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86023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提要11.2 编制依据21.3 项目背景概况3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2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2.1 项目背景6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3 现状分析153.1 生态恢复发展现状153.2 白云寺度假村生态恢复理念204 建设条件及建设规模224.1 自然条件224.2 资源条件244.3 社会经济条件244.4 建设规模264.5 项目区建设条件275 总体布局285.1 设计指导思想285

2、.2 设计原则285.3 总体布局296 专项工程设计316.1 植树造林316.2 引水灌溉工程376.3 供电工程387 节能节水措施417.1 编制依据417.2 节水措施417.3 节能措施417.4 使用运行中节能措施427.5 节能效果分析438 环境影响评价448.1 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448.2 环境现状448.3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458.4 环境保护措施458.5 环境监督管理478.6 环境影响评价479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489.1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489.2 消防4910 项目建设管理5010.1 建设管理5010.2 运行管理5010.3 招投标方案5111

3、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311.1 组织机构5311.2 人力资源配置531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512.1 建设期限55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5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13.1 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5613.2 建设投资估算5613.3资金来源与筹措5714 效益评价5814.1 生态环境效益5814.2 社会效益5914.3 经济效益6015 结论与建议6115.1 结论6115.2 建议61附表:1、丽江市程海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图:1、丽江市程海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2、丽江市程海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平面布局总图附件:1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永胜县出让集体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土地使用权合同书3、永胜县临时用地审批呈报表651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丽江市程海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地点丽江市永胜县程海流域白云山1.1.3 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项目法人:丽江程海白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史伯城1.1.4 项目主管单位永胜县发改局1.1.5 项目法人概况丽江程海白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永胜县程海镇河口村委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本公司是经永胜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产权清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管理科学的要求,以市场运作的

5、方式,促进公司自身发展壮大。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经济林果、中药材的种植销售;家禽、家畜的养殖销售;荒山绿化等。1.1.6 项目性质新建1.1.7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使白云寺旅游度假村与程海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和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相结合,为改善程海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综合环境提供帮助,对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起到辅助作用,推动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加速发展,促进程海流域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丽江市程海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规划面积6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1)植树造林:共4500亩,其中生态林2

6、900亩、经济林1600亩。(2)引水灌溉工程:泵房1座,蓄水池9个(容量2600m3),水管8000m,2台水泵,1台配电柜。(3)供电工程:变配电室1座,配电柜1套,电缆(含线杆)3500m。1.1.9 项目建设期3年,2010年底2012年底。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相关法规及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9号)(7)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8)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

7、性研究指南(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1.2.2 地方相关文件(1)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永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3)永胜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4)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5)可行性研究编制委托合同(6)云南省2003年新版计价方法依据(7)云南省2009年4月材料价格信息(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3 项目背景概况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进入当今世界的主导学科群,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可持

8、续发展是现代社会进程中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也是历史发展长河中被先民们反复证明的一种自然法则,包括了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发展观。作为一个生态大省,云南正处在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在发展区域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保护和建设全省的生态环境,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切入点,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打下了一个良

9、好的基础。程海作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和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生产天然螺旋藻的湖泊,一直以来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2010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对程海进行考察之后,坚定提出了“保护好程海这湖清水”的指示,并把建设“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平衡点的重要方式提上了日程。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将以良好的高原湖泊为旅游资源,以“高原宁静泊,心灵归属地”为形象,打造“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组合式的精品生态旅游。白云寺作为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生态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其生态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关系到整个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程海环线的完整。因此,白云寺

10、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正是符合丽江市及永胜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符合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旅游总体发展目标,也符合程海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需要。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1 投资估算丽江市程海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221.0万元。(1)项目工程费用投资1027万元,占估算总值的84.11%; (2)项目其他费用投资104万元,占估算总值的8.52%;(3)工程预备费估算90万元,占估算总值的7.37%。1.4.2 资金筹措本项目总资金投入1221.0万元,拟由以下渠道筹措:(1)本项目拟申请国家财政投入800.0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65.5%。(2

