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7095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2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四节 可研报告结论4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5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8第一节 建设规模8第二节 主要建设内容8第四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10第一节 建设地点10第二节建设条件10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14第一节 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14第二节 总体规划方案15第六章 工程设计方案20第一节 主要设计依据20第二节 建筑设计方案20第三节 结构设计方案23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方案25第五节 供热设计方案26第六节 燃气

2、供应方案27第七节 供电及电信设计方案27第八节 小区管线铺设方案29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节能30第一节 环境保护30第二节 节能设计35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40第一节 组织机构设置40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41第九章 招投标方案42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4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5第一节 投资估算45第二节 资金筹措49第十二章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50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50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50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52第一节 结论52第二节 建议52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建设项目二、建设地点*产业集聚区南部,*路与*三路之间三、项

3、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承办单位:*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2008年12月批准正式成立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集聚区位于*新区与*县城之间,北起淇河,南至*县城,东起京珠高速公路,西至107国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建设单位:*鑫大地置业有限公司,是由*市建筑工程九公司根据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开发建设合作协议精神,在*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该公司有四名股东共同出资,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为朱喜明。依据开发建设合作协议,该项目由*大地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用于安置古烟、崔庄、郭庄、泥河等村的农民居住问题。第

4、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一、本可研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开发合作协议2、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3、*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4、*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5、*“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二、本可研报告研究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4、工程技术方案5、节能与环境保护6、物业管理7、工程招标8、项目实施进度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社会效益评价11、结论与建议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

5、指标见以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建设用地m2385518.3合578.27亩2规划安置总户数户25803规划安置总人口人42564总建筑面积m2514089.474.1居住建筑面积m2411648.8住宅套数套5260其中:90 m2以下户型%734.2公用建筑面积m2102440.67其中:商业面积m2783265建筑密度25.986绿地率337容积率1.338停车位个11209总投资万元12251810建设工期年3第四节 可研报告结论本项目为*产业集聚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庄合并安置项目之一。项目的总用地面积385518.3m,总建筑面

6、积514089.47m,其中居住建筑411648.8m(90m2以下户型占73%),公共建筑102440.67m,容积率1.33,基底建筑面积100145.68 m,建筑密度25.98,绿地率33。朝阳社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12251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为67252万元、其他费用49432万元,基本预备费5834万元。资金筹措由*鑫大地置业有限公司负责解决。项目计划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分三期实施,争取于2014年12月建成,建设期约3年。项目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规模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

7、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加快改善项目区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项目的实施可节约土地1000余亩,为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土地资源,为增加村民收入拓展更大空间。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为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2008年12月*产业集聚区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集聚区位于*新区与*县城之间,北起淇河,南至*县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区涉及高村、桥盟两个乡镇和铁西工业

8、区,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根据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其发展定位为:以光伏产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土地集约利用,为加快*一体化进程创造载体。其空间布局为:规划建设三个产业园区(光伏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食品加工园区),居住区规划北片区、中片区、南片区3个片区、6个集中居住点,安排11.4万人居住。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总数达到300家,落地项目总投资达到35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产业

9、集聚区经过2年多的开发建设,目前区内道路、电力、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一大批工业、物流等项目落地建设,南部*新区核心区建设规划已经由同济大学设计完成,将整体包装对外招商开发。为进一步整合区内村庄,节约建设用地,产业区总体规划了6个农民社区,2010年阳光社区开工建设,目前已经本建成,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也为其它社区的建设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服务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新型城市社区为标准,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改造建设,2015年产业集聚区新型社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因此,为加快区内新型农民社区建设进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通过与

10、林州市建筑工程九公司友好协商,就合作开发建设朝阳新型农民社区达成了一致意见,使该项目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朝阳新型农民社区,拟对集聚区内古烟、崔庄、郭庄、泥河等四个村农民进行集中安置,四个村庄原来的建设用地置换出来后,用于产业发展。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新型农村社区是“适势而生,随势而兴”,是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大力开展农村社区

