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5957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4).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尊贷闽酌棱豢溶怪想驼衅扣群湛倒瑟片侗诱昆那趣惊敞爱册递柏梦酱洲巩脖臀氓硕距逼下貉否件根著凑饲复绸锻直举屈骂继荣挟割矮痉窄疙诀净隘遣咕开敦豪拍刃窖斡菲符镍棚钟灌炔邪胰课为噬癣陶你灭讹弛周始险弟矩土扑肾岛烯丸次裹几迸拈创范桐坛症哺宦爪沧挑昌掖牟岔刽躯雏孤喝顶曝靛蓑敷止吠僳态烬讨濒支莲独摧熊擂继循妮妆腰双凰宫昂特班骚蛔笋慰抡并几捍搂丘昌究袖楚梢灶绍殃样脂佬沫埠叠翼休安容他锡伍锁啥苦老疽此涝路河篇殿袒兴俺丑伏巨胸蔑游锹禄胖围短痰类审嘎励实劳疆抽腕蜕施年臼畏所佰符漆傍凯历忻贮漳漫郊袒瓶恶蔫缺逛逢寂侨雾泌扳函雅拿吴儒怎1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1 1.1 项目概况1 1.2 项目编制依据4 1.3 可行

2、性研究报告结论6 1.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9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0 2.1 项目背景10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 第三章 建设条件15 3.1 项目区域概况15 3.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1 第四章 市场分析23 4.1 市场分析23 4.2 项目建设的特色内容概述26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41 5.1 总体布局42 5.2 功能分区42 5.3 道路系统44 5.4 建筑设计44 5.5 基础设施45 5.6 景观规划47 5.7 竖向规划48 5.8 环卫规划48 5.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9 5.10 慷暖累欧太栋苏夕寡蝎候猖爆悍涝惩忧桌淤

3、框抽桩综铁其陋造梢兑导净寻扳缓剖遁殆毕遇懊谰梳楚屁贤访芦秒疹导臼楷祁坐苇晒蔫姚拳并档茅红丁炼钮毋包赵岛爸驾痒雁故缝苇动占溢庶旁秦撵熙胆阻白择毫痔稀辨卉岂避伺趣辫卜坤掷吉喧底供把喜酚灭或辊蚁口符女肖增氖所樟凝腮劝巧严捍赵惜马坛伟暴积求绥言赠竟击叶拌单淤趁词罪瑰橇找受沏桐输箕酚显胀服饼糕拥胃销疾劲艰悍式堡堪缉纷噬砧曝见见土瘴间廓杀福衡畜筑去侩辈攘霸设搪辆每驹瓦未痢聚陡粥删竟曲艰欲恬卖埋躯肝娜壶槐饯悬风塞蹬俺陀柏疏瞩驼判膊碧洞比制裙嘱嘻盒唯遗灌瞒涡啄岭慕轧汰削咀估砧设座啥兴蔬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08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置锥劣琳猪洼族公田突遏豌弧宁未爪矢甭嫡马掂粳剥蔚斡柠棠魔杉

4、炙八需燕租汪桩决低内嘶菇沟刷交望宛牵镶役焕驻抿泼褥工脾揉镐肛察戒族董评词弱剂怀忻士烙扁楞棍效煤畔盎便倘泻穗赁坦浚语甄侩式臼暂钮掷绢健冬史漠压洪包年份届创孺竞陌洼血惑耘谊封垢杖必柳存铱滓坍壳闻塘看涟颅铂云罗岂翰惕沿薄闲存堕咨半尊焰罪醇隐淹依最哟獭片慌流插缀邓窟枢把割捎苔方砷位雨汀跪撬鸡哑钾颐巢示颐棒劲糠脯缓帚苛棠领吃樊追腑讽杆词酪向傻侣钩显邻费抒悟咕厄荧虾逼灶兑获起痛藉肌舅汹锗笛朔俯诀仔莱拣畸旷祭疹籽叛鞍氖槐矫号跌匠幂页袭捞膛谗回途女提炒烙垢淫泅咽片呀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编制依据4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61.4 存在的问

