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6134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贵州雾翠茗香循环经济生态园建设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报告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投入资金及效益情况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31.4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4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82.1项目背景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2第四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销售方案134.1茶叶市场供需分析134.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174.3市场风险分析18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05.1项目建设规模及内

2、容205.2产品方案20第六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26.1项目选址226.2工程建设条件22第七章 项目农艺技术方案287.1茶叶生产技术方案287.2茶叶加工技术方案32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348.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348.2项目建设目标348.3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348.4工艺技术方案348.5设备方案388.6土建方案398.7节能43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与消防459.1项目区环境现状与条件459.2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69.3环境保护措施479.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8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4910.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910.2企业组织机构及职能

3、4910.3人力资源配置及职工培训5010.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1第十一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5211.1投资概算依据及范围5211.2投资概算5211.3资金筹措55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5712.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5712.2 销售收入估算5712.3 成本费用估算5812.4 财务评价效益分析5912.5财务分析结论6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6413.1 经济效益6413.2 社会效益6413.3 生态效益6413.4结论6513.5建议65附表:基本报表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基本报表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基本报表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基本报表4: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基本报表5:资产

4、负债表基本报表6:财务指标汇总表辅助报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辅助报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辅助报表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辅助报表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辅助报表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辅助报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辅助报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辅助报表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III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贵州雾翠茗香循环经济生态园建设“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纳雍县鬃岭镇。1.1.2项目承办单位(1)单位名称: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5、。(2)法人代表:谭正义。(3)单位地址: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4)联系人及电话: 1.1.3项目建设期限、建设规模及内容1、项目建设期本项目为雾翠茗香循环经济生态园建设总规划的具体项目之一,预计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12年12月2015年12月。2、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总投资为4500万元,项目建设的内容主要有:(1)扩建茶园10000亩;(2)配套建设3条茶叶加工生产线,在达产后稳定生产期年产各种干茶共计约280000公斤干茶;生产线为10000亩茶园种植采摘的茶青配套加工服务,使种植的茶青得到有效的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自有茶园茶青供应不足时,可以外购茶青加工生产。(3)新

6、建3座茶叶加工生产厂房,建筑面积共计约3000m2。加工生产厂房主要包含:摊青间、萎凋间、发酵间、仓库、包装车间、质检室等。1.2项目投入资金及效益情况1、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1)项目投入总资金本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建设投资3878.09万元(含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621.91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业主自筹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拟申请银行贷款资金2500万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效益情况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茶园采摘的茶青不直接向市场销售,产出产品为经过加工厂加工后的干茶产品,经营期产出的干茶产品年均营业收入224

7、0万元(含税,正常运营年时的销售收入为2800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646.5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470.29万元年均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123.2万元年均缴纳所得税:367.57万元年均净利润:1102.72万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23.33%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9.2%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折现率为10):4356.09万元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折现率为10):2772.67万元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7.16年(含建设期3年)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7.74年(含建设期3年)借款偿还期:7.13年(含建设期3年)总投资收益率:33.99资本金净利润率:6

8、4.73;盈亏平衡点:24.05;利息备付率(偿还期内平均)大于1,偿债备付率(偿还期内平均)大于2。财务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所得税前和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均大于项目基准收益率10%的指标,其财务净现值大于零,投资收益率与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高于国内同行业评价指标。由此可见,本项目投资效益指标可以满足项目投资的要求。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1.3.1编制依据1、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2、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3、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4、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

9、0081号);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6、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7、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2001)9、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1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12、绿茶(GBT1 445693)13、有机茶(NY51962002)14、贵州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5、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发展优势农业的相关文件;16、纳雍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17、纳雍县关于加快茶叶发展的意见。1

10、8、纳党发【2009】30号 中共纳雍县委 纳雍县人民政府2009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19、与本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1.3.2编制原则1、坚持退耕还林与推进绿色有机茶叶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坚持绿色有机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连片种植为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6、坚持以土地的合理利用为目标,统筹规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经营路子。7、建设规模的确定与项目业主的资金筹措能力相一致,设计中充分

