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1319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经营分析一、山东地炼企业的历史沿革山东聚集着大量民营炼油公司,规模、数量居全国第一,山东地炼企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大规模开发山东胜利油田,山东地炼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最初是油田为解决油田开采过程中的“落地油”出路,同时为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将“落地油”交由地方炼化企业加工,同时回收成品油,当时地方炼化企业全部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以后逐步演变为油田每年向山东地炼企业定量供应原油进行加工。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该领域,当时受原料来源限制,企业规模均不大。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进口原油及燃料油

2、呈现大规模增长的态势,地炼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企业生产规模开始膨胀。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少地炼企业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现在山东省已经有多家炼化企业取得了成果。中海油控股滨化集团;中化集团已经腔股华星石油、正和集团、昌邑石化、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青岛广源发等企业;中海油控股中海石化已经正式签约;中石油已经与弘润石化成立合资公司(潍坊中油弘润石化有限公司),山东省内炼化企业重组正在进行。上述企业归入国家队后,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拓展了发展空间。二、石化行业政策变化2000年11月20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国经贸石化20001095号,全国共保留原油年一次

3、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下(含100万吨)小炼油厂、沥青厂、溶剂油厂和润滑油厂共82户。经过整顿之后,在全国最终保留的82家炼油企业中,山东占了22家(其中军队一家),所涉地区包括东营、滨州、菏泽、青岛、济南、淄博和潍坊等地。 该文件从2000年11月20日开始执行,它的核心: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办理工商登记提交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等措施)控制,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原油供应指标)调控。但实际上,该文件并未控制住山东地炼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保留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2001年后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开始了大规模扩建,生产能力成倍增加,这些企业的改扩建基本通过地方政府办理。二是新的地方炼油企业不断出

4、现,如万通石油、神驰化工、汇丰石化、海化石化等,他们的成立都有当地政府批文。三是虽然国家供应的原油指标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以正和集团为例,一年只有计划原油20万吨,相对于企业一年300万吨的加工能力显然不够),企业油源多样化,地方炼油企业基本通过代理商进口燃料油(个别企业自营进口,如利华益)来满足经营需要。促使这些企业大规模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保证,我们从几户企业近几年的资产、销售收入等指标的大幅增长情况可以看出企业的快速扩张,这些企业的银行融资近几年也在迅速增加。2004年随着国家经贸委并入国资委,地方经贸委只负责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改造项目的备案,新项目备案、审批职能由地方

5、发改委负责。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与该文件配套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年本)。05年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这也是我们现在信贷政策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涉及到地方炼油企业的内容包括:“第一类 鼓励类13.提高油品质量的炼油及节能降耗装置改造21.高等级道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特种沥青生产22.低硫含酸重质原油综合利用第二类 限制类2. 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装置(连续法及间歇法)6. 8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7. 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装置、4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装置、80万吨/年以下

6、加氢裂化装置、80万吨/年以下延迟焦化装置第三类 淘汰类2.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成品油生产装置3. 100万吨/年及以下生产汽煤柴油的小炼油生产装置 (2005年)9.土法炼油”2004年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20041927号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的通知明确了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涉及到炼油项目内容包括:“(十三)国家原油存储设施项目; (十九)年加工原油500万吨及以上的炼油项目、年产量60万吨及以上的乙烯项目;”。以上文件的实施标志着国家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许多企业抓紧时机

7、新上项目,全部在地方政府备案。与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配套的文件还有2004年12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文件附录中列明需国家环保局审批的石化项目有“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新建乙烯及改扩建新增能力超过年产20万吨乙烯项目。”国家批准的项目需国家环保局进行环评论证,地方政府备案的项目则由同级环保部门认证因此我们认为山东地市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对地炼企业出具的项目备案登记、环评意见书是有效的。2005年12月国家出台了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对炼油工业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促进炼油工业健康发展,同时制定

8、了今后几年低效炼油企业关停并转目标。“原油加工能力过剩、成品油大量外运的区域,原则上不扩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辖区内现有企业改扩建,必须以关停并转区域内小型和低效炼油企业或装置,不增加炼油加工总能力为前提,避免造成新的能力过剩。”“逐步加大关停并转小型炼油企业或低效装置的力度。根据地区特点和企业情况,引导和鼓励200万吨级炼油装置向生产特色产品转型。2010年前,通过关停并转,争取淘汰低效炼油能力2000万吨左右。”2006年12月12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涉及到炼油工业的限制内容包括:“6.

