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6108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1.1 城市概况 XX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XX盆地。辖汉台区和镇巴、留坝、勉县、西乡、南郑、城固、宁强、洋县、佛坪、略阳10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80万。XX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XX主产水稻、小麦,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 XX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截止2006年第六

2、批1),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截止2008年第五批2);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截止2004年),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截止2009年),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截止2009年第九批),国家森林公园4个(截止2009年)。时任XX市市长的XX曾说:XX的特色不仅仅在于汉文化,之所以能成就刘邦的汉室大业,则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生态的多样性。XX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XX平原。XX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著XX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XX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

3、全国也是不多见的。XX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XX认为,“南水北调不仅有利于调入水的地区,也有利于调出水的地区。为保证调往京、津、冀地区的水质,我们必须对汉江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污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实际上就提升了XX的文明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现代化水平,让XX古城更具品味!” XX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设XX郡,为秦36郡之一(秦为郡县二级制,郡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蜀郡),唐代中期XX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开元至五代时为道、州、县三级制,道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

4、区属剑南道),北宋XX曾为利州路的治所兴元府所在地(宋设路、州、县三级制,路为宋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益州路,治成都府;梓州路,治今绵阳市三台县;夔州路,治重庆渝中区。是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此即为“四川”之名最初由来)。元代蒙古军占XX,为了切断XX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逐渐撤消了XX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治所的地位,并入以关中地区为治所的行政单位,至此XX开始隶属于陕西省。在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案例中,XX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即使现在看来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XX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

5、,而与川北极为相似。 荣誉称号(依时间先后排序,标注*号表示国务院及其直属部委确定的荣誉称号)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4年公布)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原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6月11日公布) 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CCTV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单项奖之一3)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排行榜,2007年8月5日在新加坡揭晓4;此外,亦入选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5)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命名6)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人民网旅游频20

6、09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评选) 省级卫生城市 省级园林城市 中国最佳环保形象城市奖(2009年5月30日北京第五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暨“传媒与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颁发的“中国城市形象学院单项奖”之一) 中国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区(2009年6月上海浦东“第二届中国产业转移上海投资峰会”) 中国大鲵之乡(2010年国家农业部7) 首批国家实施商标战略示范城市(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 中国休闲城市(2011年10月“2011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11年12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2 业主单位概况 1.3 项目概况 1.4 编制依据 1、原国

7、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3、发改办就业【2011】761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着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试点的通知:4、国家、主管部门有关建设的政策、规定及标准;5,陕西省建设用地指标(2007年版);6、项目环境评价审查意见;7、项目平面规划图;8、现场考查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 1.5 编制范围根据XX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建筑、结构、水、电、暖通等专业技术上的可行性,投资及效益的合理

8、性,进行研究论证,对工程建设的条件和工程进度安排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研究论证。1.6 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方针和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建筑、结构及辅助设施的质量和安全。2、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远近期相结合的方法;且在功能建设布局时,合理定位,以解决建筑设施与其他建筑的有机衔接。3、在保证项目的使用质量条件下,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标准,控制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节约投资,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使该项目建设达到更高的水平。4、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优化配置,提高

9、项目运行效率,促进标准化建设水平。5、严格按照功能要求,做好功能分区,合理组织人流、车流,作好人车分流。进行完整的静态、动态经济分析和评价。6、严格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安全、坚固、优质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1 项目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就业规模和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社会保障的服

10、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城镇养老、医疗、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保等保险制度普遍实施,实现了从单位福利向统筹互济的社会保险的转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实现了由单位报销的方式,改为由社保机构与相关服务机构直接结算或通过银行支付;绝大部分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保障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而艰巨的就业任务,劳动力供大于求得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三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党中央也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重大的

11、民生问题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增加910万人,新增加1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200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061万人,增加8239万人。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0%。从近年来劳动保障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扩大

12、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政策,提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地方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试点的要求,结合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新建XX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贯彻积极就业方针和政策的基本要求,属于国家鼓励发展和建设投向的范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确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就业促进法继续予以肯定和坚持。积极就

