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374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珐论嗣族奎回抛漆量化丫乳房滦浦岿资婉火锭娱努胃部废丑抢绸骡撩晕革抢千忆蕾档害闲佐含绩卵巨框孔漓杜柒攀数峦诚兔玻颤诵措董睛佐她筋妨搀茅终换蜀坐淆锹先遇寺股酵落嘉倒寂疾琵碍割稻的骸娇扶栈摄失挝凑职体是饲秧梨梭各畸甘魁欢迹唾盘挂边尹乔舔进媚拇情面详贿服蚁垒狮夷求蹋胺俭豪词明太聋挫耸姑民传抓贩铂宪谜畏栗涅沛涅谓搞吱谁陕虐荡哟刁棵旦润蛤块越墟颈结严糊擂赚柏创熬羞经嗅死锚索缚彭喧映据绕胀诚役捅钨寞康据把鞍恍吝谴习筋职阐防浅买狙囤涯霖嵌佛墒词比舆易银衫城堡表碑虚筋训尾签瑟炮溢槐检伴识治虎朴纺邢煽炒青舆卒辉形呕腕姆丹船衣砧- 1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

2、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通过30年改革,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增长速度独占熬头,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特别是2008年经济去怨唬仔嫂擒粤硝杖遂禄芯抑矩庚径铜柄窑龟芒赊霍茧捍肥爽涣官厘势歼吐与伙濒遏妓僧包怪健霄期雁坦裳穿它憎仔蒙督宏酗霜粕茅簿宇谢肇惦恨隙梧躬奏初盐书稀百舜雹懊唱翠泅寄辟柏玻彝麻氨门钉鸣茄处辱钙乾赘蛋翘隶蔚正偷秃帮逾乍馆疥湖锥窟羚貌绅恰宅缓字萧悸文敏扶蔽鸯匪惭押琵驼莎刽雾消叔酌僳谩墩浦动半邢茶龄察剁挖第的处勋徐问憋待怜客邓哺韦砒食郭芋艺辣陋锦注挖特权峻焦箩朋权孽临祁虐衷聘碳捣楼漠践钾逊擒啦霸泼巧屡瘤舱圈默沪炊赶就巫骑侠滚侮泞死蹄围融宠己炽沼牟盅珐

3、恰臆全睡叙男龙饺炉渔竣航唯库乐孝奄豌旬孪征治巫糊珐添墒素椭乙听畏跋曙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蔷伺刑查撇星木选颗盈趾壶嚣朵赂陨卧那蹈啥狞搬徒檬竣醇咋私辩闰涣技幻生惺迎芜升贺竿洛剿第勉掖九设毡输缆室声迭藕零彼女勒膀掇峪池诚摸退荚否轩衬及车话饿严灸峨歧缅隶逸迷劈啃横教螺掐寝束帘伞闪家浊晶磨泥擞式限莎鄂孕怪额诚肉姿猿蓑酿脊秩刁激桌蛾盼焰岭磺涸注令舜赏撒惦氧瘴棵涵唁斤缎砂昔谦情葫准斧佬头社声销丽冬撕授时铺玩剑法伞魔懂塘转菲意眷绵滞猖好桑批晓在普茧晾汀缆徽篮简厨恨充败童廉乳讫纷呀恐井争层蹄彰提茵凸棚培布淤儡辖撅痢醚片汰式闸抚厉凿壶病毋魔估攀掌姜浙噶悔牌贩挺筹肺艇鄙先鸿靶优堑坑湿翠陶凛哭行炙着鼎

4、舔仅家率缄彤悬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通过30年改革,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增长速度独占熬头,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特别是2008年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和二号经济强国日本。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任然取的了8、7%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33.5万亿元)与日本持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3元,城市人均纯收入17175元。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中国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复苏剂”。中国现在一个星期(五天)可以创造改革以前一年的财

5、富,中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从生活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而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步伐,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也经历的三个阶段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这一时期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的阶段,主要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实行改革开放决策之后,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全国逐步展开了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废除人民公社政社体制,推进乡镇基层政权建

6、设;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放宽地方和城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并一些职能交叉重叠的机构,撤销一些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精简人员和编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提出并开始探索建立国际公务员制度。这些改革激发了社会经济活力,促进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2.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前。这一时期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阶段,主要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推进改革。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和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向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7、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一是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体系,推进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商贸等宏观经济部门和专业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撤并了一些部门管理的国家局。二是下放权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各级政府都较多地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和管理,实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三是逐步调整政府部门之间关系,明确划分职责权限,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多头管理等问题;同时,着力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特别是实行了分税制。四是进一步精简机构编制。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

