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73896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永嘉县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总 目 录第一章 概 述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71、历史背景72、编制报告的依据7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 8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8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83、项目研究的范围9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91、建设理由92、交通量发展预测11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124、工程实施方案12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46、工期安排147、经济评价15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169、 问题与建议 16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一、现有公路交通运输状况 191、公路网现状 192、公路交通运输现状 213、汽车保有现状 22二、现有公

2、路技术状况及问题 231、现有公路技术状况 232、适应程度分析 23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4三、本项目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61、在国内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62、促进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和开放 273、是发展楠溪江旅游的需要 27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 28第三章 交通量预测一、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 311、区域内产业的经济特征312、地区交通综合运输结构及发展趋势36二、经济结构特点与公路运输的关系 371、国民经济结构特点372、交通运输量指标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8三、公路交通量调查 381、交通量调查方法、地点和时间392、调查数据统计 393、

3、历年交通量调查40 四、交通量发展预测 401、预测年限和特征年402、交通量预测方法41 3、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分析414、趋势型交通量预测43 5、诱增型交通量的推算45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标准一、通行能力分析 48二、建设规模 49三、技术标准 491、路线设计标准 492、隧道设计标准 503、道路交叉标准 52四、设计规范 52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一、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551、沿线地形和地貌 552、区域地质概况 553、水文地质 554、气象 565、水文概况 576、工程地质评价 58二、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581、路基填筑材料582、路面、

4、隧道衬砌及其它结构物材料59三、选线基本原则和路线方案的确定 601、选线基本原则 602、路线方案概述 60四、工程方案 611、路基方案612、路面方案613、隧道方案 62五、建设项目对环保的影响 621、项目在施工期间对环保的影响622、项目在营运期间对环保影响63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主要工程数量 66二、建设用地和拆迁 66三、投资估算 66四、资金筹措 67第七章 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 69二、工程组织模式 69三、工程建设安排 69四、合理工期的确定 701、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702、缩短工期的对策70五、工程管理 701、质量管理 702、招投标管理 713

5、、施工管理 714、施工监理 71第八章 经济评价一、经济评价的基本考虑 73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732、经济评价指标733、有关参数的确定74二、国民经济评价 751、行车里程和运行时间752、运输成本763、国民经济效益774、经济成本805、国民经济评价结果816、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82三、分析和评估 82第九章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一、项目概况 86二、资源需求 86三、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影响分析 861、土地资源利用与影响 862、水资源利用与影响 86四、综合评价和对策措施 87第十章 问题与建议一、关于41国道施工的交通管理问题 90二、关于工程地质勘探问题

6、90三、关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 90第一章 概 述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1、历史背景2、编制报告的依据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3、项目研究的范围4、报告成果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1、建设理由(1) 是41省道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 (2) 是完善永嘉县公路规划网建设的需要(3) 是永嘉城市化发展的需要(4) 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交通量发展预测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1) 技术标准(2) 建设规模4、工程实施方案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工期安排7、经济评价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 9、问题与建议第一章 概 述一、

7、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1、历史背景平阳坑大桥位于瑞安市的西南约30km处的平阳坑镇政府所在地,跨越飞云江,连接飞云江两岸村民交通。目前平阳坑镇共有42个行政村,被飞云江分隔于两侧,其中江南有23个行政村共1.7万人口,江北19个行政村共1.4万人口.南岸村庄现基本有56省道穿过,而北岸村庄倚大山旁飞云江基本属于半岛境况,村民出入全部以渡口过渡解决.渡口出于安全考虑,只有白天过渡,夜晚停渡.由于渡口牌飞云江上,受飞云江洪水影响较大,年停渡(白天)约30天。又平阳坑镇中学仅一所,在江南片平淡阳坑镇所在地,江北学生占全校学生的50%,平时为走读。因此本镇江北片区19个行政村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该片

8、区人民的经济发展,也影响江北片区学生的正常上学。为了本镇范围内两岸相通,早日使江北人民脱贫致富,建造一座越江大桥十分迫切。2、编制报告的依据(1) 平阳坑镇政府与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总公司(集团)南京分公司签订的合同书;(2) 交通部1988年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及现行规范、规程和定额等;(3) 瑞安市交通局编制的瑞安市交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及温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4) 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5) 平阳坑镇城镇发展规划及工农业园规划。 二、研究工作概

