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5789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论21.1 项目名称21.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3 建设规模及内容16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第二章 总平面布置182.1 选址182.2 气象资料192.3 环境资源202.4 交通资源212.5 总平面布置222.6 竖向规划22第三章 建筑结构233.1 建筑233.2 结构23第四章 公用工程244.1 给水244.2 排水264.3 消防防火等级264.4 采暖通风264.5 供电28第五章 消防305.1 耐火等级305.2 消防车道305.2 消防车道305.4 防火间距与安全疏散30第六章 环境保护316.1 主要排放物31第七章 节能327.1 设计依据

2、327.2 建筑节能32第八章 组织、工作体系和定员33第九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34第十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35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中宁县疗养服务中心建设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拟建地点:中宁县北二环路以南,国道109复线以东建设规模:总建筑60,313平方米1.2 编制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2.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2.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1.2.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1.2.5、中宁县总体规划1.2.6、相关规范法规1.3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3.1 项目背景 城市区位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侧。东临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

3、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总面积3923平方千米。总人口29.336万人(2006年末);其中农业人口19.46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66.36%;汉族24.30万人,占82.8%。包兰、中宝铁路,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42公里,全县面积4198平方公里。中宁县现有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占81.5,辖5个镇、5个乡、2个管委会。古老的中宁自西汉元鼎三年立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中宁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中转要冲,宝中、包兰铁路和正在勘察的中太铁路与109国道、101、102省道穿境而过,石中、中营、中郝、中固

4、四条高速公路将在中宁交汇,中宁已成为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关键,区位上风更加突出。 城市经济发展中宁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县境四面环山,中部低平,黄河从中部自西向东转北流过。两岸有引黄、扬黄灌区805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72,分为河南老灌区、河北灌区和长山头扬灌区3个部分,是全县人口聚居的地方。灌区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苏子、苹果、红枣,西瓜和名贵中药枸杞等农产品。黄灌区以外的土地俗称山区,都是常年放牧的荒漠草原,面积2153.8平方公里,占728。山区的主要产品有皮毛、甘草、发菜等。矿产资源主要有无烟谋,石灰石、陶瓷土、重晶石和铁、铜、锰等。中宁民风淳朴,人杰

5、地灵,物华天宝,物产丰饶。起源于六盘山脉的净水河和黄河洪泛区交汇的神奇土地孕育了一枝独秀的中宁枸杞,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品质得天独厚,早在明朝中叶,本草纲目就有记载,清乾隆年间,黄恩锡曾写诗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尽胜腴田岁早丰”。中宁枸杞浑身是宝,春采其叶,名天精草;夏采其花,名永生草;秋采其子,名枸杞子;冬采其根,名地骨皮,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和32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能有效进步人体免疫力。“中宁

6、枸杞”品牌蜚声国内外,证实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公示批准使用,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总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总产量可达1.8万吨,分别占自治区的13和12,全县农民人均收进的l3来自枸杞产业。 中宁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照映,古老 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穆斯林风情相互融合,形成了逶迤壮观的明长城、石空石窟、牛首山寺庙群、泉眼山古今水利工程、黄河文化城、南河子公园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点,星渠柳翠、余丁早春、石空灯火、牛首佛光、黄河古渡、芦沟烟雨,历史上就十分有名。黄河大桥东边这一片,就是县委、政府为开发中宁旅游资源而建设的黄河文化城和黄河水上乐园,是

7、夏季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石空大佛寺创建于唐朝,随山形而凿石窟,以九间没梁洞而著名于世,是古丝绸之路逐一灵州道上的珍贵文物,也是宁夏佛教的着名寺院,不时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成为自治区黄金旅游线的游览胜地之一。1.3.2 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及60岁以上者称为老年人,老年人占人口10%以上的地区或国家称为“老年型地区”或“老年型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的影响,人口结构呈现了两种突出的特征。一方面,少儿人口占人口的比重急骤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人

