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331509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氪周刊:关注互联网创业》第116期.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氪周刊 i 扫描二维码,加36氪微信为好友 目录 新模式 3 让WiFi网络增值的线下客流监测系统 4 赚个人钱的第三方面试公司 6 让用户眼馋但又难复制的修手机服务 酷产品 7 我测试了Google glass,看到的是未来 11 人机交互神器MYO腕带 12 能把手“伸进”屏幕里的3D桌面 13 极省电的e-link屏幕手机 14 让手机具备光标读卡器功能的打分神器 跟斯坦福学生一起上课 15 斯坦福创业课堂之序言 19 斯坦福创业课堂之以史为镜 26 斯坦福创业课堂之伟大和垄断 观点 31 关于HTML5的十项预测 34 不追趋势追需求的投资人 35 扎克伯格、比尔盖茨、Jack Do

2、rsey等如何激励小孩学习编程? 36 喧嚣之外,大规模在线教育将走向何方 39 网络又帮助唱片行业活过来了? 236kr出品 氪周刊 线下实体店的客流分析服务 Euclid 刚获得由 Benchmark Capital 领投的 1730 万美元 B 轮融资。Euclid 的 CEO Will Smith 说它们就是线下商店的 Google Analytics。说来有点意思,这家公司的 COO Scott Crosby 是原 Urchin 团队的联合创始人,Urchin 在 2005 年 4 月被 Google 收购,成为后来 Google Ana- lytics 的基础。 在这个几乎人手一台

3、手机的今天,识别移动设备也就能实现对客流的监测。Euclid 上个月推出一个无需 额外硬件的解决方案 Euclid Zero,它基于现有的 WiFi 网络就能帮商家监测并对客流进行统计分析。比 如:有多少顾客,新老顾客占比,停留时间多长,到访频率如何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商家优化服务 策略进而提升 收益。(具体可见之前的报道) Euclid 之前 A 轮融了850万美元。目前有员工 27 人,已为 30 个商家提供服务,共监测了 5 千万台移动 设备。 3 让WiFi网络增值的线下客流监测系统 园园 氪周刊-116 产品模式 36kr出品 氪周刊 近年来,中国赴海外的留学生人数呈爆发增长。根据

4、中国教育在线今年发布的报告,2012 年中国有 41 万的留学生,今年则有望超过 49 万。随着留学生人数的猛增以及对中国学生信息的匮乏,各个大学在处 理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一些留学中介和学生的负面信息,甚至导致一些学校 对中国学生普遍产生不信任。 创业公司 InitialView(初鉴)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它由两位美国人 Terry 和 Gloria(也是夫妻)于 2009 年创立于北京,主要通过即兴的视频面试帮助国外大学(主要面向美国)更直观了解中国留学申请 者的语言表达、思维反应等各种真实能力。其视频面试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点: 每个面试都是面对面的、即兴的和对话式的

5、 每次面试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在面试的最后阶段,申请者可以畅所欲言,和招生官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每位申请者可进行多次面试,但每个月只有一次机会,每次会由不同的面试官进行面试 在面试结束后,他们会把面试录像发送给你指定的大学,并且不会在网上公开,只有你自己和所发送的 学校面试官能看到。我有幸在北京体验了一下他们的整 个流程,面试过程很简单,就像是一次对话。但 为了保证面试的质量和真实性,他们会从一般性的问题开始问起,之后会根据你的回答进行追问,这样 来确保申请者 不能只是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事实上基本没法提前准备)。 Terry 强调说,他们的面试官希望做到的一点就是,确保申请者处于一种非常轻松的环

6、境氛围,这样才能 展现其最真实的一面。 目前其收费为每位面试者 600 元人民币,申请面试未必一定来北京,他们也会根 4 赚个人钱的第三方面试公司 JohnTian 氪周刊-116 产品模式 36kr出品 氪周刊 据安排定期在国内其它城市进行,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网上进行。 最初他们得到了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大力推荐,乔治亚理工学院在其网站公开表示,希望中国的留学申请 者参加 InitialView 的视频面试(其 600 元人民币的定价也是来自乔治亚理工的建议)。而“女校常春 藤”之一的 Bryn Mawr College (布林茅尔学院)则在其网站表示,来自中国的申请者参加的面试必须来 自 In

