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7325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417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7页
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7页
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7页
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7页
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 Selection.ParagraphFormaaaaaaaaa

2、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

3、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4、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目 录1 综合说明 1.1 概 述 1.2 工程自然条件 1.3 工程任务及规模 1.4 工程选址、基本坝型、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 工程施工及投资估算 1.6 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结论 1.7 今后工作的建议 2 河段开发方式 2.1 #溪流域规划概述 2.2 河段开发方式 3 水 文 3.1 流域概况 3.2 气 象 3.3 水文基本资料 3.4 径 流 3.5 洪 水 3.6 泥 沙 3.7 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3.8 水(雨)情站网规模 4 工程地质 4.

5、1 概 述 4.2 区域地质环境 4.3 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4.4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4.5 初拟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4.6 推荐坝址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7 天然建筑材料 4.8 灌区渠系工程地质条件 4.9 结论及建议 5 工程任务和规模 5.1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2 工程开发任务 5.3 灌区规模及灌溉水量预测 5.4 供水范围及供水量预测 5.5 灌区扩大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5.6 供电范围和负荷预测 5.7 水库水位选择 5.8 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5.9 水利和动能5.10 水库淤积及回水计算 6 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

6、及主要建筑物 6.1 工程类别和标准 6.2 工程选址 6.3 坝型选择 6.4 推荐方案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7 机电及金属结构 7.1 机 组 7.2 电 气 7.3 金属结构 8 工程管理 8.1 管理机构 8.2 管理办法8.3 库区土地和水面利用8.4 工程年运行管理费 9 施工组织设计 9.1 施工条件 9.2 施工导流 9.3 主体工程施工 9.4 施工交通运输 9.5 施工总布置规划 9.6 施工总进度 10 水库淹没处理和枢纽工程永久占地 10.1 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标准 10.2 淹没实物指标调查 10.3 主要淹没对象实物指标 10.4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 10.5 专业项目

7、复建规划 10.6 淹没补偿投资估算 10.7 枢纽工程永久占地 11 环境影响评价 11.1 环境现状 11.2 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11.3 工程兴建产生的环境效益 11.4 评价结论及环保投资估算 12 工程投资估算 12.1 编制依据和原则12.2 基础资料12.3 估算结果 13 经济评价 13.1 概 述 13.2 国民经济评价 13.3 财务评价 13.4 综合评价 *市#区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集 附件一: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 附件二:水文分析报告 附件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附件四: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附件五:灌区规划报告 附件六:工

8、程投资估算xx水库工程附图目录序号图 名图 号1xx水库工程上、下坝址总平面布置图综01-012水库区工程地质平面图地质附图04-013坝址区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地质附图04-024上坝址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地质附图04-035上坝址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地质附图04-046下坝址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地质附图04-057下坝址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地质附图04-068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G-G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附图04-079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枢纽平面布置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0110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溢流坝、非溢流坝、厂房坝段剖面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0211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下游立视图(推荐方

9、案)水工附图06-0312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方案坝区平面布置图水工附图06-0413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横剖面图(-)水工附图06-0514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上游立视图水工附图06-0615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坝肩溢洪道、泄洪洞剖面图水工附图06-0716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灌溉引水首部工程布置图水工附图06-0817上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枢纽布置图水工附图06-0918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剖面图水工附图06-1019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上游立视图水工附图06-1120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下游立视图水工附图06-1221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取水口、压力钢管纵剖面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1322下坝

10、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1/5水工附图06-1423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2/5水工附图06-1524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3/5水工附图06-1625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4/5水工附图06-1726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5/5水工附图06-1827引水式电站方案引水系统平面布置图水工附图06-1928引水式电站方案引水隧洞纵剖面图水工附图06-2029引水式电站进水口、调压室剖面图水工附图06-2130引水式电站方案压力钢管纵剖面图水工附图06-2231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1/5水工附图06-