8、口老龄化为地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即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力人口下降,对以粗犷的劳动力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来说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养老负担的日益沉重,必然带来生产基金减少,而生产资金减少必然会影响资本积累,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从宏观上看是如此,从微观上说,也是这样。就企事业单位来说,离退休人员的增多要求更大份额的非生产性基金积累,以满足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非生产开支的扩张和再生产投资的减少会加大产品的成本,不利于在市场中的竞争。 (2)、导致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多对交

9、换的影响会逐渐加大。交换包括交换的供给和需求以及达成供求关系的交换市场体系。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结构的相应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交换的需求一方要求有相对较多的老年产品和服务,而交换供应的一方为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将不得不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3)、老年人口增多将使抚养指数上升,增加适龄人口的赡养负担。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这不仅将增加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应该说从经济方面来讲国家和社会的负担是主要的,但同时也会增加家庭负担。老年人的比重增加,意味着抚养指数也提高了,抚养指数指的是一名适龄劳动人口负担的老年和少儿人口数

10、的比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又由于老年人口增多,抚养指数上升,这就是说,适龄劳动人口抚养的少年儿童虽然很少,但赡养的老人却增多,一对年轻夫妇可能赡养几位老人,虽然从经济上讲问题不会太大,因为老年人的绝大多数都有退休金,但生活方面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仍需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人口老化会给家庭带来新的变化。(4)、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人数增多,将使社会服务设施的针对性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在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的设施方面,除为数不多的老年公寓、敬老院和极少数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外,几乎再无其它更多。而对少儿人口提供的社会服务却是系统的,齐备的,诸如幼儿园、儿童公园、儿童商店、儿童专柜等等。随着人口

11、年龄结构的转变,社会服务设施也应随之面调整,对有关老年生活、老年消费、老年娱乐和老年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设施,应逐步、有计划地兴建,使之适应老年人口增多的新形势。1.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 合2008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46153万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950万元,增长7.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787万元,增长22.8%,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416万元,增长14.1%,提高4.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8%,二季度增长19.0%,三季度增长17.0%,四季度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2.

12、08:42.22:35.71;调整为21.5:45.2:33.3。三次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6%、9.7%、5.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77265万元,增长37.8 %;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502740万元,增长39.7%;农业总产值达到174525万元,增长9.4%。全县人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4568元,增长30.3%。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9%。 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农业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投入持续加大,特色产业稳步发

13、展,科技服务日益广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74525万元,增长9.7%。其中:农业110581万元、林业3583万元、畜牧业52439万元、渔业3312万元、服务业4610万元,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的63.3%、2.1%、30%、1.8%、2.5%。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5.2万亩,较上年增加27.9万亩,增长32%;粮食总产量达到25万吨,增长20.8%;人均粮食产量818公斤,增长17.8%;枸杞总产量达到2.2万吨,增长2.5%;硒沙瓜种植面积达到32.5万亩,增长4.8%;红枣种植面积73530亩,增长11.8%,总产量达到23666吨,增长25.6%。全年生猪

14、饲养量达到39.3万头,奶牛存栏达到7421头,羊饲养量达到42.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97%、下降9.2%和增长11.3%;肉类总产量达到25009吨,增长3.8%,人均占有80公斤;奶类总产量达到19202吨,下降20.4%,人均占有61公斤。 工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明显扩增。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2506万元,增长40.8%;实现增加值107242万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为454506万元、150991万元、451171万元、2122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1.8%、26%、55.2%和66.7%;规模以上

15、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4%,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4.9%,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6.78%,增长0.28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02%,增长8.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48000万元,只占到全部工业的9.6%,比重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县属工业增势强劲。实现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78425万元、117700万元、375033万元和2099万元,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5.7%、75.7%、73.6%和58.8%,分别较上年提高8个、7.6个、9.7个和24.5个百分点。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7.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