9、 8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 7. 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装置、4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装置、8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装置、80万吨/年以下延迟焦化装置”禁止用地内容不涉及地方炼油企业现有的生产装置。从近几年国家对对炼油行业的政策变化分析,调控手段逐步以行政手段为主,包括土地、环保、安监、准入等门槛。通过对国家1999年以来陆续出台的和地方炼油行业有关的系列政策的回顾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对地炼企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厉清理整顿、准入审批限制到以产业政策指导为主辅之以环保、用地、安监等控制手段的调整过程。目前我行给予授信或正在营销的山东地炼企业有其合法存在的政策依据。山东地炼企业的发展前

10、景尚不明朗,有可能受到未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被强制关停的可能性较小。政府若要强制关停某些企业,因为缺少法律和政策依据,绝非易事。现在这些企业都有当地政府批文,手续完备,在企业自身经营、用地、环保、安全等方面并无违规的情况下,强行关停企业明显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且还关系着就业等诸多问题,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生存权利。我们认为政府强行关停的可能性不大,最大可能还是企业经营不善,逐步被市场淘汰。三、地炼企业生存空间分析1、我国石油销费概述 世界能源统计称,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亿吨,同比增长4.1,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9.3。中国生产石油1.

11、867亿吨,同比增长1.6,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8。 2008 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需求旺盛,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 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 1.03 亿吨,同比增长 15.1%。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双双攀升,重化工业投资和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石油实际需求的快速上升。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最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迅猛。自2003年以来,GDP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石油消费水平的提高,2008年上半年GDP增速10.4%;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远未到位,国内经济发展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

12、加,从2002年的44.8%、2005年的47.5%增加到2006年的48.7%。其中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推动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由于成品油大部分是用于工业生产,工业与成品油的产量相关性很高,工业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成品油需求量增加1077吨,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成品油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三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超出预期,20032007年国内汽车销量平均每年净增100万辆,同时单车油耗有所上升(06年较05年单车排量增加0.15升),2008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均超过500万辆。2007年12月末,汽车耗油约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1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57%。2、“十

13、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我国已成为亚太地区成品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交通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 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59 亿吨标准煤,消费总量22.5 亿吨标准煤,分别占全球的13.7%和14.8%,是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0.15%,其中石油消费年均增长7.73%,年均增加2020万吨。 根据“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2010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 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1%、20.

14、5%、5.3%、0.9%、6.8%和0.4%。石油消费量的绝对额仍将快速增长。根据我国“十五”时期石油消费及“十一五”时期能源控制目标对今后几年石油消费进行测算。以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3.25亿吨为基数,按“十五”时期年均石油消费增长7.73%计, “十一五”期间年均石油消费将增加2512万吨;以“十一五”时期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年均增长4%计, “十一五”期间年均石油消费增加1300万吨。所以我们认为今后几年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加约13002512万吨之间,相当于每年新增1-2个年加工100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3、行业供给状况炼厂的产能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品油的产出状况。目前我国炼

15、厂产能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石油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两家炼油企业,占炼油能力的89%,其中中石化占52%,中石油占37%,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占11%。中石化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油供给者,每年生产的成品油数量约占成品油总产量的37%左右。1994-2008 年我国炼厂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及其预测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就目前的石油行业来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现有石油加工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市场需求不足部分有地方炼厂补充。未来几年我国石油行业的需求空间还很大,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4、近几年将要新增产能我国炼油工业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从供给方面看,炼油工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东北地区,

16、占总量60%以上。而成品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作为供给和需求都比较旺盛的华东地区,炼油工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而西南地区的炼油工业却几乎是空白。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应呈现趋紧态势。为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我国已在惠州、青岛、钦州等地陆续建设多个千万吨级大型炼化项目:1)、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独山子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所在地,也是中哈原油管道的终点,其中炼油部分计划于2007年建成,化工部分计划于2008年建成。2)、2006年12月30日,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炼油发展规划、总投资约153亿元的中石油广西石化千