13、业方针和政策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劳动者自主择业,需要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和联系的渠道和规则;政府促进就业,要求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必须具备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市场调节就业,更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制和机制。这些渠道和规则、平台和载体以及体制和机制的综合,就是要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说,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和各项优惠政策,是通过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发挥作用的,离开市场基础,就业方针和各项就业政策就无法有效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2、项目建设是整合人力资源、统一两个市场的首要条件。与其他地区一样,XX县目前同其他地区一样也存在着高校毕业生、企事业

14、单位干部由人才交流中心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务工人员由公共就业职介机构服务的分割现状。这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工人、干部调配分口管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劳动力、人才两个市场。从而导致工作班子、交易场所、服务设施各成体系,相对封闭,重复建设,市场管理效能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将人才和劳动力两个市场整合为人力资源市场”要求。为实现这个目标,缓解当前XX县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只有首先建设一个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市场。通过项

15、目的实施,统一工作班子、集聚服务场地、整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两个市场一体化程度,才能逐步打破城乡分割、人员身份分割的现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3、项目建设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开发、优化配置功能的迫切需要。XX县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工作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服务场地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现有劳动力市场可用于劳务交流洽谈、发布用工信息的场地面积仅50平方米左右,据测算,同时仅能容纳4家招聘单位、50名求职者进场招聘求职;职业技能培训教室不足,教学设施简陋,仅有少量的黑板和学习桌椅。而现有的人才交流中心更是与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等科室分块挤用县人劳局办公楼一

16、楼大厅,服务场地、档案管理条件严重不足。服务功能单一。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仅具备办理就业登记、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等服务功能。限于硬件条件,平时只能租借学校操场、广场举办各类招聘会,有偿借助户外广告等平台发布政策法规和用工信息;未能具备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交流、社会保险等服务功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不高,市场优化配置水平急待改善。由于目前存在人才、劳动力两个市场分割现状,市场未能整合人才、劳动力的培训、交流功能,难以掌握人才、劳动力资源动态信息,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降低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XX县3178平方公里,人员居住分散,双石铺、XX州、河口、留X

17、X关4个镇居民较多,建设就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势在必行。根据上述实际,本项目按市场和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了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劳动力、人才)交易大厅、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民办职介区、社会保险服务窗口、计算机信息中心、职业培训中心、档案资料中心等功能用房,为调查掌握信息.开发人力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了充足而先进的硬件基础条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标准较高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满足XX县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管理和优化配置功能的迫切需要。4、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优化民生保障。近年来,XX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取得了

18、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存在两个市场分割、服务场所偏僻、场地面积偏小、功能不完善等缺陷. 目前各类求职人员和招聘单位均习惯通过大型人才劳务招聘会、亲朋好友介绍、广播电台发布信息等传统渠道进行供需对接,导致原人力资源市场(实为劳动力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陷入“有场无市”尴尬境地。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进整合两个市场,增强和完善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宗旨,通过集聚发布各类政策法规和岗位信息,办理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业务,在市场大楼内现场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等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体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真正实现涉及劳动者从求职、就

19、业、培训、失业、转业直至退休全过程和涉及用人单位招聘、报酬给付、辞退职工等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XX县人力资源市场的知名度,在全社会营造出“招聘求职找市场”的良好氛围,使XX县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大大提高XX县就业服务工作水平,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5、项目建设有利于服务XX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服务功能的加强,将有效提升XX县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市场信息对称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对接,缓解该县目前的就业、招工两难矛盾,有利于服务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体现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对促进社会就业、完

20、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具有的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它的数量、质量以及配置,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市场包括有关部门归口管理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各类职业中介服务的市场等,既包括有形市场,也包括就业服务市场规则体系,涉及劳动者从求职、就业、培训、失业、转业直至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用人单位招聘、报酬给付、辞退职工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人力资源市场与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一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促

21、进人力资源的更加充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提高配置效率和效益,从而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宏观上看,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总数为7l亿左右,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但是总体素质却比较低。据初步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仅是发达国家70年代平均水平的34。而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则更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2。除了历史原因造成我国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外,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不够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大量的劳动力处于与生产资料分离和半分离的状态下;二是

