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86307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长江云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 江 云 谷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助力皖云计划,推进行业应用让世界五百强云聚滨湖亚洲脉络有限公司劢杰电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二月39目 录前 言4第一章 项目简介5 一、亚洲脉络简介5 二、云计算业务介绍9 三、项目建设内容简介10 四、项目主要业务功能简介10 五、项目总投资及经济社会效益11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2 一、项目建设背景12 二、项目建设意义13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15 四、项目建设可行性15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20 一、建设总体规模20 二、建设总体方案说明20 三、国际化的业务发展21 四、高可靠的安全保障22 五、最先进的基础

2、设施25 六、高标准的管理体系28 七、良好的产业提升34 八、环保与节能36第四章 项目进度计划37第五章 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38 一、工程投资费用估算38 二、资金筹措38第六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38结 论41(前言):助力“皖云计划”,打造“长江云谷”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已经提出了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云计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产业进行发展。国家、相关省市均开始启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在国家的产业引导下,安徽、合肥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和外包服务的战略目标并积极落实,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长江流域重点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发达,

3、经济实力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具备打造“长江云谷”的便利条件和良好基础。“长江云谷“的发展将带动云计算产业的提升和经济的转型,使安徽、合肥的云计算产业应用、数据中心、金融灾备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亚洲脉络有限公司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高端数据中心运营公司,在香港、新加坡、上海成功运营多个高端数据中心,主要面向世界五百强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赞扬。同时国内云计算产业刚刚起步,未来10年内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长期关注和从事云计算业务的亚洲脉络有限公司决定抓紧长江流域、长三角地区、中原地区和安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投资建设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本可研将着重就

4、本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其在技术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一章 项目简介一、亚洲脉络简介(一)公司情况介绍亚洲脉络有限公司(ASIA TONE I-CENTER LIMITED)是专业运营IDC和云计算的高科技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总部设立于中国香港,在亚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正在进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亚洲脉络有限公司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管理最规范的高端数据中心运营公司,重点为世界五百强和金融客户提供高端数据中心业务与服务。亚洲脉络有限公司在亚洲主要城市布点,运营高端数据中心,为金融业、云计算、通信业、三网融合、世界五百强等企业和行业客户提供最基础的机房、设备存

5、储和支撑服务,满足重要行业和客户对数据中心和设备安全的高级需求。亚洲脉络有限公司已经在香港、新加坡、中国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区完成多个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国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战略布局,争取尽快形成中国的大规模高端数据中心运营。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亚洲脉络(合肥“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承担中国和长江流域、长三角地区、安徽省运营管理的前锋和重任,在未来的业务发展和规范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二)运营项目介绍中国香港:亚洲脉络(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建设有两个大型数据中心,合计面积近3万平方米,地点位于香港新界荃湾的亚洲脉络中心,主要为世界500强和金融机构服务

6、,是香港最高端的数据中心之一。新加坡:亚洲脉络(新加坡)有限公司(ADDRESS:20 Ayer Rajah Crescent,#02-05/07,Singapore 139964)目前运营一个3300平方米的数据机房,正在建设一个9000平方米的数据机房,是新加坡最高端的数据中心运营公司,客户主要是金融用户和世界500强用户。越南: 亚洲脉络(越南)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越南首都河内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数据机房,是越南唯一一个最高端的数据中心运营公司,将成为越南政府的数据存储和灾备基地,客户将主要是政府部门、金融用户和世界500强用户。中国上海:浦东金桥数据中心:亚洲脉络所属上海豪景信息科技有

7、限公司在上海浦东金桥科技开发区川桥路1000号运营有高端IDC项目,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是中国最高规格的数据中心,累计投资2亿元,专门为世界500强和金融机构服务。在该公司目前的79个现有客户中,有11户世界一百强客户使用该公司的业务,金融类客户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和咨询服务用户等,占据接近一半的份额。杨浦数据中心:亚洲脉络和所属上海劢杰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3388号上海矽钢场IDC项目,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定位为高端IDC项目,预计投资1.5亿元。杨浦数据中心是上海杨浦区重点建设项目和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是杨浦区为金融业提供服务的基础平台,同时也将成为上海金融中

