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87135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中学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工程咨询委员会*市工程咨询院二一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3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3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41.3 项目研究的范围及内容51.4 项目概述及研究结论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92.1 *区教育概况92.2 *市城区教育资源现状分析132.3 *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背景172.4 项目建设的背景20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243.1 项目选址243.2 主要建设条件24第四章 工程技术方案294.1总体布局与土建内容294.2建筑工程设计304.3电气工程设计334.4给排水、消防和暖通设

2、计35第五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75.1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375.2 环境现状385.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95.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39第六章 节能446.1 用能指标和节能规范446.2 能耗指标分析446.3 主要节能措施分析45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497.1 安全措施方案497.2 消防49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项目实施进度528.1 组织机构528.2 项目实施进度52第九章 项目招标539.1 项目招标方案539.2 项目招标内容55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第十一章社会效益评价2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412.1 结论412.2 建议464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一、项目名称:*实验中学校舍改造工程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实验中学三、建设地点:*市*区*与*路交汇处东南角*实验中学院内四、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院五、*实验中学简介:*实验中学是一所市直初级中学,创办于1996年,校舍是由*幼儿师范和*电大改建而成的,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186人。校园占地面积为19663m2,校舍建筑面积16720m2。*实验中学位于*区*路54号,东面的北部接邻原*外贸丝绸公司,东面的南部与南面接邻南关社区,西面临*路与原*二中,北面临*与青少年宫。校园地形狭长,南北总长为220米,北部宽为90米,南部宽为74米,成不规则形状。校园

4、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部分校舍利用率低,加上原建筑物均达不到现有国家抗震设防要求,部分校舍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周边服务的居民户比较密集,经市教育局批准,决定对校园环境重新规划改建。学校坚持以“敦品力学,完善自我”为校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施一流管理,建一流队伍,创一流环境,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实施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空间,为教师打造干事创业的平台。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加快教学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获“*市优秀学校”、“*市初中教学示范学校”、“*市

5、初中教学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市中小学活动课教学先进单位”、“*市科普先进单位”、“*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二十几项荣誉称号。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三、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五、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六、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八、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十一、现行有关的技术

6、规范标准十二、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3 项目研究的范围及内容一、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意义二、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三、建设内容及规模四、工程技术方案五、环保、节能六、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七、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八、项目实施进度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十、社会效益评价1.4 项目概述及研究结论*实验中学是一所直初级中学,创办于1996年,校舍是由*幼儿师范和*电大改建而成的,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600人,教职工186人。建筑总占地面积1966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720平方米。学校生均占地、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占有教育资源,都远远低于省定标准,为扩大办学规模,满足义务教育的需要,*实验中

7、学决定对校园环境重新规划改建。一、项目选址及用地项目选址位于*市*区*与*路交汇处东南角*实验中学院内,即*南,*路东。二、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8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998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16平方米,(其中:原有建筑面积2860平方米,新建筑面积22156平方米),绿地面积6068.8平方米,项目建筑密度为54.4%,容积率1.36,绿地率33%,停车位42个。主要建设内容有五层综合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为5592.5m2,五层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为6077.5平方米,沿街综合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为4132平方米,地下与地上两层运动场一处,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6354

8、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容纳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将达到2000人。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m2)层数备注11#综合教学楼5592.5522#综合教学楼6077.553综合办公楼41324地下与地上运动场63542三、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拟定为24个月,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五、研究结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末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本项目的建设是为巩固“普九”成果,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改善*实验中学的教学条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教

9、学质量,促进*实验中学教育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建设规模与学校现有师生人数相适应,并根据当地户籍资料等适当考虑了学校的发展情况。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变学校现有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足的状况,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实验中学的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实验中学教育和谐稳定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综合分析,该项目符合*区城市规划,项目建设场址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建设场址地质稳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

10、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对于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区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8360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5016其中原有建筑面积平方米28601号综合教学楼平方米5592.5五层2号综合教学楼平方米6077.5五层综合办公楼平方米4132地下与地上运动场平方米63543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9986.4绿地面积平方米6068.8容积率1.36建筑密度%54.4绿地率%33停