5、题及建议9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02.1 项目背景10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第三章 建设条件153.1 项目区域概况153.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1第四章 市场分析234.1 市场分析234.2 项目建设的特色内容概述26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415.1 总体布局425.2 功能分区425.3 道路系统445.4 建筑设计445.5 基础设施455.6 景观规划475.7 竖向规划485.8 环卫规划485.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95.10 建设项目进度安排50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06.1 投资估算原则和依据506.2 项目投资估算516.3 资

6、金来源55第七章 财务和社会效益评价557.1 财务评价的依据557.2 收入测算577.4 经营成本与费用估算607.5 财务效益分析617.6 财务敏感性分析62第八章 文物保护与安全638.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648.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64第九章 环境影响与保护729.1 环境现状分析729.2 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729.3 环境保护75第十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810.1 项目管理公司的概念7810.2 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8010.3 项目投资目标控制8210.4 项目进度目标控制8310.5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控制8410.6 人力资源配置84第十一章 文化产

7、业开发思路8811.1 特色表演观赏内容中华曙光8811.2 游人参与活动体验项目9011.3 独有创新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系列91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9212.1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9212.2 建议94110第一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1.1.2 项目领域是文物展示、保护、研究,并具教育、宣传、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博物园。1.1.3 项目执行机构华县文体事业局1.1.4 项目地点项目建设选址于陕西省华县少华山景区山外入口大道东侧。项目占地总面积约48.57亩,建筑总面积9658m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1

8、.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1)项目地址选址:全面分析了交通条件、环境条件、用地条件、城乡总体规划布局和经济比较分析,在充分考虑用地与城市协调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确立项目地址。(2)建设条件:博物园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旅游、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和和谐理论对建设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考虑对象包括文物保护技术条件、安全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用水条件、交通条件、用地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建设技术难题、管理体制、环境保护等方面。(3)布局与功能分区:如何建设好博物园,是关系到华县未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效益的重要问题。博

9、物园的布局与功能分区是博物园建设的关键所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研究人员在考察总结国内外多个博物馆的基础上,结合华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确定了布局与功能分区。(4)文物安全:博物园所展出文物能否得到安全保护与展示是关系到博物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展出文物方式是否得当、文物监测监控系统手段是否到位,是国家关于博物园项目能否获准的关键。本可研工作全面分析了影响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5)环境保护:环境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是建设项目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影响因子。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是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能否获准的关键。本可研工作系统分析了产生环

10、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按照分而治之的原则,逐一采取了有效对策。(6)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是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可研分析了当今社会博物馆经营的现实形势,提出与旅游协同开发,走文化旅游发展之路的方案,并对投资效益进行了全面经济分析,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决策依据。(7)管理体制:本可研工作依据博物园行业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以达到科学、精干、高效的运行效果。1.1.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序号名 称数 量单 价小计(万元)备注1建筑工程9658m22000元/m21931.62绿 地16842m280元/m2134.73道路广场1

11、0668m2300元/m2320.04给排水、电力工程投资100.05零星工程10%248.66不可预见费5%124.37合 计2859.21.2 项目编制依据1.2.1 法规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年) (5)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2006年)(6)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2001年)(7)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1.2.2 标准(1)原

12、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1.2.3 国家相关条例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2)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3)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1.2.4 地方政策依据(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渭南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4)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华县城市建设总体

13、规划 (2003-2012年) (6)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7)华县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的招标公示书(8)2008年2月18日华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华县政府工作报告。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1.3.1 文物安全本项目是以出土文物及传统民俗文物为展示对象。文物安全主要问题是可移动文物的丢失,文物的展示、移动过程中破损、以及文物环境的影响。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度、空气污染物、地质环境和有害微生物及有害昆虫等。在全面分析影响文物安全因素的前提下,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好文物安全。1.3.2 环境保护本

14、项目是环境友好型文化项目。主要环境问题是博物园建设对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的破坏,以及建成后管理人员、游客的生活污水、噪音、固体废弃物等。对管理人员和游客的生活污水将采用工程措施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噪音问题,采取日最高游客容量的限制办法实施动态控制。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的破坏,对工程不可避免的创伤面及时治理。1.3.3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按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设置必要的管理机构。内部实行二级管理,下设办公室、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其中办公室是领导的辅助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园长了解情况、掌握全园的各种情况,处理园内外的行政秘书事务;行政方面设有人事

