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2585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影史,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艺术系,教学要求,考核办法: 1)出勤率:30 2)考试:70 教学纪律: 不迟到、不早退 课堂上除了笔、书、本等学习用具之外,一律不准放其他物品。,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共十周课,每周3学时。 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 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 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451949) 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83) 精英文化背景中的中国电影(19841987)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6) 21世纪之交的中国电

2、影(19962001) 10、21世纪之初的中国电影(2001-2005),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1905年摄制戏曲片定军山, 是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由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该片是一部无声的, 纯粹对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做纪录式的摄制。片长两本,约20分钟。成为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中国电影史也是从这里算起。 其主要特点是: 符合默片时期的对动作的观赏需求。不同于国外的追逐、打闹、劫案之类的动作题材影片,而选取表现三国名将黄忠的武功戏, 这样一种以动作见长, 造型见长的节目,自然很适合默片来表现.。 2. 自觉的将国粹京剧与新兴的电影艺术结合起

3、来, 无意间使中国的电影一问世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1909年,中国最早的影戏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成立。由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投资经营。 他一边经营放映业,一边拍摄影片。中国、不幸儿、西太后(传闻)等 香港的第一部影片偷烧鸭也是他的作品。 亚细亚影戏公司转手给依什尔,从而将张石川、郑正秋引入中国电影。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由新民公司出品。此外还拍摄了活无常等十多部短片。,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1913年,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严珊珊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演员。 1916年,张石川与管海峰

4、等人合作,在徐家汇创办“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了黑籍冤魂 建立和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多种尝试中,都与外国资本有从属关系,和依赖性,也是中电影资本从外国资本的控制转向本国资本经营的一种过渡形式。 商务活动影片部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开端。,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明星影片公司及其作品 1)掷果缘:是迄今海内外能够看到的, 保存最完整的影片, 片长三本, 放映约半个小时。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该片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他们也是明星公司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代导演。(放映影片) 影片的主要特色是: 1. 注意从生活出发,能给观众一些现实体验和感受。取材也趋向市井生活。

5、2 诙谐夸张的喜剧形式。喜剧笑料的来源也贴近生活, 新鲜有趣, 有一定的生活依据。3. 影片具有恋爱自由的新思想。这在二十年代是比较新鲜的, 有社会意义的。,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2)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这部影片的主要成就在于:A、剧作内涵和社会思潮相应和;B、编剧技巧借鉴了中国传统叙事手法。C、银幕上的视觉语言也达到当时的最高成就。,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从1905到1921年的“商务”等独立小公司的出现

6、, 历时十五六年,总共拍摄将近90部,其中戏曲片13部,新闻片12部,纪录片21部,科教片7部,滑稽短片28部,及长短故事片6部。可见中国电影的早期就建立了影片种类的基本框架。 各个电影公司的出现:“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等。 创作人员的来源:接受过较长时期的旧文化熏陶、同时又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艺人和小说家;二是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或接受“五四”洗礼归国学生。,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由艺术探索到商业竞争 1、郑正秋、张石川的“热闹型”和洪深、但杜宇、史东山“冷隽型”美学形态。 2、当时的电影市场状态:“卖方市场”;民

7、族资本的弱势;南洋市场的开发。 3、商业类型片的出现:“古装片”与西厢记、“武侠片”与大侠甘凤池、“神怪片”与火烧红莲寺。 4、商业压力下的民族电影的后果。,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联华公司的崛起:“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复兴国片”。 一年间推出11部标准长故事片,如桃花泣血记、恋爱和义务、野草闲花等。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此外,还有雨过天晴、歌场春色、春潮(“鹤鸣通”国产设备制作的片上发音的有声片),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默片和有声片并存达5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由1931年1月明

8、星和上海百代以“民众影片公司”的名义合制。 默片的杰出代表作: 神女代表了中国默片时期的最高成就 有声片的成功尝试:桃李劫标志了国产片开始掌握了有声电影的基本称作规律 到了马路天使堪称30年代有声片艺术探索的集大成者。 1936年,有声片才基本取代了默片:,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936),1、“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1931年9月,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左翼剧联”)在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电影部分中, 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规定了左翼电影应当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

