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7156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经理:沈利泉总工程师:余征然设计负责人:郭宏朝设计人员:高春科、李斌设计校审:郭宏朝设计审定:章建聪设计编号:06DX289建设单位:诸暨市建设局设计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T目 录1项目概述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11.1.3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11.2项目建设背景11.3项目建设总体思路21.3.1指导思想21.3.2总体目标31.3.3总体规划31.3.4建设原则5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和编写范围61.4.1编

2、写依据61.4.2编写范围71.4.3术语和定义72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102.1城市管理发展趋势102.2国内“数字城管”建设现状112.3诸暨城市管理的现状132.3.1取得的成绩132.3.2存在的差距142.3.3城市管理的工作难点16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2.4.1必要性论证172.4.2数字城管能够解决的问题18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92.5.1政策可行性192.5.2经济可行性202.5.3技术可行性202.5.4诸暨市的基础准备工作有序进行212.6主要研究结论213项目承担单位233.1单位概况233.2主要职能234需求分析254.1业务需求254.1.1组织机构的

3、需求分析254.1.2监督员队伍的需求分析264.1.3与电子监察系统整合的需求264.1.4配套设施建设264.2功能需求274.2.1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274.2.2数字化管理系统构架的需求分析284.2.3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284.2.4辅助应用系统需求分析284.2.5城管通的需求分析284.2.6编码标准化的需求分析284.2.7基础设施平台需求294.2.8安全系统建设需求304.3性能需求314.4业务流程分析324.5信息量预测335总体方案345.1本期工程建设内容、范围与周期345.1.1建设内容345.1.2建设范围355.1.3建设周期355.1.4涉及的单位365.2

4、诸暨市数字化管理系统框架365.3诸暨市数字化管理流程375.3.1业务角色规划375.3.2业务流程规划406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446.1组织机构的建设446.1.1监督科岗位设置456.1.2指挥科岗位设置456.1.3监督考评科(设在行政电子监察平台)设置466.2队伍的建设和培训476.2.1监督员的建设476.2.2监督科受理员、值班长476.2.3指挥科派遣员、指挥长486.2.4监督考评员486.3标准规范建设486.3.1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486.3.2部件、事件的分类和属性范围的设定486.3.3其他基础对象编码486.3.4运行管理规范496.4基础数据建设496.4.1

5、基础地形图数据496.4.2社区网格数据506.4.3部件数据516.4.4地理编码数据526.4.5数据质量检查与入库526.5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平台建设566.5.1网络与通信系统建设566.5.2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566.5.3呼叫中心系统建设566.5.4视频监控系统建设566.5.5大屏显示系统建设566.5.6硬件平台设备部署566.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566.6.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566.6.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566.6.3协同工作子系统566.6.4地理编码子系统566.6.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566.6.6综合评价子系统566.6.7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

6、统566.6.8应用维护子系统566.6.9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566.6.10外网Web网站566.6.11辅助应用子系统566.6.12外部接口建设566.7评价体系建设566.8安全系统建设566.8.1设计原则566.8.2安全标准566.8.3信息安全解决方案56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567.1环境保护567.2消防567.3职业安全卫生567.4节约能源568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568.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568.1.1领导小组568.1.2项目承担机构568.1.3运行维护机构568.1.4项目人员配置568.2人员培训569项目实施进度569.1项目建设期569.2项

7、目进度计划5610投资估算、运营成本与资金来源5610.1总投资估算5610.2运营成本5610.3资金来源561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5611.1社会效益分析5611.1.1摸清家底,促进城市发展5611.1.2协调指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5611.1.3转变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5611.1.4实时管理,形成长效城市管理机制5611.1.5运用信息手段,将城市管理问题数字化、显性化5611.2经济效益分析5612风险分析、管理及风险规避5612.1风险分析5612.2风险管理5612.2.1监督机构5612.2.2长期的合作关系5612.2.3项目全过程的监督5612.3风险规避5613结论与