7、itialView。Terry 向我透露,目前全美包括常春藤盟校、顶尖公立学校和名牌文理学院在内的大部分 名校都接受了初鉴 InitialView 的面试。 而随着申请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的招生人员一般很难看完每一个视频。对此,InitialView 现在将面试 按照每个问题进行标注,并把面试的重点部分特别标出,方便招生人员选择性地观看视频,这项技术目 前在中美两国都已申请专利。 InitialView 最初是向企业提供这项服务,主要针对求职者,有点类似我们之前报道过的 Interview Rocket ,但仍然有很大区别。随着留学这个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美国大学在处理这块遇到的问题,Te

8、rry 决 定将精力放在现在的这一块。 创业之前,Terry 之前曾分别在香港和纽约的私募基金和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其合作伙伴美籍华人 Glo- ria(也是其妻子)则在哈佛大学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目前团队成员不到 10 人(在这里可以查看更多信 息)。 相对于各种纸质材料,我觉得这种即时发挥的面试视频更直观,也能更全面表现学生在纸质材料上所不 能展现出的能力,而整个团队的背景(包括同时对中国和美国的了解)也可能是它获得美国大学认可的 主要原因之一。具体的申请流程可以参考 InitialView 的官方网站(有中文版)。 下面是 InitialView 的一个 Demo 视频,这段视频的分片段

9、展示方式可以在这里看到。 5 氪周刊-116 产品模式 36kr出品 氪周刊 iPhone、iPad 不经摔,但官方修它可不便 宜。这个事实催生了不少低价修 iPhone 的,但究竟到哪修手机、哪里够诚信够快, 却没多少人了解。怎么办?有家创业公司打 算在你申请维修之后就立即调度一位技术员 来给你修 iPhone、iPad,就像打车服务 Uber 那样。 一家由 YC 支持的 iCracked 在 一个月前开 张,专门推出及时的 iPhone、iPad、iPod 维修服务。在 iCracked 上你能做三件事: 填写维修单等待附近的非官方但合格的维修点给你修手机(iTech);卖掉你的旧(坏)

10、设备;买个人维 修工具包,让你能够自己修手机 (DIY kit)。 iCracked 的 CEO AJ Forsythe 说:“我们想做设备的 3A 服务(Anytime、Anywhere、Anyhow ),做全 美各大城市的维修和回购。”在 iCracked 引入英国 20 岁小伙 Martin Amps 所设计的调度系统之前,公 司还是以顾客邮寄机子再由 iCracked 做安排的旧形式做维修服务和回购的调度。而新的调度系统将真正 能够做到为顾客提供实时的 iTech 服务。iCracked 想做的,是将 Uber 与司机合作的方式放到修手机 上,当用户通过 iCracked 网站申请维修

11、服务后,iCracked 就会调配,找到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用户 提供维修服务。新的调度系统可以让 iCracked 立即派出顾客所在地附近的一名 iTech 技术员,及时做维 修服务。同时技术员会可对想被回购的设备进行估值,然后当场给顾客一张可以在 ATM 机上取现的预付 借记卡。 到目前为止,iCracked 已经有 350 个 iTech 技术员,以承包商的形式为 iCracked 工作,并被训练为可 以快速修复坏掉的 iPhone 和 iPad。他们每年的薪水在 7 万至 10 万美元之间。和其他以 Uber 形式做生 意的平台很像(比如说专注音乐教学的 Takelessons ),

12、iCracked 号称只会雇前 2-3% 的 iTech 申请 人。而 iCracked 在 iTech 上赚钱的方式则是由卖零件给 iTech 技术员、为他们和顾客建立联系两部分组 成。而 iTech 服务占到了 iCracked 收入的 50%,另外 30的收入来自 DIY 维修套件,20% 来自回购。 iCracked 算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例子,创始人 Forsythe 在大学的时候因为能便宜修 iPhone 变得有名, 并因此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在之后他创立了 iCrack- ed,寻找便宜的屏幕供应商并雇佣培训员工做手机维修,在去年加入了 Y Combinator 的冬季班。最近 把设

13、备回收服务做得风生水起的还有ecoATM,已经融资 4000 万美元。 用 Uber 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公司其实值得研究,这些公司所涉及的领域通常因为信息不对称,用户很难得 到恰好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答案,而服务供应商很难物尽其用,两者都 需要一个中心去调度。Uber、Take- lessons、iCracked 分属交通、教育、硬件维修三个领域但都是这个模式。当大数据碰上传感器里 说,真正革命性的洞见,不是老套的“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分配真棒”,而是模拟数据的数字化,以及之后 中心统一计算处理后达到的高效性。还有什么领域适合这一模式呢?欢迎讨论。 6 让用户眼馋但又难复制的修手机服务 raina 氪