11、建设,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有利于搭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农村基层,引导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务,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旧村改造、合村并点建社区,集

12、约节约利用土地,以地生财兴业,加快农村用地向城镇集中、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和农民变市民的步伐,推进城乡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还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水平的正确选择,有效解决“就村建村”、零散布局、分散投入、造成浪费的现象,推动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本项目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引导农民增加生活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启动农村新居建设对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第一节 建设规模综合考虑为缩小城乡住房差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本项目建设用地条件和周围环境,

13、同时考虑到资金筹措的可能,确定本项目的总用地面积385518.3m2,总建筑面积514089.47m2,其中居住建筑411648.8m2,公共建筑102440.67m2。容积率1.33,建筑密度25.98%,绿地率33%。第二节 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85518.3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5260套住宅,建筑面积为411648.8 m2(90m2以下户型占73%);公建建筑面积为102440.67 m2(其中:商业建筑面积78326 m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建设用地m2385518.3合578.27亩2规划安置总户数户25803规划安置总人口人82564

14、总建筑面积m2514089.474.1居住建筑面积m2411648.84.2住宅套数套52604.3公用建筑面积m2102440.67其中:商业面积m2783265建筑密度25.986绿地率337容积率1.338停车位个11209总投资万元12251810建设工期年3第四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第一节 建设地点*,地处豫北,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人,辖8个乡镇区,175个行政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北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2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县城而过。*产业集聚区位于*新区与*县城之间,北起

15、淇河,南至*县城,东起京珠高速公路,西至107国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区涉及高村、桥盟两个乡镇和铁西工业区,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该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产业集聚区南部,在*路以北、*三路以南、经二经三路之间。该区域在朝歌新区核心区的规划范围内,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便捷,水电供应齐全,适合本项目的建设。第二节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四市交汇处,总面积591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山、丘、平、泊皆有,其中西部山区占40.8%,山前丘陵占25.8%,东部平原占33.4%。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

16、二级阶地,场地地貌单一,适合工程建设。2、气象条件*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旱涝不均,秋季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 14.2极端最高气温 42.3极端最低气温 -15.5全年无霜期 222天年平均降水量 683.2mm年最大降水量 1394.1mm平均相对湿度 59%年平均日照时数 2437.4h日照率 22%主导风向 西北风年平均风速 3.3m/s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本项目所在位置地层主要由粉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为90-120kpa。项目区地下水位埋深约-6m左右。根据区域水文资料,为中性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并对基础施工无影响。4

17、、地震根据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区。二、建筑材料(1)土方本项目在施工期土方开挖量基本可满足工程土方回填的需要,剩余土方外运处理。(2)砂和加气砼砌块工程所需砂和加气砼砌块,当地市场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程需要。(3)四大材料来源及供应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由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供应。三、基础设施条件(1)供水本项目所处位置,城市供水设施完备,项目建成后,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供水。(2)排水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流入贮粪池,腐化分解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内,并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通过排水沟排入市政管网。(3)供电本项目由朝歌变电站提供电源,可以保证项目用电的需求。(4

18、)交通*交通区位优越,县城北距北京500公里,南至郑州120公里,处于安阳、濮阳、新乡、焦作、开封、郑州等中原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县境,省道大海线、浚南线穿境而过。境内拥有两个铁路货运站,运输半径小,物流快捷,运输成本低。全县17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连国道,城乡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茅,交通极为便利。综上所述,该项目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备,功能齐全。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装备等均可采用公路运输解决,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第一节 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本项目主要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19、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3、朝歌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本项目本着“一切为用户着想”的指导思想、体观对人的关怀,力求建成一个功能合理、公共设施配套,室内优雅、室外环境优美,建筑新颖,交通便捷的地标性小区。设计原则为:1、人本原则充分考虑村庄搬迁建设社区的背景和农家人的生活方式,以人为本,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2、自然原则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力求塑造一个集生活、工作、休闲等功能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功能区。3、经济原则作为住宅区,道路、建筑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4、融合原则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