8、建议5613.1结论5613.2建议56附件一 投资估算表56附件二 数字化城管信息指挥中心平面图56112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 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1.1.2 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诸暨市建设局单位地址: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南路11号,邮政编码:311800项目负责人:张伟良项目责任人:沈正南1.1.3 实施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编写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单位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晖路183号,邮政编码:3100141.2 项目建设背景2004年10月,由北京市东城区自主创新研发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

9、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通过创新监督与指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和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等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探讨数字城管建设,“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号召在全国推广,并确定上海、南京、杭州、扬州、烟台等10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2006年3月9日,建设部发出通知,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区)名单

10、,诸暨市被列其中。2006年6月16日,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试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针对“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2006年7月13日,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省建设厅厅长张苗根总结了全省数字城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陈加元副省长出席会议,指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全省数字城管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坚持求真务实;三要继续深入研究;四要加强队伍建设。2003年6月,诸暨市为

11、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启动了轰轰烈烈的“三创”活动。经过三年多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诸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创”过程中,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已今非昔比。但是,现有的城市管理机制与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诸暨的城市管理需要一套既切合诸暨实际,又能实现长效管理目标的有效管理办法。基于以上背景,诸暨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工作目标任务。1.3 项目建设总体思路1.3.1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2、,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数字浙江”建设要求,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这一定位,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改革城市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建设和谐诸暨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1.3.2 总体目标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坚持“科学、稳妥、完善、有效”的原则基础上,依托数字化管理技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科学、反应敏捷、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并为建设“数字诸暨”打下良好基础。1.3.3 总体规划根据诸暨市的整体需求并结合

13、实际情况,可以对诸暨市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分期分阶段建设,初步建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06年9月2007年6月,初步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完成各业务系统的建设以及系统集成,并在友谊路、陶朱山以东、一环线以内16.13平方公里区域(除城中村和即将进行旧城改造的区域以外)实施。 确定诸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 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监督中心”(与行政电子监察平台整合)和“指挥中心”; 完成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测绘和基础数据库建设; 完成软硬件设备的招标、采购及基础平台建设; 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整合现有的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系统,并根据实施区域实际需求,搭建数字化城市管

14、理视频监控系统; 整合资源,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行政电子监察平台的整合;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监督评价体系; 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 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相关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整合社区管理力量,组建监督员队伍。通过一期工程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建成城市部件事件库、地理编码库、地形数据库等基础资源数据库;完成有诸暨特色的数字城管管理机构设置;完成发现问题、派遣任务、问题处理、结果反馈、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第二期,2007年7月2008年6月,进一步优化一期建成系统,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扩大平台实施范围,为城市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初步实现诸暨市城市管理的数字

15、化。 进一步整合现有城建监察、环卫、市政、园林的巡查管理力量,扩大专职监督员队伍; 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由一期的一环线以内扩大至包括城西工业新城在内的二环线以内; 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完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96345便民服务热线、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等的整合; 建设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对装有GPS车载终端的环卫车辆和巡查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控,实现对环卫车辆和巡查车辆的可视化管理。 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第三期,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施范围和覆盖范围,充分应用网络技术,“3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信息化手

16、段在城市管理领域应用的更为广泛,层次更为鲜明,全面实现诸暨市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三期工程建议建设以下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便民服务信息系统; 桥梁隧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1.3.4 建设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形式上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城市管理新的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其最终目的,必须落实在着力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必须落实在城市环境的有效改善上,从而实现管理城市向服务城市转变。2、加强资源整合原则整合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资源,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第一个层面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与行政电子监察

17、中心整合,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实施目的,强化绩效考核力度,整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第二个层面是整合现有城建监察、环卫、市政、园林的巡查管理力量,组建城市管理专职监督员队伍。专职监督员队伍主要负责城区主、次干道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巡查,及时采集和上报信息。这样,既可体现精干高效原则,又可节省运行成本。第三个层面是整合城市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设置安装的视频监控设施和公安交警设置在主要交通十字路口的视屏监控设施;同时还可整合已建的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等,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城市的立体管理。第四个层面是整合社区管理力量,组建兼职监督员,主要负责收集