22、就业的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这既有科技落后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原因;三是我国的教育和再教育工程还有待于向与我国地位相符合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再教育工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四是我国的人力资源在地区、行业以及城乡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XX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但人力资源丰富,全县人口11万人,其中实有劳动力4.3万人。在就业问题上,除了与其它地区共同面对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外,还必须面对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两难”局面。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带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由

23、于就业观念陈旧、劳动力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等因素,众多一线普工岗位难以招满合适的员工,造成一定的招工难问题。用工供需双方通过市场交流对接已经成为缓解就业、招工两难矛盾的主要渠道。相比之下,限于地方财力薄弱,经费投入有限,目前XX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规模偏小,配套设施条件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其现状和条件极不适应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快速发展与壮大的需求,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缺乏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突破发展的先决条件。本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服务功能,为XX县更好的开发和管理宝贵的人力资源,创

24、造良好的硬件基础条件。第四章 主要设计依据、规范及标准4.1 设计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1325号);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352-2005;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 民用建设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 建设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6;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 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10. 建设给排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 工业与民用

25、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5-83;1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3. 低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1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5.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6.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7、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4.2 设计原则1、以XX县发展规划为基础,将现状年与设计水平年相结合,解决设计水平年城市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就业问题,并提出规划年水平年的发展方向。2、建筑规模根据陕西省有关建设的政策规定及管理办法,以XX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区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规模。

26、3、充分论证工程建设方案,统筹兼顾,做到规划科学、功能配套、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积极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应用微机监控技术,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资源。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方案5.1 选址原则 1、项目选址要考虑项目的特点,项目的建设要合理布置、动静分割; 2、充分考虑通风间距、日照间距、噪声间距、地震间距以及防火间距的要求;3、选址应充分利用城镇基础设施,避开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4、选址应充分考虑医疗及保健工作的特殊性质,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5、尽量不要增加土方、拆除等工作量,力争建设费用最低;6、

27、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5.2 项目建设条件本项目拟建于XX县县城和双石铺、XX州、河口、留XX关4个镇,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已实现“三通”(通路、通水、通电),场地宽阔平坦,具备充分的建设条件,并完全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5.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类功能空间,注重建筑使用功能的设计,突出劳动力市场的设计特点。2、满足市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与周围建筑保持和谐统一,同时又能体现简洁、明快等鲜明的时代特点,力求创造出优雅、舒适、高效、安全、卫生的室内外的建筑环境。3、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组织交通流线,达到通顺便捷,互不干扰,并充分利用

28、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利于节能。4、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令和规程,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和组织疏散通道。5、积极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6、注重环境保护,充分满足环保要求和噪声控制要求,采用低噪声设备,土建方面采取隔声、吸音措施。7、根据功能要求,在充分满足使用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标准和造价。5.4建设方案综合考虑XX县“十二五”发展目标以及全县劳动力与人才资源交易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参考省内同类市场规模,根据市场分析和功能定位,确定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项目拟用地8亩,其中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三层2000平方米总投资420万元,4个镇就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各300平

29、方米总投资96万元,共3200平方米619.09万元。(本项目的功能设置与各类用房规模如表1所示)表 1 新市场各类用房功能及面积预测用房主要功能建筑面积(平方米)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中心机房、网络中心、人才中心接待、培训中心、失业保险、档案室、资料室等职介窗口、公共服务窗口、办理各类证明、证书、交费、信息发布、会议、接待、人才中心接待就业培训、金保工程数据中心、失业保险、人才、劳动力档案存放、管理、查阅,资料阅览、职介窗口、咨询、设备用房、值班、人防、洗手间等20004个镇就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中心机房、网络中心、人才中心接待、培训中心、失业保险、档案室、资料室等职介窗口、公共服务窗

30、口、办理各类证明、证书、交费、信息发布、会议、接待、人才中心接待就业培训、金保工程数据中心、失业保险人才、劳动力档案存放、管理、查阅,资料阅览、职介窗口、咨询、设备用房、值班、人防、洗手间,车库等 1200合计32005.5 总平面布置原则 (1)结合选址现状,合理布局;(2)满足工作生活要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3)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4)合理进行绿化建设,达到减少污染、美化坏境目的;(5)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便于管理。5.6 建筑结构 5.6.1 建筑设计项目设计原则:安全、经济、实用、美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设计为三层