8、心建设的重要载体。虹口数据中心:亚洲脉络和所属上海亚细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市虹口区建有IDC项目,合计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4千万元,主要满足金融行业的灾备需求。目前主要为外资和金融高端客户提供灾备和数据中心服务。中国广州:亚洲脉络正在广州建设有大型数据中心,占地100亩,一期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2013年底前完成建设,将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单体数据中心。广州数据中心采取产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在数据中心服务的同时,同步提供业务拓展、产业布局、行业培育和产业规划、办公服务等功能,为广东和广州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三网融合等产业提供基础平台和指出保障。广州数据中心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

9、政府的重点支持,将成为广州信息化、云计算和金融中心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广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有重要作用。中国天津:亚洲脉络正在天津建设高端数据中心,一期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2012年底前完成建设,将是天津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三)项目的运营主体公司亚洲脉络(香港)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规模的高端公共IDC运营商,总部设立于中国香港,在亚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正在进行香港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亚洲脉络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管理最规范的高端数据中心运营公司,重点为世界五百强和金融客户提供高端数据中心业务与服务。亚洲脉络在亚洲主要城市布点,运营高端数据中心,为金融业、云计算、通信业、三网融合、

10、世界五百强等企业和行业客户提供最基础的机房、设备存储和支撑服务,满足重要行业和客户对数据中心和设备安全的高级需求。香港劢杰电信(MAJI-TELECOM)有限公司是亚洲脉络负责电信业务的子公司,是香港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所属上海劢杰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的相关电信运营资质,主要向用户提供电路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是国内专为外企和行业客户提供服务的专业运营公司,拥有众多的光缆和行业客户资源。香港创建科技集团公司是亚洲脉络负责IDC设计、建设和集成的子公司,是亚洲最大规模的IDC设计、建设、运营公司,在亚洲处于行业垄断的地位。香港创建在国内设立有北京、上海、广东、西安、成都、昆明等多个亚世通工程公司

11、,专业为中国客户提供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服务。香港创建同时还建设有多个相关数据中心的产品工厂,提供全系列的生产、安装和代理、维护等业务。二、云计算业务介绍(一)云计算介绍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通过网络把多个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12、因此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社会化服务理念和模式。(二)平台即服务(PaaaS)平台即服务(PaaaS)是云计算的重要服务模式之一,核心是将计算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运行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运营商负责托管已创建的应用服务,并按月收取一定的费用,降低新公司进入市场的投资门槛。(三)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之一,将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在操作系统层面将计算基础设施(CPU/内存和存储/操作系统)等以出租的方式在虚拟网络VPN下为用户提供服务。整个供应过程自动化执行,无需人工干预。用户从服务中获得应用所需的计算能力,无需为支持这一计算能力的基础IT软硬件设施投入成

13、本。三、项目建设内容简介亚洲脉络长江云谷计算产业基地预计占地6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国内最先进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集产、学、研、用于一体,打造生产、生活、商务、休闲、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产业综合体”。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规划出存储灾备区、创新研发区、总部经济区、办公商务区、公寓生活区和会务展示区等六个特色功能区,真正形成综合性、多样化、全功能、经济适用的新兴产业基地。四、项目主要业务功能简介数据中心服务功能是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基础,也是合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灾备服务是云计算产业基地的重要基础,也是合肥金融行业发展的重

14、要切入点,同时也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云计算平台支撑服务是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推动合肥产业发展和应用而投资、建设的重要服务平台,它将实现“长江云谷”的基础功能并最终为未来“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自主技术创新功能:云计算产业基地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业应用推广功能:云计算的基础在应用,应用的基础则是在行业应用。确定几个重点行业作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攻关,拿出有竞争力的云计算应用,并全力推进,为云计算的普及和推广尽力。人才培养功能:云计算产业基地将以此为基础,加强云计算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建设国际性的数据中心和云计

15、算人才基地。产业孵化和投资融资功能: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联合政府、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等建立专门的云计算基金,为“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进行投资,为大学生创业和中小云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项目总投资及经济社会效益“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预计总体投资40亿元,打造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集聚和培育云计算和服务外包的产业实体,形成国际外包与服务的能力。“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在建成后将直接推动安徽、合肥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带动新信息产业的繁荣,形成新信息产业集群。从初期看,2年内将建成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使“长江云谷”云计算与数