11、2332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2/5水工附图06-2433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3/5水工附图06-2534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4/5水工附图06-2635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5/5水工附图06-2736系统地理接线图(2001年)机电附图07-0137主接线方案比较图机电附图07-0238电气主接线图(推荐方案)机电附图07-0339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附图09-0140施工导流布置图施工附图09-0241控制性施工总进度表施工附图09-031 综合说明1.1 概 述xx水库是#溪流域干流第一级跨流域引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位于#区走马镇和中山乡交界的#溪上游莲花

12、滩至小溪坝河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33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26亿m3。为解决#区江南和方斗山北西翼间长江河谷区大片耕地的灌溉缺水及城镇、农村供水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长江委、水电部成勘院、xx省水利院、原成都工学院、xx地区水电院等单位都先后对#溪干流进行过较多的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认为在#溪干流上游的xx河段兴建以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是解决#溪流域和长江河谷区农田灌溉与城乡供水及调节下游梯级电站径流的关键。六十年代中期由原成都工学院设计,xx地区建成长滩水电站,装机容量0.624万kw。接着xx省水利院对#溪上游河段进行选点规划,编写了xx#溪xx、xx、石板滩规划报告。七

13、十年代初期,原成都工学院完成xx水库(电站)小溪坝坝址重力坝方案的初步设计,水库正常蓄水位620.70m,正常蓄水位库容6810万m3,调节库容4930万m3,坝后电站装机容量0.96万kw。七十年代后期省水利院对xx水库进行规划,编写了xx#溪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并提出#溪干流沿河八级开发方案。随后xx地区水电院在长委指导下完成xx水库(电站)的初步设计工作,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调节径流兼顾梯级电站发电。灌溉面积30.35万亩, 其中田20.75万亩,土9.6万亩。水库正常蓄水位643.70m,汛期运用水位639.70m,死水位623.70m,正常蓄水位库容2.64亿m3,死库容0.7

14、3亿m3,调节库容1.91亿m3,电站装机容量2.625万kw,年发电量8950万kwh,灌区干支渠总长289.5km。水库淹没耕地7108亩,迁移人口5360人。由于水库淹没和移民数量大,虽建设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效益较好,初设已经审批,但因淹没移民问题无法解决,难于实施兴建。以后xx地区水电院、成勘院,先后对#溪上、中、下段进行梯级调整规划,基本确定局部跨河七级(xx、xx、双河、赶场、长滩、向家嘴、门坎滩)开发方案,xx省水电厅以“川水发19921089”和“川水发1996规176号”文批复梯级调整规划报告,期间建成中游段xx、双河、赶场三级电站,总装机8.15万kw。1997年#区计委和

15、水电局编制了#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期需供水量分析,2010年供需水缺口较大,规划兴建xx水库新水源点后,基本解决发展期缺水问题。同年*市计委、水电局以“重计委国1997867号”文验收了该规划报告,#区政府以“万府函199786号”文批复该报告。 随着*市的直辖和三峡工程库区大规模开发性移民的迁建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特别是#区建设高效农业开发区和移民新城的崛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蓬勃发展提出对水量水质的要求,为xx水库工程的兴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根据#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综合利用要求、河流开发现状、限制淹没移民数量、行政区位特征、灌区范围的调整等情况,1998年

16、#区水电局编制了#溪上游河段xxxx规划调整专题报告,在明确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兼顾发电,同时具有扩大三峡库区移民容量和滞洪削峰减灾效果的前提下,将xx水库原规划大(2)型规模调整为中型规模,调整方案得到*市计委、市水电局的大力支持,#区政府以“万府函199862号”文批复该报告,原则同意原规划大型xx水库调整为中型水库,要求开展并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近期三峡水电院编制了#溪流域规划报告,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重点进行了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质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进一步确定了xx水库为本流域综合利用的龙头水库,#区政府以“#府2002124号”文批