9、况及范围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接受瑞安市平阳镇政府的委托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制组,开始调查收集项目有关资料。为了掌握本项目交通量情况,使交通量预测有较可靠的资料,我们在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交通量调查,结合近年来56省道交通量观测站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延伸,预测本项目设计交通量,作为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的依据。为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更细更全面,对本项目特别是主体工程进行了必要的地质勘探和实地地质调查。并对本工程沿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建设规划、公路路网规划、建筑材料和料场分布与供应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调查。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1) 对现有公路的基本

10、情况调查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本工程的必要性。(2) 通过对运输和交通量的分析预测着重研究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运输结构特点及与公路运输的关系,结合2003年交通量调查分析,推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交通量,从而论证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标准。(3) 按照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别,选用设计标准及建设规模。(4) 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建筑材料的来源及运输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5) 提出了推荐方案,按推荐方案的设计资料,计算工程数量及征迁用地,按部颁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进行工程估算。(6) 按建设单位的工作安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以往工程的经

11、验提出合理工期及实施方案。(7) 对估算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国民经济评价,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经济可行性。(8) 根据工程所处位置及填、挖方等工程量,进行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9) 归纳提出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3、项目研究的范围本项目研究内容为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起点为56省道平阳坑村西南侧附近,跨飞云江建一座400m长大桥,终点于上河头与塘岙村之间接乡村道路。全长850m。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1、建设理由生664人,而江北片学生有330人。该校为走读学校,因此江北学生每天均要过江往来,而渡口均在飞云江上,受天气影响很大,遇暴雨或台风天气,渡口停渡

12、,全年约停渡30天,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学及学校的正常上课。平阳坑大桥的建设,将两岸人们的往来直接可在桥上通行,不受气候的影响,从根本上可解决两岸交通难的问题。因此,该桥的建设显行非常必要。2、撤渡建桥、消除安全隐患的需要平阳坑镇两岸人民往来仅靠渡口过江,原有渡口10个,98年后合并为7个,渡口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本地区每年的4月-9月为汛期,告别是7-9月份的台风期期间,遇台风江水暴涨,水流很急,严重威胁渡口的安全。平阳坑大桥的建成,可撤消周边渡口,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沿江人民的生命安全。3、促进北岸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与国际

13、交流进一步扩大。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城市,引起全国各地人民及至中央政府的重视。温州市委、市府乘“十六大”东风,为了更好地引导温州的经济发展,李强书记在市第九届党代会上提出“一港三城”的战略方针,特别强调要把温州落后地区的经济走上一个新台阶。而平阳坑镇属于山区,四面环山,当地经济以农业收入为主,其他行业受交通的影响发展缓慢。江北片区背靠大山,面向飞云江,处于半岛状况,严重制约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镇政府为了更好地贯彻温州市委、市府的发展农村经济精神,充分利用江北片山地经济及滩涂经济的优势,把江北建设成以农业、工业、旅游业并举的新农村,也迫切需要建造平阳坑大桥。4、全镇统一

14、规划的需要平阳坑镇全为山区,为依江建村、镇,平地面积极少,目前江南镇政府所在地的平地已基本利用,为了发展平阳坑镇的经济,把平阳坑镇建设成一个经济强镇,必须扩大土地范围,把江北片的平地与江南片统一规划,为此,两岸交通需首先解决,建桥为不可缺少。5、加强江北对外联系的需要江北片有19个行政村,1.4万人口,劳动力丰富,可受交通限制,信息闭塞,与外界联系不够,使富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本大桥的建成,才能使江北片打开了大门,扩大了空间,进一步使江北乃至全镇的经济持续发展壮大。2、交通量发展预测根据交通量与永嘉县国民经济、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等关系分析,交通量的增长与国民

15、经济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报告采用回归分析法来预测将来的交通量。首先采用趋势外推与规划相结合的方法以龚珀资曲线方程(即S曲线)对趋势型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然后按弹性系数法建立交通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分析,依据永嘉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确定交通量的增长率,并以现状交通量调查交通量为基数,按“四阶段法”进行将来特征年交通量预测,预测年国内生产总值及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如表1-1、表1-2所示。预测国内生产总值 表1-1年 份2001(实绩)2003200520102015202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73.7286.80106.43162.04222.67283.23增长倍数1.1771.2

