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8271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6课《君子之风》ppt课件2.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君子之风,风范、 风度、 作风。,文言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一、解释下列红体字词 1、游于艺 秦时与臣游 游目骋望 2、孙以出之 3、君子喻于义 家喻户晓 4、耻恶衣恶食,广泛涉猎,通“逊”;,说出,谈论,懂得,交往,放纵,意动,以为耻,一、重点实词,5、饭疏食 6、女奚不曰 7、知者乐yo水 8、文犹质也 文过饰非,通“汝”;,为什么,通“智”;,喜好,修饰,名词,本质,名作动,吃,修饰,动词,1、君子义以为质 如: 仁以为己任 一以贯之 义以为上 何以伐为 夜以继日,二、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以义为质,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3、贤哉,回也

2、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二、特殊句式,省略句,主谓倒装句,一词多义 道 志于道,据于德 (正 道) 夫子自道也 ( 说 ) 与师言之道与 (规矩) 会天大雨,道不通 (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主张) 道之以政 (通“导”,训导) 道千乘之国 (通“导”,治理)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道德规范,为人处 事的准则),课文出现的成语,并理解背诵,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小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政治地位高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治地位来

3、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饰,就显得粗野,文饰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温文尔雅,这之后才能成为君子。”,什么是君子?,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君子的文与质:,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以,介词,用;为,疑问语气词。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

4、车的四匹马。这就是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 语源。 (3)鞟:音,去掉毛的皮,即革。,君子的文与质,从本文12.8来看,“质”和“文”分别指什么?“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比喻什么?,质:纯真朴实的本质。 文:外在的修饰。 尾句中“毛”喻文饰,“鞟”喻本质。这一比喻说明了文饰和本质是一样重要的。,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君子的文与质,你会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赞成子贡的观点。 因为君子要讲求表里一致。 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12.8棘子成曰:

5、“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文的表现:君子的外在表现,【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的学生认为孔子长相都是很君子的。 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质的体现:君子修养的内在要求,(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 读14则 德才兼备 恪守义礼逊信 杀身成仁 见利思义 仁、智、勇,(2)君子有哪些具体表现? 读711则,安贫乐道 忘食、忘忧、忘老 不忧、不惑、不惧 乐水、乐山,(3)

6、如何去达到君子的自我修养?,心胸开阔、意志坚毅 以仁为己任 死而后已,小人与君子相比,其不同点有哪些?,贪生怕死、求生害仁 见利忘义 追求物质享受 患得患失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文本探究,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5),质疑:“患得之”一般认为是“生怕得不到”,但也有人认为就是“生怕得到”?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 “生怕得到”的理解也是正确的。在得失面前,有人会比较得到了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也有人对得到了之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胜任而患得。 无论哪一种理解,说到底都害怕付出,害怕失去,都是患得患失。

7、如:有人就是不愿当班干部。,一、生命与仁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 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但“成仁”不一定非要“杀身”,“杀身”也未必尽是 “成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志士仁人杀

8、身以成仁,在历史上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永恒的纪念碑。然而,有谁能考证出奠基于其间的儒教精神及其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呢? 这应该是一个思想史的课题。 当然,杀身以成仁的“杀”,可以像谭嗣同一样壮烈“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可以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正义事业奋斗终身。不应作拘泥的理解。,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 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二、义利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韩非子:“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分别概括三人的义利观。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9、,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的 “大利”。 后来的儒家董仲舒就主张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韩非子的“义利观”,完全的功利主义,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它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它把人们追求势力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

10、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讨论:,人该不该“耻恶衣恶食”?,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里仁),三、孔子之“乐”,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7.19 子路为什么不回

11、答?不知,不屑,还是认为不必回答?说说你的理由。,叶公档案:,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封地在叶邑,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来自叶公政敌后人贬低楚人之后叶公(沈诸梁)的典故,但叶公是道家思想,所以被说成反面人物。据考证,叶公所画之龙实为水利工程图。该成语是叶公儒派政敌后人贬低其所为。,2、孔子如何自我评价?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怎样的形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富贵,于我如浮云。 细节、比喻形象地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 三忘:

12、忘食、忘忧,忘老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三无:不忧、不惑、不惧 排比、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安贫乐道, 学而不厌,自强不息。 这是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形象,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一个圣人的形象。,3、你如何理解“浮云”的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 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不义富贵与己无关; 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 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4、孔子为什么称赞他有道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追求

13、生活享受,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孔子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自我。,颜渊档案,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好学”的精神 安贫乐道 “不违仁”,孔子语录: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则无。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天丧予!”,(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919)子曰:“语之

14、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议一议: “知者乐,仁者寿”,这种说法是否过于绝对?你倾向于人生之“乐”还是生命之“寿”? 智者和仁者,他们都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他们动静皆宜,快乐长

15、寿。这也恰恰说明儒家对生命和仁义关系的处理:主张杀身成仁,但也热爱生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涵义的理解。孔子的苦乐观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之乐:,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他所讲的“乐”并不是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

16、平静和满足。所以虽然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中,他还是“乐”。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课文内容回顾:,是什么?有什么?怎么样? 生命与仁义的关系; 义与利的关系; 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之乐的理解。,课后练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贡问政 颜渊问仁 子夏问孝,哀公问于有若曰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问于桀溺,宰我问 子路问曰,子贡问政 哀公问于有若曰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颜渊问仁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子夏问孝 宰我问 使子路问津焉 问于桀溺 子路问曰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17、一至六课的问字句有:,现代汉语“问”的用法 1、带双宾语: 我 问 你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2、带单宾语: 我 问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直接宾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贡问政 颜渊问仁 子夏问孝,哀公问于有若曰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问于桀溺,宰我问 子路问曰,一至六课的问字句有:,特点: 双宾语(异): 凡间接宾语即所问的对象,都以介词宾语表示(即于间接宾语) 单宾语(同): 凡在“问”字之后与之直接相连的成分,都是“问”的直接宾语,即所问的内容(第四类“问”字后面没有宾语,问的内容紧跟在“问”字后,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与之性质相同) ,古今“问”的用法不同:双宾语(异) 今:带双宾语: 我 问 你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古:带双宾语: 叶公 问 孔子 于 子路。 主语 谓语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1、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2、完成学案三、延伸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