17、复该报告,同意修建xx水库工程,尽快组织实施。1997年9月#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研究院进行xx水库工程区地质调查、天然建材调查、坝址区地质勘察等外业工作,1998年3月提交工程地质有关资料。1998年7月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xx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的指示精神,#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承担xx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随着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市计委重点办、业主和设计单位几经研究分析,认为xx水库正常蓄水位在620.00m左右较为适宜。 *勘测研究院根据调整后的水位于同年8月对库区地质进行复核调查,对坝址区补充了勘测工作

18、,1999年6月初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于1999年4月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同年12月*市计划委员会以渝计委农19991635号文批复项目建议书,原则同意兴建#区五桥xx水库工程,要求做到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在项目建议书及批复的基础上,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于2000年1月完成并提交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的水文分析报告、灌区规划报告、工程投资估算等技术文件及有关设计图纸;#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完成提交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1.2 工程自然条件1.2.1 流域概况#溪系长江干流上游下段右岸的一级支流,其地理位置介于E1081410901、N301130

19、56之间,源于*市石柱县武陵山北麓的杉树坪,流经湖北利川市建南镇至#区石板滩与官渡河汇合,在xx右岸纳入罗田河至赶场右岸汇入龙驹河后称#溪,再流经长滩、向家嘴入云阳县至龙角镇右岸纳入泥溪河于新津口注入长江。主河道长170km,平均比降5,全流域面积3167km2。#溪为山区性河流,河谷深切,滩多水急,断面多呈“V”型或“U”型。流域上游边缘部分植被较好,中、下游河谷两岸多耕地,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重,汛期河道水流浑浊,沙量较重。 xx水库以上流域呈扇形发育,整个流域为羽状,支流较多,除源头分为三支外(主支建南河、支流官渡河和罗田河),其余支流多分布于右岸,如龙驹河、泥溪河等。1.2.2 气候特

20、征 #溪流域位于清江暴雨区西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交替影响,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较丰、冬暖春早、夏热多雨、伏旱频繁、秋多绵雨的气候特征。根据流域内外气象(雨量)站网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13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暴雨中心多出现在xx以上地区,一次较大暴雨亦可笼罩全流域,雨强大、持时长,最大日暴雨量可达300mm左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2.1和-3.7;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94.5mm(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可达33.3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

21、日照时数1293.5h;无霜期325天以上。1.2.3 水 文 水文测站及资料整编 xx水库坝址下游14km和82km处分别有xx水文站及龙角水文站, xx站控制流域面积1386km2,较xx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30km2略大4.21,自1967年4月设站,积累了19701991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龙角站控制流域面积2268km2,自1958年设站讫今,集累了19591998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由于xx站距xx水库坝址较近,区间无大支流加入,连续实测水文资料较长,本阶段以xx站为设计依据站,龙角站为设计参证站。 xx站和龙角站历年水文资料由xx水文分站整编后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总站审查汇

22、编刊印,经资料复查和上、下游站水量对比分析,两站流量成果比较可靠,可供设计使用。 径 流 #溪径流源于降水,由于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相似,xx站和龙角站同期年、月径流相关关系很好。根据xx站和龙角站同期年月径流相关定线,插补延长xx站缺测年、月径流,使xx站具有1959年4月1998年3月计39年(水文年)的径流系列,将此系列按xx水库与xx站面积比的1次幂推算出xx水库坝址1959年4月至1998年3月径流系列。系列中包含了丰、中、枯水年组,其代表性较好。根据该径流系列统计, xx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26.2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26亿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21.2mm,Cv值0.