9、级,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 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之处知识分子的出路。 3、1932年, 夏衍,阿英,郑伯奇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4、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5、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6、1933年3月党领导的“电影小组”成立。 7、1933年以后, 明星, 联华, 艺华等公司拍摄的大约35部影片, 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 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 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这批作品中的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 狂流、都会的

10、早晨、小玩意、姊妹花、大路、女性的呐喊、等.,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1933年底,艺华公司遭到“上海影界铲共同志会”的严重破坏。 但是从1934年到1935年间,仍然出品了一些杰出作品姊妹化和渔光曲等。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 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的两个方面的涵义: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931-1936),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剧联虽然已经解散, 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 “国防电影

11、”仍然是同左翼电影一脉相承的。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新兴电影运动”的意义; 1、倡导“电影文化”的概念使得电影再一次担负起文化的使命。 2、它在电影的剧作、导演、摄影、表演等方法上都体现了一种继承基础上的革新如新女性。 3、呈现出活泼多样的个人银幕风格。如十字街头。,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电影机构和从业人员出现分化:四种创作格局 国统区(武汉、重庆、成都):也是大后方电影:内容上直面战争;表现形式上注重通俗化和纪录性,塞上风云。 租界区(上海和香港):也是“孤岛时期”的电影。商业电影类型达到完备,木兰从军 沦陷区(长春和孤岛消失后的上海):主要的

12、是指“满映”和“华影”为代表的亲日电影。人物代表李香兰 根据地(延安):1938年成立了“延安电影团”,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战后的中国电影在艰难中辉煌 上海几乎集中 了一批战后最为重要的电影企业:官方的和民间投资的公司。 4年间共生产出150多部(不含香港),80以上均是由上海的20余家大小的制片公司出品的。 艰难的环境:成本的激增,器材的匮乏,美片的倾销等。 辉煌的艺术成就:忠实的纪录和银幕语言的完善,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949),忧患史诗风格影片的重要成就: 在宽阔的时代背景下(如对抗战的追忆和战后现实的批判性的展示,构成了衣服特定历

13、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性画面)借以表现人物的命运 对抗日战争这一历史的磨难不自觉的对那一时期苦难和奋争的纪录。 对战后现实的批判性也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富有代表性的公司是“昆仑影业”,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昆仑影业公司的电影创作 1. 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众化的代表作品。以戏剧式的剧作结构, 叙述了男女主人公抗战前, 抗战期间, 抗战后的人生悲剧。 2. 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则是一部散文化的, 一部以描绘日常生活情景见长的新型风格的影片。 万家灯火表现战后的上海社会现实。,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战后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完成了

14、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物的转换 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角度来把握历史,探讨人生 通过象征、抒情、细节营造等手法来实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 这种创作倾向当时被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的美学追求。 “文华影业”公司是这一时期这一风格的代表公司。,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文华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 1、是以桑弧张爱铃为代表的“桑张”类型:代表作为: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 2. 佐临为代表的纪实性影片, 如:夜店表腐蚀等. 3、费穆为代表的作者电影,如小城之春 曹禺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艳阳天,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2年以前),1946年10月1日,我党建立的第一个人民自

15、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1949年7月,新中国正是宣告成立的前夕,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以此为标志,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汇合到了一起。 1949年11月2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建立 1949年4月,“东影”完称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2年以前),1951年3月,在全国26个大城市开展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发展。中华女儿、白毛女、钢铁战士等。 同时,私营厂的影片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我这一辈子、乌鸦与麻雀、腐蚀等 产生的原因:高涨的激情和旺盛的创造精神;党对电影事业的相对宽松而正确;广大文艺工作

16、者长期积累的结果。,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2年以前),1950年武训传公映,受到欢迎。 195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亲自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至此,一场空前的政治运动在全国展开了, 接着就开展了对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解放后第一次电影高潮结束。 1952年,公私合营,私营公司完全纳入到政府的管理体制下。,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6年前后),1956年前后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二次高潮. 主要原因是: (1) 1953年9月, 第二次文代会召开, 批评了左的错误倾向, 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借鉴国外电影的创作经验。观摩和