17、万吨炼油项目在钦州市举行启动仪式,并于09年年底前全面建成。 3)、2006年6月22日,青岛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在黄岛开工奠基,2008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大炼油项目可实现年加工进口原油1000万吨,生产柴油397万吨、汽油258万吨,将直接缓解目前国内华东地区汽油、柴油的供应压力。全长公里的鲁皖二期东线已经竣工,它是青岛大炼油的配套成品油管道,它的建成投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成品油的运输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中石化华东地区石油分公司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和控制力,为实现中国石化集团在华北地区建设华北成品油管网,为实现成品油管道网络化运营奠定基础。 4)、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在现有400万吨

18、/年生产规模上,新增800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生产能力,2008年7月炼油装置投料。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惠州年加工1200万吨的炼油项目,总投资169亿人民币, 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截至2007年10月,该项目共有74个单元开工,08年底投产。6)、中石油在重庆长寿投资的千万吨炼油厂项目,也将于08年破土动工,预计年实现竣工投产。 7)、大连石化2000万吨/年加工进口含硫原油技改工程,2008年建成投产。 ,四、 地炼企业比较优势1、 生产装置的优势一是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与山东地炼的生产工艺目标是不一样的。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以多产化工轻油为目标,而山东地炼企

19、业则以多产汽柴油为主。 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炼的是原油,原油轻质率高,可以多产乙烯和芳烃工业的化工原料,乙烯和芳烃这几年来可是挣钱的。为了保下游高收益的乙烯和芳烃装置的原料供应,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的炼油厂企业工艺线路是以多产化工轻油为目标,看看中石化去年的年报,汽柴油整体收率仅为53%,收率这么低,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化工轻油价格又不高,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的炼化与化工产业又分开核算,他能不亏吗?我们从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的对外报告中也可看出这一点。 山东地炼一直以来原油供应极少,于是就自找生路,加工原料以进口直馏燃料油为主。燃料油轻质率低,轻油收率难以获得足够的化工轻油来发展乙烯等化工产业链。

20、因此,地炼企业产品就定位在多产汽柴油为主。这几年山东地炼普遍上马了二次加工装置:催化裂化、延迟焦化,有些地炼汽柴油收率可达到65%以上。用低收率的原料(当然燃料油的价格也低于原油)产出了较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收率高的汽柴油,这两头一挤,盈利能力的优势就出来了。 当然,盈利能力强也不是必然不亏,盈利能力是有区间的。国内炼油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是不完全的市场化,经营环境扭曲可能因为我的能力强而暂时挺着,但扭曲大了一样玩完。地炼抗风险能力肯定比不上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人家家大业大,人家有化工的利润,人家的亏损国家直补。但是现在国内油品不完全市场化给地炼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二是山东地炼其实就规模来说不

21、能单纯的说小。 山东地炼是靠加工燃料油发展起来的,这种加工工艺要求的是二次加工能力,现在地炼企业百万吨级的催裂化、焦化放到一般的以多产化工轻油为工艺目标的千万吨级炼厂中,这种装置规模都差不多。我国在世界上是催裂化工艺比较先进的国家,山东地炼的这些装置都是近几年新建的,技术先进性一点也不差。地炼企业重油加工配套比例明显高于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虽然大多数地炼企业的一次加工能力与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但二次加工装置的规模并没有明显劣势。同时,从生产装置的工艺技术、自控水平等方面来看,两者也不存在明显区别。 从原料供应来看,地炼企业大量使用进口燃料油作原料,避开了国内紧缺的原油资源,避免

22、了与大型石化集团在原材料方面的竞争;从产成品市场来看,国内成品油市场相对偏紧,地炼企业不吃精粮一样产奶,这是对国家紧缺的战略资源的有益补充,对稳定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需要和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是炼油企业的规模经济问题。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是不大,但小有小的好处。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后石油时代”,世界未来最短缺的是运输燃料。目前地炼企业的装置配套多以最大化生产汽柴油为设计基础,符合后石油时代炼油工业配置的趋势;而两大集团主要炼化装置配套多以最大化生产化工轻油为设计基础,若改为汽柴油生产为主,还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目前炼油装置日趋大型