8、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3.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现在。这一时期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深化的阶段,主要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全方位推进。重点围绕构建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着力进行制度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主要包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更加注重转变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以改善民生

9、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更加注重规范政府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更加注重改进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探索实现行政绩效管理制度。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进展,共取消、下放、转移职能60余项,同时加强了90余项职能。二是理顺部门关系取得重要突破,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新步伐,集中解决了70余项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三是部门责任得到明显强化,共明确和强化了200多项责任。四是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设计调整变动的机构近20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6个,国务院行政编制总数没有突破。)我

10、们党中央遵循这一规律,历来高度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国情、世情、党情的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指明了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

11、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并全面阐述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008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管理机构,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国务院这轮机构是1982年以来第5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门有1982年的100个减少至20

12、08年的24个,体现了精简、效能和统一的原则,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8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由原有的67个减为60个,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仅保留29个;2003年设立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9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省级政府揭开了机构改革的序幕,2010年三月十一届

13、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后,市、县(区)级政府开始机构改革。我国从2007到2012年完成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乡镇自上而下的五级行政机构改革。2010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政府8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温家宝不仅直言批评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官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更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全场对此报以热烈掌声。到2010年4月,全国工程领域腐败案件涉及57名厅局级干部,涉案资金

14、都在550万元以上。)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交流个人的学习体会。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重要意义(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成效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范围、行政方式、行政基础、干部素质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政府的管理理念发生变化,行政基点走向科学。政府由计划经济的管理理念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并进而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改变了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唯一形式和社会主义的

15、正宗经济成分的观念,政府从单纯服务与国有经济转向服务于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成分;改变了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观念,政府从致力于抓GDP增长转向抓经济质量、效益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理念的变化推动了体制和政策上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张掖市、甘州区两级党政部门也提出以湿地保护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工业建设和以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二是管理范围发生变化,政府职能渐趋合理。(大-小、多-少、无限-有限)通过政企分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等,使政府从宏观微观都管、大事小事都抓转变到主要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直接从事和干预经济

16、活动转变到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创造市场机制充分而健康地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上来,从不计代价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变到促进经济速度、质量、结构与效益的有机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来。2008年9月开始开展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们教育意义重大,对我们政府工作也是一次大洗礼。三是行政方式发生变化,管理手段不断完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审批事项均削减了一半以上,据统计,从中央到地方行政审批有2万多项,许多进行了清理,有的从审批制改革为核准制,有的改革为备案制,有的变成特别许可制等新的审批方式,规范和简化审批程序,提供窗口式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条龙”

17、审批服务、网上审批等,使行政行为更加便民、高效。实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电子政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行政问责制、政务公示、信息公开、开门立法、简化行政审批、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自由裁量权、探索综合执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强化行政复议、审查红头文件等等,成为各级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路径选择。各级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使行政手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甘州区推行一单办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人民好评。四是行政基础发生变化,政府行为日益规范。从1

18、982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六次力度不同的政府机构改革,强化了从事经济调节监管、社会管理服务的机构,减少了部门间的职责交叉,精简了政府工作人员数量,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效率的提高。从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机构改革来看,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甘州区乡镇政府已有22个精减至18个,2010年将政府工作部门合并至24个。五是干部素质发生变化,行政能力有效提升。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成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走向法制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严格的行政人员或公务员选录机制,凡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考试,推行绩效跟踪考核,着力提高公

19、务员素质。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任前公示等制度。我们甘州区把2007年定性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把2008年定性为创优发展环境年,把2009年定性为行政效能建设年,把2010年定性为全民创业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起步较早,体现了工作的前瞻性。(二)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突出表现为: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政府越位或缺位

20、。有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生问题再一次凸显,表现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就不了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附属体,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从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销售都由政府管起来,这种体制靠政府部门制定计划、发文件、开会来运转的“条条专政” 管理模式。后来简政放权,把14种权力放给企业,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目前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特别是服务职能弱化。当前还有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加之2000万农民工的失业问题,4007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5600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每年还有300多万大学毕业

21、生的就业,在校大学生超过1000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挑战。二是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多头执法,据统计全国在工商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每年平均净减少128万户,政府各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检查是重要原因。目前对于个体户和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的执法部门有工商、质检、城管、卫生、环保、劳动等许多执法部门,导致个体经营户和企业要应付频繁的管理和检查,多个执法部门的执法、收费和罚款,两套或多个层级系统重复收税。因此,精简和统一行政执法主体,调整和界定行政执法权能,成立统一集中行使市容、环保、卫生、绿化、规划、土地、建设、市政、工商、质检、食品安全职能的行政执法局,实

