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86291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研报告-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9113.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主编单位: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电力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利 部电力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利 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的通知电办(1993)112号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根据能源部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能源技198812号文)所编制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现予发布其名称为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编号DL502093,自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起实行原水力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D12384(试行)同时废止。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

2、社出版发行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为本规程今后的修订提供依据并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日1总则1.0.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根据国家计委有关规定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规模较小条件简单的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可适当简化特别重要的大型和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可根据需要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不同类型工程应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有所取舍。1.0.3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或水利水电专业规划的要

3、求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评价。1.0.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本工程建设任务和综合利用的主次顺序。(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3)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4)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5)基本选定工程规模。(6)选定基本坝型和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初选工程总体布置。(7)初选机组电气主接线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和布置。(8)初选金属结构设备型式和布置。(9)初选水

4、利工程管理方案。(10)基本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初选施工导流方式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11)基本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查明主要淹没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专项设施迁建的可行性规划和投资。(12)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3)提出主要工程量和建材需要量估算工程投资。(14)明确工程效益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15)提出综合评价和结论1.0.5下列资料可根据需要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1)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2)中间讨论或审查会议纪要(3)水文分析报告(4)工程地质报告(5)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移民安置和淹没处理

5、可行性规划(7)经济评价报告(8)重要试验和科研报告1.0.6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本规程第213章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2综合说明2.0.1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和所在河流(河段)的规划成果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过程2.0.2简述工程的自然条件水文主要成果区域地质水库地质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2.0.3简述工程建设的任务和作用工程规模及综合利用效益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移民及处理环境影响评价2.0.4简述工程场址坝(闸)址厂(站)址基本坝型和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工程布置施工导流对外交通工程控制进度主要工程量和材料劳动力投资估算等2.0.5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论2.0.6今后工作的建议2

6、.0.7附图附表(1)工程位置图(2)工程总布置图(3)水库淹没范围及移民安置区示意图(4)水电站接入系统地理位置图(5)工程施工总进度表(6)工程投资总估算表(7)工程特性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3水文3.1流域情况3.1.1说明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水利水土保持概况3.2气象3.2.1说明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探空站测风站)分布与观测情况3.2.2概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性3.3水文基本资料3.3.1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观测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和高程系统水位流速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等3.3.2水文资料复

7、核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作出评价3.4径流3.4.1径流系列及其代表性论证进行年月径流的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说明径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分析论证径流系列代表性3.4.2径流计算(1)进行设计依据站和区间的径流计算提出工程场址年径流参数的计算成果和径流计算成果(2)说明径流调节代表段(年)的选择原则选择代表段(年)说明实测站枯水流量及持续时间历史枯水调查情况分析枯水径流特性3.5洪水3.5.1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概况3.5.2洪水特性洪水的时空分布特性洪水成因3.5.3历史洪水与重现期的确定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和洪

8、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3.5.4设计洪水(1)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进行还原插补延长和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分析洪水过程线的特性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绘制(或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分析检查其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3.5.5入库洪水入库设计洪水的推求方法和采用成果3.5.6可能最大洪水推算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经综合分析提出所采用的成果3.5.7分期设计洪水(1)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峰和洪量系列统计原则进行参数计算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合理性(2)为

9、水库调度运用计算分期洪水需说明划分前汛潮后汛潮的根据3.5.8洪水地区的组成和遭遇分析洪水地区组成规律和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进行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和提出采用的成果3.5.9涝区设计排水流量根据流量或暴雨资料推算涝区的设计排水流量3.6地下水3.6.1对灌溉及供水工程应说明本地区地下水的储量可开采量水质及分布3.7泥沙3.7.1说明泥沙来源进行资料的还原和插补延长对泥沙资料精度进行评价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及颗粒级配矿物成份等成果3.8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8.1说明工程场址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方法提出采用成果3.9水文预报站网规划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3.9.1初步规划施工期水(

