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58578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是指在生产中过程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一、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按粉尘性质分类,粉尘分类,inorganic dust,矿物性粉尘 金属性粉尘 人工无机粉尘,Organic dust,动物性粉尘 植物性粉尘 人工有机粉尘,Mixed dust,煤矽尘 电焊烟尘,2、按粉尘粒子大小,一、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粉尘分类,可见粉尘:直径10um 显微粉尘:直径10-0.1um 超显微粉尘:直径:0.1-0.001um,固有粉尘:直径10um 云:直径10-0.1um 烟:直径:0.1-0.001um,3、按进入

2、机体的情况 非吸入性粉尘: AED 15um的尘粒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可吸入性粉尘(inhaler dust) AED15um的粒子称可吸入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直径um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一、生产性粉尘的分类,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分 2.粉尘的分散度 3.粉尘的硬度 4.粉尘的溶解度 5.粉尘的荷电性 6.粉尘的爆炸性,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粉尘性质不同,所以对人体所造成危害也不同。,1.粉尘的化学成份 岩尘: 岩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多数在30-50% 常见围

3、岩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煤矿围岩构成及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岩尘成份: 游离二氧化硅 硅酸盐:长石、云母、高岭土 氧化物:Al2O3、CaO、MgO、Fe2O3 金属元素:Ni、Zn、Ca、Al、Ba、Zr,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煤尘成份: 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在10%以下,一般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的粉尘称为单纯性煤尘。 煤尘成分:游离二氧化硅 10% 可然基炭:无烟煤92%左右 烟 煤83%左右 褐 煤72%左右 灰分:全部为矿物质,如粘土、氧 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石英,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两种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4、与尘肺患病率(%),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露天矿山不同地点岩尘浓度及二氧化硅含量,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份、浓度和接触肘间 2.粉尘的分散度 是用粉尘粒径大小的组成描述某一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决定粉尘在空气中的悬浮程度 决定粉尘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 决定粉尘粒子的理化活性 决定采取什么样的通风防尘措施,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粉尘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粉尘粒径是决定粉尘在空气中的悬浮程度 粉尘离子直径与沉降速度的关系,粉尘粒径决定粉尘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 空气动力

5、学直径 (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AED): 是指某种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型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作为a的AED。,二.粉尘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情况: 10um的粒子 10-2um的粒子 2-1um的粒子肺泡道肺泡囊肺泡 -.um粒子 .um粒子,粉尘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靠惯性作用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靠重力作用沉降在下呼吸道。,靠布郎氏运动(弥散作用经冲撞粘在肺泡壁上。,对沉降和撞击来说太小,对弥散来说又大,因此这部分粒子在肺内沉

6、积的最少。,因弥散作用而使阻留率再度升高。,肺内粉尘阻留与尘粒大小的关系,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大量的粉尘,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的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作业,使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吸入一定量的粉尘,长期以来,由于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游离二氧化硅的致病性作用,使人体肺组织发生纤维化改变。 尘肺病的发生过程也是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组织对粉尘存在的反应过程,也称为病理反应过程。,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病的发生是由于吸入了呼吸性粉尘所致,所以测定呼吸性粉尘的目的就是选择性地采集空气中一部分粉尘,这部分粉尘颗粒大小是根据粉尘在人体肺泡和呼吸道肺腔隙中

7、的沉积曲线来选定。这部分粉尘粒径很小,进入人体肺泡后,由于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较强的防御能力,大部分会随体液等方式排除体外,沉积下来的少部分会造成肺泡损伤和死亡。 给肺泡造成损伤或死亡的程度,主要是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含量越高高损伤程度越大。,cilia,mucus,blood vessel,gas,exchange,Particle,Airways,Alveoli,macrophage,Courtesy: Ken Donaldson,纤维长度大于肺泡巨噬细胞直径 (10-15m),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为高炉和炼钢炉砌筑炉衬和更换炉衬的工人、修炉工人,由

8、于使用的是含硅量高达80%的耐火砖,所以有发生矽肺的严重危险。 肺的严重危险。铁水包、盛钢桶和渣桶的内衬,是用耐火砖或粘结的碎硅石制成,需要经常修理。由于耐火砖中的硅,有一部分是以硅酸盐的形式而存在。虽然硅酸盐不会直接引起矽肺,但可造成尘肺。,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烟尘 在钢铁冶炼的各项准备作业时,特别是烧结作业中,高炉和炼钢炉的炉前作业及铸锭车间生产,有许多部位会产生烟尘。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多为铁矿石和黑色金属粉尘,一般不易引起肺纤维病变,尘肺也不常见。但是由于某些烟雾中有致癌物质存在,会与发生肺癌有关。 在转炉吹氧和在平炉中使用氧气时,所产生的浓烟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二、