16、261.5231.3741.272增长率(%)8.4910.7258.7786.5614.929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的预测表 表1-2 年 份2003(实绩)2005201020152020交通量标准车(ved/d)12821527209626273168增长倍数1.1911.3731.2531.206增长率(%)9.146.544.623.83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1) 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调查分析,本项目在2020年时折算交通量为3168辆(标准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采用平原微丘二级的设计标准,设计车速为60公里每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2米,行车道宽度为

17、9米,两侧土路肩宽度为2X1.5米。隧道建筑界限分别为行车道宽度W=9.0米,两侧人行道各0.75米,净高H=5米。 (2) 建设规模永嘉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起点为41省道永嘉87啤酒厂厂房正门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长473米隧道,上塘侧出洞口为规划中的上塘镇环城北路起点,然后沿着环城北路,终点为上塘镇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处。路线全长为2.003公里。 其中整体式隧道1座,长473 m,涵洞2道;路基工程长1.53km,路基填方7.27km3,挖方31.462 km3,排水防护工程1.65km3;路面工程1.445km2;平面交叉5处;征用土地18.0亩,拆迁房屋200m2.4、工程实施方案

18、(1)路线方案 本工程连接41省道仙清线与上塘镇环城西路两条道路,主体工程是隧道工程。与原有路线相比较,本项目建成后将比老路缩短0.3公里,路线详见图表篇中路线平面图。由于本工程线路较短,仅2.003km,而且其中0.8km路段是利用现有的环城北路,新建仅1.2km,上塘侧接线为环城北路,路线起终点及走向已按上塘镇总体规划固定,隧道出洞后直接与环城北路相接,故隧道出洞口位置已固定,按隧道垂直穿越山体,确定隧道轴线,隧道进洞口位置亦已基本固定,加上起点为永嘉87啤酒厂及石介下所地形限制,与41省道平交位置也已基本固定,因此,本项目线路控制点已基本确定,故本工可对本项目路线方案就不作比较,仅将推荐

19、方案列出。推荐方案路线的起点为41省道永嘉87啤酒厂厂房正门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长473米隧道,上塘侧出洞口为规划中的上塘镇环城北路起点,然后沿着环城北路,终点为上塘镇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处。路线全长为2.003公里(2)路基方案 本项目位于多雨地区,路基设计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拦截、分散处理的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并和当地农田灌溉系统相协调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3)、路面方案1)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按照地因制宜,选材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造价便宜,社会效益好,便于养护,使用寿命长的原则进行设计。2)路面面层类型确定 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可用于本路段路

20、面面层。本工程上塘侧接线为上塘镇环城北路,基本已按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施工,考虑到整个工程统一协调,本项目统一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结构层厚度如下: 22cm砼面层 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5%) 10cm级配碎石垫层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为22厘米水泥混凝土,下设611厘米厚15号贫混凝土整平层。(4)隧道方案本项目推荐方案整体式隧道1座,长473米。隧道横断面为单圆弧拱式,宽度按10.50米设计,其中行车道宽9.0米。具体见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宽度按10.5米控制。洞内采用锚喷复合衬砌,洞内设置照明设施和必要的消防器具。从CO的含量及烟雾含量考虑,不

21、必设置通风设施。隧道内设置综合防排水系统。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本工程推荐方案估算造价为1419.8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09.94万元,共需人工12万工日,木材90m3,水泥5059t,钢材1696t,石油沥青210t。 本项目业主由是永嘉县人民政府筹建的建设指挥部,在征求业主的意见后,按照推荐方案资金筹措计划如下: (1)由永嘉县政府与沿线地方政府筹资项目资本 426.0万元,占总投资的30%。(2)其余部分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建设资金补助共 993.88万元,占总投资的70%。6、工期安排本项目前期工作(含“工可”批复)及初步设计计划于2003年5月完成。2003年5月底完成施工图设