10、雨)情测报站网提出增设测报站的数量站址和报汛通信方式3.9.2论证运行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必要性初选遥测站网提出报汛通信方式编制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3.10冰情3.10.1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开河形势分析工程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等的可能性并估算对工程的影响3.11潮汐3.11.1说明工程所在地区的潮汐规律及特征水位潮汐与洪涝水遭遇特性分析计算确定设计潮汐水位过程线等3.12水面蒸发3.12.1说明流域及邻近地区蒸发器皿类型安装方式观测情况不同蒸发器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分析确定年月水面蒸发折算系数提出水面蒸发量特征值3.13根据需要进行专门观测和分析计算的其他问题3.14附图附表和专题报告3.1

11、4.1附图(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气象站和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径流暴雨洪水暴雨量泥沙插补延长的主要相关关系图(3)年(汛期枯期)径流暴雨频率曲线图(4)洪峰洪量关系图(5)洪峰和各时段洪量(暴雨量)频率曲线图(6)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图(8)悬移质推移质颗粒级配曲线图(9)其他有关附图3.14.2附表(1)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2)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3)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4)年月输沙量系列表(5)其他有关附表3.14.3专题报告(1)基本资料复核报告(2

12、)历史洪水调查复核报告(3)可能最大洪水估算报告(4)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4工程地质4.1概述4.1.1概述勘察工作经过进行的勘察工作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4.2区域地质4.2.1概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震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可溶岩地区要着重说明喀斯特发育情况和规律4.2.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分析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对工程规模大和构造复杂断层活动性比较强烈的地区应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专门论证和地震危险性分析4.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3.1概述水库区的地质条件论述产生水库渗漏浸没库岸失稳和固体径流来源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并进行初步评

13、价4.3.2说明可能被淹没的矿产及其分布和受水库影响的程度4.4坝(闸)厂(站)址及枢纽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4.1概述各比较坝(闸)厂(站)址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倩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4.4.2论述各比较坝(闸)厂(站)址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坝(闸)基泄洪建筑物地基和边坡消能冲刷区岸坡的稳定条件渗透和渗沉稳定条件沉陷变形和液化条件地面厂房(泵站)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地下厂房洞脸和围岩的稳定条件深埋地下厂房和构造活动强烈地段还应分析说明地应力情况说明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分析可能产生渗漏的

14、地段提出坝(闸)厂(站)址选择意见和枢纽布置建筑物型式的初步意见4.4.3评价选定坝(闸)厂(站)址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或初步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的意见4.5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4.5.1概述各比较路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4.5.2论述各比较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明渠线路着重说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渗透水及易崩解易溶岩土层的分布及其对稳定和渗漏的影响初步预测产生边坡失稳湿陷胀缩冻融管涌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等

15、问题的可能性对隧洞线路着重说明进出口洞脸交叉段浅埋段和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稳定条件对埋深大的洞线还要初步分析地应力场岩爆地温等情况对通过可溶岩地区的线路应说明喀斯特发育情况预测围岩稳定和发生涌水涌沙的可能性提出线路选择的意见4.5.3评价选定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初步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6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4.6.1概述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古河道情况分段阐述堤基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预测堤防挡水后地基和堤内相邻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处理措施4.6.2分段概述河道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含水层的分布等水

16、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河道岸坡的稳定性4.7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4.7.1概述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毛细管水饱和带的埋深含水层的分布和结构分区阐明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初步预测工程建设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引起土壤次生渍化沼泽化的可能性及其防治措施4.8天然建筑材料4.8.1初查天然建筑材料说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和人工骨料的产地位置数量质量和运输开采条件4.9结论4.9.1扼要综述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和结论以及对坝(闸)厂(站)址及堤输(排)水线路选择的意见提出对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4.10附图附件4.10.1附图(

17、1)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2)水库区综合地质图(3)坝(闸)厂(站)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及剖面图(4)各比较坝(闸)厂(站)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剖面图(5)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图剖面图(6)堤防河道工程地质图剖面图(7)灌区水文地质图(8)灌区土壤分布图(9)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10)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井洞展示图4.10.2附表附件(1)岩土水质试验报告及成果汇总表(2)地震烈度鉴定书或地震危险性分析报告(3)矿产资源的鉴定意见(4)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5)物探报告5工程任务和规模5.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1.1概述工程所在河流的规划成果及审