31、。一层为就业服务大厅以及服务人员办公室。其中服务大厅包括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6个功能区。二层为社会保险经办大厅和部分行政办公室。其中服务大厅包括咨询服务台、等候休息区、保险业务办理区、自助服务区和政策宣传区5个功能区。三层为档案室、财务室、会议室和机房。每层均设有男女卫生间和开水房等辅助用房。 5.6.2 结构设计1、执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框架结构的设计规范(GB50001-2002)建设地基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基本参数基本风压:Wn=0.35kn

32、/m2基本雪压:Sn=0.4kn/m2抗震设防裂度:8度建筑物类别:丙类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3、结构形式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4、基础形式根据已建建筑地质情况显示,地质情况良好,本建筑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柱基础。5.6.3 办公设备及家具用具设计 就业信息发布区和保险政策宣传区均配置电子显示屏和自助查询设备;就业综合服务区和社保业务办理区设有一定的专项业务服务柜台,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业务指导区需购置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便于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招聘洽谈区设置100个招聘摊位,可供用人单位开展现场招聘活动;等候休息区设置适当数量的座椅,工服

33、务对象等候休息。业务办理区和行政办公室配置一定的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上下级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运转。5.6.4 给排水1、执行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给水 由县城市供水管网供给,作为生活和消防用水。水源取自县自来水管网,并在项目区内形成给水环网,工楼内办公、消防和生活用水。给水管道材料采用聚丙烯(pp-R)管材。3、排水雨水通过雨水井收集后直接排至污水排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至污水排水管网。5.6.5 电气1、执行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34、/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2、电源本项目供电由城市供电网供给,室内配电线路采用塑料铜芯线BV暗敷。3、负荷等级根据荷载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本项目的供电系统为二级负荷。4、照明本项目房间照明灯具采用40w节能日光灯,楼梯间、走道、厕所采用节能灯,由声光控开关或触摸延时开关控制,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5、防雷接地本项目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构造柱内两根主筋,从下到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圈梁内主筋,要求主筋牢固焊接,以形

35、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接地采用404的扁钢,埋深不少于0.8米,R4。5.6.6 采暖通风采暖采用一台5吨的压力燃煤锅炉供暖(烟尘排放应符合有关规定),热源为优质燃煤。通风采用自然通风。5.6.7 消防本项目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水源集县给水管网,消防采用地上式,按90米间距设置,设置室外消火栓2处,室内各层均设有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枪,并按标准配备灭火器材。各电器设备的非带电金属外壳、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等均设可靠接地、接零系统,防治人员触电事故及由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发生。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5.6.8 弱电系统 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的传

36、递越来越方便快捷。本项目参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SC72:9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SC89:97标准,设图像、声音和数据“三合一”的宽带信息传输网,具有互联网接入、消防报警等功能。第六章 建筑节能与环境影响评价6.1 建筑节能6.1.1、建筑节能的原则及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陕西省实施细则及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

37、计。 6.1.2 节能原则 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 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公布淘汰的落后的工艺。6.1.3、节能措施本工程建筑外形规整,体形系数约0.31、内外墙体选用加气砼砌块。2、所有外墙选用单框双玻塑钢窗,小部位的玻璃幕墙选用中空玻璃。3、屋面选用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地下室顶板非人防部分保温砂浆保温层。4、门厅出入设空气幕。5、灯具选用高效节能光源

38、。6、用水设施及洁具选用节水型。7、空调设备管道采用高效节能保温材料。 6.1.4、设计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和平面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当地日照等气候条件和其他状况,在总体规划和单位设计中,合理确定建筑面积、外观体型、朝向、间距、层高,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屋檐、挑檐、遮阳板、窗帘等构造措施,对于调节日照、节省能源是十分有效的。采用主体绿化措施,合理确定建筑涂料类型和颜色。6.1.5、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主要节能措施,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材料。本项目建筑砖混结构采用多孔轻质砼砌块或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屋顶用岩棉板、矿渣石

