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87484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工咨乙工咨乙 1032006008010320060080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公司公司 物流中心项目物流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二 O 一一年九月一一年九月 项目名称:*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公司物流中心项目 编制单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承办单位:*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公司 目目 录录 1 总论总论.1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1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5 1.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6 1.6

2、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6 1.7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7 1.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7 2 企业概况企业概况 .7 2.1 *汽车集团有限公司7 2.2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9 3 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10 3.1 产品方案.10 3.2 市场现状与需求预测.11 3.3 拟建规模.25 4 厂址和建厂条件厂址和建厂条件.26 4.1 厂址.26 4.2 建设条件.26 5 物料供应、生产协作物料供应、生产协作 .28 5.1 物料供应.28 5.2 生产协作.28 6 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方案.28 6.1 工艺.28 6.2 工厂组成、功能、面积和

3、人员.29 6.3 工作制度及设计年时基数.29 6.4 设备.30 6.5 车间工艺.30 6.6 总图、运输与仓库.31 6.7 土建33 6.8 公用动力.35 7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46 7.1 厂址环境条件.46 7.2 项目的污染源及污染物.46 7.3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46 7.4 环境保护投资.48 7.5 环境影响评价.48 8 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 48 8.1 主要危险因素、有害因素.48 8.2 防范措施方案.49 9 消防消防.52 9.1 火灾危险性.52 9.2 防火、防爆措施方案.52 10 节能与合理用能节能与合理用能.53 10.1 概述.53 10

4、.2 本次设计情况.53 10.3 耗能指标.55 10.4 节能措施.55 11 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58 11.1 生产组织.58 11.2 劳动定员.59 11.3 员工培训.59 12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60 12.1 建设工期.60 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0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13.1 投资估算依据.61 13.2 建设投资估算.61 13.3 流动资金估算.63 13.4 项目总投资及分年投入计划.63 14 融资方案融资方案 .63 14.1 自筹资金.63 14.2 债务资金.63 14.3 融

5、资方案分析.63 15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 .64 15.1 财务评价依据.64 15.2 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64 15.3 销售收入估算.64 15.4 总成本估算.65 15.5 税金及三项基金.66 15.6 财务评价.66 15.7 财务评价指标.67 15.8 不确定分析.68 15.9 财务评价结论.69 16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 .69 16.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69 16.2 风险程度.70 16.3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70 附表:1 新增主要设备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图 1 总平面布置图 1 1 总论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汽车制造

6、厂有限公司*公司物流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公司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a 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b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与承办方签订的咨询合同; c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d 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提供的与本项目有关资料。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1.3.1 项目提出背景项目提出背景 1.3.1.1 宏观背景宏观背景 从国际形式看,国际政治形势总体将保持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 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但全球金融危机给世 界经济带来了深重影响,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复苏将是

7、一 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动力将面临重大调整,以新能源 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全球经 济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的时代,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为带动我国产 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有利契机。 从国内形式看,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 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成熟,经济发展向好的 态势得以保持。同时, “十二五”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 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和结构调整,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解决国内经济长期失衡的局 面。为此

8、,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度倚重外需转向注重 2 内需,使内需结构由倚重投资拉动转向倚重消费拉动,投资结构由“高能耗、 高污染、资源性”产业转向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注重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战略 性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国际合作和 对外竞争的新优势。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地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 大力推动内陆地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的转移,制定积极向纵深推进对外 开放战略,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地 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国家实现产业结构的

9、优化和升级。 1.3.1.2 行业背景行业背景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 要的支柱产业。2009 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 1364.5 万辆,第一次超过美国成 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2010 年我国汽车产销达到 1826.47 万辆和 1806.19 万辆,超过美国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产销第一的市场 地位,实现了向汽车工业大国的转变。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汽车工 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 2.29%,如果加上其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 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超过 10%;我国汽车工业从业人数约 300 万人,汽车相关产

10、业从业人数超过 3000 万人,占到全国城镇就业的 1/8。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还 是依靠合资合作与技术引进为主。将国外汽车公司的成熟技术、管理和品牌 直接植入到中国汽车企业,虽然在短期内企业效益和整体实力获得了快速的 提升,但是,从长远看,导致国内主要汽车集团研发投入不足,仅仅依靠模 仿创新、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等模式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严重抑制 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成长,形成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竞争实力不强、 产品相对滞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体系不健全、 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等诸多结构性问题。 3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发