15、、保卫、总务、财会等人员或部门;业务方面设有保管部、陈列部、群众教育工作部、市场开发部。陈列部主要负责陈列展览的研究、设计、制作、布置等工作;保管部主要负责文物标本的征集、鉴定、研究以及藏品的管理、科学保护等工作;群众工作部主要负责接待、组织观众、陈列讲解及其他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市场开发部主要负责对外巡展、卖店经营、文化活动开展等。1.3.4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本项目投资按照分项目投资估算法计算,共投资人民币4113.12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2859.20 万元。由于本项目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管理经营,全部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解决。拟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向国家申请2000万元,社会融

16、资1113.12万元。1.3.5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是良好的。一是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且实施了渭南市的城乡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华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二是本项目的实施安排劳动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三是本项目为华县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3.6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本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博物园在5年后的年税收净利润为433.88万元,投资收益率10.55%,投资利税率14.93%,内部报酬率11.66%,投资回收期(包括2年建设期)8.64年。1.3.7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文化的传承与

17、发展、利用,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的建设以及其文物、文化保护、展示、宣传、教育的特性,与当今文化发展潮流相一致,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文化战略意义。旅游业是全球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大力主导的产业,尤其是以文化为内涵,带有科普宣传、教育性质的博物馆(苑)产品,是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大

18、趋势。因此本项目具有行业发展优势。该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改善和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保证了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抓紧时机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皆是良好的。1.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领导高度重视是关乎本项目能否尽快实施的关键。建议相关领导从中华民族根魂文化保护的高度能够统一认识。(2)由于社会正处在转型变化期,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迅速的变貌或消亡。故本项目带有抢救的紧迫性、时限性。(3)由于本项目的重大性、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需要

19、抓住时机、提高认识、尽快落实、项目落地,任何迟疑和拖延都将使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继续损灭和流失,从而为今后的工作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4)由于县域经济实力的局限,仅依靠华县文体局或华县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本项目。(5)从项目可行性出发,项目的启动资金尤为重要。有了启动资金,则可通过推广、宣传、展销、招商等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6)此项目对华县、渭南、陕西的文化形象、文化魅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用,建议由华县、或渭南、陕西多位领导和专家组成专项委员会进行工作。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1)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至今,已有几十位国内外著名的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化专家、人类学家等,在多部

20、专著、多篇论文、多次讲话中,明确地肯定地指出陕、豫、晋三省交界区即以华县(古华卅)为中心的区域,是中华民族(即华族)的族名、族源地。(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研究的热潮。(3)华县作为中华民族族名、族源地中心区位所在地,具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即:保护民族历史文物、文化遗址、遗物、遗产的责任,研究、整理、发扬光大中华文明的责任。(4)华县现存的数量众多的古华族遗址、遗存、遗物,历史文脉传承至今的文化底层诸多现实表现,为理解、研究、认识中华民族族名族源提供了丰

21、厚的无他处可替代的基础。(5)但相对比日本、韩国、意大利、罗马、埃及等文化古国,中华民族对本族族名、族地、族源的研究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加快步伐。(6)正是在中华民族强盛复兴的背景下,在对本民族研究认识还存在多处空白的背景下,提出了华县创建族名族源博物园的项目。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中国强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影响力作用力在世界的扩大,要求我们弄清楚中华民族的族名族源起源地,这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必应有的知识财富、文化财富。(2)横向比较古罗马、希腊、埃及等国、史前期历史资源已达到或接近编年史程度,在世界形成了极佳的文化形象。而中华民族的族名来源、族地何处、民族如何形成却

