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23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和经济无疑是世界各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小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全名族的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在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本人的出以下总结。 一、创新的优点 创新学习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受教材的局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从各种教育资源中选取与学生的生活

2、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三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获得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二、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源动力。教师要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创新。 案例教学“圆的认识”。一位老师在教学时

3、,用多媒体出示了这样的场景森林召开自行车大赛,各种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有圆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椭圆的。首先,老师让学生预测谁会得冠军;然后,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结果骑着圆形车轮自行车的小猴子一路很顺利,得了冠军;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是圆的呢?学生顿时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了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创新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励质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强烈好奇心,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在

4、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小学生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甚至一些荒诞的想法。我们都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氛围,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让问题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5、,精心设问。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渗透完成。一定要杜绝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必须按教师“画的线”去走的现象,真正落实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和悬念的激发下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疑问。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要从思维入手 (1)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当中,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周玉仁教授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

6、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明,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要克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现象,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不要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让学生主动猜想,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遇到困难,教师则从旁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讲究水到渠成。这样的课

7、堂学生的思维空间比较小,便于教师控制,但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剥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里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3)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当好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这一角色,才能依据“课标”理念和教材这一线索,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上述就是我对本研究课题的认识,希望评审委员对我的论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