18、查主要结论5.1.2概述与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及远近期发展规划5.1.3概述工程在所在江河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兴建本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5.2综合利用5.2.1概述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和主次顺序协调各部门的要求并确定可能达到的目标5.2.2基本选定工程规模5.2.3基本选定工程的正常蓄水位和防洪高水位初选其他特征水位5.2.4提出不同水平年水库和下游泥沙冲淤计算和回水成果对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研究长期保持有效库容的措施和调水调沙运用方案5.2.5初选水库的调度运用方案(包括与其他共同承担防洪发电等任务的联合运用方案)5.3水力发电5.3.1电站建设的必要性说

19、明国民经济近期和远景计划要求及电力系统运行特性(水火电比重负荷特性及调峰要求等)结合地区(必要时包括相邻地区)的能源供应条件综合论证本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近期开发的必要性5.3.2供电范围概述工程影响地区的经济情况及发展计划对能源资源及开发条件和开发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本工程的规模和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论证供电范围必要时需研究远期供电范围对远距离跨区域供电要论证输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5.3.3负荷预测(1)说明供电区历史用电增长规律和电力供需平衡现状根据国家长远计划调查和分析主要用电户的用电需求及城乡公用事业生活用电的发展趋势对用电及负荷的逐年增长作出预测(2)对负荷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列表说明各

20、设计水平年的负荷特性指标5.3.4水库水位选择(1)说明规划阶段确定的梯级衔接水位结合本阶段调查的水库淹没数据和制约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初选其它主要特征水位对分期开发的水电站应分别拟定初期及最终规模的正常蓄水位及其他主要特征水位(2)当利用已建水库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时应对该水库原有功能有否受影响进行分析必要时应计入工程改建的补偿费用5.3.5装机规模及装机程序(1)概述电力系统发展预测的负荷及电量系统水火电比重电力开发计划以及已建在建和拟建水火电的特性通过电力电量平衡拟定本电站的工作容量及备用容量结合电站的调节性能及对下游已建在建的梯级水电站的效益增值

21、经全网综合经济分析基本选定装机容量拟定装机程序和相应的必须容量及电量(2)在通航河流上要说明航运对装机选择的制约必要时提出解决措施(3)对远景能量指标变化大的水电站要研究最终装机规模预留机组或后期扩建的可能性与合理性(4)对抽水蓄能电站尚应研究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平衡抽水电源的可靠性及上下库的水量平衡等问题并应说明负荷特性不确定性对装机规模的影响5.3.6径流调节及能量指标(1)概述径流系列计算时段的原则及成果(2)概述调节计算的原则及方法表列选定径流系列(或代表年)逐年逐时段的调节流量出力及水头等指标计算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发电量视需要分列保证电能及季节电能对具有调节库容的工程尚需计算梯级和跨流

22、域补偿调节的能量效益(3)对抽水蓄能电站需明确调节周期说明年发电量及抽水耗电量计算的方法和成果必要时应单独列出利用天然径流的年发电量及其月分配(4)对调节程度高的水电站需编制水库初期蓄水发电计划并预测本电站及下游已建梯级电站能量指标调查初期蓄水及调峰时对航运和其他部门的影响并提出减缓措施(5)对分期开发的工程要分别列出初期和远景的保证出力及年平均电量5.3.7泥沙冲淤分析及防沙措施(1)概述泥沙特性泥沙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水库调节性能水库形态水沙特性进行水库冲淤计算(2)泥沙问题严重的水库应研究长期保持调节库容的措施(3)引水式电站应研究闸和进水口的引水防沙运用方式(4)梯级