22、计文件和招投标工作。可于2003年7月开工建设,争取2004年7月建设成通车,施工工期12个月。7、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以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评价角度。本报告采用“有”、“无”比较法计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即对有此项目及无此项目时的各项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新建设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本报告国民经济效益主要对运输费用节约、运输时间节约、事故费用减少以及老路减少拥挤等几个方面效益进行定量分析,营运期累计效益5299万元,累计效益现值1646万元。 本项目国民经济投资成本1209.7万元,占该工程总投资的85.2%。本工程建成后,按交通部公规院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第二次修订本)的养护管理费用模

23、型计算,常规养护管理费为每年6.66万元。每隔八年安排一次大修,每次大修费用为38.58万元。根据上述对本项目的国民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得到国民经济评价结果:经济净现值(Is=12%) EVPV=522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29.92%经济效益成本比 EBCR=1.46经济投资回收期 N=10.7年显然,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规定的社会折现率(12%),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本项目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较强,只有在效益降低20%、费用增加20%这一对项目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出现时,国民经济各评价指标才未达到衡量值,因此,从敏感性分析角度看,本项目亦

24、是基本可行的。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 建设本项目需占用部分农田和山地,减少农业耕作面积和山体绿色植被,对农业资源产生一定影响,如粮食、经济作物减产,减少农业收入;山体植被的破坏,增加了水土的流失作用,可能导致河沟淤积、山体表土植被滑移、坍塌现象等。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下列措施予以补偿: (1)设计选线时除尽量做到少占良田,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垦荒地,改造土地以弥补被使用的土地。(6) 路堑地段,砌筑护坡或种植草皮以稳定山体防止水土流失。(7) 跨越河渠的桥涵,尽量不压缩过水断面,使泄洪、排灌通畅。 (4)施工中或运营期间的污水排放,设有自成系统的边沟,污水处理

25、装置或施工临时的泥浆池、驳船,处理日常污水,以减少对周围农田、生活水源的影响。9、 问题与建议(1)关于施工时104国道施工的交通管理问题本工程起点处与41省道交叉,而目前41省道石介下段的日交通量在3498辆左右,而且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如何做到施工、交通两不误,是本工程应重视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努力做到文明安全施工,以保证41省道的畅通。(2)关于工程地质勘探问题由于本工程主体工程为隧道工程,隧道长度较长,且结构复杂,对地质要求较高,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沿线地质特别是隧道围岩地质进行详细钻探和勘察,以便确定隧道位置和高程,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以及合理性。(3)关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 “

26、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环境要造成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及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便加快项目进度。建议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合理处置废方,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使公路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一致。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一、现有公路交通运输概况1、 公路网现状11温州市公路网现状12瑞安市公路网现状13拟建工程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2、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3、 汽车保有现状二、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1、 现有公路技术状况2、 适应程度分析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 公路交通量增长过快(2) 现有公路标准低(3) 公路

27、交通事故严重,抗灾害能力低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 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一、 现有公路交通运输概况1、 公路网现状11温州市公路网现状到2001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44005公里,其中国道(含国道主干线)2439公里,省道5195公里,县乡道路35459公里,专用道912公里。高速公路774公里,一级公路1849公里,二级公路5682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18.9%。公路网密度为43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基本达到乡乡镇镇通公路公路网,通村率为86.1%。 温州市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为骨架,区内公路网以330、104、56、57、41等国省道为干线,

28、以沟通县乡的公路为网络,到200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为5177.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23公里,一级公路116.53公里,二级公路449.28公里,三级公路717.61公里,四级公路3626.97公里,等外公路192.57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自乐清湖雾街入境,经乐清市雁荡、清江、南岳、乐成、柳市、北白象及盘石各镇,傍永嘉县乌牛、穿过七都岛,由温州大桥跨越瓯江,过温州市区龙湾、南白象,经过瑞安市罗凤镇和飞云镇,到平阳县宋桥镇、昆阳镇和钱仓镇,傍苍南县的灵溪镇后,至桥墩镇分水关出境,境内长124公里;其中沟通瓯江两岸的温州大桥已于1998年建成通车,乐清段、瓯海段、瑞安段、平阳段、苍南段等

