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99695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人体解剖课件8 -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文档资料.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图11-1,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解剖分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神经 系统 躯体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 (传入) 自主感觉神经 功能分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 (骨骼肌) 交感神经 (传出) 自主运动神经 (心肌 平滑肌 副交感神经 腺体),二、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给予答应性现象称之。 2、反射弧:反射的物质基础,有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简有繁),图11-2,三、常用术语: 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的树突在中枢内聚集的部位称灰质,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

2、质称皮质。 2、白质与髓质:神经纤维在中枢聚集的部位称白质。位于大、小脑内部的白质称髓质。,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与包在表面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中枢内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纤维束(传导束)。,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聚集成的灰质团块(皮质除外)称神经核,在中枢外聚集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5、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和胞体散在其中的部分称之。,6、传导路: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分为感觉(上升)和运动(下行)传导路。 7、换元

3、:指传导路中神经元和神经元借突触相连接的位点。,8、深感觉:也称本体觉,感觉器位于关节、肌肉、肌腱和内耳等处,感受位置、运动和震动觉。 9、浅感觉:感觉器位于皮肤、粘膜、眼、耳等处,感受痛、温、触、压、光、声、嗅、味等感觉。,10、内脏感觉:感受器位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淋巴管、淋巴器官等处,感受压力、深透压、化学离子浓度、温度等变化的刺激。,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和延髓相续。下端终止于L1水平。 儿童的平L2水平。 新生儿平L3水平。 全长45cm,占椎管的2/3。,图 11-3,2、形态:呈前后

4、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下方有一腰膨大(L2-S3节段),由膨大处发出神经到上、下肢,腰膨大的下方有脊髓圆锥 ,延续为终丝。终丝与脊神经根形成马尾。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中沟。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8,胸段T1-12,腰段L1-5,骶段S1-5和尾段C01-3。,(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以胸段为例) 1、中央管:上接第四脑室,下为盲端称终室,充满脑脊液。 2、

5、灰质:呈“H”形或蝶形。 后角(后柱):从后外向前内依次有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浅感觉中继核)、胸核(深反射中继核)。,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深反射中继核,也与 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C8-L3形成侧角,为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位S2-4侧角,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前角(前柱):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体积大,主要支配梭外肌,随意运动。 神经元:体积小,主要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闰绍细胞( Renshaw s cell):接收神经元轴突的侧支,它的轴突返回来作用于神经元,起抑制作用。,3、白质:分为三个索,后索、前 索和外侧索。有

6、上升下 行的传导束。 后索:薄束(内侧)。 楔束(外侧)。 以上两束上升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外侧索: 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 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体觉. 脊髓小脑前束:来自双侧中间内侧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本体觉。,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角细胞,管理同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来自对侧中脑红核,经后角中继后支配前角细胞, 作用屈肌的活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痛、温觉。,前索:脊髓丘脑前束:同上,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经白质前联合交

7、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可交叉不交叉),与前角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清楚以下三点: 1、薄束和楔束是上行传导同 侧的深感觉。 2、皮质脊髓侧束是支配同侧 的前角细胞,管理同侧的随 意运动。 3、脊髓丘脑束是上行传导对 侧的浅感觉。,(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 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浅反射、深反射和 内脏反射。,二、脑(brain) 图11-4,位于颅腔内,由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四部分组成。 (一)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 髓三部分。 1、外形:腹侧观 背侧观,2、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灰

8、质: 中继核,也称非脑神经核 组成 白质 :上升下降以及交叉的传导束。 脑干网状结构,灰质: (1) 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运动核:上丘水平,支 配眼外肌(上斜肌、外 直肌除外)。 动眼神经旁核 副交感核:上丘水平, 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 水平,支配上斜 肌。,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三叉神经中脑核:接收头面部的本体 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接收头面部皮肤和 粘膜的浅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 肌。 面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表情肌。 上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颌下腺, 舌下腺和泪腺。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舌前2/3 味觉。

9、,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 的听觉。 前庭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壶腹嵴, 位觉斑的平衡觉。 疑 核:运动核,支配咽肌的运动。 下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腮腺的分泌。 弧 束 核:内脏感觉核,接收咽鼓管,鼓 室,颈内A窦,颈A体,舌后 1/3的味觉。,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 器的感觉。 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核,支配颈、 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上的 消化管)。 疑核:运动核,支配喉肌。, 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 肌,胸锁乳突肌。 舌下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舌 肌。 小结:运动核8个,副交感核4个, 感觉核5个,内脏感觉核1个。,(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10、 上丘:主要接受视束和大脑视区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 支配运动眼球的肌肉,完成视 听反射。 下丘:主要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发 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听觉的 中继站,也参于听觉反射。,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 发出纤维形成红核脊髓束。 协调肌运动。 黑质: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纹 状体间有往返纤维,协调 肌运动。,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交叉后经小脑中脚入小脑。,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楔束核: 接收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丘系交叉)经内侧丘系上升到丘脑。,白质: (1) 上升的纤维束: 外侧丘系:蜗神经核