18、和上报社区内相关城市管理问题,努力实现对城市全覆盖管理。第五个层面是整合96345等便民服务热线,结合市民网络举报、电话举报等形式,形成信息共享网络,增强便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与此同时,加强部门配合和协作,优化城市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为城市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3、严格规范标准原则以建立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目标,以建设部颁布的相关标准为指导,制定相关的目标管理和技术保障标准体系,确保管理系统顺畅运行。4、坚持因地制宜和创新提高原则要结合诸暨城市建设和管理实际(有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工业新城开发区、旧城改造、铁路改线移站改造、积极实施饮用水工程建设等情况),制定实施规划和实施方案。

19、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防止生搬硬套。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改革创新,逐步实现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和编写范围1.4.1 编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1月18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01号令)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96年6月4日国务院第198号令)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7月1

20、9日国务院第158号令)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2.5),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5121号)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90)城市街容标准(GB33/T1001-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CJ/T 2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 21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1.4.2 编写范围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2、项目需求分析和总体建设规划3、系统建设方案4、项目组织结构、实施进度及投资估算5、项目经济、社会及管理效益分析6、项目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1.4.3 术语和定义网格 (grid):一种地理数据模型,即将地理信息表示成一系列的按行列排列的同一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由其地理坐标来表示,如1平方米或1平方公里。单元网格 (basic grid):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社区 (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

22、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 area):指城市行政范围经过行政征用的土地、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郊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设施等)。部件(components):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城市管理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事件(events):指人的行为或自然因素导致

23、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归属部门(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归属部门。地理编码 (geocoding):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地点 (locality):特定的地方与场所。地点描述 (stated locality):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地点空间数据(locality spacial data):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

24、点描述和地理坐标的一组地点空间数据。地名 (geographical name):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标准地名 (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地址 (address):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地名标牌 (place name plates):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街牌(road name plates):标示较宽街道(明

25、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的地名标牌。巷牌(lane name plates):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标牌。门牌 (household number tablet):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楼牌 (building number tablet):标示编号楼房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楼牌数据。地片(zone):指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区域。区片 (block):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2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2.1 城市管理发展趋势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信息总量急剧膨胀,社会管理日益复杂,对管理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有限

26、的空间资源,如何使之产生最大的效益,是城市管理面临的共同课题。针对现代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利用GIS技术实施信息综合管理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业。现代城市管理的信息特征突出表现为:城市管理信息量急剧增加;处理与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处理信息的方法更为复杂;信息处理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广。 因此,规划与管理城市的方法,正在也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城市不再被当作工厂、住宅、道路等的简单空间组合体,而将是一个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控制下开展活动的复杂生命系统。城市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均建立在空间数据基础上。例如,要解决居民区的供水问题,首先要知道附近所有供水网络的分布、供水管线的粗细,以及现

27、有管线荷载程度,是否需要铺设新的管线,如何铺设,工程中与其它管线的矛盾等,都需要有确切的空间定位图形显示和空间定位数据查询。信息的网络化、虚拟社区和虚拟城市的出现带来了今天城市时空的重新定义。工业化大生产曾使人口在城市集聚,今日的信息技术有可能减轻城市内部的人口密度压力和交通的压力。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也都需要重新定义。信息网络化对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的挑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除了城市传统真实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未来理想空间外,正在创造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在网络上不断扩张,城市生活工作交往的时间距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城市发展规划未来的

28、可能性和问题研究的模拟手段。3、提供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入口,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这类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导入,将会引起社会控制网络化的革命性进步。2.2 国内“数字城管”建设现状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就已经开始应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多的城市已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中。为了解决城市管理相对滞后引发的各种难题,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成立课题组进行攻关,并率先提出运用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以手机为原型的

29、多功能通讯传输工具“城管通”,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市政设施监管为核心目标,遵循法定基础、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载均衡、无缝拼接、相对稳定等基本原则,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同时,对全区6大类56种城市部件定位编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网格中,由137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辖区域实施全时段监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至监管中心,由中心根据事件的分类,分发至各部