11、车位座42在校生规模人20004项目总投资万元21007项目建设期月2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区教育概况*区地处*市委、市政府驻地。*区常驻人口92万人,流动人口30万人,辖4个街道、7个镇,466个村、社区。辖区内现有区属公办中小学123处,其中小学94处,初中13处,高中4处,九年一贯制学校2处,另有区办职业中专、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分校各1处,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万余人。现有各类幼儿园261处,其中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107处,在园幼儿3.4万人。全区各类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工9129人。2008年*区各镇街道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完善,新建、改建了大批校舍,

12、充实了教学仪器。严格教师“凡进必考”制度,新聘任教师大多充实到了农村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处罚力度,成效显著。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已达22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占学校总处数的85%以上,省级教学示范校已达到10处、市级教学示范校24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稳步提高,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基本实现协调发展,民办教育得到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创建

13、省教育工作示范区为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改革,改善教学管理,推进教育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区牢固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确立并逐步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保证了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也做到了逐步增长。特别自2006年1月起,全区城乡教师工资及各类社会保险等全部由区财政局统一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和上缴,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到2019.32元。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农村小学65元、初中80元,驻城小学80元、初中100元的

14、标准,全部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需求。同时按规定比例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额拨付教育,并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区将布局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相结合,充实内部设施配备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相结合,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和提高。2001年以来,全区累计投资1.9亿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消除了D级和C级危房,被评为省危房改造先进单位。目前,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到位,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在2002年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的基础上,本着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内部教育设施,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及音体美教学水

15、平。全区有38处学校图书室通过市级优秀图书馆验收,国家及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23处,实现了教育城域网互联,为苏鲁豫皖第十五届电教年会提供参观学习的现场,并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区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下发了规范教职工队伍管理、预防职务犯罪、规范从教行为等一系列文件,开展了以“爱和责任”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建设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同时统筹规划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坚持统一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盘活了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实现基地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双赢”。区教师进修学校被确定为全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4所学校被评为

16、全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全区一线教师中现有省市级教学能手260余人。去年以来,又有9名教师荣获“沂蒙名师”称号,2名被确定为“齐鲁名师”人选,3人通过省特级教师评选,2人被评为全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区立足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讲求整体工作推进与单项工作突破相结合,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整体工作上,积极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全区现有省级规范化学校9处,市级规范化学校46处。教学工作中,强化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促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区有4处学校通过省级教学示范校验收,11处学校通过市级教学示范校验收。后勤服务方面,成立全区教育财务

17、结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保证了各项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被评为全省会计工作先进集体。不断优化政府采购中心教育分理处的运营机制,学校用品集中采购,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堵塞了采购环节中的漏洞,连年被评为全省勤工俭学工作先进单位。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监督检查,被授予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称号。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在2005年全区行风评议中获总分第一,并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区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承办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连年被评为全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严格控制学生在

18、校时间和课外书面作业总量,改革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形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普遍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传播先进的育人理念。全区现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1处,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处,市级示范家长学校6处,区级示范家长学校15处、优秀家长学校14处。不断推进社区教育的开展,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区统筹兼顾,全力构建大教育格局。全区幼儿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100%,并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省“十佳”幼儿园1处,省级示范幼儿园4处。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小学年巩固率为100%,初中年巩固率保持在98

19、%以上。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区职业教育中心已规划定位,建成后将集中等、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及实验、实习为一体,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四中新校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实现新突破,高考多项指标居全市第一。特别近年来,*区全力打造教育强区,积极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区,致力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区教育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市示范等级标准,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验收,成为*市第一个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并代表受表彰的县(市、区)在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在

20、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2 *市城区教育资源现状分析*城区(含金雀山街道、银雀山街道、*街道东片)现有常住人口46.58万人,纳入暂住人口管理的外来人口30万人,在校中小学生9.6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6所(含市直一中、二中、师院附中),在校生2.4万人;初中10所(含市直1所),在校生1.6万人;小学33所(含市直1所),在校生4.2万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含市直1所),在校学生5180人。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区中小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生源爆满,班额过大。国家规定高、初中班额为50人,小学为45人,而