14、周刊-116 产品模式 36kr出品 氪周刊 Google 纽约总部,第 11 层,一位女士从半透明的玻璃门走出来向我打招呼。她看起来并不特别的,中 等个儿、身材苗条、目光聪慧,但当我与她握手时,我注意到了她在戴眼镜的地方佩戴 的一个设备:一 条细细的铝质镜框、一块塑料和菱形的镜片 - Google Glass。 这个在一年前还看似遥远的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且有可能在今年底就可以买到。Glass 是一个全 新的、革命性个人智能设备:可穿戴、为不分散注意力而设计、自然的用户体验。它是智能手机的反物 质,彻底重新定义我们使用科技产品和互联网的方式。 当我松开手,凝视她戴着的 Google G

15、lass,我开始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谁会在公共场合戴这个奇怪的东 西? 寻找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 是在三年前由一位名为 Babak Parviz 的工程师在 Google 的 X Lab 里开始研发的。X Lab 里在孵化的项目还包括 Google 的无人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网。Glass 与其它 X Lab 项目有一点很大的不 同,它的实现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快。Google 在去年底开始给开发者提供 Google Glass,而刚刚在上 周,Google 开始在 Twitter 和 G+ 上展开“#ifi hadglass”活动,让在美国的部分人可以抢先试用 Goo

16、gle Glass。 我也将试用 Glass,但是开始之前,我有一些问题。 在一间很不起眼的房间里,Glass 产品团队的首席产品总监 Steve Lee 和首席工业设计师 Isabelle Ols- son 和我坐在一起。Steve 和 Isabelle 是一对不错的搭档。Steve 容易激动,每一次说到 Glass 眼睛都会 亮起来,而 Isabelle 则更加保守,但提到 Glass 时,声音里也会有一种狂热。在我们还没有开始谈 Glass 7 我测试了Google glass,看到的是未来 Henry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氪周刊 之前,一头红发的 Isabelle 和

17、我就什么是海军蓝色展开了争论;她对设计充满热情。我也能看得出来, 强调设计是 Google 最近的一个趋势。 我先问了一下为什么 Google 要做 Glass。Steve 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做 Google Glass?我们知道人们 喜欢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人沟通、保持联系和互动:亲朋好友互发短信、体育迷查看比赛分数、常出差的 人查看登机信息等。这些都是互联 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结果。但有一个问题:很多现在的科技和智能 设备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假设你是一位家长,你去看你小孩的足球比赛或演出,很多家长会在 整场比 赛或演出中都拿着台照相机或手机。但结果是,他们完全错过了真正去欣赏和享受比赛或演出

18、的机会, 就像喜剧演员 Louis C.K. 说的:你的小孩在真实世界中的分辨率会更高。” iPhone 诞生以后,人们有了一个新问题:人们会老盯着自己的手机看,而忽略了周围现实生活中在发生 些什么。那些乐队表演和小孩子的完美瞬间都是通过相机和手机的镜头而看到的,而且会时常被手机的 震动和通知打断。 Steve 接着说:“那如果我们把科技和感官的距离缩短呢?你可以很快的获得信息并与他人联系,但当你 不用这些的时候,它会从你的眼前消失。这就是 Glass 的初衷。” 我同意。我们的注意力现在过多放在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上,而错过了身边分分秒秒在发生的 生活。这是新问题,我们会适应和习惯吗?

19、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是 Glass 不想干等着。Isabella 这样 描述她茅塞顿开的那一瞬间:“我每天上班都要从 Mountain View 坐车到旧金山,在车站等车的人人都在 低头玩手机,而我不想像他们那样。Glass 可能听起来很科幻和离奇,但我们必须让它成功。” Google级别的设计 忘记普通的眼镜,忘记粗黑镜框的文艺青年眼镜,忘记列侬的圆框眼镜,忘记所有这些东西。 Glass 的设计是美丽而有内涵的;Glass 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既未来主义又符合当代。这是苹果级别的 设计。不,在某种意义上,它已经超越了苹果最近推出的产品。它是大胆的、是新颖的、是调皮的、 也 是简单的。它的材