11、考虑节省投资。1.4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地处东径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海拔最高处在西部有2900m,最低处在南部为137m,平均海拔1000m左右。面积约17万km,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3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225。阴雨天多,雨季长,年降水量11001300mm,日照少,全年日照时数约1300h,降水常集中于夏季,无霜期为270d左右,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d,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茶区,也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

12、区域之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扶贫的目标任务之一。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林业和生态。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国发20122号文件将贵州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其中,贵州特色的绿茶种植基地的建设就是“特色轻工业基地”具体建设内容之一。贵州茶叶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品质特征:内质丰富、高香

13、馥郁、鲜爽醇厚、经久耐泡,无论从口感上还是品质上,都是全国绿茶中的精品。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466.3万亩,五年新增茶园350万亩,从全国第10位跃升到第2位,茶产业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一张亮丽名片。全省新建茶园以年均70万亩的速度增加。茶园集中度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集中连片20万亩以上的县4个,10万亩至20万亩的县14个。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将发展到700万亩,为贵州茶叶在年内实现千亿产值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贵州省有茶农400万人,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829家,资产总额超过31亿元,家茶企跻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茶叶

14、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363个,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贵州茶产业逐步实现了从以绿茶产业为主向以绿茶为主,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及茶多酚、茶籽油、茶饮料、超微茶粉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同步开发的转变,茶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茶产业从简单的“种茶”、“卖茶”、“喝茶”向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一体化发展转变,茶产业与加工业、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相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51.6亿元(预计2012年可达85亿元),茶农增收近30亿元,30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15、要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产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并努力把茶产业培育成贵州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国不仅是茶叶原产地,而且是茶叶的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国内茶产业的规模小,技术落后,国内市场已经呈现中低端产品市场趋于饱和,供大于求,而高品质名茶市场空缺的状况。近年来,国内外普通茶叶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已经对茶产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保证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茶的迫切需求,必须加大对名茶的培育和对普通茶叶的提质及深加工力度,发展有机茶是主要的措施

16、之一。纳雍县是贵州的老茶区,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所产制的“姑箐茶”就已成为中国名优茶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发展到万亩茶园,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生产管理粗放,未能发挥其经济效益。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有关专家、顾问的技术指导,提出在原有茶园基础上建设7000亩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以通过公司引进技术和利用现有条件及产品成果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利用技术培训的方式,逐年培训科技示范户和技术骨干,采用示范,辐射带动的形式,最后让项目区形成成熟的、规模较大的配套技术、示范成果、优质品种及加工基地并辐射到整个纳雍县,从而带动全县农业经济的发展。1.5主

17、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年产量公斤280000干茶2项目总投资万元4500按铺底流动资金口径3流动资金万元621.914就业人员人505生产设备数量台(套)3套6主要动力用量104Kw/年258用水量吨/年0.089年销售收入万元2240经营期平均10总成本费用万元646.51经营期平均11投资回收期年7.16税前,含建设期12利润总额万元1470.29经营期平均13年均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123.214年均新增缴纳所得税万元367.5715净利润万元1102.72经营期平均16财务净现值万元4356.09所得税税前17项目资

18、本金净利润率64.7318财务内部收益率23.33所得税税前19总投资收益率33.9920盈亏平衡点24.058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纳雍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嫩绿透明,滋味清香,回味甘甜。早在清朝时所制的“姑箐茶”就曾作名茶上贡。宜茶荒山多,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空间,是生产无公害、有机茶的理想基地,是贵州20个主产茶叶县份之一。近几年来,纳雍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及省、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得到了较快发展。纳雍县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达12.7万亩,有机茶认

19、证面积达1.8万亩。2011年生产成品茶近620吨,产值近1.3亿元,所生产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远销广州、深圳、浙江、加拿大、新加坡 等地区和国家。2011年纳雍有注册茶叶企业42家,其中茶叶公司1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4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全国供销社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纳雍的“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雍熙碧龙”、“富蒿翠芽”、“云雾翠芽”、“乌蒙碧舟”等茶叶品牌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叶博览会、展览会、评比会上获得大奖。20092011年,纳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纳雍“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