16、少3.0万吨标准煤,增长1.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3.31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72吨标准煤,下降34.29%。万元GDP综合能耗为3.3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34吨标准煤,下降9.3%。主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37.8亿度,下降11.1%;水泥115万吨,增长7.4%;铁合金28910吨,下降19.6%;碳化硅36759吨,下降5.3%;金属锰40034吨,增长101.9倍;电石15.2万吨,下降1.9%;碳氨71813吨,下降12.0%;淀粉26250吨,下降62.6%;乳制品1432吨,下降27.6%;饮料酒2915吨,下降1.4%,铝锭42701吨,增长76.4%。 投资、建筑、房

17、地产全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972万元,较上年增加69099万元,增长41.4%。全部投资中,县属投资完成155373万元,增长4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13万元,增长4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469万元,增长8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91万元,下降23%;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9.2万平方米,增长74.3%;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9.1万平方米,增长1.04倍,其中住宅竣工9.9万平方米,增长12.1%;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7万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屋销售额14946万元,增长2.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316万元,同比增长19.8%

18、。全年全社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300万元,同比增长13%。 交通运输和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433万元,同比下降4.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50公里,比上年增加16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17万吨,增长5.2%;公路客运量1113万人,增长5.2%。邮电通讯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05万元,增长1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3935户,增长0.6%。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13.4万部,增长4.2%;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7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3部/百人。 商贸、流通商贸流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20万元,

19、增长24.3%,较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58956万元,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8%,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增长14.9%;增速低于全部消费品零售额增速9.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积110.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12.5(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财政、金融、保险地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633万元,增长119.3%,较上年加快104.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043万元,增长45.9%,较上年加快4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支出99472万元,增

20、长5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1944万元,增长38.3%。金融运行速度加快。截止2008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0921万元,比年初增加113403万元,增长3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6830万元,比年初增加49988万元,增长2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13574万元,比年初增加60391万元,增长17.1%;存款高于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现金收支呈回拢态势,1-12月,金融机构各项现金收入1212116万元,各项现金支出1211603万元,累计净回拢现金513万元,由上年的投放转变为回拢。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6498万元,同比增长20

21、.9%;其中,人寿险4370万元,增长22.4%;财产险2128万元,增长18%。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049万元,增长25.9%;其中人寿险799万元,增长3.5%;财产险1250万元,增长46%。 教育、文化、卫生2008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8所,小学109所;共有在校学生64121名,其中,普通中学25571(其中,高中7522名),小学37826名,中职724名;共有专职教师3095名,其中,普通中学1328名,小学1743名,中职24名。2008年高中阶段入学人数4307(含中职)名,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85.5%,同比提高3.9个百

22、分点;向高等院校培养输送学生2430名,录取率达到65.1%;招收初中生6269人,初中学生入学率为100%;招收小学生61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县共有22.06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3%,较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同时加大了农合医疗保险力度,提高核销标准。共有20.2万人次核销医疗费用2038万元,比上年增加1393万元,增长2.2倍;同时,卫生部门加大对医疗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83个,床位数715张,比上年增加185张,增长11.8%;卫生人员913人,增长9.4%;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2

23、3人,增长5.5%。 人口与就业据公安年报统计,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313765人,比上年增加15004人,增长5.0%(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原海原县的徐套乡10399人整建制划归中宁县管理);总户数93120户,增加8203户。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0563人,占总人口的32.1%;少数民族人口67060人,占总人口的21.4%;其中,回族6650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2%,占总人口的21.2%。2008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23,死亡率为3.79,自然增长率7.44,分别较上年下降2.14个、1.19个、0.95个千分点。2008年末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4810人,比上

24、年减少241人,减幅1.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319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86人,增长0.7%;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482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19人,减幅19.8%;其它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132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08人,减幅15.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43人,登记失业率为4.1%;实现再就业2974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支增长较快。2008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7413万元,增长22%;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4798元,比上年增加4470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5元

