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43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被人们重视和倡导。分层教学法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W方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采取“大一统”教学方式 由于受到先天遗传、生活经历和后天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身体灵活性与协调性也不尽一致,这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是甚少有体

2、育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 “大一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设置一样的目标、安排一样的内容,这样可能会让体能较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 2.教师采取“一言堂”教学方式 部分体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旧满足于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对学生进行 “满堂灌” “一言堂”教学,而不顾学生的消化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课堂气氛沉闷不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采取“单一化”教学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时,仅仅通过他们能否完成所规定的动作来加以评断,这样未免太过片面,不利于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运

3、动积极性。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小学体育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应用分层教学的前提 分层教学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沟通,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生是参与分层教学的主体,分层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核心而展开。有鉴于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层级明确的对象,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也主张学生的主体性回归,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他们的现实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做好的

4、首要事情。进行学生分层之前,体育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各个层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能素质、预期发展自主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层次。然后教师再制定一个时间段,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帮助学生逐渐得到提高。 比如以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为例,这个阶段的学习继学生二年级所学的基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难的层次,在教学伊始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二年级的种种表现,建立一个4级分层、逐渐递进的结构。第一级是针对对体育运动没有强烈兴趣,或者体能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跑、跳、蹦等方面都没有太突出的表现;第二级针对对体育运动有兴趣,但体能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的学生;第3级针对体能素质较好

5、的学生;第4级针对体能素质非常优秀和突出的学生。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着4个分组,告诉他们这样的分组不存在歧视,旨在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能力,当学生素质有所提升后,教师要适当调整,实现动态流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 2.教学分层应用分层教学的核心 新课改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三维目标,小学体育教学也要制定三维目标,然后对其进行细化,进行合理的分层界定。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对既定的教学内容都达到同样的水准,这样有点强人所难。小学体育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具体能力确定每一层级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比如在教学 “立定三级跳远”时,教师不能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这项运动的

6、要领与动作,还要跳到教师所指定的底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分层目标一级目标是基本了解立定三级跳远的基本动作,感受身体协调;二级目标是熟悉立定三级跳远的协调动作,并掌握跳得更远的技巧;三级目标是完整掌握立定三级跳远的一整套动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动的动作与方法比较复杂,除了教师示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进行试跳,然后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其带领一个小组进行指导,使其担任 “小老师”的角色,这样的安排可以使表现突出者感受到成就感,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同班进行“山羊跳”。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个别指导,告诉其要领,纠正其动作,使其尽量做出标准动作。 3.合理评价应

7、用分层教学的动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动态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小学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评价更应该以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努力挖掘小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取得的细微进步。比如在教学单脚跳接力这部分内容时,鉴于小学生最为感性,他们自控力较低,但是又渴望得到教师与同伴的表扬与认可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更加突出 “因材施评”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与肯定。比如有些学生忘了教师要求的只能用单脚跳,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

8、给予正面型的纠正评价;再比如,针对学生的单脚跳表现,教师不能抱着 “谁跳得远就表扬谁”的心态,而是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跳的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在跳时的努力程度,然后再进行综合性评价,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因而激发动力,做出更好的表现。 4.个别指导应用分层教学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明确提出,正是由于世界的多样性,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精彩纷呈,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如此五彩斑斓。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如机器一般整齐划一,教育事业怎么可能显示出无穷的趣味?所以实施分层教学有其自身之义。然而,必须指出,分层教学一般只能对某一固定群体起到明显作用,对体育特长生、运动低能者而言,分层教学可能见效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还要采取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健康意识都得到最佳程度的发展。 总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以说,人是最复杂的生命体,具有个性化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践行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积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