30、门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系统于2004年开始试运行后,对城市管理问题发现率达到90%以上,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平均时间为13.5小时,结案率94.18%,保证了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问题及时处理。北京市东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先进经验,为全国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确定了城市管理的最新发展思路。北京市东城区实行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绩后,建设部于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提出并实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同时,建设部指示要因地制宜地在全国各级城市逐步推广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会议前期,建设部下发了关于

31、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会议期间,建设部向全国公布了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扬州市、烟台市、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等首批十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单位,要求各地在2006年7月底前将试点工作情况报建设部,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与此同时,建设部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为原型,综合全国各地区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各地区的先进城市管理经验而制定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化标准已于8月1日颁布实施,该标准包括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与事件分类与编码

32、(CJ/T 21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 215)以及城市市政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推广范围广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视察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后指出,要求相关部门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试点推广工作。建设部先后公布的两批试点城市(区)共涉及4个直辖市、12个省的27个城市(区)。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城市;有南方城市,也有北方城市;有东部城市,也有西部城市;有发达城区,也有欠发达城市;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也有县级市。 (二)推广力度大新模式从运行到推广,各级政府均非常重视。建设部、信息产业部

3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央编办均对新模式的推广工作给与了充分的支持。建设部专门成立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四项部颁标准,为推广工作保驾护航。(三)推广速度快2005年7月18日建设部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名单。4个月时间,南京市鼓楼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已建成并通过建设部验收。2006年3月26日,建设部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区)名单。8个月的时间,新模式已经发展到全国27个试点城市(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已经由东城一支独秀到全国遍地开花。2006年3月15日,建设部牵头,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办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创刊;2006年3月30日,由四市五区的

34、代表发起,各试点城市作为成员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联谊会”成立。数字化城管的新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标准等文件进行试点建设和技术推广,形成了一种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上升至一个新台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3 诸暨城市管理的现状2.3.1 取得的成绩诸暨市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30.8平方公里(包括三都、大唐一部分),建成区人口25.1万,城市绿化率为48.1%。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市民普遍关注的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目标,

35、积极实施优势扩张战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自1994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县级市第一名;连续三年获绍兴市文明城镇竞赛第一名;两次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在1998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考评活动中名列全省各县市之首。2001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滨江中路(北路)艮塔东路被评为“省级街容示范路”;2002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03年7月份,诸暨市同时提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口号。省级园林城市在2004年创建成功。2005年又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口号。目前,诸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

36、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诸暨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实施长效管理。各部门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修改和细化,城市长效管理制度更加切合城市管理的实际。2、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综合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调。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由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例会,协调会,研究和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了城市管理条块联合、块块联合。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城市管理的整体合力。3、不断改革创新,深化城市管理。该市针对城市管理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在改革创新,深化城市管理上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37、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做管分离,12小时18小时保洁制的实施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奠定了基础,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积极尝试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独资、企业与政府合作等形式参与垃圾焚烧处理模式的确立,为诸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创出了一条新路;“定人、定岗、定路段、定责任”的市容管理模式及市容管理队伍机构改革,在深化城市管理上迈出了新的一步。4、配套完善基础设施。2003年7月开展“三创”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市建设局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配套设施的完善。5、领导重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运行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市委、市政府还成

38、立了市城管委,下设城管办,具体负责城市管理的日常牵头协调工作。6、狠抓宣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广泛的开展思想、道德、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目前诸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主要由市建设局负责,下设了城管科、城建监察大队、园林管理处、环境卫生管理处、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市广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部门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工作。这些部门均有自身的巡查队伍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后依据自身已有的问题处理流程处理问题,其中城市管理问题的执法由城建监察大队统一执行。2.3.2 存在的差距虽然诸暨市城市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诸暨市城市管理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长

39、效管理、高效管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经过初期的需求调研,诸暨市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问题发现及处理不够及时虽然目前诸暨市有部分单位有自己的巡查队伍,例如环境保护监察大队、园林管理处、环境卫生管理处、城建监察大队、市政管理处、天然气公司等,还有部分专业部门没有专业的巡查队。在巡查管理过程中,这些管理部门不仅受人员、管理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且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对问题的定位,发现问题的处理有时速度较慢,延误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机。特别是涉及不同部门协同性工作程序的流转,如果没有工作流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问题的处理速度、效率都显得相对滞