11、)企业自筹421.0万元(含流动资金),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4.5%,计入项目资本金。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指标(万元)备注一总投资1221.0万元二总占地面积6000亩三工程费用1027.0万元1植树造林500.0万元4500亩2引水灌溉工程427万元3供电工程100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4.0万元五预备费90.0万元1基本预备费90.0万元8%2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 白云山寺的历史(1)白云山白云山位于程海西南角,南北走向,是环湖山体之一。其山脚与湖水相连,背依横路子坡。引山体难免有小丫口山梁挡住南风,背面有大丫口山挡住北风,山中气候湿润

12、多雨,常有云雾缭绕,故得名白云山。历史上白云山受地域性气候影响,雨量较为充沛,又有后山长流水流经此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树种多为云南松、罗汉松和温带阔叶林木。山的南面是梅子箐,因梅树多、结实盛而闻名,箐内沟壑幽深难见阳光,故而多产兰草,且品种繁多;山的北面有一道高达百米的悬崖,名滴水崖,雨水季节,流水从悬崖上直泻而下,形成一条白练般的瀑布,十分壮观;滴水崖北面是大丫口山梁,翻过山梁就到景色优美的老龙洞。老龙洞是程海周边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大大小小的泉眼常年涌出清冽的泉水。溶洞周围古树参天,景致清幽。过了老龙洞,就可到达彝族聚居的金兰村寨。金兰村俗称格早郎,这里保持着具有五百多年历史且从未间

13、断过的古老节日“刀杆节”。刀杆节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八月十五各举行一次,是程海流域乃至丽江市内最奇特的民族节日之一。(2)白云寺白云山中历史上曾建有寺院一座,名为白云寺。关于白云寺,史书和前贤文辞均有记载,民间传说也较多。清乾隆永北府志载:“白云山在程海西,上有龙潭,俗传有龙马出其中,因建刹焉。”永北府志二十三卷:“仙释”条载:“海悟,道号印舟,原籍楚岫,衲云游北胜,至白云山,架木为小庵,栖止十余年,爱其山水清幽,不复他往。适与土司高斗光结方外交,同建梵刹,枕山临海,为永郡胜地。有大司马王宏祚碑记,现存。”上述两个记载,明确了白云寺的修建是因为这里“山水清幽”,而主建人系海悟和尚选址,土司高斗光出

14、资建寺。可惜有关海悟和尚的资料除府志外并未找到其他记载。而高斗光是永胜土司中唯一有文字墨迹流于后世的,他曾在六德他留山栖云洞题写“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的诗句,至今尚存;另外还有现存于灵源箐观音阁的草书匾额“相好光明”、“千古如在”,都可看出他在汉文学、儒学和道释研究上的造诣。因此,史载白云寺为他和海悟和尚于公元16611664年所建,是物庸置疑的。白云寺前半山腰上有一草海,名莲花塘,塘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也就是传说“有龙马出其中”的地方,过去曾是寺院僧人饮用和山地灌溉用水源,秋冬时节还会有候鸟来此栖息。白云寺建成之后,白云山一度成为永北胜境、县内百姓和文人墨客常聚之地。据史料记载,白云寺建

15、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尼姑庵等殿宇十余幢,还建有高达七丈的海慧宝塔(又名望海塔)一座,重达500余斤的铜钟两口。白云寺曾经香火盛极一时,有先贤诗句为证:“白云深处隐蓬莱,乘兴游观践碧苔;云挂松根飞不尽,鸟闻客履始惊开。参差楼阁随山现,山没峰峦积翠来;野径幽香谁领略,尘氛不到任徘徊。”可惜民国初年因军阀混战盗寇横行,白云寺被土匪纵火烧毁,一口铜钟被匪徒滚入程海,另一口由村民抬回,解放后提供河口小学作校钟使用,后被化铜损毁,还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现存于昆明金马寺。2.1.2 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概况(1)地理位置程海流域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中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金沙江中段