21、*驻城目前班额均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大部分学校每班70人左右,个别学校甚至达到八九十人。以今年小学一年级招生为例,城区小学毕业95班5225人,招收新生118班8020人,相比增加了23班2795人。*一小、二小在校学生总数均超过5600人,三小、四小也接近5000人,并且一年级班额都接近80人,一小班额甚至高达86人。2、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运动场地严重不足。国家规定城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最大为23平方米,最小不低于19平方米,其中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应在5平方米以上。而*驻城学校占地面积中学生均不足8.5平方米,小学生均不足5.5平方米,中小学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四个实验小学及绝大部

22、分村居学校没有单独设置的运动场地,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做课间操,体育课也无法开足。3、专用教室设置不齐。为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问题,音乐、美术、实验、劳技等专用教室被挤占,学校只能象征性地设置个别专用教室,根本无法满足课程开设的需求,更难以适应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4、教师住房非常紧张。19941998年,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四次召开改善中小学教师住房工作会议,要求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小区。市政府于1996年下发了有关文件,但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教职工宿舍大多建在校内,面积狭小,并且与教学区挤在一起。住户中多数为离退休教职工,新分配及调入的教

23、师大多为无房户,这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近几年来,为增加城区教育资源,解决城区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幼儿师范改办为实验中学,将*师范改办为师院附中,出资购买沂河花园小区配建学校由*区办学。*区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自1998年至今,仅驻城中小学就新建、改建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及学生公寓62座,建筑面积达21万多平方米,基建投资1.4亿多元。各校能扩建的都进行了扩建,能加层的均加了层,甚至通过合并办公室、减少特殊用室等多种方式,尽力扩大容纳能力,缓解城区中小学招生压力。同进大力实施名校带动战略,积极改造城区薄弱学校,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先后将*十中改办为*四中初

24、中部,采取朝阳小学与*三小联合办学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近学校的“择校”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难问题。造成*市城区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多年来,随着*商贸城市的形成,城区规模急剧扩大,城市常住人口和经商流入人口大幅度增加,导致驻城中小学入学人数逐年增多。1990年左右,*城区常住人口不足20万,在校中小学生仅有3万人。十几年间城区人口增长了近4倍,中小学生增长了3倍多。2004年之前,强调义务教育由户籍所在地承担,非城区户口在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需交纳借读费和择校费,用于扩建和改建学校。随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25、特别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要求,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由流入地解决,这就给原本十分匮乏的城区教育资源带来了更大的招生压力。2、教育资源的增长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城区中小学基本维持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设点布局和办学规模,基本没有增加新的教学点。特别是城区居民住宅小区的大量开发建设,使驻城新增住户大幅度增加,人口居住密度加大。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城区已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达80多个,建筑面积近900万平方。而除苗庄小区、沂河花园外,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均未依法配套建设新的学校和幼儿园,新住户子女纷纷挤入附近

26、小学或到更远学校。由于*城西部开发建设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滞后,城区中小学的布局东密西疏,学生走读半径已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学生不大于500米、初中生不大于1000米的规定标准,给学生上学、家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蒙山大道以西、工业大道以东、解放路以南至铁路的约3.90平方公里内,除占地仅15亩的九年一贯制西郊实验学校外,别无一处小学。沂蒙路以西、通达路以东、涑河以北、祊河以南的约3.57平方公里内,居民数万户,却无一处公办小学。解放路以北、涑河以南、沂蒙路以西、通达路以东的约2.38平方公里内,集中了书院小区、富民小区、竹林桥南北两区、青龙河小区、兰田玉园等一大批新开发改建小区,并有大量