23、27。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径流最大、最小值分别为多年平均径流的1.70倍和0.63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丰水期(49月)径流约占年径流的81.1,平、枯水期(10月翌年3月) 径流约占年径流的18.9,最枯1月份径流仅占年径流的1.1,盛夏伏旱也常出现小流量。 经频率计算和P型曲线适线,其xx水库坝址年和时段径流特征参数及设计径流成果见表1.2.3-1。xx水库坝址径流成果表 表1.2.3-1项目 时段统 计 参 数不同频率流量(m3/s)Q(m3/s)CvCs/Cv510205075809095水文年(4月翌年3月)26.20.272.539.035.631.825.421.120.11

24、7.816.1丰水期(4月9月)42.50.342.569.261.853.740.532.030.125.822.7枯水期(10月翌年3月)9.880.382.516.914.912.79.297.146.685.614.87洪 水#溪为山区性河流,洪水系暴雨形成,暴雨量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河谷深切,山坡陡峭,洪水具有汇集快、过程陡涨陡落、峰顶持时短的特点,遇连续暴雨也常发生复峰洪水。一般单峰洪水过程历时12天,涨水段6h左右,峰顶持时30分钟左右。复峰洪水过程历时23天。洪水年际变化较大,xx站实测最大洪水流量3620m3/s,实测年洪水最小流量495m3/s,最大值为最小值的

25、7.3倍。流域每年4月开始进入汛期,58月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多发季节, 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常发生在此时期,而8月常有伏旱,若遇暴雨也常有较大洪水出现, 9月后副高南移,降水多而强度较小,一般不会形成大洪水。百余年来曾发生1870、1896、1912、1921、1946年历史洪水,近期发生1982年大洪水,经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在历史洪水中1870年洪水最大, 重现期定为128年;1896年洪水次之,重现期为64年;实测1982年洪水排序第三,重现期为43年;1921年洪水排序第四,重现期为32年。历史洪水峰、量,通过xx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峰、量关系推求。xx站有22年洪水系列,龙角站有40年

26、洪水系列,通过两站同期峰、量相关定线,插补展延xx站缺测年份的洪水峰、量,经插补展延,xx站具有19581997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系列。将此系列加入历史洪水组成不连序系列进行统计计算,经适线计算xx站洪水峰、量特征值及各频率设计洪水峰、量。xx水库坝址设计洪水峰、量采用面积比的2/3次幂和1次幕推算,其成果见表1.2.3-2。xx水库设计洪水峰、量表表1.2.3-2项 目频 率洪 峰(m3/s)24h 洪 量(亿m3)三日洪量(亿m3)P0.152603.1575.377P0.248702.8684.849P0.3345802.6554.460P0.543502.4854.152P13

27、9402.1953.625P235301.9023.100P3.3332201.6862.713P529701.5132.406P1025201.2151.882P2020500.9121.361P5013400.4970.677根据xx站历年实测洪水资料分析,选择具有峰高、量大,对工程防洪安全较为不利的复峰洪水(1982年7月17日、1978年6月24日)和单峰洪水(1975年6月25日、1980年8月28日)作典型,按xx水库坝址设计峰、量同频率控制放大,推求坝址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分期洪水根据xx水库施工期要求及#溪洪水特性,将全年划分为主汛期59月,非汛期2月、3月、4月、10月、1

28、1月、12月翌年1月及12月翌年2月、11月翌年3月共九个分期。分期洪水59月直接使用设计洪水成果,其余分别以xx站实测资料取样进行频率计算,适线确定各分期洪水设计值。xx水库分期洪水2月、12月翌年1月、12月翌年3月按xx水库与xx站面积比的1次幂推算,其余分期按面积比的2/3次幂推算,其成果见表1.2.3-3。鉴于实测年最大流量在4月18日和9月30日出现,为施工安全,建议主汛期设计洪水成果提前或推后10天使用。xx水库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2.3-3分 期使 用 期各种频率洪峰流量(m3s)P1P5P10%P20%P33.3%P50%2月2月12164.242.223.412.46.