11、展现状和存在诸多问题,2009 年初,国家颁布 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 业结构升级,发展自主品牌,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1 年国家起草 的“十二五”汽车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形 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 “培育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发展自主 品牌” 、 “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市场” 、 “是我国汽车产业 由大变强”等发展任务和目标,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发展方向。 “十二五”是我国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而 如何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尽快掌握关键核

12、心技术研发、培 育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的创新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形成一 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推动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 略开拓国际市场,则是我国向汽车工业由开放成长到自主内生发展、由汽车 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 1.3.1.3 企业背景企业背景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之一。前身是* 汽车制造厂,创建于 1958 年。是国家继*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 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了*的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小轿车,朱德委员长 亲自为企业题写了厂名,60 年代开发生产了我国的第一代军用轻型越野指挥 车*牌 BJ212。2001 年,重

13、组改制为*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为国有控股 公司,注册资本 21700 万元。1987 年与*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建*汽车摩托 车联合制造公司(简称*摩,BAM), 2001 年与*汽车装配厂重组,按 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BAW) 。 公司现有*和*三个厂区,占地面积 4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3 万平方米,拥有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年生产整车能力 10 4 万辆,现有供应商 460 余家,经销商 500 余家。公司拥有完整的销售和售后 服务体系,分布在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迅速成长并在汽车领域占有一定优势

14、的 企业,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日趋多样化的中国消费者,公司清楚 的知道,必须通过跟踪世界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合理扩 充生产能力,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商用车领域,通过 自主开发,丰富产品品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能,以规模经济增 加效益。 在这种产量稳步增长、用户对产品要求多样化、国家对自主品牌鼓励与 支持的形式下,*汽车为实现中长期战略规划,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决定专 门投资建设物流中心,为*生产基地生产的零部件向*整车厂配套做物 流存储配送,同时兼顾整车销售的功能。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a 本项目的实施是*汽车制造厂有限

15、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内生需求,有 利于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扩大竞争优势。 本项目的实施关系到*有限公司的发展,对完成集团“十二五”战 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项目将在新的零部件生产基地成立物流中心,能 够更加有效的完成零部件物流存储配送等任务,将会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竞争 优势,进而加快*有限公司的发展进程,保障“十二五”战略目标的顺 利实现。 b 本项目符合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指导精神,有助于企业将自主品牌做 大做强。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扩大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 例,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 40%,其中轿车超过 30%。自主品牌 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 10%;支持企业自主

16、创新;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5 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 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 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公司一向注重自主品牌的建设 和发展,根据新品牌发展战略,在未来 5 年内将会陆续推出多款主品牌车型, 丰富越野车、乘用车、商用车系列产品线,并将在 2015 年实现产销量 30 万 辆的目标,进入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第一阵营。本项目的实施正是实现公 司品牌发展战略,推动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重要步骤。 c 本项目的实施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企业产品不断丰富的客观要求。 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以

17、及管理体系的梳理整合,产品和市场不 断开发,公司在卡车及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不断增加。根据集团战略目标, 预计*厂区在 2011 年产销将超过 8 万辆,2012 年产销将达到 12 万辆。 因此为了满足公司整车市场发展的需要以及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必须开 辟新的零部件生产基地,而此生产基地需成立一个物流中心,专门承担零部 件物流存储配送任务。经过实地考场和充分比较,公司将新厂区选址定于 *省*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快了项目建设实施的步伐。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1.4.1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根据编制依据,对项目进行产品选型、市场需求预测、确定建设规模

18、、 工艺方案、确定物料供应和生产协作关系;对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 防、节能等进行论证;按现行财会制度对项目进行财务计算和经济分析等, 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设性建议。 1.4.2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本项目建设实行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整体规划结合*集团发展规 划,在*经济开发区新建物流与分装车间及附属设施,厂区占地面积约 500 亩。本项目存储产品有货厢、车架、螺旋伞齿、车桥、冲压件及车身/驾驶室 6 总成以及整车销售,2014 年实现产能*万辆份。 1.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a 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其中项目建设投资*万元,铺底流 动资金*万元。 b 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申