17、讨论,和各种电影代表团去苏联,西欧等国交流活动。(3) 1956年, 毛泽东在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了“双百”方针。 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郭维及其董存瑞,桑弧及其祝福,王苹及其柳堡的故事,吕班及其新局长到来之前,汤晓丹及其不夜城 。,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6年前后),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除了继续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之外, 创作者也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实生活和建设现实生活反映出来, 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 中国历史题材的影片, 以及文学名著也开始被搬上了银幕。 艺术上的大胆突破:将英雄人物的行为, 成长, 内心世界, 优点和缺点都成为丰富人物的心

18、理的内容。并且, 敢于大胆表现人情人性。 影片的风格样式也比较丰富多彩, 喜剧片, 惊险片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1957年,“反右斗争”的开始。,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9年前后),为迎接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献礼片”的契机,再次激起创作热情。 标志:59年9月25日10月24日国庆新片展映共推出新片35部,故事片17部。几乎全部都是彩色片。 而1959年共拍摄约80部,达到50年代的最高峰 这些影片题材广阔,风格新颖,形式多样,而且在思想艺术上以及在技术上都突破了过去的水平,向前跃进了一大步。,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9年前后),艺术成就:将时代的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

19、材之中;创作方法与时代精神一致;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存在问题:脱离实际的表达,形成一种套子;不能真正的深入生活,挖掘生活;对电影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挖掘较少。 值得重视的影片:林则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林家铺子等。 同时,反右倾运动开始和三年自然灾害开始。电影的生产再次出现停顿。,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61年6月1963年12月),政策的调整:纠正“左”的错误,相关的文件出笼,出现了繁荣创作的具体措施。 电影理论的发展:瞿白音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 电影创作的过程:1959年11月1960年1月,反右倾自然灾害开始,反冒进,1960年生产40部故事片。1961年自然

20、灾害的影响,产量不高质量高,共生产出20多部影片。,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61年6月1963年12月),从1962年到1965年间,每年基本保证20到30部影片的稳步发展。 这次创新的幅度较大,在学习了我国文艺传统的同时,提高了艺术片的质量,使之达到了接近世界电影的先进水平,一个高水平的创新高潮即将到来,可惜半途夭折。 “唯陈言之务去”的潮流的产物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农奴大李小李和老李阿诗玛枯木逢春等。,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文革的酝酿:1)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际上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2)文艺界的过火批判:刘志丹、“大写十三年”的主张、

21、革命现代样板戏的出笼、1965年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线。 纪要的发表,提出“文艺黑线专政论”对电影的全盘否定。 1966年5月16日,“文革”通知的出台江青被任命为第一副组长。 江青对中国电影全盘否定,电影界遭到了彻底的毁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这是所谓样板戏的经验创作总结:在所有人物中突出重要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对“三突出”的历史评价:这只不过是创作中内部人物关系的处理,是创作中的一个局部问题,然而把现实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单化、模式化,是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第五章:文

22、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样板戏”(19691972)及其摄制经验: 1)八大样板戏的本源:京剧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革命交响乐沙家浜 2)特殊的电影语言总结:“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故事片的摄制(19731976):共有76部影片,其中较好的影片有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难忘的战斗等,其中对创业和海霞的斗争,也是江青和周恩来的政治斗争。 1975年,春苗是第一部反“走资派”电影。1976年决裂上映。此外还有一些影片反

23、击、盛大的节日、欢腾的小凉河等是“四人帮”政治阴谋的代表作。,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电影的恢复和重建(19761978) 对 “文化大革命”的体验, 揭露和反思成为当代电影创作的最初的出发点 。 这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有几个特点: 首先, 创作的主题基本都围绕着揭批 “四人帮”, 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两个中心展开。其次, 来自生活的基层的文艺新人开始了控诉着 “文革”带来的苦难, 形成一股来势不小的 “伤痕文艺”的高潮,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然而,电影创作者们一时还无法从政治批判的轨迹作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从1977年1978年的电影

