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85226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考纲导读,思维网络,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 考点梳理 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1)R 型细菌:菌落_,_荚膜,_毒性。 (2)S 型细菌:菌落_,_荚膜,_毒性。,粗糙,无,无,光滑,有,有,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R 型活细菌 S 型活细菌,小鼠不死。 小鼠死亡,分离出 S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 S 型活细菌,小鼠不死。,加热杀死的 S 型活细菌R 型细菌,小鼠死亡,,分离出 S 型活菌。,转化因子,(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无毒 性的 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

2、性的 S 型细菌的_。,3.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设计思路:设法将_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DNA 和其他物质,R型和S型,R型,(2)实验目的:探究 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还 是蛋白质或多糖? (3)实验过程及结果 (4) 实验结论: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 _,而不是蛋白质等其他物质。,DNA,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DNA,P,蛋白质,S,(2)噬菌体的增殖,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噬菌体,(3)实验原理:一般来说,蛋白质含_不含_,而 DNA 含_不含_。因而可将噬菌体内的 DNA 和蛋白质分

3、别用 不同的同位素标记,来分析 DNA 和蛋白质在噬菌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S,P,P,S,(4)实验过程,(5)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同位素的标记关系,(6)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 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 是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 随细

4、菌离心到沉淀物中。,(1)因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 的放射性,故 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 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 (2)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 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是 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可同时证明:DNA 分 子具有相对稳定性;DNA 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 连续性;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 DNA 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5、中 32P 和 35S 的存在部位。,(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的 基本思路是设法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基础测评 ,),1.下列关于 T2 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 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 和 DNA 都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答案:D,2.在人类对生物遗传的探究历程中,众多学者通过实验逐,步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的本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 DNA 是细菌内的“转 化因子” B.T2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DNA 是生物主要的遗传 物质 C.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体性状 的遗传 D.转入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出现荧光现象,表明基因具有 遗传效应 答案:B,3.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 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D.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答案:A,考点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梳理 1.不同生物遗传物质,(1)生物的遗传物

7、质是 DNA 或 RNA,即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2)既含有 DNA 又含有 RNA 的生物和只含有 DNA 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DNA。,(3)只含 RNA 的病毒中,RNA 才作为遗传物质。,(4)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RNA 也可作为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烟草。,(2)实验过程,(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正常,RNA,RNA,3.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DNA,RNA,DNA, 基础测评 ,1.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

8、遗传物质是 DNA 之后,发现某 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B.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DNA 在亲子代噬菌体之 间起桥梁作用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 S 型菌的 DNA 才 能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 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 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答案:A,2.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 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 RNA B.TMV 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 RNA 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RNA 是 TMV 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

9、:A,考向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典例 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存在某种促进细 菌转化的因子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 R 型细菌向 S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是 DNA C.艾弗里用化学方法将 S 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研 究其作用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后可将 R 型细菌全 部转化为 S 型细菌,解析格里菲思根据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转化实验, 提出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的假说。艾弗里用化学方法 将 S 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进行实验,证明了起转化作 用的物质是 S 型细菌的 D

10、NA。只有少数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 细菌。,答案D,有关“转化”的三个易误点,(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 了基因重组。,(2)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转化受到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 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 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3)加热并没有使 DNA 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 内部的 DN

11、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考向预测 1.(2018 年浙江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B.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 C.将 S 型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 分离,解析: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 错误;活体 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是不能说明转化 因子是 DNA,B 错误;将 S 型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不 会导致小鼠死亡,将活的 S 菌(或 S 型菌的

12、DNAR 菌)注射到 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C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 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 正确。,答案:D,2.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都要加热处理 B.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 型菌共同培养 C.的结果是只有 S 型或 R 型一种菌落 D.的结果可能是有 S 型、R 型两种菌落,解析:过程是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 R 型菌混合培养, 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程后,可以培养出 S 型、R 型两 种菌落,过程是分离出 S 型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 质,不需加热,经过程分别和 R 型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 培养基