19、请银行贷款两部分。企业自筹资金 * 万元,申请银行长期借款*万元。 1.6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表 1.6-1 全厂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 目单 位数 据备 注 I 主要数据 1年产量万辆份*2014 年 2年产品收入万元751000 3工作人员总数人690 其中:工人人560 管理、技术人员人130 4新增主要设备数量 台(套) 49工艺设备 5厂区占地面积亩500 6厂区建筑面积m257685 7电力安装容量kW4780 8昼夜用水量m3586 9压缩空气耗量m3/h3.5小时平均 10项目总投资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11利润总

20、额(2014 年)万元28873 12投资回收期年5.73/6.61税前/税后 II 技术经济指标 1每一职工年产量辆3770 2每一工人年产量辆4645 7 3单位产品投资额万元0.03 4每 m2建筑面积年产量辆45.09 5内部收益率%31.82/24.74税前/税后 6投资利润率%18.42 7投资利税率%34.54 8盈亏平衡点%56.83 1.7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项目为*有限公司*公司物流中心项目,是一项有利于我国汽车 工业发展、技术进步的工程。本项目将通过建设零部件物流中心及整车销售, 为公司及国内整车市场配套,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国内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21、, 同时也促进了*省汽车建设的步伐。本项目财务分析可行,同时公司将 招募和培训当地 600 多名新员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了财政收入, 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1.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8.1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项目工期比较短,厂区外围的公用设施建设速度将直接影响本项目建设 进程。 1.8.2 建议建议 a 开发区要加快配套公用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b 本项目投资规模比较大,在资金运用方面应注意节约。 c 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应计划好各期工程建设的衔接。 2 企业概况企业概况 2.1 *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集团有

22、限公司 企业名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代表:* 公司注册地址:*市*区东三环南路 25 号 8 *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 ) ,是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 主要从事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研发、教育和投融资等业 务,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划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产品开发中心和人才中 心。 *集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 1958 年成立的“*汽车制 造厂” 。先后自主研制、生产了*牌 BJ210、BJ212 等系列越野车,*牌勇士 系列军用越野车,*牌 BJ130、BJ122 系列轻型载货汽车,以及欧曼重卡、 欧 V 大客车等著名品牌产品,合资生产了“*Jeep”

23、切诺基、现代品牌、奔 驰品牌产品。 *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 展”的新战略,进一步增强战略、运营、资本控制力,实现集团化;增强研 发、配套、制造、服务整合,实现产业化;增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营 手段创新,实现平台化;增强对外开放合作中的自主发展,实现国际化。成 功打造了整车制造、零部件发展、自主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等五大发 展平台,是中国汽车产品门类最为齐全的汽车集团。 2009 年,*集团产销汽车 124 万辆,实现销售收入 1166 亿元,跨入 “百万千亿”级的汽车集团之列,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 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集团

24、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 坚持国际合作和自主发展相结合,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全价 值链的综合竞争力,按照“自主创新,规模发展,建设实力*、规模 *、世界*,和谐*”的发展战略,把*建成国内一流、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企业愿景: 致力人文崇尚科技引领绿色 具有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 500 强。 9 企业使命: 实业兴国 产业强市 创业富民 *汽车精神: 奋力拼搏 团结协作 知难而进 志在必得 2.2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代表:* 公司注册地址:*市*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汽车集团

25、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之一。前身是* 汽车制造厂,创建于 1958 年。是国家继*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 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了*的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小轿车,朱德委员长 亲自为企业题写了厂名,60 年代开发生产了我国的第一代军用轻型越野指挥 车*牌 BJ212。1987 年与*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建*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 公司(简称*摩,BAM), 2001 年与*汽车装配厂重组,按现代企业制 度创建*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BAW) ;2008 年, 重组改制*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为国有控股公司,注册资本 21700 万元。 公司现有*和*三个厂区,占地面积 45 万平方米,建筑