29、283月3月45824916692.94719.84月4.14.201580103080157340827559月4.2110.1039402970252020501810134010月10.1110.3187058245833925018211月11月56033524115391.548.112月翌年1月12月翌年1月78.642.228.817.110.36.4112月翌年2月12月翌年2月15185.358.535.127.211.411月 翌年3月11月 翌年3月65139028518614770.5河流泥沙xx站实测有19711990年悬移质泥沙资料,经统计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39

3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1.52kg/m3,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约1000t/km2。悬移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最大年输沙量分别为多年平均输沙量的3.4倍和最小年输沙量的13倍。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90,沙峰和洪峰对应,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几次沙峰过程中,最大一日输沙量一般占年输沙量的1530,最大达41.5。根据xx站19711990年实测悬移质月平均含沙量和年输沙模数推算xx水库同期年、月输沙量。xx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133万t,汛期59月多年平均输沙量121万t。推移质输沙量不多,经计算分析为3.14万t。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xx水库坝、厂区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调

31、查洪水水位与xx站水位相关搬移xx站高水外延的水位流量关系线经流量修正至坝、厂区,作为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xx水库小溪坝河段目前已建专用水位站,待收集一定资料后,初设时进行修正。1.2.4 工程地质区域地质环境xx水库工程位于盆东边缘与川东褶皱山地“平行岭谷”方斗山和齐曜山之间的马头场石柱槽谷内,地形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山势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长条状、梳状展布的中低山,山岭海拔高程,低山10001200m,中山15001800m。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和蓬莱镇组、遂宁组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呈零星分布。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准地台xx台坳川东南褶皱束边

32、缘,区内地质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为主,背斜形态呈长条状,两翼不对称,南东翼陡,北西翼缓。向斜开阔平坦,北西翼产状较陡,南东翼相对平缓,发育次级褶曲。区域断裂一般分布于背斜轴部地带。多为逆断层,走向同褶皱轴向,外围发育马落池、楠木垭大垭口、茨竹垭、走马岭等四条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以上断层无明显活动迹象。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区地壳运动减弱,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据地震资料,部分断裂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但影响到本工程区地震烈度小于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库区工程地质条件xx水库坝址上游主支建南河和支流罗田河、官渡河,正常蓄水位620.00m,建南河、官渡河、罗田

33、河回水长度分别为7.4km、22.3km、6.2km, 水库为一多叉河道型水库。库区处于方斗山和齐曜山之间的马头场石柱向斜槽谷内,属中、低山深丘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上遂宁组、蓬莱镇组砂、泥岩互层,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库区地层连续完整,相对稳定,无缺失、尖灭现象,产状均一无突变,无断层分布。水库两侧分水岭浑厚,由砂、泥岩及背斜核部三迭系岩层组成,封闭条件良好,库水不会向长江和清江远程渗漏。坝址河段弯曲,分水岭较为单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相间分布,砂岩中裂隙较发育,存在库水通过砂岩中孔隙、裂隙向坝下游渗漏可能,但渗漏条件清楚,处理工程量不大。水库多为岩质岸坡,较为稳

34、定,除已有变形体和古滑体将继续变形失稳外,泥岩上伏的砂岩在裂隙切割重力作用下局部崩落,但库岸再造轻微,不会对水库构成威胁。库区有几处耕地集中且比库水位略高的局部阶地可能产生浸没影响,但可采取措施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没。库区除耕地淹没相对较多外,无重要工矿集镇、交通道路及名胜古迹被淹。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区河段呈“S”形,长约8km,上坝址莲花滩、下坝址小溪坝,两坝址相距约2.4km。 坝区位于条形山岭间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河谷狭窄呈“V”型,两岸临江峰顶高程710850m。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夹岩屑长石砂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的缓坡地段。

35、坝区位于马头场向斜翘起端,轴线呈北东向,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仅砂岩和粘土岩界面间存在层间剪切错动现象。莲花滩坝址坝址河谷为横向谷,两岸坡3540,呈阶梯状倾向河谷,上游右岸叶舀子和下游左岸牛项颈分别为一垭口,高程各为718.0m和670.0m。河床及两岸基岩裸露,枯水位584.7m时,谷底宽70m,水深0.51.6m,正常蓄水位620.00m相应谷宽170m。岩层产状平缓稳定,倾向下游微偏左岸,倾向210250,倾角510。岩层中发育两组裂隙,顺河向裂隙走向4060,倾向SE,倾角7090,长度4060m,裂隙间距13m,切割深度510m,裂隙宽13cm,裂面平直无充填,砂岩中