27、居民散住户,只有占地12.21亩、规模24个班的洗砚池小学和占地2.35亩、规模8个班的书院街小学。由于这些区域内没有学校或受招生容量限制,致使学生不得不挤向其他学校,致使已极度饱和的如*一小、*二小、胜利小学等学校难以承受择校压力。2.3 *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背景一、*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背景2009年5月8日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会议以来,*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启动各项工作,省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设立了办公室并开始集中办公,制定下发了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研发了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全省中小学信息采集。校舍是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基础

28、设施,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落实好这一决策部署,搞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42亿元、全省共筹集78亿元,新建、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近1800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总体上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中央的要求相比,按照中小学建设标准规范,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很

29、多是上世纪群众集资建设的校舍,普遍设计水平低、工程质量低、配置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彻底加以解决。这不仅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当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它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千方百计组织好实施好,确保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要求落到实处,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结合*省中小学校舍实际

30、,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对全省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当地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校舍。从2009年开始进行新建、改扩建的校舍,都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建设标准,原则

31、上以建设楼房校舍为主。基本要求是,概括地讲,一是抗震加固,对现有校舍进行排查鉴定和综合改造,搞好抗震加固;二是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对新建校舍选址和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安全规定,特别是要避开有隐患的尾矿库、淤地坝等建筑物下游,同时也要注意防御暴雨、雪灾、火灾、低洼地突发性洪水等灾害。工作重点是,解决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区人口稠密地区的校舍安全改造和其他地区的D级、C级危房改造。当前,要把地震烈度高、人口密度高地区的校舍安全,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进行攻坚,以点的突破推动全面展开,确保三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二、*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关背景*市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尤其是农村中

32、小学布点多、校舍面积大,危房改造的任务一直十分繁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特别是2006年省政府作出全面消除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的决定和2007年国务院决定正式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我市编制实施了2007-2009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三年规划,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全市2007、2008、2009年确定的规划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是*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从专项检查的情况看,主要是有的县区还存在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工程进展较慢等问题。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来看,校舍安全工程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

33、市地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目前,*市尚有近500万平方米的校舍抗震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不具备抗震能力,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和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相当艰巨。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从2009年开始进行新建、改扩建的校舍,都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建设标准,原则上以建设楼房校舍为主。校舍安全的基本要求是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市地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人口密度大,是

34、校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2.4 项目建设的背景近年来*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教育等城市服务空间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实验中学创办于1996年,校舍是由*幼儿师范和*电大改建而成的,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186人。校园占地面积为1966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720平方米。近年来因适龄学生的激增,学校年年扩班,原教学楼不但规模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数的迅速增长,而且办学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市、区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与

35、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及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校园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部分校舍利用率低,加上原建筑物达不到现有国家抗震设防要求,部分校舍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办学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市、区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与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及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综上所述,从推进*区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积极配合*区巩固*省教育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打造教育强区方面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室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目前

36、小学教育的形势,将*实验中学扩建成一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民族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富民兴渝,必重才而兴教”。2006年9月1日,新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义务教育面广量大,接爱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必经的人生历程,涉及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义务教育法的目标是推进教育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念好书。义务教育也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实际上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

37、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构建和谐社会。二、本项目的建设是*实验中学师生安全的需要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4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其他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38、市地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人口密度大,是校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实验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186人。校舍是由*幼儿师范和*电大改建而成的,校园地形狭长,南北总长为220米,北部宽为90米,南部宽为74米,成不规则形状。校园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原建筑物均达不到现有国家抗震设防要求,部分校舍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健康发展,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全面的教育,必须改善办学条件,以体现教育公平,这亦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相适应。*实验中学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39、下提出的,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目前中学教育的形势,主要目的是重新布置校区,新建综合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将*实验中学扩建成一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三、项目建设是*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但随着*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已由的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每名学生平均的教育资源已相对落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已迫在眉睫,这是学校乃至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项目对推进科教兴区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

40、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要使*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得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必须改善办学条件,才能彻底清除阻碍学校发展和基本建设落后的因素。*实验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符合*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且和*的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3.1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