23、电站应研究工程对上游梯级尾水的影响(5)水库运用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5.4防洪5.4.1概述流域的洪水特性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5.4.2论证防洪保护对象选定防洪标准确定防洪工程的总体方案5.4.3水库(1)分析水库工程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拟定水库泄量的标准及运用方式(2)基本确定防洪库容及相应防洪高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初选设计校核洪水位及泄洪设施的规模5.4.4河道与堤防(1)概述河道堤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安全泄量(2)论证选定新开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3)基本选定行洪断面型式推算洪水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4)对重点防护的河堤初选河道整治工程(5)初选跨河穿堤建筑物的位置和规模(

24、6)研究河道滩地利用方式规划防护林带5.4.5行蓄洪区(1)基本选定行蓄洪区范围行蓄洪标准和行蓄洪水位及相应容积(2)基本选定行蓄洪区工程总体布置(3)研究滞洪区内部排灌及生产方式(4)基本选定骨干工程的规模及主要参数(5)制定行蓄洪区的运用原则初步制定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5.5灌溉5.5.1概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及灌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水利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兴建灌溉工程的必要性5.5.2分析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进行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初选灌区开发方式确定灌区范围选定灌溉方式5.5.3调查灌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灌区土地利用规划初定灌溉面积和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以及计划

25、产量等5.5.4分析灌区可能产生涝盐碱化的原因结合灌区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初拟灌区水利土壤改良分区论述灌区排水工程的必要性和排水工程的初步规划选定排水方式5.5.5拟定设计水平年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5.5.6分析不同水文年型的作物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拟定不同年型的灌溉制度初选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灌区供需水量平衡拟定灌溉年用水总量和年内分配5.5.7基本选定灌溉工程整体规划和总体布置方案水库的灌溉调节水量库容及相应水位引水枢纽及泵站等其他水源工程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干支渠及交叉建筑物的位置设计规模以及灌区内部调蓄泥沙处理排洪排水防治盐碱化等工程的主要参数5.5.8提出典型区田间灌排

26、渠系布置规划5.6治涝5.6.1概述涝区的涝水特性涝灾和治涝要求5.6.2基本选定治涝区范围和治涝标准5.6.3基本选定治涝区的排水区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总体布置5.6.4基本选定治涝骨干工程的规模及主要参数5.6.5初选主要交叉建筑物规模初选排水典型区布置5.7城镇和工业供水5.7.1概述供水地区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总量和开发利用状况基本确定供水地区范围供水主要对象对不同水平年的水量和水质的基本要求5.7.2选定不同对象的供水保证率和相应的典型年的供水量基本选定供水工程的总体规划包括水源工程和输水系统的布置等5.7.3基本选定供水水库的调蓄库容相应水位及输水扬水工程的规模和主要参数5.7.

27、4提出水源保护调度运用的要求5.8通航过木5.8.1调查客货和木(竹)运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通航标准及过坝(闸)客货和木(竹)设计运量5.8.2论证工程区上下游通航水位流量的范围5.8.3确定过坝设计最大船舶吨位确定过木(竹)排型尺寸5.8.4基本选定过坝(闸)建筑物或设施的规模5.9垦殖5.9.1概述垦殖区暴雨洪水径流台风潮汐泥沙等特性和地形地质条件5.9.2概述地区垦殖规划论述垦殖的必要性初选垦殖范围和方式5.9.3初选垦殖区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开发利用规划5.9.4分析可利用的淡水水源水量及其保证率5.9.5初选防洪防潮灌排标准及相应工程布置方案5.9.6基本选定挡水堤线设计洪

28、水位挡潮水位及堤顶高程涵闸的规模及主要参数5.9.7分析垦殖对河口港湾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意见5.10附图5.10.1附图(1)流域(河段)综合利用示意图(2)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3)水库库容面积曲线(天然及淤积后)(4)电力电量平衡图(5)防洪工程位置图(6)灌区工程布置图(7)治涝工程布置图(8)供水工程水源及路线布置图(9)垦殖工程布置图(10)其他6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1工程等别和标准6.1.1确定工程等别及主要建筑物的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确定地震设防烈度6.2工程选址6.2.1研究工程场址(如坝址闸址厂址站址堤线渠线等)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型