25、,比上年增加1837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8454元,比上年增加898元,增长11.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7元,比上年增加39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3709元,比上年增加363元,增长10.9%;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为318元,下降18.4%;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64元,较上年减少27元,下降9.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74元,较上年减少21元,下降10.8%;交通和通讯支出437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27%,食品支出1006元,增长39%,居住支出1036元,增长7.6%。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覆盖

26、面继续扩大。健全完善城市低保和农村救助制度,全年累积发放各类救助金2302.7万元,比上年增加75.7万元,增长3.4%。全县共有4153户、9047人享受城市低保,2008年共发放城市低保救助金1600万元;享受农村低保6052户、11910人,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救灾款702.7万元。2008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950人,较上年增加322人,增长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262人,增加461人,增长6.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223人,增加1319人,增长7.4%;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646万元,增长34.9%,征缴率为90.4%;发放失业保险金88.2万元,减少31.8万

27、元,下降26.5%;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67万元,增加290.7万元,增长14.7%。(2)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

28、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中宁县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新建疗养服务中心,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3)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中宁县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疗养服务中心,将为中宁县弱势老人、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也为孤儿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

29、,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县境东西宽约50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总面积4084.4平方公里。辖5镇、5乡、112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2万人,其中汉族占83%,少数民族占17%。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城市化建设步伐强势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正获得显著的改善。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据本县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2.94万人,占人口总数得到9.4%;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

30、2455人,而且这个比例每年都在递增,但由于我县规划起步晚,与此相应的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严重滞后现象。中宁县疗养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无养老院这一 现状,将扩大收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中宁县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作为我区南部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将在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1.3 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1.3.1 建设地点 拟建中宁爱心敬老养老中心选址位于中宁县北二环路以南,国道109复线以东。1.3.2 建设条件(1)市政条件选址位于中宁县北二

31、环路以南,国道109复线以东。场地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中宁县中医院2500m。老年人对居住环境需求较为复杂,需要起居生活安全无障碍,通风和采光等物理性能指标良好,康复和医疗有保障,还要方便护理。据此要求,本项目严格按老年人生理特点合理规划设计,服务中心的建设体现四化:一是环境自然生活化。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容积率低,起居室、卧室应有良好朝向、自然采风和自然通风,有开阔的视野和优美景观;二是起居生活便捷化。所有建筑高于四层必备电梯,要考虑“同楼居”和“1+1”联体式亲情户型,房屋设计着眼于无障碍设计,地(楼)面应消除高差,采用防滑材料,卧室有方便老人进行家庭护理和医疗保健的管线,设置电子呼救,

32、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友好医院,定期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设立家政服务部、餐饮购物中心,提供生活服务;三是日常生活丰富化。公寓要组织协会和团体,例如歌舞队、棋友会等,定期举办活动,设立老年图书馆、园艺区、自娱农场,提供手推车和电动车,建立健身房、游泳池、种类球场、棋牌室等文体娱乐场所,以后还要设立规范化社区幼儿园,添一份祖孙情深,减一份日常繁琐。1.3建设规模及内容中宁县疗养服务中心是中宁县人民政府委托XXX商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一所集收养、收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改善老龄化人口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建设内

33、容主要包括服务中心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洗衣房、浴室、锅炉房、医疗办公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等。室外活动场地:建设门球场、羽毛球场、集会广场(作为老年人、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等活动场所)、各种花园景观,景观水面,垂钓中心、停车场。总占地面积:148770(223亩)建筑规模及内容功能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层数建筑面积功 能1老年康复医疗中心九、局部十一层13,125为老年人体检,康复理疗、医疗2集体家化式老年公寓四层10,600为空巢老人提供家庭化护理服务居住场所3文体娱乐中心二层、局部三层2,252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地4综合办公楼三层、局部四层3,150为服务中心机关办公