20、料握在手里质感很好,戴在头上也很轻、很舒服。如果 Google 继续推出这样的产品, 我们会在不久后开始说:“这是 Google 级别的设计。” Glass 由几个部分组成:主体是软塑料的,装有芯片、电池等。第一批的 Glass 将会有灰色、橘黄色、 黑色、白色和浅蓝色等。我们开始讨论对一款可穿戴产品而言,颜色的重要性如何。“你可能会觉得颜色 无所谓,但是我们后来发现,用户会 因为颜色而对产品产生感情”,Isabelle 说。我开始不太信,但是后 来试戴不同颜色的 Glass 时,我发现明显更喜欢蓝色的,而且会考虑哪个颜色更符合自己。就像一款喜 欢的墨镜一样,Glass 应该感觉像是属于自己的

21、。 Isabelle 原来在 Yves Behar 设计工作室工作。她刚加入时,Glass 的设计还非常粗糙,就是一副眼镜上 加一块集成电路版。Isabelle 的工作是把它变成一款你想穿戴的产品虽然现在可能还有一些地方需要 改进。最新的探路者版 Glass 将配有一个零件,用户可以把眼镜的款式换成墨镜或其它自己喜欢的眼镜 款式。我们也知道 Google 将与眼镜电商Warby Parker合作,打造更有型的 Google Glass。 虽然我觉得 Glass 看起来很漂亮,我还是不太想戴它。 8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氪周刊 实战测试 我为这一刻已经等了一天,但是我终于拿到了

22、一副 Google Glass,而且可以在现实生活里测试一番。 当你开启 Glass 的时候,你应该可以在视野的右上角看到一个很小的显示屏。我一开始没有看到,但是 Steve 和 Isabelle 调了一下镜框后就没有问题了。这种显示是需要一小段时间适应的,尤其是第一次看到 时。你会看到:时间,以及下面的一小段字“Ok Glass“。这是语音控制的关键词。启动 Glass 分为两 步:首先你需要仰头,用手碰一下右边的触控镜框,然后你需要说“Ok Glass”或者继续用触控镜框来选 择命令。手指向前滑动是向上选择,手指向后滑动是向下选择,敲击是确定,而手指向下滑动是返回。 Glass 有几种接收

23、无线信号的方式,包括 Wi-Fi、3G、4G 和蓝牙。Glass 无法接受移动电话信号,但是 有 GPS 定位。 我想说一下,Google 最新发布的 Glass 演示视频绝对不是 CGI,因为使用起来就是那样子 - 简单、漂 亮、合理。视野中的显示屏不让人觉得是一种干扰,而且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平时是隐蔽的。它 会变成你视野中的一部分。 当你说“Ok glass”的时候,Glass 可以接受一系列的语音命令。如果你想拍照,可以说“take a pic- ture”;如果想录像,可以说“record a video”;如果想搜索,可以说“ok glass, Google.”,而搜索的结 果

24、是以类似 Google Now 的形式显示给用户的。 自然语言的搜索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有问题,但出问题时,则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如果你语速太快,Glass 的语音识别有时就会出问题。但语速适中,Glass 的语音识别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一个更基础的问题是 信号。如果 Glass 没有一个很好的网络信号,它基本毫无用处。Steve 和 Isabelle 知道现在的用户体验还 不完美,但是他们计划在测试阶段每月都推出 Glass 软件的更新。 Glass 最有意思的功能并不在于它的搜索功能。是的,它可以告诉你布拉德皮特今年有多大,但是 Goo- gle 更想让它帮你做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天气信息?

25、可以。需要导航?没问题。需要在 Google Hangout 上分享你的视野?当然可以。 而人们最关注的功能,可能也是你最想用的,其实是 Glass 拍摄第一人称视角照片和录像的功能。通过 语音命令或者手指轻弹几下拍照或者录像真的是一个很赞的功能。 测试 Glass 的时候,我们去了一家星巴克。进去之后,星巴克的员工立刻告诉我们的摄像师不可以录 像。我们说没问题,但是我点咖啡的时候,一直继续在用 Glass 录像。虽然你可以看到镜头和一盏红色 的显示灯,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当更多人拿到测试版 Glass 的时候,这类问题会更多。Steve 说 Glass“探索者”测试