36、裂隙经风化、卸荷作用,张度可达2050cm,部分地段形成危岩体。垂直河向裂隙走向300330,倾向NE, 倾角7090,长520m,裂隙间距23m,裂隙宽度达1020cm,充填少量粘土。在层底部及层顶部见发育少量石膏脉充填的缓倾角裂隙,石膏一般厚0.12mm,深部岩体中石膏脉未见溶蚀现象。硐室围岩为类岩体,具有一定的成洞地质条件。坝基岩体层中见有8条软弱夹层,总厚0.529.5m,其中一条软弱层分布较连续,余皆呈透镜状分布。夹层中、为厚层砂岩中的粘土岩夹层(类) ,共有5条,为不连续的透镜状,与上下层多呈突变接触,结合面胶结好,岩性较软弱,少数呈碎块状,埋深较大。层间破碎夹层(类)多呈透镜状,

37、一般厚度0.120.36m。3-4破碎夹层较连续,分布于ZK110、ZK112及竖井SJ1、SJ2中,埋深2.347.3m,高程577.54581.81m。泥化夹层(类),多呈透镜状,断续泥化,厚度变化大。钻孔揭示较连续泥化夹层2条,发育于岩层中,3-5泥化夹层分布于ZK110及竖井SJ1、SJ2中,埋深0.963.3m,高程580.88582.88m,局部面附泥膜,延伸较小。3-3泥化夹层为大坝抗滑稳定的主控弱面,连续性好,分布于、勘探线及两岸,河床部位分别埋深1.311.82m和7.118.98m,断续泥化,仅ZK116、ZK117及竖井SJ2有13mm泥膜。坝基浅层夹层多属开挖范围。坝址

38、区地下水赋存条件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两大类,钻孔吕荣试验表明,存在坝基和浇坝渗漏的地质条件。叶舀子和牛项颈单薄分水岭亦存在库水通过岩层面及裂隙面向下游渗漏条件。坝址基岩强风化层厚一般04m,最厚6.96m,弱风化层厚一般010m,最厚27.05m。据两岸平硐揭示,硐深28m至硐口段,发育一组与岸坡大致平行的卸荷裂隙密集带,裂隙长大,间距13m,多松驰张裂,宽110cm,倾角约80,为黄泥及石膏充填,将砂岩切割为块体,卸荷带宽一般1825m,最大达28m,常构成危岩。小溪坝坝址小溪坝坝址河床及河谷基础裸露,为横向谷,两岸谷坡基本对称,左岸坡4555,右岸坡45,呈阶梯状展布,枯水期谷底宽约

39、60m,水深0.51.5m,有两处23m的跌坎,河床堆积砂卵石夹碎块石,厚14.05m,正常蓄水位620.00m相应谷宽约170m。坝址出露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地层,为岩屑长石砂岩、细砂岩、 粉砂岩及粘土岩组成。岩层产状倾向上游略偏右岸,倾角59, 发育横河向和顺河向两组裂隙,前者走向300320,倾向NE,倾角8090,后者走向3050,倾向SE,倾角6090。河床部分较大裂隙张度0.15cm,为砂砾石及泥土充填。两岸由于卸荷作用裂隙张开最大宽度达4050cm,形成危岩体,裂缝多为粘土及碎石充填。 坝址基岩强风化层厚一般12m,最厚达4.5m,弱风化层厚一般25m,最厚达8.4m。主勘探线

40、上游左岸140m是风北头2危岩体,发育于层砂岩,山坡走向约50,长约50m,高程580.0590.0m。坝址下流吊嘴松散变形体由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厚度57m,长100m,前后缘高程分别为632.0m和662.0m,目前处于稳态,坝址上、下游两危岩体对工程影响不大。小溪坝坝址岩层倾角平缓,地质条件简单,无大的崩塌体及滑坡体,具有建坝地形地质条件,硐室围岩多为类岩体,成洞条件一般。据钻孔揭示,仅4个钻孔发育少量石膏细脉,建坝岩体层仅有二个钻孔发育2条石膏细脉。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坝基岩体存在软弱夹层,在、岩层中分布5条软弱夹层,总厚0.495.04m,其中有一条软弱夹层较连续,余皆呈透镜体分布。粘