24、创作, 供生产出了60多部故事片(包括舞台艺术片)。主要题材有:1)1977年10月1日, 峨嵋电影制片厂推出第一部反映与 “四人帮”作斗争的影片十月的风云。此外,也出现了一系列类似的影片,它们主要力图反映当与群众在各条战线上与 “四人帮”一伙的斗争, 其中也有某些真实的片断。2)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大河奔流(上下集)。3)惊险样式的影片:黑三角、405谋杀案等。,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造成当时中国电影徘徊状态的原因: 1)当时政治上的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的干扰, “文艺黑线专政论”, “文艺黑线论”的精神枷锁仍然戴在文艺工作者的头上。 2)在对待 “文革”的评

25、价上, 即要批判 “四人帮”在 “文革”中的倒行逆施, 又要肯定 “文革”中的 “伟大成果” 造成指导思想的混乱, 使得创作中仍有许多禁区。 3)电影管理机构的思想框框也不可能像创作者们那样轻易的摆脱出来。,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中国电影开始复映了一批十七年中拍摄的优秀影片, 给一些所谓的 “毒草”影片平反, 是中国观众开始了解到中国曾经有过这么多的艺术精品。从1977年开始恢复放映东方红开始, 至1980年规模性恢复放映了十七年(和少数解放前)影片200多部。 恢复放映,恰恰成了一次对历史上的“两个批示”的“拨乱反正”,也引起观众对政治文化产生新的评估和期待之外,

26、 和他们对电影自身的期待。,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第一次创新的高潮: 政治前提:1)1978年的5月,全国展开了关于实践史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思想解放运动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理论前提:1979年,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站在世界电影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了中国电影现状。迫切的表达了电影创新的愿望。,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1979年是中国电影开始创新的一年。该年度共生产出故事片65部,较好的有近30部之多,分别于国庆,元旦,春节在全国放映,197

27、9年创观众人次的最高纪录。 创作题材多样化:1)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从奴隶到将军;2)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有瞧这一家子等;3)歌颂知识分子的影片有海外赤子;4)“伤痕电影”,如苦恼人的笑、泪痕等。,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艺术成就:一些年轻导演借鉴西方现代电影的某些艺术手段,在“真实性”原则下描绘客观世界的同时,更致力于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心里情绪, 意识的闪现。黄建中的小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伤痕电影”的意义:伤痕电影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批判性;在于记录那个时代里人们对 “文革”悲剧根源的追问;在于一个从政治反思到人性与青春反思的过程。 “伤痕电影”从两个方面:

28、社会性和艺术创新来考察。,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反思和创新的高潮(19801983): 创作的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 在概括生活上达到某种宏观性, 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把深沉严肃的历史反思带入创作, 产生可贵的历史感, 因而,拥有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谢晋的“文革三部曲” 天云山传奇、 牧马人, 和1986年的芙蓉镇都从不同的侧面, 不同的深度, 反映着他一贯的思索: 政治人物命运的主题。,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80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理论的几次讨论: 关于电影性、关于戏剧性和电影性、关于电影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客观上使当时

29、的电影创作界和电影理论界对 “电影的本性是什么?”等问题逐步有了深切的认识。尤其是对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的引进和比较, 推动了我国当时电影美学的发展, 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中的纪实风格的出现和其他影像风格的兴起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纪实美学”是一股崇尚真实美学的潮流,由此带动了大批的中青年电影工作者开始了电影艺术反映生活, 表现情感的潜能有了新的认识:突出 “人”的主题, 倾向“生活化”。 在理论上他们有效的利用了西方电影理论, 尤其是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纪实理论。 代表人物和作品:张暖忻的沙鸥、郑洞天的邻居等。,第七章:精英文化下

30、的中国电影(19841987),三代导演创作纷呈: 1、第三代探索的继续:水华的伤逝、凌子风的骆驼祥子春桃狂 2、第四代成为这个时期的创作的主流:从1984年到1986年, 第四代导演将自己的创作目光转而深入到艺术形象的人文深度和底蕴的发掘, 推崇艺术个性和风格的魅力。如张暖忻的青春祭、黄建中的良家妇女、胡柄塯的“乡情”三部曲、以及人生、野山和湘女潇潇等。,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三代导演创作纷呈(续): 3、第五代的一次群体塑像: 1983年冬,一个和八个 (张军钊),标志着第五代的诞生。其后代表人物和作品有黄土地(陈凯歌), 喋血黑谷(吴子牛), 猎场札撒、 盗马