16、,程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810041,北纬26272628。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丽江市东南部,东与华坪县交界,东南和楚雄州大姚县接壤,西与玉龙县、大理州鹤庆县山水相依,北和宁浪彝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大理州宾川县相连。县城所在地永北镇,海拔2140m,距省会昆明市476km,至丽江古城103km,距大理市200km,四川攀枝花市174km。程海对外交通现有省级公路的攀宁线直贯东西,二级路祥宁线横穿南北,有省道242km,县乡公路380km,乡村公路1600km左右。目前程海镇已经纳入永胜县城镇总体规划,程海环湖公路的修建及周边村镇建设对程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生态经济试

17、验区建设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要和广大有识之士逐步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列为关注的热点。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宣言指出,人类正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当前,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观念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应尽的责任,而且也是对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全球渗透和普及,经济的涨落和技术创新的波动形成规律性的关系。生态建设为应对今后的的挑战创造优势条件,其实质就是适

18、应世界“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规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和民族,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共识。这种在共同生存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生态文化,是人类走向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有关组织及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开始了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联合国可持续委员会(CSD)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统计局(UNSTAT)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FISD);环境科学委员会和UNEP合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银行(WB)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同时,一些国家的城市,如

19、德国海德堡、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日本北九州等地区也开展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为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1995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时出台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环然1995444号),纲要将生态示范区定义为:“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

20、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我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近期19962000年,试点建设阶段,在全国建立生态示范区50个;第二阶段,中期20012010年,重点推广阶段,在全国选取300个区域进行重点推广,建成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生态示范区350个;第三阶段,远期20112050年,普遍推广阶段,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生态示范区建

21、设,使示范区的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50%左右。目前我们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大力发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符合国家政策方针的要求。2006年,胡锦涛同志对“加强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了指示。200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期,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特色高效生态产业较快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显著增强,生态文明道德渐成风尚,绿色消费模式初步建立;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22、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奠定良好的基础。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置,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云贵高原将建成生态示范区,进一步明确了云南生态省建设的基本内容、阶段目标与实施步骤。作为云

23、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程海,为了配合生态省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协调发展,只有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调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开创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道路。程海作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和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生产天然螺旋藻的湖泊,一直以来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但是随着周边地区人民对生活物质条件要求的增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升级,导致了程海流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程海终将步上滇池的后尘。2010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对程海进行考察之后,坚定提出了“保护好程海这湖清水”的指示,并把建设“程海流

24、域生态经济试验区”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平衡点的重要方式提上了日程(3)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林业概况程海流域森林资源总量不少,林地面积25.56万亩,占流域总面积的53.7%,但低产林、稀疏残次林比重大,林分平均郁闭度不到0.5;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树种结构单一,乔木以桉树为主;从龄组结构来看,幼中龄林多,成熟林少。树种、林龄结构不合理,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形象描述了程海流域高覆盖率和低功能之间矛盾。根据永胜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及实地调查结果,程海流域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7.4万亩,占总面积的48.11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9万亩,占流失面

25、积的22.41%,年流失量6.37万吨,中度流失面积12.15万亩,占流失面积的69.83%,年流失量39.37万吨,强度流失面积1.35万亩,占流失面积的7.76%,年流失量7.02万吨。流域内年水土流失量为52.76万吨。较幼中龄林和桉树纯林相比,成熟林和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强。而目前程海流域幼中龄林和桉树纯林多,且低产林和稀疏残次林比重大,致使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不强。流域内森林植被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导致野生生物栖息地破坏,物种丰富的天然常绿阔叶林被人工桉树林所替代。物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差。(4)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生态旅游业概况程海作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拥有

26、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过去几十年间附近居民对程海流域植被“重采伐,轻养护”的做法,程海流域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而景点建设的无规模和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也成为制约程海流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程海的旅游业仍停留在散户接待、无序经营、自主观光的初级阶段。随着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开展,对程海流域生态旅游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其设定为提升程海流域国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对程海周边景点进行整合扩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必定会为程海流域的生态旅游业拉开新的序幕。2.1.3 项目的提出为使程海流域形成旅游环线,为游人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餐饮住宿、