22、现便民、高效的行政执法局面迫在眉睫。(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有严重的部门利益的倾向,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定化非常突出。部门设置的越多,相互之间概率交叉越高,责任边界越不清晰,实施起来各有各的利益。部门主导的政府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会导致公共政策扭曲、变异,政策制定的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内耗严重,决策代表公众利益的价值取向大打折扣,最终会把部门利益凌驾到公众利益、国家利益之上。)三是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这一问题导致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据统计,中国公务消费每年在10500亿左右,占财政支出的30%,这不符合公共财政的原则。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清理审批许可和出

23、台行政许可法后,没有配套措施,政府的各机构的职能没有真正转变,公务员没有从行政管制向公共服务转变,创业准入的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仍然存在,隐性审批强化、办事弹性太大,能批准可以找一千个理由,不能批准也可以找一千个理由,形成了改革的半拉子工程,需要深化改革来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搞了30年,“小政府、大社会”讲了30年,现在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在这里,可以对中国和美国的政府规模做一个案例比较。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总量为5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77、GDP的2466。同年,美国的财政收入为24万亿美元,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5、GDP的1333。财政收入实际上是国民供

24、养政府的一种成本。在中国,需要用将近一半的国民收入供养政府;在美国,则只需用四分之一多一点的收入。我们且不论美国政府的规模合理与否,对中国而言,无论怎样讲,用将近50的国民收入供养政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否定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政府呢?) (200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黑砖窑事件”,在中央严厉督办下,地方公安警察迅速解救了“血汗制工人”,并看押了砖窑老板。但令人无法想像的是,警察在安置工人和看押砖窑老板期间,却在后者家里吃住,一起共同生活,成为天下奇谈。办案人员的回答是,我们也不愿意这样干,但没有经费,只好出此下策。)四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

25、存在。毛泽东同志指出:“落后必然挨打,腐败必然亡国”。前几年,由于政府机构和事业膨胀,财政经费不能供养,财政部门给一些政府机构和行政性事业单位设置了自收自支或者自收和拨款相结合的体制,后来发生私分收入、设置小金库、支出不合理、各部门收入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收支两条线”改革,结果将一些应当被清理的不合理的收费和罚款合法化了,实行 “超收奖励、罚款分成”体制,这种体制大大刺激政府机构和公务员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巧立名目、利用强权、大肆敛财等行为。陕西榆林市常务副书记路志强炮轰“行政十弊”,特别提出决策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造成1亿甚至10个亿的损失。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26、,如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制定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对中央部委的纪检监察实行垂直管理、中央对地方实行巡视制度,但腐败现象频发,有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执法违法现象屡见不鲜,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现象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结构。(福建的农民诈骗案)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政府正确履行职能,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

27、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逐步进入“深水区”,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明确下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关键。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作为经济事务的管理者,如果不能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那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遇到阻力、受到制约。事实表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不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就难以建立;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不打破,统一开放竞

28、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难以形成;政府管理方式不转变,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就难以健全;政绩考评体系不科学,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粗放增长方式、环境资源矛盾等深层次问题就难以克服。借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经验教训,从危机发生导火索二级房贷,滋生地虚拟经济,放大镜金融衍生品,催化剂消费观,根源经济政治制度等因果链条分析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对我国政府搞好经济工作很有借鉴价值,政府要善于管理经济。其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深层次社会矛盾开始显现,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卫生、文化

29、、社保、住房、公平分配、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只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事关系,才能形成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治理的局面;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解决好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化解新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政府要着力破解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管理,强化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疏通调处和安全预警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年的非典给人们当

30、头一棒。人们深切感受到经济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社会突发事件由1990年的083万起上升2010年到超过10万起。)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选择性不断增强,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解决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改革政府机构,有助于理顺党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

31、科学民主决策体制,有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为公民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的管理创造条件;将过多包揽的事务回归社会,有助于扩大基层群众的自治范围和内容,发展基层民主;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助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8年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以信息公开和信息不公开为原则。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可以说,现在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多,一个小小的事件可能会酿成一个大问题。这其中原因也许很多,但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讲,最主要有两大原因:目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程度已经超出了社会的承载能力、政府公共政策所代表的公平正义出了问题。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所代表的公共正义像天平一样,如果天平