31、贼(田壮壮), 黑炮事件(黄建新), 绝响(张泽鸣)等。 4、“第五代”的艺术成就:以他们特有的对人类情感的真诚和社会思辨,喜欢用群像式的造型表达 ,对中国文化的审视是冷峻的, 却也是包容的 。,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八十年代后期的娱乐片的浪潮: 产生的条件: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起文化形态上的深刻改革 。 从1985, 1986年开始, 中国电影开始朝着两个流向分流, 一个是探索片艺术成就, 虽然观众不多, 但是多是得到理论家的青睐; 二是商业片的拍摄, 也有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加盟。 1988年的娱乐片的讨论,基本上统一了对电影的娱乐本性的认识,随

32、后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周小文的“疯狂系列”,这一年共生产了80余部类型电影。直到89年,陈昊苏的“娱乐本体论”等。,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王朔电影及其现象 1988年, 四位大导演米家山, 黄建新, 夏刚, 叶大鹰分别将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玩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轮回(根据浮出海面改编),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大喘气(根据橡皮人改编),而这一年被称为 “王朔电影年”。 原因:市民文化的出现;人们渴望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商业电影的到来,也促使电影人寻找一条介于商业和文化之间的平衡点。 从此以后,王朔电影的浪潮不减,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代表了一

33、个时期的社会精神的价值取向 。,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第五代的转型:1987年的红高粱和晚钟是第五代的转型之作。 红高粱造成了富有“东方风情”的被人称为“伪民俗”电影与“西部片”结合成为了一股影片风潮,也是第五代电影在叙事上的转型。 晚钟的“零”拷贝标志了艺术探索时代的结束。 第四代的突围:湘女潇潇(1986)和本命年(1989)这两部影片开始触及到道德所在的民族, 传统和文化, 以及人性所在的世俗, 精神和欲望, 这时的谢飞对这五四以来的社会文化的思考具有了现代的意义。,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5),第四代:受第五代的冲击, 第四代的导演的创作

34、风格为之一变。 如黄建中的良家妇女, 谢飞的湘女潇潇,就更富于思辨,批判,文化哲学的意味。九十年代,再次受到商业浪潮的冲击,发生了分化:如黄建中的过年和龙年警官、张子恩的神鞭; 一部分导演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如谢飞的香魂女和黑骏马;另一些导演也就难得再出作品,甚至十年磨一剑。例如胡柄塯拍完商界, 在90年代末拍出安居。然而, 仅仅凭借这几部优秀的影片, 第四代已经很难称为一股潮流。,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5),第五代:90年代艺术电影相对远离了80年代艺术电影的反抗锋芒和反思偏好, 逐渐变得平和从容,开始适当的加入情节性和趣味性, 叙事更加完整和平实。 张艺谋的菊豆大

35、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 陈凯歌:边走边唱(91)霸王别姬(92)以及随后的风月荆苛刺秦王,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5),黄建新:从五魁的失败中走出,执着对当下中国城市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的表述是最深刻和执着的。站直喽, 别趴下和背靠背, 脸对脸埋伏 说出你的秘密 等。 夏刚:遭遇激情 大撒把 与往事干杯以诚实的态度去展示城市中几种生存群落在交汇中产生的那份心酸和无奈 李少红:银蛇谋杀案血色清晨四十不惑 红粉不断的尝试各种电影类型和叙事的可能性 张建亚: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把最具有可看性和深刻性的漫画与电影手段结合起来, 创造出 “漫画电

36、影” 。,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早期 “第六代”的代表人物有: 张元的妈妈北京杂种(1992),广场(纪录片); 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1992),管虎的头发乱了(1994)和都市情话娄烨的周末情人(1995) 和危情少女李欣的谈情说爱(1996), 章明的巫山云雨(1996)等. 胡雪扬导演了童年往事留守女士 湮没的青春 牵牛花何建军导演的悬恋 邮差 邬迪导演的黄金鱼李骏导演的上海往事 姜戈导演的沙漠歼匪记以及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第六代的艺术特点:强化了个人化叙事和感觉化风格对当代城市生活的叙述, 表现出