26、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就 是看人们将如何用 Google Glass,“以前测试 Glass 的人主要来自我们的团队和 Google,但是 Glass 不 是一个软件,而是一款全新的产品,所以我们想看人们会如何使用它。这是一款与用户生活非常亲密的 产品,而这些测试用户的反馈也将影响 Glass 的未来,并且这些人会建立 Glass 使用的规矩。” 9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氪周刊 我问他们什么是“Glass 使用的规矩”,他们回答:“我们不知道人们会怎么看待一台不用手持就可以拍照 和录像的设备。他们会习惯吗?他们应该习惯吗?”隐私是 Google Glass 面临的挑战之一。 戴着

27、Glass 在一个城市里漫游,到底是什么感觉?答案是,非常棒。 假设你在大街上收到一条短信,你需要掏出手机、打开手机后才可以查看短信,而这些事情都会让你分 心,让你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路上。但如果你有 Glass,你可以在视野里直接看到短信,并进行回复只 需轻轻碰一下镜框即可,完全不影响你眼前在做的事情。 概念很简单,但是在实践中极其强大。 导航也是一样。我在纽约生活十年,但是常常还是需要查看 Google 地图。虽然用 Glass 仍需调用地 图,但是你不用盯着一部智能手机,而是可以边走边从视野里获得需要的导航信息。在一个城市里, Glass 会让你感觉需要的信息尽在眼前,而且完全不分散注意力。

28、 我承认现在戴 Google Glass 还是会引起一些人的围观,这令我感到有点尴尬。Steve 说:”很多人都很好 奇,而且想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设计很自信,但如果不戴出去,你永远不会知道人们的反应。” 但是我并不觉得 Glass 适合所有的场合。我同意它很适合家长记录自己的孩子,或者攀岩运动员等不能 用手的人,或如果在泰国需要翻译和导航。但是,它明显不适合宴会、约会,或者看 电影时穿戴。有时 候,你需要一台智能手机去分散你的注意力,或者你可能希望别人能看见你,而不是脸上的一个电子设 备。 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什么人会在公共场合戴 Google Glass? 问题不是是否,而是什么

29、时候 用了 Glass 之后,我发现我更喜欢它了。它戴起来很舒服,而且确实让我的视野里有了一些新的东西。 刚戴上 Glass 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脸看起来很怪,但是时间久了,慢慢也不觉得了。Glass 的墨镜配件 应该会让它的外观更符合大众品味,与 Ray-Ban 或者 Warby Parker 的合作应该也会改善这一点。用完 之后,我明显感觉还是可以习惯的。 那所有人都应该去买 Glass 吗?当然不是。而 Glass 团队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改善 Glass 吗?当然有。 但试用之后,Glass 说服了我。它并不是另一款 Google 的怪异科幻产品。我越用 Glass 越觉得它是合理 的,而且

30、越想拥有它。Glass 团队告诉我,人们将可以把自己的普通眼镜变成一副具备 “Glass 科技 “ 的 Google Glass,我觉得这一点将是让所有人使用 Google Glass 的关键。 试用几小时后,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 Google Glass 是否会成功,而是什么时候它会完全普及。 10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氪周刊 如果类似 Google Glass 这类穿戴式设备未来会成为主流的话,到时候我们会如何同这些设备进行交互 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手势操控。但是现有的手势交互,比如 Kinect 或者 Leap Motion ,大多是基于摄 像头识别用户动作来做的。

31、MYO 这款神奇的腕带则独辟蹊径,通过检测用户运动时胳膊上肌肉产生的生 物电变化,配合手臂的物理动作监控来做人机交互。 戴上腕带,你就可以像绝地武士一样控制移动设备了。MYO 设置了一个特定的动作来启动设备,就像 Google Glass 的“OK,Glass”一样,而且这一动作正常人平时是不怎么做的。MYO 利用蓝牙 4.0 来连接 到智能设备,现在支持 Mac OS 和 Windows,未来将会推出适配 iOS 和 Android 的 API,供开发者进一 步鼓捣出各种好玩的东西。 MYO 在官网上称,腕带对手势的捕捉速度快到不行,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自己的手还没开始动 MYO 就 已经感受