29、相继于2002年底与2003年底已建成通车。金丽温高速公路从永嘉县的桥头镇入境,在梅岙跨瓯江后,过鹿城区双屿、瓯海区郭溪、娄桥,至南白象与甬台温高速公路汇合,境内长36公里,在南白象设枢纽互通。104国道在温州市境内全长为231公里,相对全省的公路状况来看,温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在公路建设方面,一是数量少、密度低,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数仅43.9公里,每万人拥有公里里程数仅为7.01公里,全市现有公路状况见表2-1。二是公路等级低、质量差,二级以上公路占12.3%,三、四级公路占83.9%,等外公路仍占3.7%的比例;高级、次高级路面仅占总里程的54.49%。三是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30、穿镇路段多,路侧市场多,抗灾能力低;四是混合交通严重,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相互干扰,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五是断头路多,联网率低。 温州市公路现状况 表2-1公路里程数(km)5177.19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数(km)2821.07高、次路面铺筑率(%)54.49每百平方公里公路数(km/100km2)43.9每万人拥有公路公里数(km/万人)7.0112瑞安市公路网现状截止2002年底,瑞安市上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8.30km。现有国道2条(即010国道、104国道),计30.32km;省道2条(即230省道、330省道),计91.01km;县乡道总里程396.97km。瑞安

31、市现有公路网基本情况见表2-2。瑞安市现有公路网基本情况表单位:km 表2-2类型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小计比重(%)高速11.68211.6822.25一级5.2205.2201.01二级13.4147.44928.2471.250.3109.71三级39.32281.73129.16150.23329.98四级44.235130.382126.236300.85358.05小计30.31691.006240.360156.616518.298100比重(%)5.8517.5646.3730.22100资料来源:瑞安市公路管理段从瑞安市公路网现状上分析,其一,瑞安市公路网明显偏重于东部平原区。已建

32、的高速公路如104国道改建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等均分布于东部地区,这与该地区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瑞安市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当地人民群众有很强的致富愿望。从图上分析,瑞安市路网结构与整个温州市统一,即主要交通和公路方向均是南北走向,但瑞安市地地理上是呈东西走向,这对瑞安市经济平衡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二,虽然公路网密度较高,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公路等级太低,服务水平较差,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交通量增长的要求;其三,公路忙闲不均。如104国道上金观测站2000年交通量达22209辆/日;而瑞枫公路泽西观测站交通量仅为1231辆/日,

33、不到104国道的6%。瑞安市公路网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路网密度相对较密瑞安市公路网密度至2002年已达0.4078km/km2,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按人口数量为4.6km/万人,按车辆数量为60.56km/万辆,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等级结构不合理,等级偏低瑞安市公路网中国、省、县乡道的结构比2002年为5.85、17.56、76.59,等级高的道路偏少,以县乡道路为主,服务水平差,砂石路面占的比重大,既有的水泥、沥青路面破损较重,多数路段超龄服役,年久失修,影响车辆行使。3、公路供需严重失衡由于技术等级低,全市公路网技术等级为3.4,国省道干级公路网的技术等级为

34、1.8级,公路网虽密集但等级不高,通行能力有限。根据104国道瑞安段观测站资料,路段严重超负荷,服务水平低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不适应瑞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3拟建工程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主要承担飞云江两岸交通流,同时也承担新老56省道交通的平衡作用,对改善飞云江两岸交通,特别是改善平阳坑镇人民的交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平阳坑镇有42个行政村,其中江南片区23个,江北片区19个,两岸人民往来非常不便。因此,该桥的建设将对平阳坑镇起到纽带作用。2、公路交通运输现状瑞安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密集带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是温州市的南大门,是温州市向中等城市

35、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继续增长。改革开放后,瑞安市的交通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八五”、“九五”以来,道路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市的交通建设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但近几年来交通量增长很快,虽然相继改造了104国道瑞安段、建成甬台温高速瑞安段、56省道、瑞枫公路与高桐公路瑞安段等均在改造建设中。但目前还远不能适应交通量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飞云江大桥与高楼飞云江大桥3座大桥承担南北交通流动,较之永加县楠溪江上每乡镇至少一座大桥,甚至一村建一座大桥,密度显然不够。两岸交通难问题,越益显示严重制约差两岸经济的发展。2001年瑞安市全社会完成旅客运输量191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0324万人公里,其中公路客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1908万人次和80284万人公里,两项指标分别比上一年增加38.0%和76.7%;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量736万吨,货物周转量61682万吨公里,其中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