23、化,除了本身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外,大多还是由于下游化工装置配套的需要(比如说为了达到百万吨的乙烯这个经济规模,你得配套千万吨的炼油)。 “后石油时代”的到来,原油来源的不确定性将使原油品质变得日趋多样化,虽然两大石化集团可以通过整体的原油采购与物流控制,来实现区域炼油单元的原料质量稳定,但这势必增加经营及生产控制难度,因此,操作缺乏灵活性的劣势将日渐显露出来。而地炼企业常减压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一般在100300万吨/年左右,较大企业生产规模达到500万吨/年以上,常减压装置为两套,能够通过切换生产以适应原料质量的变化,从而获得更高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即使由于原料性质差异过大,不得不停产进行操作参数和

24、辅料调整,其装置启动费用也远较大装置低。 四是现在山东地炼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生产周期自己控制,可以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要承担保证社会能源供应的责任,必须保证社会需求,就是亏损也要正常生产,他们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他们在这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2、灵活的销售机制 地炼企业的汽油、柴油实际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不受国家定价控制。在今年6月初,地炼企业汽油销售价达到7500元/吨,柴油销售价格为8100元/吨,同期国家批发价汽油销售价5980元/吨,柴油销售5520元/吨,远高于国家定价。国家发展改革委2008年6月19日宣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

25、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汽油为6980元/吨和柴油6520元/吨,也仍低于当时地炼企业实际销售价。现在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现在地炼企业的汽油、柴油销售价又低于国家定价。在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的实际销售价格远高于国家定价,均得到当地物价部门的默许,因为企业对外全部批发,没有零售,规避了有关政策限制。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月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美元大关。此后,油价继续攀升,先后冲上每桶美元和美元关口。月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国际油价月日后开始下降,很快降至每桶美元左右。月份以来,随着国际

26、金融危机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石油需求量减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滑。月日,纽约市场油价更逼近每桶美元。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飚升,国内成品油价虽有上升,但远没有达到国际油价的升幅, 中石化等国有炼油企业亏损急剧增多。在原油价格较高的6-9月份,由于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山东各地炼企业均有一定程度浮亏,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落,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没有回落,现在各生产企业不但大部分弥补了前期亏损,而且还实现大幅盈利。现在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3、生产效率高地炼的经营费用确实低。地炼公司治理结构改得比较彻底,管理层次少,技术革新和工艺调整能及

27、时适应市场变化。而中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建有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多、负担重、经营费用高,这个比重不小。以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拥有120万吨常减压、250万吨重交沥青、60万吨催化裂化、100万吨加氢制氢、100万吨延迟焦化、1万吨异丙醇、2万吨叔丁醇精细化工、5000吨润滑油等装置各一套,只有1017人,这样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在其他地炼企业也可见到,但国有炼化企业根本达不到,而且地炼企业历史不长,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中石化齐鲁公司炼油厂生产装置年加工原油950万吨,员工5500多人。以人均年费用3万元计算,同样装置在地炼企业就可年节约人工费用12000万元以上,

28、弘润石化07年实现销售收入60.3亿元,仅人工费用就对销售利润率多贡献2 %。4、税负优势改换产品名称销售汽柴油的方式在地炼企业早已不是秘密,并且得到地方税务部门的允许。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消费税政策,汽油、柴油等产品的消费税率不同,这种现象还有。五、 结论 通过对国家1999年以来陆续出台的炼油行业有关政策的回顾分析,我们认为,国家对地炼企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厉清理整顿、准入审批限制到以产业政策指导为主辅之以环保、用地、安监等控制手段的调整过程。国家的宏观政策从来没有扶持过这些企业,甚至长期以来很多小型炼油厂还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但是地炼已经成为客观存在,日益长大,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堵或者一刀切都不是办法。海科化工已经在英国上市,东明石化07年9月在新加坡上市。2007年及今年上半年,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炼化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山东各地炼企业均承担了国家下达的部分原油代加工业务,如万通、神驰等企业。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