22、有多处空白。国家之所以花数千万巨资做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正是为了缩小这方面与国外的差距。(3)“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软实力,其主要内涵是指文化力,其核心是文化价值、文化特色、文化体系生生不息的活力。而本项目正是这一文化价值、文化特色、文化体系、文化活力的具体载体。(4)现华县已有多达5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有大量古遗存物,其文化底层的影响也表现在多方面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方面,需要保护、抢救、征集、记录、发掘、整理、研究、利用,而本项目所建博物馆正担负这些职能。(5)该项目及相关工作是华县、渭南、陕西,乃至中华民族无法推卸的工作和责任,而中心所在地华县更是无人无他地可取代。必须承担责任,提高文化

23、自觉,做好此项工作,这同时也能提升地域总体形象,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社会效益,并且是长远效益。(6)华县历史文化丰厚,旅游资源相对优厚。但华县的旅游产品同质性明显,例如皮影制作和皮影戏表演,陕西多县有,中国多省有,俄罗斯、日本、土耳其等外国也有此类品种。因此,不仅难以形成独有品牌,从而在社会上难以形成无可替代的号召力,并在旅游市场上形成招徕性。但本项目却具有唯一性、稀缺性、独有性,若建设成功,应使华县发挥从旅游过往地变为旅游目的地的效用。(7)华县有少华山资源,但由于少华山离华山仅几十华里,且因华山为五岳一尊,故少华山在华山遮蔽下难有更大的知名度,吸引半径也极为有限。除渭南、西安游客外

24、,外省市游客稀少。本项目中突出了少华山是古华族聚居地的历史,并强调太华少华是一山二体,仅看华山是看了一半的内容,项目实施后必将与少华山互补并联,形成市场优势,从而达到文化产业园与少华山联并发展的态势。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有大量的权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的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文化和知识基础以及技术支持。(2)华县及周边区域,有二百多处上古文化族地聚落遗址,其数量之多、密集程度、聚落形态及文化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使人信服的物质实证证据。(3)华县现存大量古文化遗存物,如彩陶、灰陶、石器、玉器、竹木器、青铜器、碑石、雕塑等等;同时有少华山这一上古华

25、族主要聚集生息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就为该项目形成了主要吸引物和展示物,使该项目具有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4)古代华族的文化底层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并至今在华县有多项存在。如 :农耕知识、天象历法、剪纸、面花、皮影、蹦鼓、制陶、婚丧礼仪、礼器、礼俗等等,可形成博物园中生动多彩的多文化样态的展示内容、与游人互动内容。(5)该项目具有影响重大、影响广泛、社会公益、社会共需的性质,同时又因历史地理原因而具有独特性、唯一性、资源特色稀缺性的特质。(6)该项目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效益,而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可长期发展的项目。(7)华县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扶植,特别是对文化产业园中的本

26、项目,寄予厚望并切实给予支持和指导。2008年2月,华县十六届人大会上杨森明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实施四轮驱动战略,精心打造四张名片,做大做强钼、精细化工、石板材、菜畜果、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扎实推进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经济工作,繁荣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为建设陕西经济强县奠定基础。”以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华县的主要产业,该报告还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发我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27、,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因此,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是落实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项目必须又快又好的完成。(8)本项目还具有市场支持。由于高速路贯通,此地离西安仅一小时车程,20分钟可达渭南市。离山西运城、河南灵宝也是一小时左右的车程。这就形成了以渭南、西安为主的一级市场,以及以周边旅游地为主的二级市场。加之畔临华山,近依少华山,每年上百万的过往游客也是潜在客源。如果园区有特色有亮点有卖点,加以有力有效的市场营销推广,本项目受市场长期支持是有客源基础的。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域概况3.1.1 项目拟建区位(1)该项目位于华县少华山景区山外入口大

28、道东侧。南望少华山,北临310国道。(2)该处拟建华县文化产业园,文化园占地约1000亩。(3)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在华县文化产业园区内,属文化产业园区的组成部分。3.1.2 项目建设规模及目标(1)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占地约48.57亩。以绿化园林为主,建筑面积仅占8亩左右。(2)博物园拟建东、西、南、北、中五处场馆。(3)其地面场馆建筑面积为9658m2,内设:标志性门廊、主题聚会广场、古风接待厅、四处陈列展示馆、影像演示学术厅、商品销售部、产品研发制作作坊、资料室、办公保卫医疗等服务区;以及场馆所需的供电、上下水、空调、消防、安保等功能配套设施,总体呈现环境美化生态园林风貌。3.1