29、式及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投资环境影响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经综合论证比较选定工程场址6.3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6.3.1根据选定的工程场址条件和基本选定的工程规模经综合论证比较确定基本坝型6.3.2初选工程总体布置及引水输水泄水发电通航过木过鱼等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6.4主要建筑物6.4.1说明初选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控制高程主要尺寸6.4.2进行水力计算说明泄流能力上下游水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分析成果对重要工程项目需进行必要的水工模型试验对多泥沙河流的重要工程项目必要时需做泥沙试验以验证工程布置的合理性6.4.3说明稳定应力变形渗流等计算方法和初步成果6.4.4初步分析围岩稳定初选地下洞室的

30、位置结构衬砌支护型式6.4.5说明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渗透及渗流稳定初步分析成果初选基础处理措施6.4.6说明防沙排沙防污排漂防冻抗冻抗震等工程措施6.4.7初拟主要建筑物及基础观测设计提出观测要求观测设施(设备仪器)及其布置6.4.8分项提出各建筑物及基础处理工程量6.4.9对有分期开发要求和提前发挥效益的工程应提出相应的工程设计6.5附图附表6.5.1附图(1)工程场址方案比较工程布置图(2)选定场址工程总布置方案比较图(3)坝型比较布置图剖面图(4)各类工程主要建筑物型式方案比较布置图剖面图(5)推荐的工程总布置图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6.5.2附表(1)工程选址方案比较汇总表(2)工

31、程总布置方案比较汇总表(3)坝型选择方案比较汇总表7机电及金属结构7.1机组7.1.1经方案比较论证初选水轮发电机组或水泵电动机组的型式单机容量或单机流量台数及主要参数7.1.2提出水轮发电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或水泵电动机暂态分析的初步成果7.2接入电力系统方式7.2.1初选水电厂(泵站)的运行方式送电或受电方向容量距离交直流电压等级出线或进线回路数7.3电气主接线7.3.1根据动能特性和接入电力系统方式进行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和计算初选电气主接线初定抽水蓄能电厂的启动接线方案必要时应初步论证分期过渡方式7.4主要机电设备选择7.4.1初选进水阀厂房桥机等主要机械设备7.4.2根据本工程的调度管理方

32、式初选主要电力设备如选择全封闭组合电器方案应进行比较论证7.4.3初选控制保护远动通信(包括接入系统和水情测报系统)方案和主要设备7.4.4对机电设备有特殊要求或有大重件运输等特殊问题时应专门论证并简述其可行性7.5机电设备布置7.5.1初选机电设备的布置方式7.5.2初选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的站址型式和布置7.5.3初选直流接地极极址位置7.6金属结构7.6.1研究并初选各水工建筑物(如泄水引水输水电站泵站等)闸门栏污栅阀和启闭机等的布置型式尺寸容量和数量7.6.2论证并初选其他建筑物(如通航过木过渔等)金属结构及机械设备的规模型式主要参数和布置方案7.6.3列出主要金属结构分项(技术参数

33、工程量等)汇总表7.7采暖通风7.7.1初选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设备及其布置7.8消防7.8.1初选水电厂(泵站)厂区主要建筑物及通航设施等消防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方案7.8.2初选主要消防设备7.9附图附表7.9.1附图(1)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2)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图(3)推荐方案电气主接线图(4)厂房及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设备布置图7.9.2附表(1)机组方案比较表(2)主要机电设备表8工程管理8.1管理机构8.1.1提出工程管理机构设置的初步方案初步确定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生产生活的用房规模8.2管理办法8.2.1提出水利工程的管理办法初步确定工程管理和保