26、面积 25 万平方米,拥有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年生产整车能力 10 万辆,现有供应商 460 余家,经销商 500 余家。公司拥有完整的销售和售后 服务体系,分布在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制造工艺条件,形成军用轻型越野 车、民用轻型越野车(SUV) 、卡车、轻客和专用车等四大系列产品,拥有 陆霸(轻型越野车) 、旗龙(轻中卡) 、陆铃(皮卡)、旗舰(水陆两栖车)等 知名自主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并批量供应军方和出口海外市场。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优良资产、品牌资源和经营理念,设置了高效率 10 的组织机构、建立了高绩效的营销、研发和管理团队,

27、形成了“高效率决策、 大力度执行和低成本运作”的竞争优势,历经计划经济的辉煌和市场经济的 洗礼,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公司重视产品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具有国内领先的轻型越野车整车设计、 试制和试验能力,建立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 ISO9001-2000 和 GJB9001-2000 质量体系认证。通过近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形成了 SUV/越 野车、商用卡车和轻客三大平台,陆霸、骑士、勇士、传统吉普车、轻卡、 轻客、专用车等产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批量出口国外,并每年批量供应 军方。 公司拥有较强的整车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拥有优秀的设计开发和管理 团队;同时具备专用车开发能力,自主开发的水

28、陆两栖等 31 种专用车,均 已批量生产,并销往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除勇士军车外,水陆两 栖车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0.5、0.75 和 1 吨级正式列入总装备部指定型号项 目。 *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近三年生产经营情况详见表 2.2-1。 表 2.2-1 近三年的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 生产汽车量辆420695101365365 2 销售汽车量辆431405102966576 3 销售收入亿元26.8828.5429.99 4 利润万元1591.291333.981171.50 5 税金万元5343.394978.916456.00 3 产品

29、方案、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3.1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 本项目销售产品为汽车货厢、车架、螺旋伞齿、车桥、冲压零部件及车 身/驾驶室总成,主要为公司生产的卡车和交叉型乘用车配套,同时也对整车 11 进行销售。 3.2 市场现状与需求预测市场现状与需求预测 本项目为新工厂建设项目,销售产品为汽车货厢、车架、螺旋伞齿、车 桥、冲压零部件及车身/驾驶室总成,主要为公司生产的卡车和交叉型乘用车 配套。现对相关车型进行现状分析和市场预测,以确定项目建设规模。 3.2.1 市场现状市场现状 3.2.1.1 2010 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进入 21 世

30、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 构升级,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0 年我国汽车产 销量分别实现 1826.47 万辆和 1806.1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2.44%和 32.37%,产销量再创新高,再次位居世界榜首。 分车型来看,2010 年基本型乘用车销量达 949.43 万辆,同比增长 27.05%, 占汽车市场总销量的 52.57%;交叉型乘用车受益于国家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的 持续影响,同比增长 27.63%;SUV 市场持续火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同比增长达 59.01%。客车市场增长相对稳定;载货车因受经济形势及政策影 响较大,其各

31、细分产品增幅不一,总体增幅达 23.26%。销售排名前十名的汽 车生产企业见表 3.2-1。 表 3.2-1 2010 年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情况 名 次 企业名称 2010年, 辆 2009年, 辆 同比增长, % 1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3558440270545731.53 2 东风汽车集团2724815200281436.05 3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2558166194457631.55 4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78798186980227.22 5 *汽车工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89865124298019.86 6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242216

32、3676013.74 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8206050030336.33 8 比亚迪汽车有限责任公司51980644839715.93 12 9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1369348*43.94 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45848232184042.46 全国总计180619361364479432.37 图3.2-1 2010年汽车销量分车型构成情况 图3.2-2 20082010年汽车分车型销量情况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期,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消费心理也在不断 成熟。因此,汽车制造企业能否在实现产销量稳步增

33、长的同时不断推出适应 市场的新产品,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3.2.1.2 乘用车市场概述乘用车市场概述 13 2010 年,乘用车销量达 1376 万辆,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生 产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重庆长安、 *现代、奇瑞、东风日产、比亚迪和一汽丰田,分别销售 113.56 万辆、 101.21 万辆、100.14 万辆、87 万辆、71 万辆、70.30 万辆、67.48 万辆、 66.10 万辆、51.98 万辆和 50.5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6.26%、42.87%、37.50%、30.01%、36.93%