20、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休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融合。5、安全原则适度的人车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并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第二节 总体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场址地形地貌特点及规划要求,按照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对项目进行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图附后)。项目的总用地面积385518.3m2,总建筑面积514089.47m2,其中居住建筑411648.8m2(90 m2以下户型面积占73%),公共建筑102440.67m2。容积率1.33,建筑密度25.9

21、8%,绿地率33%。一、用地布局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分为三大类:住宅用地、配套公建用地及休闲广场用地。二、空间结构社区规划结构为“一轴、三团”。一轴:贯穿全社区从南到北的一条轴线。三团:全区分被*二路和一支路分为三个组团,各组团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公建:规划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公建配套,使之即完全满足各组团的要求又向小区配套要求靠拢。住宅:为适应村庄搬迁建住宅的特殊性,住宅均采用5层半(顶层半层为阁楼),户型建筑面积分为65、75、90、120 m四种户型。公共绿地:全区贯穿以绿化为主体的户外空间特征,从入口到中心绿地到组团绿地,到宅前绿地,处处营造一种绿的氛围。各组团中心景观要方便居民健身、交

22、流、娱乐等活动的开展。三、道路交通规划1、道路设计原则: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原则进行路网规划。合理分区,按照观景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特性。经济性原则:结合景观处理,尽量减少土方工程。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曲折幽静,对景生情,营造停留空间。2、交通体系:居住区道路在保证内外交通联系便利、顺畅的前提下,创造适度的人车分流交通系统,同时又将道路设计与社区景观 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换,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本规划各组团车行主路为环状,景观道路承受较小的交通压力,更趋向于景观作用。同时,次要道路又形成一个

23、组团的联系,这种道路体系,保证了中心区不被车行道穿越,取而代之的是联系各区的步行道。步行路主要是联系中心绿地两侧的人行交通,景观作用非常重要,车辆不进入,从而减小对中心绿地的影响。四、绿地景观规划绿地系统由中央绿地、道路绿化、街坊绿地三部分组成,体现“绿色通道,绿色休闲”的规划特征。中央景观带贯穿用地南北,使全区有良好的视觉景观,也保证整个区域的通透性。本规划将环境和道路、入口、建筑等紧密的结合起来,沿景观步行道设置一系列的小品景观:从而形成景观节点。由此,以 “景观节点景观步行道中心绿地”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系统,营造绿意葱葱,错落有致,步移景异的花园式居住空间。使居民感受高尚、优雅的生活情

24、趣是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中尽量增加绿化面积,并以景观绿带,宅前绿地构成由公共到私密的景观系统,达到人工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风景,同时营造住区可识别的个性特征。五、设备管线布局依据规范要求,设备管线总平面设计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层次、走向、坡度等,并力求适应维修和改扩建的需要;同时,明设管道应排列整齐,并应根据不同用途以不同颜色分别标明。给排水、热力等管道沿区内道路依次布置并保留有检查井,并采用直埋方式,埋深不小0.8m。六、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线的埋设要求。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与外围道路高程平顺衔接。

25、道路标高的结合,既要考虑新建筑物的要求,又要兼顾与周边市政设施的结合,使其排水便捷通畅。人行道需设无障碍和防滑措施。地面排水一般采用单侧设雨水口收集排放,其数量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确定。建筑物室内外高差取0.150.45m。七、规划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建设用地m2385518.3合578.27亩其中:一期m2112869.3二期m2166072.5三期m2106576.52规划安置总户数户25803规划安置总人口人82564总建筑面积m2514089.47其中:一期m2137273.5二期m2262240三期m2112135.34.1总居住建筑面