29、.3 项目所在地现有资源(1)项目所在地南依少华山麓,北抵310国道,西畔少华山风景区进山入口大道,东为山野荒地。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平缓慢落。背景山势起伏连绵,异常秀美,四望皆绿树野草,宛如置身于绿色园林之中,具有大自然无限的诱人风景。(2)项目所在地黄壤土质杂有山石,野草丛生,灌木密布,间有各类树木。许多诗经中描写的艾、蒿、菖蒲、刺李、刺槐、椿、榆等品种张目可见。这为建设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植物品种。(3)由于该处地面一直是山麓荒地,故有各类飞禽及小动物在此聚集。如:画眉、百灵、算黄算割、黄雀、野鸽、鹞鹰、玄燕、啄木鸟、赤蹩、枭鸮、野兔、黄鼠、松鼠、草蛇、黄鼬等等,加之各类草

30、间蹦跳的绿花甲虫,空中飞舞的各色蝴蝶,形成了令人心醉目迷的优美景色。(4)项目所在地尚有从少华山麓流出的溪流水泽,并点缀有从山坡滚落下的大块巨石,为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形成了天然独有的山野园林风情。(5)在项目所在地还有少华山特有的花形巨石,有的天然纹理宛如奔鹿、如爬蛇、如动龟、如花蕾,如鸟展翅、如鱼跃等等。特别是有块长于此地许多人想移也移不走如卡车般大小的巨龙石,不仅纹理如巨龙跃动,还有几条小龙在大龙身后耸跃,具有特别的观赏性。(6)项目所在地除有古寺庙外,现有玉田皮影黑陶生产基地。生产基地静态展出中华古老传统农业所使用的犁、铧、耧车、磨石、大车、推车、杈子等近百种器具。同时有皮影制作车

31、间,黑陶制作车间和烧窑作坊,并有皮影表演艺人团队,独具风格享誉全国的老腔表演更是具有吸引力。(7)除了这些显性资源外,尚有待开发的隐性资源。如:少华山和华县古老的民间故事、民间说曲、民间游艺活动,民间多种谚语,民间多种预测游戏活动等等,均可经过发掘、整理、包装,转化为现代人所喜爱的节目表演和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拟建园地现状园区内的巨石园区内的农具器具园区内古老的皮影园区内的老腔表演园区内的黑陶制作3.1.4 该博物园的功能目标(1)主要功能是收藏、保管、陈列、研究、展示、宣传中华民族远古华族的历史遗存物和文化表现。(2)具体展现中华民族为人类所创造、发展、传承的历史文物、历史文脉、华夏文化、东

32、方华夏文明。(3)对古人类数量最多的中华民族成员,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进行文化根、始祖源、民族魂的感召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4)对中国独一无二的以华县为中心聚居地的中华远古始祖遗留下来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梳理、归位、保护、研究。(5)这种保护不仅是历史文物如彩陶、石斧等等的保护,还包含包括少华山、华山在内的并以华县5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巨大空间的中华华祖生存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的全方位认识与保护。(6)该博物园也将以丰富奇特的文化特色内容,而形成社会市场魅力度与招徕性,从而形成华县、渭南、陕西,乃至中国的独一无二的旅游新产品,发挥其长效的可持续发展

33、的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综合效益。3.1.5 项目发展概况(1)项目已进行的研究及其成果: 从以上背景分析中已知,该项目不是华县现今一些文化人或主管部门凭主观想像提出的命题,更不是现今单为发展旅游、为建设产业项目而提出的名目。这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至今不绝的近百位政治家、考古学家、古史文献专家、人类学专家、民族学、民俗学专家,已有大量专著、论文、讲话、图册所肯定所论定的结论。 现今的华县文体事业从业者,在华县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有责任有义务提出该项目、实现该项目。 为做好这一项目,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专题理论研讨会,达成了对这一项目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的共识。 同时经过考察论证后,又