16、据中心产业基地处于全国乃至全亚洲最先进的行列,同时将形成直接年业务收入3亿元。从中期看,五年内将形成一定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新信息产业集群,基地内部企业超过200家,年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年税收达到3亿元。从长期看,十年内将建成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新信息产业集群,基地内部企业超过600家,形成年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年税收超过5亿元的产业规模集群。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一)建设单位背景亚洲脉络有限公司(ASIA TONE I-CENTER LIMITED)是专业运营DC、IDC和云计算的高科技公司,在亚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管理最

17、规范的高端IDC运营公司,重点为世界五百强和金融客户提供服务。亚洲脉络在亚洲主要城市布点,为金融业、云计算、通信业、三网融合等提供最基础的公共机房支撑服务,满足重要客户对数据中心和设备安全的高级需求。亚洲脉络的主要业务包括数据中心业务、英特网数据中心业务、云计算业务、基础电信业务等,同时还提供云计算平台维护、数据中心建设、维护,数据中心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相关的风险投资、发展咨询、规划设计、流程管理等业务。(二)云计算发展政府背景1.国家十二五规划文件,明确云计算作为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2.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委关于落

18、实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文件,提出了云计算的具体发展思路、要求,初步确定了相关的标准,并开始启动北京等五个城市的发展试点工作。云计算在我国的发展正式起步。3.国家已经将服务外包作为下一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予以扶持,并明确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具体的指导文件和发展意见。4.国家金融办指出,所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落地金融机构和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支撑体系必须在国内落地,建设和服务体系必须在国内进行,以满足中国客户的各种本地需求,并且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进度要求。5.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合肥市和滨湖新区的发展重点之一。合肥市和滨湖新区以金融服务为重点,已经吸引了一大批银行、金融行业单位入住,初步形

19、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6.长江流域、安徽省内高端中立金融数据中心处于空缺状态。自2008年以来,面向高端客户提供DC和IDC服务的数据中心基本没有。安徽省内的DC和IDC主要集中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国有电信运营公司,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中立数据中心相对缺乏,高标准、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更是严重空缺。二、项目建设意义“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建设,对合肥乃至安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合肥具备直接服务世界五百强和各外资银行和证券机构的基础能力,对合肥未来的服务外包和云计算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牵引作用。1.“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合肥市委、市政府落实十二

20、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发展安徽云计算产业基地的需要,可以实现产业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2.提升合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水平,符合国际信息化的标准要求。公共数据中心建设历来是国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尤其是在9.11危机事件后,数据和灾备中心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城市必须提供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化城市基础实力重要体现。3.将大大推动安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云计算是未来高技术发展的重点,也已经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列入“十二五”计划予以扶持。“长江云谷”外包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为安徽云计算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支撑和高水平的服务,将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将大大推动合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许多

21、的世界五百强和金融公司入住合肥高端数据中心,将带来大量的IT外包需求。按照国际惯例,众多的IT管理机构和软件公司将在数据中心附近就近办公,方便管理,这将为合肥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也将争取很多的先机。5.带动合肥灾备产业的发展。“长江云谷”外包产业基地和高端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使合肥成为安徽、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的高端灾备基地。6.提升合肥的城市影响力。在未来的云时代,合肥率先布局云计算和相关产业发展,将形成“云集聚”效应和优势,吸引到长江流域、周边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加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使“长江云谷”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三、项目建设必要性1.云计算业务刚刚起步,在未来

22、10年内将处于高速发展期,尤其是长江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地,云计算业务将得到更加重点的发展。合肥在起步初期,布局云计算,将能够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2.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合肥和滨湖新区要真正发展好金融业,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金融灾备基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滨湖新区的金融数据中心将是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3.合肥面要真正发展国际外包,就必须能够有效吸引国际大公司和世界五百强的目光和注意,进而向国际提供服务。4.高等级的数据中心服务的发展具有投资大、回报率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滨湖新区要成功发展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产业,就必须寻找有国际影响力

23、和客户发展能力的公司合作,亚洲脉络拥有丰富的经验、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双方的合作是共赢的开始。5.提升合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要。建设符合国际信息化的标准要求的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竞争能力的体现。四、项目建设可行性(一)合肥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

24、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2011年8月22日,巢湖市和庐江县正式融入合肥。如今合肥市辖四县、一市、四区及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45.7万人。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市整体经济继续保

25、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著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进出口总额9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户,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96亿美元,增长27.8%。工