13、上,经过程后,可以培养出 S 型、R 型两种菌落或 R 型一种菌落。,答案:D,考向 2,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典例 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染 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 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 同,解析T2 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A 错误;T2 噬菌体病 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 mRNA 和蛋白质,B 错误;用

14、含有 32P 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 体,能将 T2 噬菌体的 DNA 标记上 32P,即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 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人体免疫缺陷 病毒为 HIV,它的遗传物质是 RNA,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答案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续表),考向预测 3.(2018 年北京海淀模拟)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T2 噬菌体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 35S 的放射 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

15、中 C.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如果离心前 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DNA 可以自我复 制和控制生物性状,解析: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 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 错误;35S 标记的是 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留在外面,经过搅拌、离心后,35S 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B 错 误;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 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 错误;由于注入噬菌体的 DNA 后

16、,经过 DNA 复制及合成蛋白质外壳,最终产生了大量的新 噬菌体,所以本实验结果说明 DNA 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 连续性,DNA 可以自我复制和控制生物性状,D 正确。,答案:D,4.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 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 题:,(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 T2 噬菌体作 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且_。,(2)获得分别被 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_。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 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

17、到如上图所示的实验结 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 25 min 时,上清液中的 35S、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90%和 20%,由此可以推断 出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 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 _。,(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 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 _。,答案:(1)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 DNA(核酸)会自然分离 (2)分别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 分别侵染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细菌没有裂解,,(3)DNA 进入细菌,

18、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4)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考向 3,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典例 3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 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 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 重组的结果,A 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中存在一 种转化因子,使 R 型细

19、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 错误;T2 噬菌体 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用已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C 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正确。,答案D,考向预测 5.(2018 年湖南怀化期中)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 小鼠死亡 C.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

20、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A 正确;艾弗里进行的是体外转化实验,不涉及小鼠的存亡问 题,B 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死亡的 S 型菌含有转化因子, 没有深入到分子水平,C 错误;根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赫尔,32P,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带有 标记,D 错误。 答案:A,6.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续表),解析:DNA 水解酶能够水解 DNA 分子,从而使其失去遗 传效应,A 正确;用含有 35S 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 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 无法说明 DNA 是否是遗传物质,B 错误;因为用从烟草花叶病

21、 毒分离出的 RNA 侵染烟草,所以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能说明烟 草花叶病毒的 RNA 可能是遗传物质,C 正确;将已用 15N 标记 DNA 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 形成子代 8 个,由于半保留复制,含 15N 的 DNA 分子是 2 个, 占 DNA 总数的 1/4,D 正确。,答案:B,7.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T2 噬 菌 体 侵 染 大 肠 杆 菌 实 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A.,B.,C.,D.,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

22、分离定律和 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 体上;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为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 重要依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均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C,考向 4,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典例 4下图表示科研人员验证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烟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RNA B.烟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 RNA 的载体 C.从被感染的烟草中分离出的病毒其蛋白质和 TMV 的相 同 D.接种的 RNA 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解析从 TMV 中提取的 RNA 能使烟

23、草感染病毒,而提取 的蛋白质却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这说明 RNA 是 TMV 的遗传 物质,可在烟草细胞内合成 TMV 的蛋白质。,答案C,考向预测 8.(2018 年贵州铜仁期末)如下图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 经人工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A、B、C、D 中的(,),A,B,C,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 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 RNA,又知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重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 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 RNA 控制合 成的,应与乙病

24、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 RNA 由 乙病毒的 RNA 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 RNA 相同。所以丙病毒 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答案:D,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 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 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 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 乙两个组),解析(1)DNA

25、 和 RNA 的化学组成存在差异,如 DNA 特有 的碱基是 T,而 RNA 特有的碱基是 U,因此可用放射性同位素 分别标记碱基 T 和碱基 U,通过检测子代的放射性可知该病毒 的类型。实验思路如下: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 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 并检测其放射性。另一组中,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 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 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 无,即为 RNA 病毒;反之为 DNA 病毒。,答案:(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 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 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 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 射性。,(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RNA 病毒;反,之为 DNA 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