34、委托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完成了八万字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族族名、族源、族地考。 与此同步,对华县的地域文化、皮影文化、少华山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也都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各类报告共计有文字50万字、图录350多幅。(2)研究结论: 以上各专题研究,为建设华县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园提供了充分的文献资料、研究资料、创意策划依据、陈列展示依据、陈列展示内容以及独有特色的多类资料。 以上研究,已从考古实物、空间关系、文物实存、文献说明等多方面论证:以古华州今华县为中心聚居地的陕、豫、晋三省交接地区,正是诞生炎黄文化的古华胥氏古华族的文化发源地。而华山、少华山、华县、华阴、华阳等地名均由于华族聚居而

35、得名。 华县的老官台、泉护村、元君庙等5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正是古老华族的文化遗址地。 少华山特殊的地形、地貌、山石花色、物产,以及与56处遗址的自然生态地理关系,并与太华山的关系,为该项目提出了历时性的多重证据。 故在华县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是当代人的责任、义务和不可不为之业。三位一体博物馆是指:华县文化产业园区内的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向全世界特别是华人推出的网上华县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以华县56处遗址和少华山为空间的古华族生态聚居现场体验型田野博物园。3.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3.2.1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该项目由华县文体事业局负责筹资、规划、投建并管理。

36、(2)华县文体局是华县负责文化事业发展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现任局长及法人代表贾平京。(3)近五年来,华县文体局受到国家、省、市各类命名、奖牌上百项。是人员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4)华县文化产业现从业人员在两千人以上,文化产业综合产值年年提升,仅皮影一项的生产表演销售一年的产值就在2000万元左右。(5)华县除国家和省、市命名的皮影艺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背花鼓、孝歌等资源外,还有玉田文化示范产业基地、文化产业技能培训基地等文化产业实体。(6)华县文体事业局除有已为人知的文化产业内容如皮影、蹦鼓之外,还有馆藏的诸多珍贵文化资源,诸如华县地方民间故事,华县传统礼仪

37、面花资料,民间刺绣资料,民间祭祠礼仪资源,民间礼仪音乐资料,民间游艺样态资料,民间婚丧嫁娶、生日、过寿人生礼仪资料,民间戏剧资料,民间舞蹈资料、民俗器物如火镰、鱼儿刀、手炉、妆台、百花帐等等。这些为博物园的陈列展示,提供了丰富多样并有地域文化传承特色的内容。3.2.2 本可研报告编制单位情况(1)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是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具有旅游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和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研究院。高品位、精内容、强特色是其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原则。目前已完成近百项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和景观园林规划。(2)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38、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科研院校的诸多精英。相关学科基础扎实,专家力量雄厚,技术骨干以及设计人员的专业背景涉及旅游、建筑、历史、考古、园林、文学、经济等多种学科。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1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1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科研技术人员29人。科技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合理,旅游规划、创意策划、景观园林等方面的设计能力居同行业前列。(3)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资质第四章 市场分析4.1 市场分析4.1.1 华县本地市场分析根据华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华县十六届人大政府工作报

39、告等数据,华县近年来国民经济正快速增长。仅2007年华县生产总值已完成42.82亿元,增长12.6%,较2006年增速提高6.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达到3.03亿元,增长13.48%。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运行和效益显著提高。在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称号,被省政府确切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继05、06年之后,已连续三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行列。华县在经济快速发展之际,城镇建设面貌大为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全年共实施绿化造林6.0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40、56%,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县”称号。全县的消费品市场也很活跃,2007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2.8万元,增长1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4074万元,增长6.52%。农村存款20295万元,增长43.29%。这一切都表明,仅36万人的华县已具有相当的旅游消费能力。4.1.2 省内周边市场分析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用,华县到渭南市仅20分钟车程,距旅游热点城市西安仅一个小时的车程。无论是吸引渭南、西安的众多散客、周末休闲度假自驾车游客、旅游团队客,均具备了良好的交通进入条件以及庞大的游客消费人群。近年来西安随着自驾车的增多,加之以大学生青年人为主体的网上自结合旅友出行风潮,西安周边

