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937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保护物种多样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章节名称第四章第三节保护物种多样性计划学时20分钟设计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课堂里时时有着语言的交流,课堂上只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活跃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被激活了,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也才能够实现。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突出了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这一主题。通过列举图文资料及学生自己绘制图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构建一个互动的课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材分析新课程中明

2、确提出要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本节课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感知、探究和讨论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种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有效措施,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形成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看,学生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上来。 学生分析爱护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生物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好奇心。师生的默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

3、,成为教学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但是,七年级学生身心和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感性和形象思维较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但这种感性认识缺乏一种持久性,因此“形成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尝试分析资料,处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教学设计思路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要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促使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系统知识,逐步发展到通过自己加工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知识的学习上来。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

4、备多种图文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和总结,并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在交流中获得认识,并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直接进入主题)血脉相连唇亡齿寒通过一个竞答活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列举多种多样的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什么?并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补充物种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生活,各个小组积极思考,共同完成竞答。改变提问的形式,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通过竞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看看想想了解现状1.出示表格,并提问,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

5、.列举两个濒危物种,然后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濒危物种。3.出示世界濒危物种资料,使学生了解世界物种多样性的现状 1.认真思考表格中隐藏的信息,先自己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我国有很多生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2.自己联系前两章学过的内容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列举濒危物种的例子3.阅读资料,认识到世界正面临一场生物灭绝的危机。 在此环节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资料的提供者和一个引导者、倾听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静心思考,把自己获得的信息和大家交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列举濒危物种实例,能让学生回顾旧知,

6、感知新知。同时,通过了解世界濒危物种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物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动手动脑刨根问底 1.为学生提供数据,请学生小组合作绘制人口增长数量与鸟兽物种灭绝数量柱形图,并讨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选出代表进行汇报。2.出示几幅图片,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加以说明,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补充。并提问: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1.根据屏幕上的数据,小组合作绘制图表,并讨论: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并把本小组绘制的图形以及获得的信息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互评。2.观看几幅图片,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描述,然后小组讨论:人类破坏物种多样性的行为有哪些?学

7、生小组合作绘制柱形图,进行讨论,不但可以实现组内的交流信息,还可以使组内同学间互相帮助,达到感情上的交流。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图片资料,达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可以培养他们抓中心,抓重点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走进生活(布置作业)出示作业:(1)调查保护物种多样性能采取的措施(2)结合本地情况,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写一份可行性方案。并提示,调查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报纸、杂志、走访相关人员或在网上调查,同时向学生推荐几个关于物种多样性的网站。每小组任选一题,走进生活,课下认真调查,仔细撰写方案,迈出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第一步。将

8、课堂延伸到课外,走入到生活,进一步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并形成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其中一方面就是在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为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以上内容,本节课我尝试通过提高生物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方面来进行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探索。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以听、说、读、

9、写等方式接受和表达教学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课堂里时时有着语言交流,如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等。课堂上只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活跃起来了,课堂的气氛也就被激活了,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也才能够实现。反之,没有有效的交流,课堂就会使人感觉沉闷,缺乏生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针对性地组织起有效的交流,让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一、情感上的共鸣是有效交流的基础课前,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已经灭绝或是正在濒危的动植物的图文资料,精心筛选,制成幻灯片,利用多媒体于课前放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他们情绪,和老

10、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课上的有效交流奠定了基础。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搭建一个轻松有效的交流平台沉闷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实现主动的交流。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与好胜心是他们的天性。利用他们这一特点,课堂开始,我便改变了原有的提问方式,采用知识竞答的形式来完成第一个环节物种多样性的意义,通过学生积极热烈的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既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欢乐的交流平台。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有效的交流更加平等和谐的交流过程是课堂生活的本真要求。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的气象,是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

11、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就是说,课堂应该给人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上,我没有利用教师的“特权”搞“一言堂”,而只是作为一个资料的提供者、知识的引导者、讨论的参与者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主动交给学生。比如在进行第三个环节“动手动脑,刨根问底”时是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完成的。第一个活动中,我只给学生提供了数据,在他们绘制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以适时的指导,其他一切均由小组完成,包括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也是由学生来完成的。第二个活动中,在筛选图片时,尽量选择学生比较熟知的生物,对图片的说明也尽量

12、交给学生来完成,不完整的再由我来补充。这样,师生共同合作,实现了课堂平等、有效的交流。四、尊重与赞赏促进了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课堂对话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对每一位学生都怀着一种赞赏的心。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善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和谐交流。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最真诚的赞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不足之处:1、由于对学生情况没有了解透彻,导致绘制柱形图时时间稍长,从而后面对物种濒危原因的深度挖掘不够,仅仅把理论性的知识总结出。没有足够的时间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13、从而显得与生活脱节,不能引起学生共鸣。2、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绘图、分析图片资料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3、七年级学生虽然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形成某种感性认识,可这种认识却缺乏持久性,因此,很难仅仅通过这一节课就让学生形成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付诸于行动。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