26、积m2411648.8住宅套数套5260其中:90 m2以下户型%734.2总公用建筑面积m2102440.67其中:商业面积m2783265建筑密度25.986绿地率337容积率1.338停车位个112054第六章 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主要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四、村镇规划设计规范(GB50188-93);五、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七、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和条文;八、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资料。第二节 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的总用地面积385518.3m2,总

27、建筑面积514089.47m2,其中居住建筑411648.8m2,公共建筑102440.67m2。容积率1.33,建筑密度25.98%,绿地率33%。 小区建筑为三类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一、指导思想1、创建鲜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形象2、体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环境3、创造休闲舒适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4、精心的平面布局并兼顾投入成本。二、建筑平面设计1、住宅部分住宅平面设计力求灵活、适用、新颖。按照大卫、大厅、大厨、小卧的原则区分功能,合理布局,优化设计。住宅均保证明厨、明卧、明厅,窗地比满足规范要求。房屋开间进深适当,门窗尺寸及位置符合采光、通风的要求。室内房间布置

28、合理安排各厅、室及厨房、卫生间的位置,既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住室隐秘性的要求。本小区具有以下户型特点:(1) 户型设计:户型建筑面积有65、75、90、120m四种户型,分别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两室一厅一厨两卫、三室一厅一厨两卫、三室二厅一厨两卫等。户型应以中小户型为主,90%以下的户型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70%以上。(2)建筑立面:建筑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反映农村社区的特征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巧妙结合。2、社区服务根据村镇规划设计规范(GB50188-93)的规定,小区设置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3、市政公用根据村镇规划设计规范(GB50188-93)的要求,合理设置

29、设备、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居民停车库等市政公用设施。三、建筑剖面设计本社区住宅楼均为5层半住宅楼,层高为2.9m。具体的建筑层高应依据设计确定。四、建筑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方,同时又有局部的重点及色彩对比。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应充满现代气息,在建筑细部上运用的飘窗、坡顶阳光室等建筑元素,结合小区的具体环境和未来发展加以组合和创新。建筑造型优美大方、独具清新流畅的美感。建筑形态大气而不失亲切,为社区塑造独特优美的整体形象。五、建筑装修住宅建筑填充墙体采用多排孔烧结粉煤灰砖,符合发展节能墙体材料的要求。户内分隔墙采用轻质墙,以尽量增大户内使用空间。入户门采用“三防”型防盗门,内门为

30、木门,窗为节能型钢塑窗,外窗采用中空玻璃,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4级;厨房、卫生间地面为贴防滑砖地面(带防水层),墙面皆为混和砂浆墙面,顶棚为混和砂浆顶棚,内外墙刷环保型乳胶涂料;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标高皆低于其他地面20mm;屋面平屋顶处为膨胀珍珠岩保温屋面;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雨水管采用PVC塑料落水管;室外坡道为混凝土坡道,散水为700 mm宽细石混凝土散水。六、节能设计住宅应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3212006)进行节能设计,配套公建应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7862006)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设计应满足标准中各项要求,围护结构应进行热工设计并有详

31、细的细部构造设计。设备专业亦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节能设计。第三节 结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l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91)8、其它现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规范二、基本设计参数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2、建筑结构可靠度采用的设计基准期T取50年。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

32、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建筑抗震重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地震作用符合8度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三、上部结构方案1、多层住宅及配套公建采用砖砌体结构,现浇楼屋面。2、框架结构建筑物外墙均采用空心砖墙,内墙为砌块墙;砖砌体结构建筑物墙体均采用烧结煤矸石砖墙。连系梁兼做门窗过梁。围护墙皆按有关结构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并设置墙柱拉结筋,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四、基础设计方案1、建筑物拟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2、具体的基础形式应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查资料和结构荷载情况确定。五、结构荷载1、基本风压Wo=0.40KNm,地面粗糙度取B类。2、雪荷载:0.35KNm 3、主要楼面和屋面荷载标准值按建筑