34、护区的范围提出土地征用利用和管理的初步意见研究库区行蓄洪区滞涝洼地等土地利用原则管理办法和主要措施9施工组织设计9.1施工条件9.1.1概述对外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现况及近期拟建的交通设施9.1.2简述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水文气象冰情等基本情况9.1.3施工期(包括初期蓄水)通航过木排水下游排冰及供水等要求9.1.4建筑材料的来源水电等供应条件当地可能提供修配加工的条件9.1.5对工程建设期的有关要求及意见9.2天然建筑材料9.2.1调查分析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石料土料等各种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开采获得率与利用率及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料场提出开采工艺选择开采运输及

35、加工设备9.3施工导流截流9.3.1初选各期导流及拦洪渡汛标准施工时段导流流量导流渡汛方式研究导流建筑物的型式与布置提出相应工程量研究施工期通航过木排冰下闸蓄水下游供水等措施和安排9.3.2初选截流方式及下闸蓄水时段流量9.4主体工程施工9.4.1初选主体工程(包括导流工程)的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估列主要施工机械设备9.5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9.5.1基本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和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研究主要施工工厂生活设施的规模并进行规划和布置研究弃渣场规划提出临建工程量及施工占地9.6施工总进度9.6.1提出施工总进度并说明安排原则研究提前发挥工程效益和提前发电的措施方案9.6.2提出工程筹建期工程

36、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控制进度论述各阶段施工控制性进度和相应施工强度进行施工强度及土石方平衡估列工程所需三材数量和劳动力9.7附图附表9.7.1附图(1)对外交通图(2)施工导流方案布置图(3)主要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布置图(4)施工总布置图9.7.2附表(1)施工总进度表(2)工程量汇总表10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10.1淹没处理范围及实物指标10.1.1简述水库区地理位置淹没涉及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10.1.2选定库区移民和征地的设计洪水标准及泥沙淤积计算年限计算相应回水线初定淹没处理范围对公路铁路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城市文物古迹等应按相应的洪水标准确定淹没影响程度10.1

37、.3说明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淹没实物调查的方法和时间分析调查成果的精度表列出不同水位方案的实物指标分析淹没主要控制地段的淹没对象提出对选择水位的意见查明推荐方案的主要实物指标成果并计算影响人口和增长人口估算设计水平年的总移民规模10.2移民安置10.2.1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析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和安置条件提出推荐水位方案的初步移民安置规划说明移民安置方式去向地点以及恢复和发展生产生活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研究工程防护减少淹没的可行性10.2.2初步选定乡镇及城市新址提出迁建的可行性规划10.2.3提出下阶段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的意见10.3专业项目设施改建10.3.1说明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淹

38、没范围内的重要工矿企业交通电力电信及文物古迹等改建迁建或防护的可行性规划并征求各主管部门的意见10.4淹没处理投资估算10.4.1按照国家现有政策规定针对淹没的实物数量质量以及移民安置区必要的基础设施分项估算农村及集镇部分的投资根据初步规划估算各专项设施所需要的迁建投资10.4.2汇总列出分项投资总投资并估列分年投资10.5工程永久占地10.5.1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工程占地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占地应说明占地范围实物指标移民安置初步规划并估算补偿投资10.6附图附件10.6.1附图(1)水库淹没示意图(2)水库水位与面积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及投资关系曲线图(3)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图(4)移民安置可行性规划

39、示意图(含各专业项目迁改建等)10.6.2附件有关各部门间协议和文件11环境影响评价11.1环境状况11.1.1简述工程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11.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1.2.1简述工程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因子影响的预测和评价11.3综合评价与结论11.3.1简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11.3.2说明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工程兴建后环境总体的变化趋势提出评价结论从环境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1.3.3简述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规划估算相应的投资11.4附图附表11.4.1环境状况各调查点及环境监测断面分布图11.4.2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环境监测)投资估算表12工

40、程投资估算12.1编制说明12.1.1工程概述主要包括河系兴建地点对外交通条件水库淹没耕地及移民人数工程永久占地及移民人数工程规模工程效益工程布置型式主体建筑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总用量施工总工期和工程从开工至开始发挥效益工期施工总工日和高峰人数等12.1.2投资主要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和静态总投资工程从开工至发挥效益静态投资单位千瓦投资单位电度投资等12.1.3编制原则和依据工程投资估算按估算年的价格水平编制估算静态总投资是控制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静态总投资的依据其编制深度应与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规定一致投资估算应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进行项目划分定额费用标准以及有关规定进行编