20、乡”的荣誉称号。近年来,纳雍县委、政府把茶叶产业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经来培育,制定了纳雍县30万亩茶叶发展规划,对茶叶产业在振兴全县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定位。在中国茶科所专家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有机茶之乡”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开发“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雍熙碧龙”、“富蒿翠芽”等名优茶系列产品,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出台了发展茶叶的相关扶持政策,为纳雍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计划到2016年纳雍投产茶园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9750吨,生产总值达5亿元以上。其中名优茶年产量为2250

21、吨,产值2.7亿元;大宗茶年产量近7500吨,产值2.3亿元。到2020年保证全县20000公顷茶园全部投产,总产量达195万吨,产值达10亿元以上。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纳雍继烤烟之后的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因此注册于纳雍县鬃岭镇的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7000亩优质茶园种植及配套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旨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采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对其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有机名优茶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逐步推动全县茶叶种植成为一个经济效益突出的特色产业,同时推动纳雍优质有机茶叶的生产,促进毕节地区乃至全省

22、优质有机茶叶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毕节地区有机名优茶叶在国内茶叶市场中的地位,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有利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纳雍县经济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尽管纳雍县财政收入连年增长,2007年2011年,纳雍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81亿元,由2007年的5.8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6.09亿元,增长了2.74倍,净增10.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虽大幅增长,但农民增收空间小、增收难度大,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农业,易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增收空间小、增收难度大。农民生活水平不高。茶叶

23、产业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来源,如何进一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强做优茶叶产业,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一项重要任务。茶叶种植及加工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能就地安置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又能充分发挥纳雍的资源优势,把纳雍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项目建设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2.2.2是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纳雍茶业发展的需要茶叶产业是纳雍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由于历史原因,往年纳雍县茶叶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远远落后省内其他的主要产茶县份,近年来,纳雍县茶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振兴茶叶产业这一传统优势产

24、业,对提高纳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茶叶种植及加工生产,是充分发挥纳雍资源优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有机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2.3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的需要纳雍县近年来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日趋严重,旱涝灾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茶树等的大规模种植,不仅可为当地经济房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同时可大幅度改善农田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避免水土流失,对土壤保护起到稳定作用,发展茶叶种植将使当地生态环境

25、日趋改善,步入良性循环,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显著。2.2.4茶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更注重娱乐、休闲、尤其是旅游观光。纳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区,盲谷、伏流、峰林随处可见。主要旅游景点有小山峡之称的总溪河风光,雄奇壮观的吊水岩瀑布,碧波荡漾、杜鹃喷香的过狮河水库以及桃园洞、彭家洞、宣慰洞、白龙洞等离奇古怪的溶洞景观,还有万寿桥、奢香行宫、古战场猴儿关、红军路过枪杆岩等历史遗迹。通过茶文化的传播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贵州雾翠茗香

26、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位于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是一家以高山生态有机茶种植加工为主,以养殖业作为循环产业链的综合性农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以有机茶种植加工为龙头,拉动中药材种植、生态猪养殖、屠宰、冷藏、沼气、有机肥为一体,公司以循环农业为发展方向。公司采用流转方式向当地群众征用原生态的荒山荒坡10000余亩,用于发展生态茶园建设。由于海拔高,雾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工业污染,广阔的酸性土壤,为优质茶叶的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纳雍县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强力推进高山生态有机茶发展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得到上级政府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更为公司的发

27、展指明了方向。项目公司拟建的茶叶生产基地10000亩,作为循环农业经济园的项目之一,位于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海拔在2200米以上,山峦叠翠,云雾缭绕,风景秀丽,土壤肥沃,是得天独厚的名优茶产地。公司进行规模化生态猪养殖,粪便排泄物用于产生沼气,沼气为农户生活使用,沼渣(沼肥)用于有机茶种植,形成一条基本完整的循环农业生产链,最终实现园区的生态循环功能。年出栏销售1万头生态猪养殖规模;年供应有机肥6万吨;沼气6万立方米。为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园提供优质有机肥源。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中,始终如一地把“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产品