33、结构荷载规范取值:住宅 2.0KNm库房 5.0KNm阳台、楼梯 2.5KNm六、结构材料l、本项目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砖砌体上部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其它处皆为C30;2、钢筋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3、砌体材料强度等级为Mul0,砌筑砂浆地面以下采用M5.0水泥砂浆,地面以上为M5.0混合砂浆。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1、建筑专业方案资料。2、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3、设计范围:规划区内室内外给排水、消防设计。二、给水方案水源:给水水源由*自来水公司供应,从市政自来水管网引入。管

34、网的布置: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主干管以环状网布置,支管以枝状网布置。在主要道路上布置给水主干管。三、消防设计1、建筑物按三类 建筑防火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2、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城镇自来水网,两路DN200给水管在基地内呈环状网布置,环网上按间距不大于120m布置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消防栓采用半地下防冻式。室内消防用水储存在消防专用水池内,消火栓系统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3、消防系统:按规范要求在走道公共部位及消防电梯前布置单出口消防栓,其间距保证任何部位有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按10m设计。消火栓系统采用单开门铝合金

35、消火栓箱,DN65单出口消火栓,19口径水枪,25m麻织水笼带;消火栓布置间距能够满足两只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意部位。4、每层按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手提式灭火器。干式灭火器采用MP6型,每个灭火器作用面积75。5、建筑疏散楼梯在数量、间距、疏散宽度等方面均应满足消防要求。四、排水方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经生化处理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五、管材l、室外给水管选用实壁给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室内给水管选用CPVC塑料管,专用胶粘接。2、室内排水管选用硬聚氯乙烯排水塑料管,粘接排水管选用排水塑料

36、管,橡胶圈接口。3、热水管选用薄壁紫铜管及配件,焊接。4、消防喷淋管DN150选用无缝钢管,内外热镀锌;DN100,选用热镀锌钢管管道连接;DN100,卡箍连接;DN100,丝扣连接。第五节 供热设计方案一、热源规划拟以*县城供热系统(已规划,近期要开工建设)做为总热源。二、管网规划1、采用钢管,地沟铺设。主干管为D200,各单元楼的主干管管径控制为D100,管线在小区内呈枝状布置。2、采用一供一回双管循环系统,供回水管同向铺设。3、供回水温度为95/70。4、供热管道应做好保温及防腐,并应考虑热补偿。第六节 燃气供应方案气源:*天然气公司中压天然气管道接入该区,设天然气调压站,调压后供给用户

37、。管网:采用中、低压两级管网系统。管道一律采用钢管,埋地铺设。第七节 供电及电信设计方案一、供电设计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0116-98】2、设计范围基地内照明、空调、电力、防雷、接地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话、电脑及涉及的综合布线、电视、防盗报警和呼

38、叫对讲系统等强弱电设计内容。3、 供电设计(1)本工程由市政电网引来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每路10KV电源均能承担全部负荷。(2)采用10KV供电,以实现高压深入负荷中心,减少线路损失。该社区设置3台1500KVA变压器。(4)在各变配电所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4、建筑物防雷建筑物防雷按三级考虑。在各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做接闪器,引下线利用柱内二根以上主筋,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建筑物每层利用框架梁钢筋与柱内主筋连接形成法拉第笼防雷击,对建筑物各电源电缆进户处设置防雷击电涌保护器。各建筑物的强、弱

39、电竖井引入线采用金属管保护以防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内低压配电屏、各层配电箱及带有计算机、弱电信息装置的中端配电箱分三级设置电涌保护器。二、电信设计电讯线路由主干线引入,线路在小区内沿主要道路呈网状与枝状相结合布置。小区设有完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泛光照明系统等。电视电缆系统通过县区有线电视光缆接接入,经有线电视基站分配后,由电缆引至各单元楼,管线呈网状布置。根据小区的规划设计,设置宽带网络系统,直接接入各用户,方便入住本社区居民日常现代信息及时接收与处理的要求。电信电缆与电力电缆分设道路两侧。可采用水泥管块式电信管道或用PVC排管埋地敷设,居民楼内应保证电信线入户。第