41、制12.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2.2投资估算表12.2.1投资总估算表12.2.2建筑工程估算表12.2.3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12.2.4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12.2.5临时工程估算表12.2.6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用估算表12.2.7其他费用估算表12.2.8分年度投资估算表12.2.9主要工程单价汇总表(建筑与安装工程分列)12.2.10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12.2.11主要材料工日数量汇总表12.3附件12.3.1人工预算单价计算书12.3.2主要材料运输费用及预算价格计算表12.3.3电价计算书12.3.4砂石料预算单价计算书12.3.5主要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表12.

42、3.6建筑安装工程单价综合系数表(建筑与安装工程分列)12.3.7安装工程材料费调差系数计算表12.3.8安装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调差系数计算表12.3.9主要工程单价计算表(建筑与安装工程分列)12.3.10其他费用计算书12.3.11计算人工材料设备预算价格和费用的有关文件报价资料12.4计算影子价格投资12.4.1在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编制影子价格投资其编制深度应与工程投资估算一致12.5外资工程投资估算编制12.5.1利用外资的工程要编制利用外资投资估算其编制方法可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利用外资概算编制办法或国际招标惯例进行编制13经济评价13.1概述13.1.1工程项目的任务规模主要效益

43、建设计划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计算方法和成果13.2国民经济评价13.2.1估算投资费用(1)说明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年度投资流动资金年运行管理费用(经营成本)的计算方法和成果(2)提出综合利用工程投资年运行费用分摊的原则方法和分摊成果13.2.2效益估算(1)概述经济效益估算方法和主要参数(2)提出工程项目总经济效益和分年效益(3)提出综合利用工程效益分摊的原则方法和分摊成果(4)概述工程的社会效益13.2.3经济评价指标(1)概述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有关参数的确定(2)提出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成果(3)概述敏感性分析13.2.4国民经济评价(1)概述评价方法和准则(2)提出国民经济合理性评价

44、结论13.3财务评价13.3.1估算财务投资年费用(1)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流动资金年运行费用(经营成本)税金基金保险费贷款利息的计算依据方法和成果并列出分年度投资(2)说明建设资金的筹措利率使用条件和还贷要求(3)对综合利用工程说明财务投资和年费用分担原则方法和数额以及投资的分年安排13.3.2财务效益估算(1)提出财务效益的内容和分年的财务效益(2)提出工程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分年效益13.3.3财务评价指标计算(1)说明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的方法财务盈利能力消偿能力和外汇效果的分析成果(2)核算产品成本产品出厂(上网)价格还贷资金和贷款偿还期(3)说明敏感性分析成果13.3.4财务评价(1)说明

45、财务评价的方法和准则(2)提出工程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结论13.4利用外资项目的经济评价13.4.1概述利用外资的途径和使用还贷条件及利用额度13.4.2.提出偿还外资能力的分析成果13.4.3说明利用外资经济合理性财务可行性和评价结论13.5 综合评价13.5.1 提出工程项目综合评价和结论13.6 附图书、附表13.6.1 附图。主要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图。13.6.2 附表 (1)经济效益费用流程表(2)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3)财务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4)财务平衡表(5)贷款偿还平衡表(6)财务外汇流量表(7)利用外资项目现金流量表(8)利用外资项目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

46、资)附录A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其它工程的特性表可参照本表编制)表A1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 全流域 工程地址(坝址、闸址)以上km2 km2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实测与插补延长年份)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4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实测量大流量 实测最小流量 调查历史最大流量 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P=)m3/sm3/sm3/sm3/sm3/sm3/sm3/sm3/s实测日期实测日期实测日期5洪量 实测最大洪量(天) 设计洪水洪量(天) 校核洪水洪量(天)亿m3亿m3亿m3实测日期6泥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