37、对常规政治热情的疏离, 体现出一种青年人面对自我, 面对世界的诚实, 热情和对真实的还原冲动。另一方面, 他们的个性也是非常突出的。中国新形势下的新的经济转型, 使他们浮游于体制内自主运作、体制外运作, 体制内外交叉运作的多种可能性。因而个人选择的空间相对广阔, 这使得他们一方面能在所描述的影片中选择了边缘性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构成了新生代的基本面貌。,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主旋律电影的新流向: 一方面继续着开天辟地的“创世纪神话”, 涌现出周恩来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 采用了全知的客观的叙事构架, 摒弃了以往的敌次我主的倾向性极强的叙事策略,

38、 让观众作历史的见证, 把被编排的叙事当成历史, 在感怀叙事的偶然性时, 承认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注重将伟人的“情”与“理”表现出来。,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一方面,出现了表现现实主义的贫民化和娱乐化两种倾向。如焦裕禄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 凤凰琴留村察看被告山杠爷 等 避开传统的 “冲突式”叙事框架, 以散文化, 多视点的方式将英雄塑造成完美的道德原型。这两部影片在重新写人的过程中, 专注于叙述伦理化的人物,加强伦理化的道德煽情使主流政治与大众娱乐达到契合。,第八章:大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一方面,90年代 “主旋律电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商业

39、电影的娱乐化改造, 即主旋律电影的娱乐化和娱乐电影的主旋律化共同呈现具有商业属性的主旋律电影的趋势。 龙年警官(侦破片)烈火金刚(枪战片)东归英雄传和悲情布鲁克(马上动作片)红河谷(西部片)。这些影片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 场面造型, 视听结构, 细节设计等方面的经验, 甚至,自觉的应用高科技手段, 以虚拟技术突出影片的奇观性。中国电影似乎在政治性和娱乐性之间获得了一种平衡 。,第九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19962001),第五代:陈凯歌荆柯刺秦王、和你在一起,张艺谋有话好好说一个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 第六代:长大成人(1998)标志青年导演群开始了一次集体成长,他们不仅调整了叛逆的

40、姿态,还尽量的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出现, 使得政府主管部门意识到 “第六代”的整合的可能性。张元回家过年路学长非常夏日陆川寻枪和可可西里, 王小帅的梦幻田园阿年呼我管虎古城童话王瑞冲天飞豹王全安月蚀, 吴天戈女人的天空毛小睿真假英雄兄弟情构成了90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影的新景观。,第九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19962001),主旋律的影片出现了以下几种态势: 首先, 穿梭于两种体制之间的电影制作。如鸦片战争的运作形式,大进军悲情布鲁克等 青年电影创作群开始从地下浮出海面。美丽新世界紧急救助 第四代、第五代导演与主旋律影片的合流推动了这类影片的精品化。黄建中的我的1919(1999), 郑

41、洞天的故园秋色刘天华、丁荫楠周恩来相伴永远等。陈国星的黑眼睛超导胡柄塯的安居(1998)李少红的红西服,第九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19962001),主旋律的影片出现了以下几种态势(续): 强国的理想和主流商业化的道路合流:如横空出世国歌我的1919紧急迫降冲天飞豹等 冯晓刚“贺岁片”现象:甲方乙方(97)不见不散(98)没完没了(99)大腕(2001)。究其原因:首先,遵从娱乐电影的创作规律。其次“市民幽默喜剧”的套路。其三, 众多的明星荟萃, 星光熠熠 。,第十章:21世纪之初的中国电影(2001-2005),新生代的分流: 1)以贾樟柯为代表的平民视点的创作: 原因:1)制作成本的困境;2)自身生活经历的激发欲望。3)利用电影节的影响。 特点:纪实、平民视点、工整的构图,开放的结尾。 2)新生代与主流的合流: 原因:国外低资本的介入,如洗澡等:政府积极整合的努力,如冲天飞豹等;与商业市场的积极靠拢,非常夏日和寻枪等。 特点:圆满的叙事结构、悬念的设置、不平衡的构图。,第十章:21世纪之初的中国电影(2001-2005),以英雄为发端的中国大制作的影片现象 原因: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带来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和活力;合拍片形式的变化;政府电影政策的进一步的放宽。 特点:成本高、影像的地位居首、高科技手段的使用。 手机、无极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