27、文化体验一条龙的旅游服务,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重点打造了十一个旅游景区,白云寺景区正是其中之一。通过积极地招商引资,决定由丽江白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该景区进行全面治理与开发。通过以下两项措施,恢复白云山生态环境,为将白云寺景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综合型服务性景区打下坚实基础。(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手段,恢复白云山植被。白云山的林木,多年来由于所有制的变更、气候变化及乱砍滥伐、采薪放牧等诸多因素,原来茂密的森林已消失殆尽,恢复任务极其繁重。本项目将遵循人工造林和自然管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对山区林地的管护外,实施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种植方式,逐步恢复白云山的生

28、态环境。(2)以三通为先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捷、有水有电,是保证山体植被和环境恢复的先决条件,目前景区已修建一般性公路2.8km,再通过引水工程、灌溉工程和供电工程等基础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解决山体绿化需水量大的问题,为白云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保障。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白云寺旅游度假村生态恢复建设项目,旨在通过改善生态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程海流域城镇化进程,为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各产业与社会各项事业特别是旅游观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生态文化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并以此为契机,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广大农民

29、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2.2 符合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的要求基础设施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程海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的档次和品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程海流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程海流域村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打造程海流域“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色”,生态型、现代化的生态经济试验区,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及招商引资、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2.3 建设生态工程,改善程海流域环境质量面山绿化

30、是为保护和改善程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由于程海流域降水量严重不足,面山绿化需要依靠环境引水来支撑。环境引水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及其水环境所需要的水量,主要体现在环境改善方面。蓄水工程是面山绿化工程的基础,也是改善程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蓄水的同时,减轻程海水资源压力,为程海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3 现状分析3.1 生态恢复发展现状3.1.1 生态恢复的内涵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最早是由Leppold于1935年倡导的。1935年在Leppold指导下在美国Madison的一块废弃地上种植高草草原,同时又在威斯康

31、星河沙滩海岸附近的另一块废弃地上进行恢复工作,他们成功创造了今天的威斯康星大学种植园景观和生态中心。这是在对自然最精密、最细致的模仿基础之上的植被恢复,它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到,把过度放牧、侵蚀等致损因素造成的废弃地恢复到原来的草原、森林,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能的。1980年Cairns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该书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他将生态恢复定义为:恢复被损害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的管理与操作过程。即重建与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概念不甚全面,Cairns过分强调了恢复(

32、restoration),而对重建(reconstruction)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未给予足够重视。Egan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被和动物群落,而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以上学者对生态恢复的理解强调受损生态系统只有回到理想状态才是生态恢复,但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因为一是受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特征表现非常复杂;二是人类往往缺乏对受损生态系统演化状况的了解;三是受损生态系统过去曾处的气候、环境状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的干扰与胁迫作用无时不在,难以全面消除。Bradshaw基于对生态学理论的深刻认识,他认为生态恢复是有关生态学理论的一种酸性试验(严密

33、验证)(restoration:an acid test for ecology),它主要研究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受损机理及修复过程。这种认识把生态恢复提升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引起广泛的争论和思考。徐嵩龄认为,生态恢复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已有(生态学)理论提供了判决性检验(acid test),而且也在于它能使已有理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得到相当精确的表述,从而使理论在应用中更具操作性。Damond认为,生态恢复就是再造一个自然群落,或再造一个自我维持,并保持后代具有持续性的群落。这一定义又有了新的拓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Harpor(1987)则认为,生态恢复是关于组装并试验群落和生

34、态系统如何运转的过程。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曾几次对生态恢复修订定义,1994年,在美国召开的年会上,提出了“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级动态的过程”。1995年补充提出“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后将生态恢复定义为“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领域”。中国科学家对生态恢复有独到见解,马世骏先生在20世纪70 80年代提出生态恢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学术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迄今仍作为我国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指导思想。彭少麟、余作岳、任海等认为,与生态恢