32、到了。这是因为你的手指开始移动之前,肌肉已经激活开始运动了。 相比其 Kinect 和 Leap Motion,MYO 的优势在于不受具体场地的限制,交互时更自然,但是在精度和手 势丰富度上可能还是比不上 Leap Motion。穿戴式的特点可能注定了 MYO 的优势战场在移动领域,比如 同 Google Glass 的交互。 MYO 现在已可以预订了,售价 149 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发货。从最开始的穿孔卡带,到之后的键盘 鼠标,再是现在的触摸屏和摄像头体感,如今又出了生物电感应,未来的交互还会有什么新玩法呢? 11 人机交互神器MYO腕带 Leon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33、氪周刊 在 MIT 读研究生的 Jinha Lee 要用两个摄像头以及我们的脸和手颠覆那些用了几十年的二维桌面, SpaceTop 3D 桌面让人们可以将手“伸进”电脑里,通过在桌面“内部”的空间手势操作,让桌面做“真正的 桌面”。 SpaceTop 3D 桌面是一个虚幻的“盒子”环境,由透明 LED、两个摄像头构建而成。这两个摄像头可以识 别用户的手势,同时还能追踪用户的眼球运动,随用户所见方向调整 3D 盒子中的界面角度。而用户的手 则在 LED 后方,进行键盘输入、或在虚拟 3D 环境下做手势“抓取”操作等等。请看视频: Lee 在这周的 TED 活动上与他去年发明的 ZeroN 磁悬浮

34、系统一起亮相了这个发明。在他看来,这些发明 都让界面设计有更多的前沿发展让数字化和物理世界有更多的交融收敛。这将开辟更多的多任务、 项目协同及增强现实的途径。 到目前为止,SpaceTop 还是一个处于早期的发展项目,而未来有多少消费者会放下他们手中的二维世界 拥抱 3D 桌面还不得而知。不过,这个系统会应该会帮助那些做 3D 项目的专业人士。手势操作这两天很 火,除了准备在5月13号正式出货的 Leap Motion 值得期待外,昨天通过生物电识别手势的腕带MYO也 让人眼前一亮。未来,我们还需要鼠标吗? 12 能把手“伸进”屏幕里的3D桌面 raina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35、 氪周刊 成天被各种高清屏智能手机包围的你感觉有些发腻了?新奇的 Google Glass 却又还要等上一段时间。这 时候,玩玩复古风,回到黑白年代是否反而会让你感觉新鲜呢? 在这次的 MWC 大会上,Eink 公司展出了一白一黑两款配备 e-ink 电子墨水屏的智能手机。和把 e-ink 屏 作为手机第二块屏幕的俄罗斯Yota Phone的 做法不同,Eink 的这两款原型机就只有唯一的一块 e-ink 屏 而已,但它们却的的确确是智能手机:1GHz 处理器,白色款支持 3G,黑色款支持 Edge 网络,运行的 是进行了深度定制的 Android 操作系统,突出 e-ink 屏能胜任的应用,

36、比如阅读应用、拨号和邮件。这两 款手机还带有浏览器,浏览一些文字为主的网页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拿来看视频,显然是找虐。 两款机子都非常轻便,黑色款的原型机还支持背光阅读。如果屏幕出现之前画面的残影,只需晃晃手机 就消失了,再出现,再晃;还支持横屏显示,横屏时当作电子书来用也是不错的。 对比常见的智能手机,e-ink 屏智能手机的优点是?第一是价格更低(售价有可能低到和功能机相当), 然后是电池续航更强,再是在太阳底下,看 e-ink 屏毫无压力,看中这三点的消费者估计会买帐吧。E- ink 公司的产品管理总监 Giovanni Mancini 表示,这还处于验证概念的原型机阶段,并称合作的 OE

37、M 厂 商 Fndroid(上海丰灼实业有限公司)正在与电信公司沟通,有望在今年内推向市场。 13 极省电的e-link屏幕手机 JasonZheng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氪周刊 拿着手机,对着学生的答题卡扫一下,就立马能判出成绩,结果又快又准确? 给答题卡判分,是个既没有技术含量又耗时且容易出错的过程。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批改 90 份答卷可能 需要花费接近两个小时去判分。而最近,教育工作者出品 (Design by Educators) 公司创始人及 CEO Wal- ter O.Duncan IV 推出了一款打分神器:Quick Key,你只需要拿着手机对准答题卡,分数便