40、后。2、问题发现手段比较单一目前诸暨市的城市管理问题主要依靠巡查队和群众举报发现,而且只是少数部门有自己的巡查队,问题发现手段比较单一,未能实现全方位、快速的发现问题。3、部门协调比较困难调研中发现基本每个部门都提到了部门间工作协调的问题,在实际操作和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几个部门协同处理、需要其他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的情况或者是需要几个部门联合执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比较少,而且比较困难,对实际工作造成了不便,花费时间多,处理问题效率低。在涉及单位与单位工作衔接过程以及两部门间涉及工作职权和工作范围交汇的地方,存在诸如:“多头管”、“无人管”等的情

41、况,工作职责和职权划分不清晰。存在城市管理工作分工不明,部门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4、信息化程度较低就诸暨市目前情况来看,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单位都还没有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而且各单位之间信息化建设差别很大,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对整个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度不够。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部门除了有局域网以外,都没有业务系统,基本都是手工办公,档案记录也都是纸质居多,有些部门虽然有信息系统,但是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认知程度比较低,基本没有使用,处于闲置状态。5、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目前缺乏畅通的渠道共享各部门的数据及信息资源。6、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在调研中发现资源利用程度

42、比较低,某些数据、信息系统都是单一部门在使用,而且没有畅通的渠道提供给其他想使用这些资源的部门,造成资源使用率比较低,无法共享。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电子信息屏等。7、视频监控资源缺乏目前诸暨市除了公安系统有视频监控,其他部门基本没有,但是,很多部门对视频监控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如:市环保局、市交通局、气象局、城建监察大队、城市广场物业公司。8、管理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诸暨市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致使问题屡禁不止。类似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等问题,年年都有发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国有财产严重损失。在监督评价方面,只有部分单位、部门有监督评

43、价机制,而且都是自成一体,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监督评价,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没有能够体现政府意志和权威的城市管理协调机构,无法综合实施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职能。目前只有一个行政电子监察平台,主要负责国家行政机关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国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2.3.3 城市管理的工作难点1、城市设施破坏严重,维修成本高由于城市公共设施比较多,部分市民在使用时不爱惜因此造成设施破坏比较严

44、重,而且设施毁坏后需要找厂家来维修,由于厂家并不是本地企业因此造成了不方便,造成维修周期长,维修成本较高。2、突发事件,暴力对抗需要公安部门的配合城建监察大队在进行城市管理问题执法的时候会遇到不听劝告,不服从执法的情况,甚至会有暴力对抗,发生此类问题时需要公安部门配合一起执法。3、一方建设造成另一方的破坏此类问题主要发生在管道建设的时候,由于没有其他管道铺设情况的一手资料,对于管道的地下走向不清楚,在施工时很容易造成对其他管道的破坏,严重时还可造成事故。除了管道建设以外,在其他市政工程中或多或少也存在此类问题。4、城市管理问题主体责任不明(部件权属不清楚)目前城市管理中发现有些部件权属单位不明

45、确,群众在举报时并不清楚部件的权属单位,会出现将问题反映到非权属部门的情况,这些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的时候,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增加了工作量。5、信息发布手段比较单一目前各种信息,包括水情、雨情、台风等发布主要靠电视及广播,但这2种手段有局限性,覆盖面不够广,因此必须要扩展其他手段,做到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发布。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1 必要性论证1、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是深化“三创”工作,巩固“三创”成果的需要。随着诸暨市“三创”活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深入开展,诸暨的城市管理跃上了新的台阶。要巩固这一成果,进而实现城市长效、高效

46、管理,必须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恰恰涵盖了诸暨市这方面的基本要求。2、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是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应用和整合了十几项数字化管理技术,运用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城市管理信息实时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信息指挥中心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形成全方位覆盖,高效率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运用这种模式管理,可以实现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3、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良居住环境的需要。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转变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4、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