28、质量管理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企业实施以产品生产质量规范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名牌战略机制,确立了实施名牌战略的基本思路:以高质量的工作创造高质量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创造企业名牌;保护、宣传、利用、创造名牌的工作并重并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新成立的公司,在成立的一年时间里,基本上是为纳雍县当地和贵州省内的茶产业公司生产供货,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本项目的提出和建设,就是拟通过项目的实施,创建自己的品牌茶叶产品,使公司得到较快的发展。第四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销售方案4.1茶叶市场供需分析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且是有益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将稳步

29、增长。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人口增长2.75倍,同期茶叶消费量则增加7.5倍。据专家预测,新世纪茶叶是所有饮料中最具竞争力的,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将比1999年增长50%,人口的增长将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推算五十年内,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2以上。茶叶是我国人们的传统饮料,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国内茶叶消费也将进一步增长,特别是名优茶的消费将明显增加,据专家预计,国内茶叶消费将每年以23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国内茶叶消费量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绿茶为我国产量最大的

30、茶类,产区分布于各产茶省、市、自治区。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茶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快,令人鼓舞。2006年,中国茶产量102万吨,居世界首位。2006年出口茶叶28.7万吨,出口额5.47亿美元,为历史最好水平。2009年总产量达到130万吨,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30.29万吨,出口金额约7.05亿美元,均价约每吨2327美元,三项指标同比均有小幅增长。尽管中国茶叶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但中国茶叶的种植结构与国际市场的消费结构不完全接轨,红茶在竞争对手压力下难以“突围”,特种茶

31、的国际消费潮流尚未形成,出口仍以绿茶为主,多茶类优势未充分体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行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省份,出产的高品质绿茶,凭借其优良品质获得朝廷垂青,成为唐、宋、元、明、清五朝的皇家贡品。具有清香馥郁、甘香醇厚等特点,为国内茶界所公认。贵州是绿茶大省,但绿茶基地大省并不意味着是必然的绿茶大省,那是茶叶产量、质量、品牌和价格等方面的综合,要建设绿茶大省必须从基地建设这个源头抓起,因此,建设好贵州绿茶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32、。近年来,贵州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据介绍,目前,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466.3万亩,五年新增茶园350万亩,从全国第10位跃升到第2位,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将发展到700万亩,为贵州茶叶在10年内实现千亿产值打下坚实基础。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51.6亿元(预计2012年可达85亿元)。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茶叶的供求情况分析表明,2011年下半年,我国茶叶供求状况趋好。供求平衡的品种有:炒青毛茶、烘青毛茶、特种绿茶、精制炒青绿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精制乌龙茶;供过于求的品种:红毛茶、功夫红茶、精制烘青茶坯、玉兰花茶、乌龙毛茶、紧

33、压茶。叶茶叶市场仍然是需求旺盛,茶叶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开发潜力。2011年国内茶叶消费进一步提升,呈现多茶类、高品质发展趋势。从茶叶消费种类看,绿茶消费仍占市场大头,其它品种茶类积极跟进。乌龙茶市场稳步扩大,红茶消费市场不断提升,普洱茶市场总体趋于平稳并呈恢复性增长。绿茶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茶类。2011年,全国绿茶价格前期增幅较高,后期回落幅度不明显,名优茶畅销,大宗绿茶消费情况总体变化不大。绿茶整体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10%15%。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但把茶叶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全省已有84个县、市、区、特区种植和生产茶叶, 在全国所

34、占比例分别达到4.17%,在全国20多个产茶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分别位居第八和第十。贵州省茶叶市场由于产量少、单价低,茶叶产业的经济总量也较小,全省茶叶产业的经济收入还不及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收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型高品质茶叶价格有普遍上涨的趋势。目前,有机茶销售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国际国内市场都呈供不应求态势。全世界有机茶销量为每年6000吨左右,其中红茶为4000吨、绿茶为2000吨。在有机茶主要销售市场的欧洲、美国、日本等地,有机茶销售只占茶叶总销量的1,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茶销量却以30的高速度每年递增,国际市场上有机茶价格呈跳跃式上涨,售价高出