11、的纤维交叉或不 交叉上升。 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 维交叉后上升。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 经脊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 后上升至丘脑。,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 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和上脚至小 脑。 (2)下行的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来自大脑皮质,经锥体交 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不 交叉的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 配脑神经运动核。 红核脊髓束:红核的纤维交叉 后下降到脊髓。 网状脊髓束:网状结构的纤维 下行到脊髓。,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和散在其中的神经元胞体或核团。 机能: (1)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 呕吐

12、反射中枢。 (2)上行激活系统(觉醒):接收特异性上升传导路的侧支,发出轴突,经多次换元,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上升到大脑皮质,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3)下行调节系统(调节肌运动): 在脑干背侧网状结构有一易化区,在延髓腹侧网状结构有一抑制区,二境接受大脑,纹状体和小脑的纤维,轴突下行形成网状脊髓束,支配前角运动细胞,易化区使肌张力升高,抑制区使肌张力下降,以此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位于颅后窝, 脑干的背面。呈扁圆形,中间缩细称 小脑蚓,两侧膨大的称小脑半球,小 脑半球上面有深沟称原裂。,2、小脑分叶: 绒球小结叶:绒球和小结,称原小脑(古小脑)。接受前庭

13、神经核的纤维,调节平衡有关。,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和蚓部,称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 的纤维,与调节肌张力有关。 后叶:原裂后的部分,称新小脑,接受脑桥固有核的纤维,调节躯 体的精细运动。,3、小脑的结构: 小脑皮质: 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和颗粒层细胞的轴突,另有篮状细胞,其轴突及分支包绕梨状细胞。,梨状细胞层:一层细胞,体大呈梨形,树突伸向分子层,轴突终于小脑核。 颗粒层:小型神经元,轴突到分子层与梨状神经元树突形成突触。,小脑核: 齿状核: 大,呈袋状,接收新小脑的 纤维。 栓核: 接收新、旧小脑的纤维 球核: 顶核: 接收旧小脑和古小脑的纤维。,髓质: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攀登纤维

14、 分 子 层 梨 状 神 经 元 入小脑的 神经纤维 苔藓纤维颗粒层分子层梨状 神经元 轴突小脑核 小脑上脚出小脑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4、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小脑上脚:小脑核(齿状核、栓核、 球核)发出神经纤维交叉 后经上脚红核。 小脑中脚:脑桥核的神经纤维交叉后 经中脚入小脑。 小脑下脚:主要是脊髓小脑后束的神 经纤维经下脚入小脑。,5、小脑的功能: 维持肌张力(旧小脑)。 协调肌运动(新小脑)。 维持姿势平衡(原小脑)。 特点是同侧管理。,三、间脑: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内有第 三脑室,下通中脑导水管,上通 侧脑室。 1、背侧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 团块,被“Y”字形的内 髓板分为三部

15、分。,前核:内脏活动的中继核。 内侧核:是感觉的整合中枢。 外侧核:分背腹两层,腹层又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是躯干四肢感觉的特异性投射的核团,腹后内侧核是头面部感觉的特异性投射核团。,背侧丘脑的髓板内等处另有非特异性投射核团,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2、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中继站。 3、上丘脑:有松果体,青春期前为 抑制性腺成熟的内分泌 腺,与机体的生物钟有 关。,4、底丘脑:为锥体外系的中继站。5、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 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 自前向后分三部分:,视上区:有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

16、 下丘脑垂体束至神经垂 体的神经部,释放抗利 尿激素和催激素。 结节区:有许多核团,统称漏斗 结节核,发出纤维至正 中隆起,分泌多种促激 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释 放抑制激素。,乳头体区:是内脏活动的中继站。 功能: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 形成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 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 代谢,内分泌,情绪反应, 生物钟活动等进行调节。,五、端脑 大脑被纵裂分为两大脑半球,两半球之间有相互联系的连合纤维形成胼胝体。半球表面的灰质称皮质,内部的白质称髓质,髓质内的灰质团块称基底神经核,内部的腔隙称侧脑室。,(一)大脑半球的外形与分叶: 大脑半球可分为三个面,即上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大脑半球有

17、凸起的回,凹陷的沟,靠三条沟分为五个叶。 三条沟为: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五个叶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岛叶。,(二)各面各叶的主要沟和回: 1、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可见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 上沟,额下沟,额上、中、下 回。 顶叶:可见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 上回,角回。 颞叶:可见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图,2、半球的内侧面:可见中央旁小叶 (中央前、后回的延续)。 扣 带沟,扣带回。距状 沟,楔叶,舌回。 3、半球底面:可见嗅球、嗅束。海 马旁回,钩. 边缘叶。,图,(三)大脑半球的皮质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及中央旁 小叶前部。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及中央旁 小叶后部。,新概念:感觉与运动不能截然分 开,“感觉运动区”一词 为目前所倡导。 管理特点: 对侧管理 投影倒置 运动灵活、感觉敏感部位相 应面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