26、业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增长34.9%。新增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市投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二)滨湖新区发展迅速滨湖新区是合肥城市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大规划指引,大市政配套跟进,必将创建一个区域的奇迹。滨湖新区启动区位于徽州大道与方兴大道交口区域,北承合肥主城区,西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延滨湖新区核心区,距巢湖岸线3.8公里,总用地规模约3200亩。启动区处于合肥老城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滨湖新区的连接地带,与生俱来的卓越区位优势,承载着一个崭新蓝图的发展未来。启动区区域内水系较多,绿色环绕,美景如画。临近巢湖,天然水景,自然令人神往。启

27、动区规划建设塘西河十里生态湿地走廊,高标准建设滨湖新区沿河绿色生态景观。启动区绿化率将达到45%,日照充足。目光在这里驻足,心灵在这里栖息。启动区内有徽州大道、方兴大道、徽一路和紫云路四条交通干线。其中,徽州大道南接滨湖大道,往北穿黄山路直通市区,十五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合肥市中心。方兴大道将建成为连接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大型双向12车道。区域内的紫一路、紫二路、紫三路、紫四路和徽二路,结合四条主干道构成了整个区域内的便捷交通网络。为了更加方便区域的对外交通,在方兴路和徽一路交口地带还设置了大型换乘中心。以建设最宜人居的生态滨湖区为目标,滨湖新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规划建设配套功能区,其中包括寄

28、宿式高中、寄宿式初中、小学、交通枢纽与换乘中心、医院、SHOPPING MALL等生活配套设施。学校,从来都是区域生活比不可少的基础配套。结合地理形态、人文景观和商业传统,配合合肥的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扬和继承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滨湖新区启动区将建设大型徽文化风情商业街,打造出徽文化的经典街区,建设徽文化的旅游休闲基地。建设现代化星级宾馆群,在现有环境和满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按照现代审美的要求,融合建筑、园林艺术,全面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滨湖新区星级宾馆群将是合肥对外交流、面向世界的主要窗口,是滨湖新区的亮丽风景线和“点睛之笔”。(三)合肥的“141”城市发展规划确定

29、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合肥全市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工业产值60008000亿元, 城市人口350万,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远期主城市人口达到500万,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市将按“141”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城市空间布局在现有风扇形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城镇呈一体化发展,并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空间结构形成“141”的发展态势。 “一主城”范围为现状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设区,远期规划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三大功能:以老城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发挥商贸、金融资源优势功能;政府管理、服务

30、、文化、教育功能;现代服务、人居、科教、卫生等第三产业功能。“四组团”即向东、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市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化工工业园,形成城市东部组团,发展家电配套、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西南组团以经济开发区和上派为基础,发展现代大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装备工业基地;西组团以高新技术为特色,以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为核心,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组团整合双墩、双凤、庐阳工业区,重点发展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城市各组团之间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隔离,并穿插有河流水系、山体和绿色空间。“一个滨湖新区”即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全国独具魅

31、力特色的以休闲、旅游、商务、会展、居住为主的生态型、高档次现代化新城区。(四)合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合肥是中国政府首批的科教名城。拥有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光学机械研究所,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室),电子部第16、第38和第43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大学有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点大学;拥有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肥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

32、院、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安徽明星科技职业学院、民办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民办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民办三联职业技术学院、民办万博科技职业学院、民办安徽新华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等一批本、专科(高职)院校。合肥还有著名的安徽省级重点中学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八中。合肥是安徽省内以及华东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城市之一。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总体规模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预计占地规模为600亩,预计建筑面积为60万平方米。“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建设国内最先进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集产、学、研、用

33、于一体,打造生产、生活、商务、休闲、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产业综合体”。“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预计总体投资40亿元,打造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集聚和培育云计算和服务外包的产业实体,形成国际外包与服务的能力。二、建设总体方案说明亚洲脉络长江云谷计算产业基地将规划出存储灾备区、创新研发区、办公商务区、总部经济区、公寓生活区和会务展示区等六个特色功能区,真正形成综合性、多样化、全功能的基地。存储灾备区:预计建设面积10万平米,是云计算产业基地的重点和基础设施,将重点设置数据中心机房、灾备中心机房和相关电力、发电等技术配套区域,为金融、政府、企业提供云计算、云存