9、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3.粉尘的硬度,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4.粉尘的溶解度,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5.粉尘的荷电性,由于粉尘微粒小,在空气的电离及尘粒之间的 碰撞、摩擦等作用下,使尘粒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带有相同电荷的尘粒互相排斥,不易凝聚沉降;带有异电荷时,则相互吸引,加速沉降,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粉尘的荷电性,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在卫生学意义上,带有电荷粉尘在呼吸道被阻留。,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6.粉尘的爆炸性,煤尘 30-40g/m3 面粉 7g/ m3 铝尘 7g/ m3 硫磺 7g/ m3 糖尘 10.3g/ m3,淀粉 7g-10/ m

10、3,(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 鼻、咽腔的滤尘作用 (30-50%) 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 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仅1-3%进入肺组织,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影响,.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 3.致敏作用 4.致癌作用 5.感染作用 6.致纤维化作用-尘肺,上呼吸道和皮肤,四、生产性粉尘的控制,生产性粉尘 的控制,法制措施,技术措施,卫生保健 措施,法律措施,立法和执法 1956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矽尘危害的决定 1958年卫生部、劳动部等联合公布 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 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法律措施,1987年2月颁布 中华人民

11、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 粉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 1995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979年卫生部颁发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9种 1996年又增加粉尘卫生标准总共达49项 2002年4月8日卫生部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粉尘标准为47项,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接触限值 (国家卫生标准),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针对煤矿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煤炭系统制订了行业管理标准。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

12、通过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2、湿式作业防尘其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目前湿式作业已被厂矿企业广泛应用。 3、矿井通风实际有效防尘措施,其目的之一是稀释并带走工作场所的浮游粉尘,能否将粉尘带走的重要因素是风速。过小的风速不能携带粉尘,形成粉尘在工作场所滞留致使浓度增高,过大的风速又会把沉积粉尘再次吹扬,也会造成粉尘浓度增高。科学合理运用通风。,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4、密闭.抽风.除尘 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控制粉尘危害。在使用本方法前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生产,自手工生

13、产或流程紊乱的情况下,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不能奏效的。 5、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降至国家标准水平时,应佩戴防尘护具同时加强个人卫生,注意清洗。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某选厂部分地点粉尘浓度测定结果(mg/m3),综合防尘措施八字方针,革:技术革新 水:湿式作业 密:密闭尘源 风:通风除尘 护:加强个人防护 管:加强粉尘及尘肺病人的管理 教:加强宣传教育 查: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粉尘治理经验,1.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尘毒作业工人保健费用,作业工人应注意填补保健食品,增强其抵抗力。 2. 从业工人在上岗前要做好就业前体检和从业

14、期间的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个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卫生保健措施,五、生产性粉尘的监测与管理,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标准的粉尘监测,劳动部门负责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的粉尘测定。 第十七条规定,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并定期向职工公布。同时还要建立测尘资料档案。在全国实施。,五、生产性粉尘的监测与管理,1、粉尘监测与评价 1)建立防尘工作责任制:划分各部门、各区(队)防尘职责范围,实行分片包干,做到责任分明。 2)建

15、立定期取样测定粉尘制度,1993年5月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矿山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检测: (1)粉尘作业点,每月至少检测两次; (2)采用个体采样方法检测呼吸性粉尘的,每季度至少检测一次。,五、生产性粉尘的监测与管理,五、生产性粉尘的监测与管理,2、粉尘管理 1990年,劳动部针对我国矿山粉尘危害严重的势态,在总结我国几十年矿山防尘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强矿山粉尘危害监督和管理“三步走”的方案。,五、生产性粉尘的监测与管理,2、粉尘管理 1)第一步是:从改革矿山粉尘监测方法入手,以监测导致尘肺发病危害最大的呼吸性粉尘为基础, 2)第二步是:对粉尘危害实行分级管理、重点监察和管理,完善分级标准, 3)以减少控制矿山尘肺发生为目标,采取实用高效的防尘技术措施,分步治理,这是第三步。,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