35、复的相关概念还有:重建(Rehabilitation),即去除干扰因索并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原有的利用方式;改良(Reclamation),即改良立地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底破坏后恢复;改进(Enhancement),即对原有受损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某方面的结构与功能;修补(Remedy),即修复部分受损结构;更新(Renewal),指生态系统发育及更新;再植(Revegetation),指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先前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些概念可看作广义的生态恢复概念,一般所说的“恢复”实际上包括了这些内容。章家恩、徐琪认为,所谓生态恢复与重建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

36、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制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滚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乃至更高的水平,生态恢复过程一般由人工设计和进行的,并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总而言之,生态恢复的概念是随之人们对退化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化而逐渐明晰的。现代生态恢复不仅包括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的恢复与提高,而且包括人们依据生态学原理,使退化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发生改变,形成更为优化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1.2 生态恢复的两种理念近年来生态恢复在我国社

37、会层面引起关注, 并形成两种对立的观念。(1)一种流行的传统观点认为:生态恢复要以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为主, 要从人工生态建设转向以自然恢复为主。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规定: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在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 促进自然生态恢复。”(2)另一观点认为由于人类破坏植被与环境的速度远超过自然恢复的能力, 自然生态恢复的时间尺度与人为活动(利用、需求或破坏)的尺度有数量级上的差异, 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人工

38、促进生态重建,加强生态建设, 不能旷日持久地消极等待自然恢复。“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这是经典或传统生态学的观点。在自然生态系统退化不严重, 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系统结构和环境条件的情况下, 这样说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我国许多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强度利用和开发而严重退化, 其结构已遭到破坏, 甚至环境(土壤和局地气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上已不存在或已丧失了自我恢复能力的情况下, 仍要强调“自然恢复”,就是不符合实际的教条, 是不作为的推托和有悖于生态道德伦理、极度不负责任和消极有害的观念; 是把人类不合理行为对自然欠下的孽债和应负

39、的责任推诿给自然去成千上万年地慢慢恢复的迂腐决策。人类的需求和行为与自然进化和发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尺度上的差异。这是造成经济发展和生态保育相矛盾或不匹配的重要机制, 也是人天不和谐的主要原因。生态重建和恢复应当有时间尺度观念, 不可超尺度地依赖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在重建生态学范畴主要考虑3类时间尺度:地质年代尺度,千年万年亿年(103106109年),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土壤亚系统形成和恢复通常需要千年到万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过程; 生态系统世代交替和演替尺度,十年百年千年(10102103年), 例如北方寒温带针叶林的世代天然更新通常需要400500年或更多时间;生态建设(人类活动)尺

40、度,1年10年100年(110 102年), 人类的世代更替不过3050年, 社会经济活动则是以510年计的。可见, 自然恢复的时间尺度是在百年千年万年以上, 甚至是数十百万年的数量级。尤其是要恢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即包括其结构与功能的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比仅仅出现一些先锋性的植物要长得多, 一旦生态系统的整个结构(包括土壤)遭到破坏, 则其自然恢复通常在104106年以上。而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与工农业开发, 如森林采伐、土地开垦和草原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速度与强度则是以日、月、年计的, 其作用过程是快速度、高强度、高频率、短周期和大面积的, 与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时空尺度极不相容。一般来说,

41、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速度和规模远不能适应、赶上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消耗速度, 现代人类先进生产力和发展速度对资源利用(包括破坏)的时空尺度要超过自然恢复能力大致23个数量级。这种自然与人类的时空尺度的不匹配和超尺度地依赖生态系统和环境的自然恢复能力, 就是自然恢复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生态需求的根本原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中, 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和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 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 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充分具体地落实了国家今后的生态建设任务。这是党中央和