35、一般名茶八成甚至一倍以上,有机茶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在茶叶出口市场上,欧盟国家对我国茶叶的进口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农残等指标限制,国际市场也对茶叶的健康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有机食品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从国际市场来看,欧盟国家虽然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大多数有机农产品基本能满足需要,但是这些国家都不产茶,有机茶必须依赖进口。近几年来,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包括茶叶贸易公司,有机食品贸易公司和其他贸易公司在内,都有国外客户求购有机茶,特别是有机绿茶。在欧美国家有机食品销售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约510,而茶叶不到1的市场现状下,国际市场将有非常大的

36、发展空间。目前有机食品在欧美等国家食品市场上,特别是超级市场等主流销售渠道销售出现跳跃上升。根据欧盟有关有机认证机构和贸易商提供的信息,有机茶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有机茶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有机茶作为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每年的出口量都呈良好的增长趋势。但是我国的有机茶销售市场并不十分畅通,有待开发的国际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生产有机茶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生产的有机茶符合有关农业标准,有机茶产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小,且大多是供应出口,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但随着人们对有机茶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红茶类分为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又

37、称为条红茶,是一种外形成条状的条形红茶。工夫红茶分为芽形、叶形、碎片末形。 芽形工夫红茶,是一种外形细嫩的芽尖形工夫红茶。红碎茶又称分级红茶,是一种切碎红茶。红碎茶最适宜调饮式饮法,是国外最流行,饮用人数最多的红茶品种。我国红碎茶分四套标准样生产,贵州大量种植的茶叶适宜于中小叶型的切碎红茶,即第三套样体型的中等,香味鲜浓的红碎茶。小种红茶为我国的特种红茶,主产于福建,有一种松烟香和桂圆汤味,主要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中国发明了红茶后的400年间,中国人却很少人饮用红茶,而红茶传播至欧美国家后却成为主流饮料,至今不变。从2008年开始,红茶生产开始回暖。从2009年开始,有15个产茶省份开始重视

38、红茶生产,一些历史名茶得到恢复和发展,一些创新红茶纷纷进入茶叶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些高等级名优红茶受到人们的青睐。2010年,中国大陆茶叶总产量141.3万吨,红茶产量9万吨,对比2005年的47941吨增长了87.73%。估计至2011年可以达到或超过1989年历史最高水平的131255吨,已显现出中国红茶产业发展的曙光。在广州和深圳举办的2011年春季国际茶博会上,红茶成为新的亮点。安徽祁红、福建坦洋工夫红茶,广东英德红茶、河南信阳红、甚至锡兰红茶等齐亮相,特别是英德红茶设置大摊位,供广大消费者品饮英德红茶,至少有万人前往品茶,消费者品饮英德红茶后赞不绝口,大多数消费者品饮后踊跃

39、购买,会期四天,至第三天就销售了大部分产品,至第四天全部产品销售一空。广州茶博会上,茶性温和的红茶与黑茶是目前茶叶市场上最闪亮的明星。专家提出,面对机遇,企业应该走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同发展之路。由于红茶热销使市场预期一致看好,尤其在可观的经济效益刺激下,全国各产茶区纷纷绿改红、乌改红,从而导致了红茶产量的快速上升。2011全年,红茶总体产量继续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于红茶受到消费者追捧,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看好,目前,中国红茶产区已发展至福建、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河南等17个省、区、市,红茶商品出现了科技含量提高,品牌意识

40、增强,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国内红茶市场走势强劲,而国际红茶市场对我国红茶有着客观的刚性需求,这对促进中国红茶产业的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红茶产业经历了400余年的历练,红茶已成为世界上生产量、贸易量、消费量最大宗的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世界茶叶市场就是红茶市场,已形成一个宠大、完整、先进的红茶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追求“天然、环保、健康”已成为国人的共识,红茶必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对保健的需求,并适应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其市场空间前景非常乐观。