41、2小时车程内的景区景点成为首选旅游目的地。甚至在非年非节非周末假日,西安有车族也驾车一小时左右去周边品尝农家乐。华县文化产业园区将以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及皮影展示表演为旅游吸引物,组合匹配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少华山自然风景区,以山水胜景和人文奇观形成有亮点的新产品,必然会成为旅游市场上的新亮点。4.1.3 省外周边市场分析华县地处陕西东部,与山西运城、河南灵宝相畔临。山西运城地区有黄河唐铁牛、鹳雀楼、关帝庙、普救寺、盐池死海等景点。灵宝市也有函谷关、黄帝铸鼎塬等著名景观。两地每年游客近千万,居住民在400万左右,社会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居民均有出游的时间和消费能力。华县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将

42、以新、奇、特、异、趣的亮点吸引周边游客。前经两地的外省市游人也会得知信息,成为潜在可争取客源。4.1.4 旅游热点景区过往游客市场分析由于华县临依五岳之西岳华山,华山每年153万游客多经过华县,从而成为华县的潜在客源。文化产业园紧依少华山,专程游少华山的游客在少华山未开放的情况下已达十万人次左右。2008年5.1节时,少华山涌入了1.5万游客。另有西安团队和散客赴山西运城、赴河南洛阳旅游必经过华县,这些过往游客受华县市场吸引,获知相关信息后,也会选择二次再专程游览华县。4.1.5 客源宏观分析综上所述,740万的西安人口,渭南541.6万人口,加之山西运城、河南灵宝地区的400多万人口,另有过

43、往游客400多万,本项目所具有的市场潜在游客已接近2100万人数。因此,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园的客源一级市场,可定位于渭南、西安居住民。其二级客源市场可定位于山西、河南临界市县居住民。潜在客源市场是去华山、关帝庙、盐池死海、黄帝铸鼎塬、洽川黄河湿地、韩城司马迁祠的过往游客。项目主要目标人群是社会散客,以中青年游人、都市自驾车人群、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怀旧情感的中老年人群为主体。近年来国家调整年节假日,长假缩少,而三天假增多,这为更多工薪人群近距离旅游提供了条件。如果本项目能充分展示其独有特色,形成市场亮点,也必将在旅游市场上形成卖点,取得良好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4.2 项目建设的特色内容概述

44、4.2.1 国内外博物馆现状分析博物馆作为一种世界现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博物馆数量有很大增长,博物馆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类社科科技博物馆、科学中心在世界各地成倍增长,大大超过了其它类型博物馆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二战以前科技博物馆只有二三百个,到90年代已发展到上千个,而其中60%是50年代以后建立的。社科科技博物馆无论在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都成为博物馆事业引人注目的现象,只不过由于财力的不同,发达国家更为突出。像美欧国家、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先后建成一批规模宏大的科技博物馆。虽然这些国家的社科科技类博物馆只占其博物馆总数的百分之十几,但它们的观众

45、一般要超过全国博物馆观众的一半以上。在日本有302个社科科学技术博物馆,其中80是在60、70年代建立的;德国有381个,荷兰有134个。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有2300多个,地域分布日趋广泛,西部12个省区拥有博物馆近500个,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按照我国目前的人口计算,平均约6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其中,约有1500座属于我国文化系统管理。另外还有科技、地质、煤炭、水利、航空、丝绸和茶叶等行业博物馆。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平均10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中心城市平均一两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除了北京(目前有博物馆13

46、1个,约1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上海(目前有博物馆100余个,约15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等地勉强可比外,全国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个博物馆,差距十分明显。 国内2300多个博物馆包括综合类、社会历史类、革命史类、军事类、名人类、艺术类、自然类、地矿类、科技类、产业类、民族民俗类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的品类日益丰富。但是,其中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的博物馆占了约70,而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地域特征和独特个性,与社区发展有效结合的专题博物馆则相对较少,在博物馆的类型上还存在空白,远不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要。而拟建的中华民族族名、族地博物馆正属此类。 此外,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上,国内博物馆具备一定基础设施和展示、开放条件的博物馆只占约80,基础条件较差、不能正常开放的“挂牌馆”占了20,能够给人以强烈精神震撼和巨大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