34、储、数据中心、互连网数据中心等基础业务。亚洲脉络数据中心机房将采取国际最高等级标准建设,满足国际高端客户的业务需求。创新研发区:预计建设面积20万平米,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将重点进行云计算技术、云计算行业应用的研究、创新和模式的设计,力求打造出一定数量、一定水平的云计算应用和行业技术。办公商务区:预计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为云计算及服务外包相关的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办公、商务等一条龙服务。为入住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企业单位提供配套的办公和IT服务。总部经济区:预计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为各类上市公司和重点企业在中部地区、安徽省的总部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总部提供支撑和服务。为“上海安

35、徽商会”的重点企业提供属地化的发展和服务。公寓生活区:预计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为云计算产业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以及服务外包、新兴信息技术的人员提供居住、生活服务。为入住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企业单位员工和技术、管理人员提供配套的居住、生活服务。会务展示区:预计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为总部企业、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公司和行业部门提供必须的会务、展示等服务。三、国际化的业务发展亚洲脉络在上海金桥运营的高端IDC项目,专门为世界500强和金融机构服务。顶级的规格和顶级的服务带来了顶级的客户群。在该公司目前的79个现有客户中,有11户世界一百强客户,30户世界五百强客户,金融类客户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

36、和咨询服务用户等,占据接近一半的份额。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以国际客户作为发展的重点,目标锁定世界五百强和金融类公司,确保世界五百强30户客户使用,确保知名金融行业30户客户使用合肥数据中心云服务。亚洲脉络在上海的主要知名客户如下:Cisco Systems思科系统、Autodesk欧特克、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Ajinomoto味之素、DTS递天斯、DSP住友制药、Fuji Electric富士电机、DENSO电装、UNIQLO迅销 、Fuji Film富士胶片、RIOCH理光、Eisai卫材药业、CANON佳能、ITOCHU伊藤忠商事、SUNTORY三得利、 Unichar

37、m尤妮佳、SONY索尼、Toshiba Personal Computer & Network东芝电脑网络、NIVEA妮维雅、Owens Corning欧文斯科宁、AASTOCKS阿斯达克、MITSUBISHI三菱重工株式会社、Samsung Networks三星网络、Beng东洋、Shiseido资生堂、TOTO、NYK日本邮船、McDonalds麦当劳 、Chanel香奈儿、 Mori Building森大厦亚洲脉络在上海的主要金融客户如下:OCBC新加坡华侨银行、UOB大华银行、SMBC三井住友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平安证券、Mizuho Corporate Bank瑞穗实业银行、L

38、VMH路威酪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SL华欧国际证券、AEGON-CNOOC海康人寿保险、Fullerton C富登信实商务公司、Fullerton Investment. 富登投资信用担保、Synovate思伟市场研究、XELLA德材凯莱投资咨询四、高可靠的安全保障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按照最高的等级和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实现最安全、最高效的管理。在安全保障方面将做到切实、有效。(一)高标准的楼宇设计标准机房完全满足国际通讯产业联盟2005年4月颁布TIA-942(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的Tier4标准,机房布线及动力部分满足Tier4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房满足国内建设

39、部颁布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的B级标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房满足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的标准;机房建设参照银监办发2010-114号文件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对数据中心建设要求;机房建设参照建设部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机房设计采用国际顶级咨询规划企业IBM,HP的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ISO/IEC20000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27001,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强大的电力保障机房配置冗余UPS后备电源,系统自动切换,市电故障后、柴油发电机稳定输出前由UPS蓄电池供电,可满负荷供电不小于30分钟

40、;配备容量匹配的主、备柴油发电机组,市电故障,3秒钟后柴油发电机启动,15秒钟后发电机稳定输出,可供发电机满负荷运转48小时;柴油发电机油罐储量低于30,将启用驳车至加油站;柴油发电机每个月空载试运行1次,每18个月满载试运行1次 ;机房配电装置,均设置防雷接地系统,采用三级防雷方式;持续供电力达到99.9%。(三)有效的网络保障实现光缆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实现电路直达香港,连接国际主要运营商;具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多个通信运营商接入;保障每个运营商双物理路径接入;相互独立的通信设备区,充分保障设备安全。(四)完备的消防保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在数据中心棚顶、设备上方位置配备极早期烟雾