40、八节 小区管线铺设方案本工程管线共有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燃气管共7种,除电力电缆和电信电缆采用电缆沟铺设外,其余管线一律采用直埋铺设。各种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及建筑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净距,避免互相干扰。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节能第一节 环境保护一、建设地点环境现状本项目地点在*产业集聚区南部。该处周围环境状况较好,周围大气、土壤和植被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且周围无重污染企业。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除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厨房油烟、生活垃圾需采取治理措施外,基本没有其它污染物排放。因此,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二、污染源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区新型农民社区建设,污染

41、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按照施工期、营运期进行分析。1、施工期环境问题分析(1)大气污染物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将主要来自进出场地特别是出场地的物料装卸运输,基础开挖、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二次扬尘,施工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尾气及装修阶段加工、切割产生的粉尘、有机气体等;因工程量较大、施工工期相对集中,施工人员居住于施工场区内,施工人员生活燃料燃烧将会产生少量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饮食油烟、S02,废气由厨房烟囱排放至高空,对于环境空气影响较小。(2)地下水污染物施工期的废水:污水主要来自于基础施工,混凝土保养,墙面、地坪找平、抹灰产生的废水;场地、车辆冲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生产废水排放量因为工期不同

42、而异。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场区内的洗砂、石子水较少;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于部分混凝土保养、墙地面预湿、找平、抹灰、拌料,车辆、道路、机具冲洗,场地增湿以控制扬尘等;主要污染物为SS和少量的石油类。施工期生活废水:施工期工人在现场居住;应当分区设置工人居住点和办公点,工人集中居住于施工临时用房。(3)固体废物本项目整个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和基础开挖的土石方量很大;部分浮土用于场内回填粘合绿化用土;考虑挖填系数,挖填平衡后有剩余;挖方以浮土、强风化砂页岩及红壤粘土为主;在装修阶段将产生部分建筑垃圾。(4)噪声施工场地噪声是项目敏感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于本项目噪声主要影响时段为基础开挖土体工程混凝土搅拌、浇注

43、和装修阶段。主要噪声源为基础开挖、使用挖掘机、钻孔机、振捣棒、塔吊、推土机、运输汽车灯机具等。2、营运期环境问题分析(1)大气污染物拟建项目使用清洁燃料(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小区内用户设置分体空凋或窗机,采暖统一供热,无集中冷热源设备。生活废气:燃料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排污量很小,主要污染物为居民厨房油烟、S02;垃圾收集系统臭气:垃圾堆放及转运过程,有一些臭气、异味,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采取垃圾集中、密闭处理、处置、每日及时清运;尤其是夏季垃圾(如瓜果皮)较多。汽车尾气:主要含CH、CO、NOX及部分颗粒物,排放量很小。(2)地表水污染物拟建项目建成营运后,产生的污水主要是来自居

44、民生活的生活污水,主要物为COD、SS。(3)固体废物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4)噪声随着项目所在区域开发建设节奏加快,城市交通干线分流,沿场区周围道路车流量将明显增大,交通噪声影响可能导致沿小区周边道路侧部分区域环境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标准。三、污染源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极其轻微,其主要治理措施如下:1、生活污水治理施工废水处理措施:施工前挖排洪沟,建挡土墙,场地设隔油、沉砂池处理施工废水,控制及减轻水土流失,减少SS排放;营运期污水处理措施:本项目采用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然后经市政污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2、环境空气治理施工期采取措施:采用清洁燃料,禁止燃煤;施工区出入口道路必须硬化;运输物料车辆出施工场地必须冲洗轮胎,严格控制车轮带泥等措施,以抑制二次扬尘;施工节奏紧时,要加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