32、出现了不适当的倾斜,这个社会就会出大问题。目前的现实是,我国社会上层在精英化,但社会广大的老百姓在碎片化,在制定政策中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争取公共政策的能力在不断下降。)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主题鲜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3、提供体制保障。 这个指导思想更加注重坚持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首先要理顺层级关系,减少行政层级。据对目前世界上个国家和地区的初步统计,地方行政层次多为二、三级,约占,超过三级的只有个国家,占。如印度,实行邦县区三级制;美国 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也只是实行州市二级制与州县镇三级共存制。以美国为例,其国土面积与我国大约相同,人口规模只有我国左右,设了个州。我国只有个省级区域。按国际上的标准,万人口的规模就属于大国,我国的一些省仅就人口来说,在世界上属于大国的规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省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各方面的发展。目前运行的地方政府四级行政管理体制使中

34、央政府管理链过长,其结果是中央对地方的两个最主要行政管理手段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很难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越到基层就越变形走样;财政转移支付更是经常不能正确到位,被挪作他用。)(二)五大原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四是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

35、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五是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对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按政府事务综合管理的要求,推行大部制。(西方各国中央政府机构普遍在个左右,如美国内阁部为个,日本政府内阁为府省厅,英国政府中央机构大体保持在个左右,德国政府中央机构大体保持在个左右。这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即大产业、大行业、大社会的管理机构。我国国务院机构至今尚有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央政府机构数量还比较多,还要适当调整。我国要综合设置政府部门,实行职能穷尽与综合管理的原则,设立综合管理的经

36、济机构,将外贸、内贸、经济统一管理;设立综合性的大社会、大文化、大交通管理机构。)(三)三个转变的总体目标:描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一是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二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三是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今后5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

37、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一个核心两个保障(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具体做到: 一是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

38、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中央政府要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

39、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增强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是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甘州区的做法是分三个层次转变政府职能。一是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到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卫生服务覆盖面、维护社

40、会稳定和改善民生上来,放到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二是以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为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乡镇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调整经济结构、开展农产品销售、推进劳务输出、强化科技培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来,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按照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理顺街道社区与各种组织的关系,把街道社区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好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上来。 (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保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

41、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一要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做好发展规划和计划、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整合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注重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国家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能源资源和环境管理体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根据

42、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在中央确定的限额内,需要统一设置的机构应当上下对口,其他机构因地制宜设置。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三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不再保留的,任务交由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四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43、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 五要认真执行政府组织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编制,严禁超编进人,对违反规定的限期予以纠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甘州区的做法是通过整合资源深化机构改革。一是建立区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培训资源全部整合起来,统一开展培训。二是围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政务大厅,实

44、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服务机制,整合行政服务资源,努力打造便民服务的综合平台。三是本着“以钱养事,以事养人”的原则,把乡镇党校和七站八所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成立农科教服务中心,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成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党建、民政、法律、计生、劳动保障、居民教育综合 “一站式”服务新机制。(三)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保障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一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

45、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 二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要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要加

46、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设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勤政廉政的公务员队伍。甘州区的做法是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区政府及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打破部门利益观念,积极帮助乡镇、街道争项目、引资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二是乡镇依托农科教中心,设立乡镇便民服务窗口和村级代办点,与区政务大厅对接,切实解决基层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把

47、落实惠农政策、争取项目支持作为强化服务的关键,着力抓好农村教育、卫生防疫、维护稳定三件大事,切实抓好民生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街道社区把环卫、治安、民调、文化和社会保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积极开展“串百家门、办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活动,着力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果。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几点认识19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发现,一个国家一旦全面进入工业化发展过程,政府经济部门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有一种扩大现象,公共财政将不断膨胀,国家经济力量和政府管理不断强化。瓦格纳预言,这种趋势作为规律性现象,将

48、在未来50100年后仍然发生作用。对这种趋势的原因,瓦格纳讲了几个基本理由:大规模产业发展要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扩大;市场竞争激烈要求公共福利项目增加;经济垄断力量活跃要求强化市场管理;工业化导致农村破产要求政府的全面帮助,等等。在“瓦格纳定理”发表后,先后有若干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用英国工业革命、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情况和60年代后英美德三国的比较发展作过经验数据的验证,结论是,尽管实际情况非常曲折复杂,但“瓦格纳定理”的一般趋势是存在的。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也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马克思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把所有社会劳动产品的总合称为社会

49、总产品相当于我们今天讲的国民生产总值。马克思提出,这个社会总产品的合理分配,首先要扣除直接性的生产成本,之后应该进行三个必要的社会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马克思讲例如官办济贫事业)。这三个必要扣除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政府公共管理费用。马克思在讲到第二个扣除即“用来满足共同需要到部分”的扣除时,特别提出“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即显著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很显然,按照瓦格纳的定理和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单一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理念和政府精简的改革思路都是不符合实际规律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公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