41、4.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采取省内省外市场并举,批发与零售并举,以批发为主的营销模式。1、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省内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增加产品的省内市场份额,寻找新的市场,积极开拓省外市场。2、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新技术农业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改变了传统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3、逐步扩大规模经营,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积极引进和筹集资金,扩大茶叶生产加工规模,同时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资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走集

42、约化经营之路。4、创立自有茶叶品牌,整合资源,发挥品牌效应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贵州当地的茶叶公司生产提供的茶叶品种系列多次在国内的茶叶博览会、展览会、评比会上获得大奖,市场前景较好,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生产基地建设阶段,公司提出了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利用为品牌茶叶公司提供优质茶园原料和委托加工的优势,在确保品牌质量的同时,不断开发创新具有自有品牌特色的名特优茶叶产品,同时要不断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增加产量、提升档次,通过品牌推广,发挥效应,提高效益。5、加强销售网络及营销队伍建设目前公司已建立起销售队伍,全面进行信息跟踪,直接面对消费者。随着企业的发展,产量

43、增大,产品的增多,销售人员可逐步扩大,网络可进一步的加强。4.3市场风险分析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茶叶市场已逐步进入竞争阶段,市场份额将越来越集中,一些无品牌,无经济实力的小企业,若管理不当,很易被市场淘汰。对于市场风险,随着消费者的变化而变化,项目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应充分考虑产品价格、品质、成本、竞争对手、消费者的心理等因素。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1、本项目将形成一个以规模化种植和发展地方茶叶加工为主,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辅的格局,通过先进的产后加工,使产品的综合成本降低,在价格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按HACCP体系进行管理运行,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在现代经营

44、思想的指导下,获得扩展企业发展的更大生命力和产品销售力,通过高品位的形象设计,形成企业、产品、商标三位一体的形象战略,强化企业文化意识和凝聚力,提高品牌形象。3、加强核心种植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优质茶叶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增效高产,原料品质优且安全。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5.1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园区建设中的有机茶种植及加工项目,总投资为45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1、扩建完善茶园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有:砍杂撩壕,平整土地,砌坎保土,抗旱、排灌设施,新建50m3地头水柜60座,茶园区操作操作便道,购置相关生产工具等并在园区建设凉亭等供

45、茶园旅游服务。2、配套建设3条茶叶加工生产线,在达产后稳定生产期年产各种干茶共计约280000公斤干茶;生产线为10000亩茶园种植采摘的茶青配套加工服务,使种植的茶青得到有效的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自有茶园茶青供应不足时,可以外购茶青加工生产。购置3条茶叶加工生产线的相关设备:上料提升机、杀青机、网输风选头、摊凉机、回潮机、皮带输送机、提升机、皮带输送分料、方架揉捻机、解块机、网带烘干机等。3、新建3座茶叶加工生产厂房,建筑面积共计约3000m2。加工生产厂房主要包含:摊青间、萎凋间、发酵间、仓库、包装车间、质检室等。5.2产品方案5.2.1项目产品方案项目产品为茶园采摘茶青经过配套加工

46、厂深加工的干茶产品,方案见表51。表51 项目产品方案及规模表序号产品名称年产量(Kg)单价(元)备注1茶叶(包括名优绿茶、大众绿茶和红茶)28000070按各种等级产品市场平均价估算合计2800005.2.2主要产品介绍本项目的绿茶产于贵州省西北部纳雍县鬃岭镇茶场,产地海拔1800米,山峦叠翠,风景秀丽,生态环境幽雅,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产品选用优质鲜叶,经过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外型洁净、匀称、细嫩、汤色嫩绿、明亮、香高持久等特点。红茶是全发酵茶,它是以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共同特点“红汤红叶”。 我国较有代表性的红茶有:被称为“茶中英豪”的祁门红茶,被称为“茶中明星”的云南红茶,被称为“后起之秀”的英德红茶。红茶因发酵作用,营养保健成分与绿茶有一定区别,其性温和,适应大多数人饮用,是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用形式最特别的一大茶类。饮用红茶则多以调饮式为主,常加入牛奶、方糖、柠檬汁等调和饮用,对于加强营养有良好作用。第六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