立刻有了兴趣,忙说: “看呀,这部电视剧拍得好 看,陈好演得可真好呀。我每天一集不落。 ”我说:“那您可 得知道张恨水,他可是纸醉金迷的作者,原来就住您这 条胡同中。”大妈听后眼睛发亮,有些不相信说: “这么大一 个作家能住我们小老百姓的房子?” “当然了,他家原来就 住在胡同的西口”我说。大妈听后沉吟了一下说: “胡同西 口的房子都拆了。 ”我听后心里咯噔一下子。 当我走到 胡同西口时, 我愣在了那里。 眼前没有了胡同中低矮的平房, 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簇新的楼房和一条小马路,张恨水家的四 合院在哪里?迎面走来一个老居民,我问他: “请问 95 号还 有嘛?”他干脆地回答: “早拆了”,说着他指了指我眼前的 小马路说,原来就在这里出了砖塔胡同西口,就是太平桥大街展宽的马路,在这条大街上只有 7 路公共汽车通 行。当年张恨水一家从砖塔胡同出行,就坐这趟公共汽车。 这么多年了, 路变宽了, 老房子变成了新居, 一切都在改变, 而 7 路公共汽车依旧在这条大街上,运送着来往的乘客。我沿着张先生的习惯,登上了 7 路公共汽车。 我想我不虚 此行,在这趟旅程中,我找寻到了张恨水在北京的足迹,看 到了北京街巷的变化。 原怀宁会馆现在的大门 (2 8 张) 文并摄 /尹玉泉手绘地图 /尹玉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