42、政府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把生态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是对生态重建的肯定和极大重视。从而可以认为“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的消极生态战略方针已被否定。另一方面, 按照“谁破坏, 谁补偿; 谁污染, 谁治理; 谁享用, 谁买单”的全球环保原则, 人类社会就应当以相应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速度、强度与规模投入必需的能量、物质、人力、智力、技术与资金以辅助和加速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恢复重建, 弥补对自然的巨大亏欠和时空差距。必要时以工程措施促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在自然环境恶劣和生态系统遭到过度破坏的情况下, 尤须人工重建。3.2 白云寺度假村生态恢复理念

43、生态恢复的理念人工设计的生态方案。2004年美国生态学会生态远景委员会提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服务功能将越来越难以维持,人类未来的环境很大一部分将由不同程度人工影响的生态系统所组成。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要求科学在设计生态方案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这种方案不只是通过自然保育和恢复, 更需要通过人类对生态系统有目的地干预而提供积极的服务。从研究现有未被扰动的原生生态系统向以人类为重要组分、聚焦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设计的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转型, 将为维持地球生命的质量和多样性奠定科学基础”。这种人工设计生态系统并非用来代替自然生态系统, 但它们将成为未来可持续世界的一部分。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已超越了将生态

44、系统修复到过去状态的传统理念, 它要求创造一个功能完善的生物群落, 并与人类耦合成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使其为人类提供最优的生态服务。这种系统可以设计成通过组合各种技术手段, 并搭配以新型的物种组合来减缓不利的生态影响, 并有利于形成特定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丰富人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合理的、多种类间作、混作、轮作、与多层次(乔、灌、草、水体等)结构配置, 或农、林、牧(草)、副、渔的多种经营组合来达到生物多样性与经济需要相结合的目的构成的“农林牧复合系统”是十分符合重建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原则的,近年来得到极大重视,并作为生态农学的一个主流而迅速扩展。我国生态学家所提出的大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工

45、程在这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实践经验的总结, 并提出优化模式, 从而奠定了重建人工生态系统的良好基础。这对于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优化人工生态系统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对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高层次综合措施。一个成功的人工设计生态方案必须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反复的调整组配才能适应于我们这个不断变化的星球。白云寺旅游度假村采用的区域性“生态生产范式”就是对于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的一个尝试。这个生态方案是基于当地的自然历史背景, 遵循生态地理(气候、水文、植被、地貌和地质结构等)的地带/非地带性规律, 同时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水平和需求。既科学地分析当前的客观存在, 又考虑到历史的传承和文

46、化传统; 更有前瞻性地预计到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趋势。要着眼于科学的发展观, 而不拘泥于目前的低水平和短视的当前利益,其关键是要以先进生产力和集约的、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取代生产力落后、粗放和生态/环境不友好的发展方式。4 建设条件及建设规模4.1 自然条件4.1.1 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程海流域的河口村,地处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中部。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丽江市东南部,东与华坪县交界,东南和楚雄州大姚县接壤,西与玉龙县、大理州鹤庆县山水相依,北和宁浪彝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大理州宾川县相连。程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8100 41,北纬26272628,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金沙江中

47、段。程海对外交通现有省级公路的攀宁线直贯东西,二级路祥宁线横穿南北,有省道242km,县乡公路380km,乡村公路1600km左右。目前程海镇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纳入永胜县城镇总体规划,程海环湖公路的修建及周边村镇建设对程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1.2 地质、地貌程海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位置,以冰蚀、侵蚀、剥蚀地貌为主,总体特征是:山高坡陡,岩层破碎,土壤瘦薄,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坡陡,岩层破碎,降雨集中,植被稀少,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程海为高原断陷湖盆,湖盆基底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三组断层组成,其分布着21条小断层,地震裂度度。程海地处大断裂带,岩类较多,但都极为破碎,结构松散。湖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海拔均在1500m以上,地势崎岖,地面坡度在30以上,无建造蓄水工程的地形条件。南面较平坦,土层很薄,历史上是程海湖的出口,是流域内主要的农作区。西面为陡峻的高山,最高海拔2674.3m,坡陡谷深,受雨水侵蚀,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土林”。东面为高山地形,最高海拔2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