41、市*区*与*路交汇处东南角*实验中学院内。项目总用地面积18360平方米,项目土地用途为教育用地,该地区无污染性企业、无噪音,场地平坦且较开阔,交通便利,适合校区的建设并且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2 主要建设条件一、地理位置*市*区位于*省东南部,地处联结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枢纽位置,辖7镇4街道,377个村53个社区,一处省级工业园和一个县级商委会。面积660平方公里,人口92万,流动人口30万。*区是*市委、市政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二、地形*区有平原和丘陵两种地形类型,平原为主。北部、西部为为丘陵,属鲁中南山南缘,海拔在8

42、0m至250m之间。艾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254.6m。中部及东南部为前冲洪积平原,海拔在80m至150m左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最高254.6m,最低80m,倾家斜度为35。三、地貌*区地貌形态为两大区:一是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二是剥蚀堆积平原区。区境北、西部多山,均为沂蒙山脉余脉,大致分为3支:北支起自蒙山,入境后为芒山、铁山、尖山、磨山、桃花山、凤凰山、茶山等;西支与费县、苍山县山脉相接,自北而南艾山、铁牛山、卧虎山、雾平山等;南支金雀山、银雀山,向南与罗庄区的铁矿山、太云山、大柱山连成一脉。境内地貌以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和剥蚀堆积平原二种类型为主。四、地质西部、北部基岩裸露

43、,山前地带均为第四系觉积物覆盖。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区以第四系地质状况为主,岩性以沙砾及粘土和亚粘土、亚沙土等为主。区境从低丘缓岭到平原洼地,广泛发育着以潮土类为主的各类土壤。五、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迅速,少雨多风,空气干燥。夏季温高湿大,雨量集中,为全年降水最多季节。秋季气温下降迅速,降水变率较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严寒期较长。年均降水量790920毫米。气温历年平均13.3,7月最高,1月最低。地面温度历年均为15.3,日照时数为2357.5小时,日

44、照百分率为55。无霜期平均202天。春季多东北风,秋与冬季多北、东北风,夏季多东、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6ms。风力大于8级的大风,累年平均出现20天。六、河流、水资源流经*市区的河流有沂河、涑河、祊河、柳青河、陷泥河、青龙河等大小河流十余条。这些河流除了流经市区的小河流外,其余均系山洪性河道。沂河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经*市南流到江苏省邳州市,最终入骆马湖,是*省最大的山洪河道。沂河在*市附近河道宽1500米左右,流量随降雨季节性分配的特点呈急骤变化,虽然年平均流量达4120立方米/秒,但多集中于汛期,最高洪峰流量高达15400立方米/秒,其余季节流量锐减,有时甚至断流。其主要功能是泄洪及作沿

45、河两岸城镇的供水水源,最高水位为65.65米。祊河、涑河、柳青河均为沂河支流,在*城东北面汇入沂河,与沂河形成四河交汇,其现状及规划工程与沂河相同,不仅泄洪,还是饮用水水源,*市目前就有两座水厂取祊河、沂河河床沙层潜流水做水源。青龙河又名护城河,在市区北部,由临西一路西面的涑河引出,沿市区东部,自北向南贯穿市区,在市区东南部与小埠东灌渠相接。全长约8.4公里,宽5-18米,市区内两岸进行了人工砌筑,是*市区雨、污排除的主要河道之一。陷泥河发源于*市西北大岭镇,逶迤南流,经市区西部流向东南,在册山乡黄墩村汇入邳苍分洪道,全长31公里,市区内河宽20米左右,坡降1/1000左右。陷泥河虽有过整治,但由于标准较低,河床弯曲狭窄而泄洪能力较低,下游最大泄洪量166立方米/秒,设计洪水位为62.31米。自产水年均总量2.8亿m3。沂、枋、涑等地表水年径流量近20亿m3,但年际、季节、地区分配不平衡,利用率较低,多年平均为2.3亿m3。地下水年均总储量为6.2亿m3,可开采量为1.7亿m3,水质较好,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七、抗震设防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上该场址位于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对应基本烈度度)与0.20g(对应基本烈度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