41、土岩夹层(类)主要发育于、砂岩中, 单层厚度0.082.79m,岩性较软弱。3-1夹层较连续,河床中埋深由上游勘探线(孔深17.6m)向下游勘探线(孔深12.72m) 渐变浅,至勘探线尖灭,1-2、1-1呈透镜状,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层间破碎夹层(类)仅分布于层粘土岩与砂岩接触面,厚0.070.33m,挤压破碎较强,表层未见擦痕,无泥化现象。泥化夹层(类)发育于粘土岩与砂岩接触面,见有两条,分布不连续,多断续泥化。坝基砂岩河床蚀余厚度8.1810.65m,发育顺河向裂隙,3-2夹层有局部泥化现象,下游形成跌坎,存在临空间,不利于抗滑稳定。坝肩岩体为粘土岩、粉砂岩互层,左坝肩ZK2孔深7.5m,见

42、一厚5mm泥化夹层,右坝肩ZK5孔深19.5m,见一厚约1cm4-1泥化夹层。两夹层呈鳞片状风化,断续夹泥。两坝肩砂岩层中分布3-1粘土岩夹层,高程561.92565.85m。坝址为单斜地层,地下水不丰,钻孔吕荣试验表明,坝基坝肩有渗漏可能。库首叶舀子河弯地块也存在渗漏条件。溢洪道工程地质莲花滩坝址左坝肩溢洪道岸坡自然坡度4045,近河边崩塌块石堆积厚约28m,岩层产状220230,倾角59,与坡向相反,边坡处于稳态。人工边坡岩体主要为砂岩层及粘土岩、粉砂岩,砂岩层分布高程625.0655.0m,发育走向3455顺河向卸荷裂隙,多切穿砂岩层,另一组走向300320高倾角裂隙多闭合,切割较浅,砂

43、岩层中发育5-2、5-1粘土岩夹层,分布高程639.67646.65m和630.0634.04m,钻孔揭示夹层岩心呈碎块和饼状,但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岩层水平卸荷宽度约28m,卸荷带中粘土岩、粉砂岩破碎,并见有岩层软化现象。牛项颈垭口溢洪道构成边坡岩体为、粘土岩、粉砂岩相间岩层。岩层产状225,倾角9,西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相反,较稳定;东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相同,且砂岩中夹有厚46m粘土岩、粉砂岩,易发生滑移。岩层中未见层间挤压破碎及软弱夹层,砂岩中发育走向305315裂隙,张宽13cm,延伸4060m,开挖后被卸荷裂隙追踪,易造成边坡岩体垮落。小溪坝坝址右坝肩溢洪道人工边坡由及组成,底板为

44、厚层细砂岩,该岩层中发育倾向NE顺河向卸荷裂隙,一般切穿砂岩层,隙宽510cm,顺河向延伸2050m,岩层中裂隙多短而闭合,高程633.14m见厚约0.1m泥化夹层,受挤压呈鳞片状,表层云母密集,泥化强烈。砂岩中于高程607.73m见厚0.15m粘土岩夹层,粘土岩夹层与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呈条带状。边坡岩体强风化下限510m,岩体坡深大于50m, 边坡稳态受制于平行岸坡陡倾裂隙及层间少量软弱夹层控制。泄洪洞、导流洞围岩属类岩体,具备一定成洞地质条件。厂区工程地质厂区出露粘土岩、粉砂岩,厚5.15m,弱风化下限高程576.09577.84m,于埋深6.6219.5m发育4-1泥化夹层,分布高程567.15575.02m,挤压呈鳞片状,局部泥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