34、,一楼设有银行、电信、邮政、保险、购物的便捷服务。5家庭式老年公寓四层17,680根据儿女及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消费档次的服务场所,为儿女老人提供家庭式亲亲关怀服务6星级老年公寓(老干部疗养中心)二层1,680为空巢老干部提供家庭化护理服务,疗养居住场所7酒店式老年公寓六层5,400为外省旅游疗养的老人,及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酒店式的服务场所8锅炉房一层300提供配套设施9配电室一层15010门卫室一层12011商业房二层5,856购物、解决残疾人,下岗工作、失地农民再就业12合计60,313 第二章 总平面布置2.1 选址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经105度26分-106度7分,北纬

35、37度9分-37度50分之间, 中宁县疗养服务中心应处于交通便利、离县城中心不远、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周边征地方便,利于扩大规模。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目前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为:中宁县北二环路以南,国道109复线以东2.2气象资料: 县境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区。 主要特点是:冬长夏短,温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91摄氏度, 最高极值38.5摄氏度, 最低极值零下267摄氏度, 7月的平均气温234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零下740摄氏度。初霜在9、10月间,晚霜在4月下旬,无霜期1653天。 年平

36、均降水量2216毫米,7、8、9三个月的降水量占65。年平均蒸发量20553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93倍。 年平均日照28831小时。 年平均风速29米秒,多西北风和东北风 地震烈度 8度2.3环境资源2.3.1项目地环境状况:项目地自身自然环境优美,周边水系环绕,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农田环绕,一幅世外桃源之景象。2.3.2项目地周边环境:项目北面望向黄河、西面紧邻规划建设的“中国枸杞博物园”自然景观优美,基础配套基本完善。2.4交通资源:项目紧邻109国道与黄河大桥,两条规划路穿行而过,距市区紧1.8公里,10分钟车程,交通极为方便。2.5总平面布置 2.5.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结合选址

37、现状,合理布局; 2)根据福利服务中心的功能特点,按功能分区; 3)满足工作生活要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4)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5)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坏境的目的;6)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福利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2.5.2 总平面布置北部为附属区,布置有锅炉房、洗衣房、变电所、泵房等;南部为生活区,布置有公寓楼、康复中心、门诊部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便于管理。2.6 竖向规划2.6.1 竖向布置原则 1)与总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 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 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

38、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 4)满足各区间的便利联系; 5)保护生态环境。2.6.2 竖向布置 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县城排水 管网。场地地形控制标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自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第三章 建筑结构3.1 建筑本工程设计项目主要有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锅炉房、洗衣房、变配电室、门卫等。详见建筑物一览表,建筑平面功能分区合理,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立面造型美观大方。3.2 结构3.2.1自然条件本地区基本风压0.35KNm2,基本雪压0.2KNm2,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最大冻土深度115厘米,场地类别为类。3.2.2设

39、计要求建筑物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根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区划图及有关文件确定为8度地震区,结构均按8度抗震设防。新近堆积黄土状亚粘土,轻亚粘土为高压缩性土,本层厚度4.4米,具有非自重湿陷性(级),允许承载力取100kPa。黄土状亚粘土(厚度待定),具有非自重湿陷性(级),允许承载力取180kpa。基础处理及设计方案待地质勘察后再确定。第四章 公用工程4.1 给水 4.1.1 设计依据 (1)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l3-8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

40、87) (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36)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1.2 给水1)生产用水根据公用工程用水指标量确定。2)生活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绿化等。3)生产、生活用水量小时最大用水量 20m3/h全日用水量 232m3/h用水部位供水压力 0.35MPa4)用水水质项目区用水由*县城供水管网提供,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4.1.3 给水系统1)给水管网给水管网接自县城供水管网,接管口径为DNl50,进口外设计量水表。给水系统为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供水管道可采用枝状布置,采用给水铸