41、探测报警系统,安装热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系统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实施灭火,火灾自动报警联动 每个独立机房区域均设置手持灭火器,并在紧急情况下按标准应急疏散预案执行紧急疏散。(五)强大的安保措施采取多种方式构成多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保安防护体系,为租赁区域和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判断和动作,并以视觉、听觉等方式告知管理与保安人员事故现场情况,使之对安全事故现场有效的做出快速反应,并将所发生事件的全过程以视频记录方式进行备份记录,为处理事故现场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防护级别7级:第1道防线,园区门卫,防护外来非法人员侵入;第2道防线,楼体周边,防护本

42、体建筑及室外设备;第3道防线,楼体一层主要出入口,对外来访客安全检查及登记;第4道防线,楼梯及电梯楼层通道,限制楼层到达权限;第5道防线,每层数据中心区出入口,限定非权限人员进入;第6道防线,数据中心租赁区出入口,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第7道防线,租赁区内机柜密码锁保护。防护技术:外来访客进入建筑出入口时,需要通过安检设备进行危险物品的探测,并进行登记,发放临时卡,具有人员定位功能,从防区地图上便可知人员具体位置,增强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数据中心办公人员可手持不同权限级别的IC卡乘电梯,开启通道门等。租赁区域内的门禁和密码锁只有特定权限的人才能够通过密码的身份识别后进入。建筑周边和室内均配置监控摄

43、像头全天候进行录像和监控,同时进行报警装置配备,在特定时间段内开启报警设备,可以随时掌控报警具体位置和状态。当产生非法入侵事件、火灾、水灾等报警信号时,均可与监控系统联动,监控中心自动调取报警区域录像及地图显示,及时处理报警事件。安全管理:具有完善的数据中心安全管理流程,保安全天候执勤,定期巡视。外来参观拜访者均需经过身份确认登记后方可进入。监控系统实时对建筑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实时录像和保存,录像保存时间至少3个月。门禁系统通过指纹及IC卡双重验证来访者身份,防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设置专人值守的监控中心,对数据中心的安保状况进行管理。五、最先进的基础设施亚洲脉络“长江云谷”云计算产业基地将按照

44、最高的等级和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实现最安全、最高效的管理。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做到最高等级,并确保切实、有效。(一)房屋和基础设计本建筑使用功能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荷载要求较高。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承重1000KG。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地质条件情况,结合上部结构的形式,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浅基础。具体的房屋和基础形式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后确定。楼屋面使用荷载标准值按现行荷载规范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工艺对土建要求的荷载取用。 IDC机房 10.0 kN/m2(楼面);7.0 kN/m2(框架主梁); 钢瓶间 、水泵房 10.0 kN/m2;

45、 楼梯 3.5 kN/m2;操作室、监控室 2.5 kN/m2,办公室 2.0 kN/m2,电梯机房 7.0 kN/m2,屋面 2.0 kN/m2。设备区(4.0 kN/m2)。(二)抗震设防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9秒。(三)电气设计方案 本工程电力为数据中心机房使用,用电要求容量为双回路35000KW。要求实现真正双回路,从两个不同的11万站接入。在不同区域设置两个35000变电站,为园区和机房供电。(四)空调设计方案采取365天24小时恒温恒湿空调。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湿球温度28.2。冬季:

46、空调计算干球温度4,相对湿度75%。房 间 名 称温 度相对湿度%夏季冬季IDC机房21254070传输机房222618204070电力电池室24281820-消房、安检24271820-操作室25281820-休息室25281820-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充分考虑了计算机设备的特点,在相同制冷量的基础上,加大了风量,专用的送回风系统送、回风均匀,能够较为迅速、有效地带走设备热量。空调系统采用冷热通道设计,解决由超高密度机柜和刀片服务器等设备产生的散热冷却问题。新风系统将空气、新风,经过新风管道直接送到机房内的送风口,向机房内输入洁净的新鲜空气,保证机房的洁净度。(五)建筑物防雷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

47、设计。本工程考虑防雷击电磁脉冲。在变压器高压侧各相上设置避雷器,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第一级浪涌保护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按信息系统等级采用相应的第二和第三级浪涌保护器,同时在信号线路上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六)接地及安全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子设备接地、防静电接地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0.5欧姆。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为保证通信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机房内采取防静电保护措施,以有效地防止静电放电的产生。本工程机房内防静电级别为二级,防静电接地均接至各层的垂直接地干线上。(七)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适用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适用标准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5年版)。防火分区: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2500平方米,楼梯间和机房门均为甲级防火门。气体灭火系统:本工程通信机房内宜采用FM200气体灭火系统。本工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