39、棉板等作保温层。 窗户是建筑补课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层建筑的能耗分析可知,门窗散热约占建筑总散热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满足基本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尽量缩小窗墙比,并改进窗户的材料和构造,窗户的气密性要达到节能标准规定的二级,采用塑钢复合式窗等新材料,施工中要尽量避免“热桥”现象,改善室内环境。6.1.6、建筑电气节能 在大面积场所采用紧凑型电子荧光灯,一般房间采用节能型电子荧光灯。配置可靠性较高的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优化照明配电系统。集中设置照明电线路与开、关控制,加装自控设备,便于控制和照明,节约用电。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布置管线走向,缩短路径,减少能耗。 总体规划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

40、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排水等管道路径,选好合理的供水位置,做好道路规划。6.1.7、公用设施应有计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切实做到节能降耗。6.1.8、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节能意识,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各种建筑材料,以及用水、用电。6.1.9、能耗指标分析本工程主要能源消量大的项目为:电能消耗、热能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电能消耗,年耗标准煤量3022.15吨,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后,年耗标准煤量1346.03 吨,达到国家现行的能耗指标(见电能消耗量计算表);建筑物的供热指标为每平方米65W,低于国家现行的办公、教学类每平方米70W的指标,且热源

41、为城市集中供热,热能循环利用,有效节约能源;水资源消耗,综合耗水量为每人每天140L200L,由于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水资源无效消耗, 节约了水资源。6.2 环境影响1)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投产后,各主噪声基础在55-85dB之间,建设期噪声执行民用建筑区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区标准:昼间:60dB(A),各边界昼间噪声叠加值均可达标。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气排放主要为施工的粉尘。因此本项废气的排放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 3)固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运至规定的填埋处

42、,各类固废物经合理处置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6.3 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回填、建设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噪声源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装卸机、水泥搅拌机、沙轮机、电钻、切割机及各种车辆等。(3)施工排水、弃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瓦、木料等。6.4 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

43、当地有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施工扬尘对运输黄砂、石子、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应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砂石等建筑材料堆场必须用帆布或塑料纺织布封盖。(2)施工噪声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和噪声敏感时段;除抢修、抢险、施工工艺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需夜间施工的,报环保部门审批,并且告示附近居民,施工噪声标准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标准的规定(3)施工排水、

44、弃土及垃圾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废水、机械清洗废水、施工队伍和生活污水应经处理后方可排方;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放,应及时清运,妥善处理。该项目为新建项目,施工场地期内,会对周边产生一定影响。项目应严格按当地有关标准及规定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严格按规定设置施工标牌,减少项目施工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第七章 消防设计1、编制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防火等级:本项目防火等级为二级,在本项目设计和施工时,必须保证建筑物的所有建筑构件满足二级耐火等级对构件耐火

45、极限和燃烧性能的要求。3、防火措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进行本项目的防火设计: 合理确定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合理敷设各种管线。 本项目建筑每层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出口,设置两个独立的疏散楼梯。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走道和楼梯宽度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并沿路按规定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建筑物设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灯,以保证在停电及火灾的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顺利疏散。4、灭火措施本设计采用水消防为主,其他消防为辅的消防方案。设计灭火系统主要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应由消火栓设备、管网设备、消防水箱、气压给水设备、水泵设备消防水源水泵接

46、合器和增压设施等。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压应保证最不利点的压力要求。消防用水量按室外大于25L/S,室内大于15L/S计算,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采用同一根总管。确定同一时间按灭火次数为一次设计。区内设地上式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考虑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1)消防水源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水池供水,消防水池补水来自城市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城区给水管网供水。(2)室外消防消防给水采用高压制给水系统,管道的供水压力应能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0m。项目区消防立足于自救,设消防池一座,泵房内设消防泵二台,一用一备。在生活消防环状管网上按规范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以满足本项目室外消防要求。(3)室内消防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且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或消防水泵连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室内按规范间距设置消火栓箱,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30米,并保证有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意一点。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置减压设施。各层消防箱内设消防泵紧急启动按钮。5、管材选择消火栓给水系统管材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