41、铁管,石棉水泥接口。2)消防泵房及水池根据项目区消防总水量设置蓄水池,完全能满足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生活用水和今后发展用水。生产、生活用水由供水管网供给,消防用水由消防泵供给。4.2 排水1)排水系统采用生活、雨水合流排水系统,枝状布置,埋地敷设,排水管道选用钢筋砼管,水泥砂浆接口。2)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洗浴废水,对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出。3)门诊部、康复中心排出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出。4)雨水经道路流入雨水口,汇入雨污合流排水管道后,统一排入县城排水管网。4.3 消防、防火等级项目区防火类别为丙类,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按同时使用水枪数量2支。消防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按

42、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室外设置地下消防栓,室内消防除设置消防栓外,还须配备干粉灭火器等。4.4 采暖通风4.4.1 室外气象资料及设计参数 1)采暖计算温度: 15 2)冬季通风计算温度: 9 3)夏季通风计算温度: 27 4)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1.7m/s 5)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1.7m/s 6)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偏北风 33 7)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偏北风 33 8)冬季大气压力: 895.7mba 9)夏季大气压力: 883.5mba 10)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49天4.4.2 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要求1)外墙:K1.56Wm2K2)屋面;K0.5Wm2

43、K4.4.3 采暖1)热媒的选择参数热媒为9570热水,由锅炉房供热外网提供。2)系统形式各建筑物采暖形式为管道明装上供下回双管系统。4.4.4 热力外网采用“氰聚塑”直埋供热管,由锅炉房引出,以枝状接至各建筑物采暖入口。4.4.5 锅炉房 1)热负荷确定采暖热负荷为1327.4kw,考虑外网损失15,计算总热负荷为1526.51kw。2)根据用热负荷项目区采用1台DZL1.495/700C-AII型热水炉采暖,采用一台CLSD-10.0,额定供热量:1.4MW,茶浴炉供应洗浴、开水。4.4.6 通风一般生活建筑采用自然通风,门诊部、治疗室、康复中心部分用房采用分体式空调,浴室、洗衣房采用机械

44、通风系统,配套排风扇3台,风机设置在外墙上,平时可根据室内空气状况进行机械换风次数及频率。4.5 供电4.5.1 负荷等级及电源负荷等级项目区负荷等级为三级。4.5.2. 设计依据1)各专业提供的有关条件及用电设备一览表2)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及自治区现行有关政策。4.5.3 设计范围 项目区的消防、动力、照明设计、电力外网及户外照明设计。4.5.4 用电负荷 本工程用电负荷估算为300KW,变电所选用一台320KVA变压器可满足目前及发展需要。4.5.5 供电系统 1)项目区内设变电所1座,内设变压器室1间,低压配电室1间。2)电源由县城10KV线路引入,为满足本次建设要求,并为今后发展留余

45、地。3)变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4)项目区配电电压场为380/220。4.5.6 配电1)动力配电消防泵房配电采用1KV电力电缆由低压配电屏直埋引入泵房动力控制箱,由动力控制箱至消防泵房。2)照明照明电压为220V,采用高效荧光灯,照明电源由变电所低压侧引入建筑物后,线路采用线穿钢管沿墙暗敷。3)供电外线及户外照明配电线路均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本区道路照明采用柱灯或路灯。4)防雷与接地 10/0.4/0.23KV变电所周围设置电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变电所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及保护接地共用该接地装置,其余建筑物在电源进线处设电气重复接地装置第五章 消 防5.1耐火等级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锅炉房、变配电室为二级,其余耐火等级为三级。 5.2 消防车道主要建筑物四周布置与出入口相连的道路,主干道宽7米,次要道路宽度大于4米,其净空5米内无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满足消防要求。5.3防火间距和安全疏散1)总图及建筑部分:主要建筑物及配套公用系统,其间距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2)二款规定的建筑物耐火等级,经复核,各建筑物的层数、长度、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疏散人流路线组织和流量均满足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