38、会自动判 出,又快又准。目前他们推出的 App 仍在内测阶段,已经有不少老师表示对此感兴趣,而截至目前, Quick Key 也已经融得 99500 美元。 Walter O.Duncan IV 是一名拥有 14 年教龄的老师,他表示:“这是一款真正为老师服务的软件,而不会 给老师带来更多的负担。”而他所录制的,名为“Quick Key”的视频 (如下),在 Youtube 上已经拥有将近 260 万的点击,同时也被顶到了 Reddit 的首页。 “过去可能需要花上几个小时的工作,用 Quick Key 用不了几分钟就行。” Walter O. Duncan IV 说。 刚收到消息,36 氪之

39、前报道过粉笔网推出的在线题库猿题库也有类似的功能,而且已经申请了国家专 利。猿题库产品技术总监郭常圳说:“我们不仅能实现评分,还能显示对错项,以及呈现错题的解析等功 能。” 以“猿题库”的扫描功能为例,用户将答题卡打印在纸上,任何颜色的笔,随意填涂选项框,扫描选项的准 确率达到 99% 以上。而且,猿题库的这种扫描不需要专门的铅笔,不需要沿着选项边框仔细涂满,也不 需要收缴答题卡放进一台光标阅读机里集中批阅,一台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 就能搞定。 此前,答题卡评分需要专门的光标阅读机,价格通常在 3 万元左右。而这项技术的产生,使任何一个拥 有普通智能手机的用户,都能顺畅使用。 14 让手机具备光

40、标读卡器功能的打分神器 果子 氪周刊-116 酷产品 36kr出品 氪周刊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世界是这样的:小处清楚,大处模 糊。细节历历在目,但是总体图像却一团雾气,就像盲人摸 象一样。不管是在商业还是在人生中,一项很重要的挑战就 是将细微之处和总体图景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说通。 人文学科的孩子通常会对世界的“大象”有不少了解,但是对 技术细节所知不多。而理工科则正好相反,他们知道具体细 节,但不清楚这些技术是如何或为何融入到这个世界中的。 最聪明的那批人则会将两类问题融合到一起,形成统一的认 识。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 一 技术的历史 人类历史的最近一段中,从 17 世纪晚

41、期蒸汽机的发明到上世纪 60 年代末,技术的进步都是惊人甚至残 酷的。而在这之前的大部分时候,人类是通过从别人手中掠夺来获得财富,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方 式,人们开始通过贸易来获得财富。 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这颗星球上曾经生活过的人类可能有一千亿人,其中大部分人所 处的时代基本都是停滞不前的:成功来源于声明(claim)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因此过去几百年里大 规模的技术创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对技术发展的乐观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达到了巅峰,那时的人们相信未来会更好,很多人坚信下一个 50 年技术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事实是,除了计算机科学之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均收入依然

42、在增 长,但是速度已经大幅下降了。工资中位数自 1973 年就一直停滞不前。人们发现自己必须不断延长工作 时间才能保持生活水平不变。发展的减速有很多原因,工资数据不足以解释所有原因,但是已经能说明 过去 200 年飞速的增长突然就慢了下来。 计算机科学成为了唯一的例外。摩尔定律 促成了不断的增长。计算机产业凭借不断发展的硬件和敏捷开 发,成了其他产业的模范,而硅谷在这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中心地位。 二 发展的未来 1 全球化和技术:水平式 vs. 垂直式发展 15 斯坦福创业课堂之序言 Leon 氪周刊-116 跟斯坦福学生一起上课 36kr出品 氪周刊 编者注:Peter Thiel年轻时曾在

43、斯坦福读哲学,毕业后又 在那儿读了法学,如今功成名就后在硅谷做投资。他在斯 坦福开了一门介绍创业的课程,代号为CS183,最多只接 受250名学生。所幸一位学生在博客中放出了全套课程笔 记,一起来看看第一课吧。 发展有两种,水平式 / 弥散式的和垂直式 / 集中式的发展。前者主要指大规模扩张,也就是全球化。想想 中国 50 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安全的答案是会更像美国现在的样子,城市、汽车和铁路系统,都会被复制 过去,也许有些步骤会跳过,但是总体还是弥散性的变化。 垂直式变化则是指重新创造东西,一个词描述的话就是“技术”。如果全球化是 1 到 n,那么技术就是从 0 到 1。许多从 0 到 1 的工作都来自加州,尤其是硅谷,但是依然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同技术之间是有内部关联的,我们不能生硬的割裂开来对待。举个例子,汽车的全 球化会因为资源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彻底完成,因为如果 每人都有一辆车,对环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如 果 1 到 n 的路被阻断了,这时技术上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