34、、23.27%、34.87%、27.37%、1 5.93%和 21.24%。2010 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乘用车 779.36 万辆,占乘 用车销售总量的 57%。 乘用车根据车型分析,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 957.59 万辆和 949.43 万辆,同比增长 28.17%和 27.05%;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 45.10 万辆 和 44.54 万辆,同比增长 79.89%和 78.92%;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产销 133.80 万辆和 132.60 万辆,同比增长 103.38%和 101.27%;交叉型乘用 车产销 253.22 万辆和 249.21 万辆,同比增长 2

35、6.36%和 27.77%,见表 3.2-2 和图 3.2-3。MPV 和 SUV 的高速增长,说明当轿车普及后,消费趋向开始向 个性化车型发展。 表 3.2-2 2010 年分车型乘用车销量 (单位:辆 %)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2010 年年2009 年年比同期增长比同期增长比同期累计增长比同期累计增长 汽车总计180619361364479417.932.37 乘用车总计137577941033131518.633.17 柴油汽车125567804692.0856.04 汽油汽车136194561024766018.6532.9 其 中 1 其它燃料汽车12771318612611.1130

36、0.85 基本型乘用车9494269747310611.7727.05 多功能乘用车 (MPV) 44540724894356.8878.92 运动型多用途乘 用车(SUV) 132603665882159.01101.27 乘 用 车 其 中 2 交叉型乘用车2492082195044525.8127.77 14 图 3.2-3 乘用车分车型销量及增速 3.2.1.3 交叉型车用车(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交叉型车用车(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 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始终是较平稳增长的特色市场,主要面向中国中低收 入的个体工商户和私人群体。如图 3.2-4,20042008 年的交叉型乘用车走

37、势 始终是 7%左右的平稳增长,2009 年随着国家的惠农新政力度加大、鼓励小 排量汽车的消费税政策的实施、燃油税政策的实施、交通现行政策“禁微” 条令的撤销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 交叉型车用车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年销售 195.04 万辆,同比增长 83.93%,交叉型乘用车现在已经成为一些中心城市汽车销售的主力。到 2010 年,交叉型车用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逐渐趋于理性增长,全年产销量分别 达到 253.22 万辆和 249.2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6.36%和 27.77%。 15 图 3.2-4 20042010 年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与增长率变化 单位:万辆,% 2010 年,

38、上海通用五菱和长安汽车表现稳定,仍然占据了交叉型乘用车 销量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15.38%和 26.02%;哈飞汽车表 现欠佳,产销均有下滑,排名从第三落到了第五;海马商务、奇瑞汽车和华 晨金杯表现都很突出,产销均出现大幅度增长,纷纷涌进销量前十之列。见 表 3.2-3。交叉型乘用车厂主要品牌的市场份额情况见图 3.2-5。 表 3.2-3 2010 年交叉型车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企业产销情况 生产量(单位:万辆,生产量(单位:万辆,%)销售量(单位:万辆,销售量(单位:万辆,%)厂家厂家 2010 年年 2009 年年 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010 年年2009 年年同比增长同比增

39、长 上海通用五菱107.4996.2311.7105.7891.6815.38 长安汽车52.7340.6929.5952.5340.8926.02 东风渝安22.5914.4756.8722.6214.7753.19 南京长安21.2414.0051.6720.7513.6252.53 哈飞汽车13.3916.16-17.1613.7115.84-13.46 一汽集团7.014.7946.187.084.7250.05 海马商务6.432.17140.926.352.66138.69 昌河6.015.528.736.235.278.39 奇瑞汽车6.191.87231.075.791.622

40、58.94 华晨金杯3.731.09241.543.701.08*0 图 3.2-5 2010 年交叉型乘用车主要厂家市场份额 3.2.1.4 商用车市场概述商用车市场概述 16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商用车市场经历了两轮增长。第一轮是 19982002 年,时间为 5 年;在经过 2003、2004、2005 连续三年的调整后, 2006 年开始了第二轮增长,并且增长率逐年抬高(2008 年发生国际金融危 机是一个例外) ,2010 年达到近 13 年来的最高值 29.9%。见图 3.2-6 图 3.2-6 1998 年以来我国商用车年销量及增长率的变化 2010 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同

41、比大幅增长,企业在各细分市场取得了不 错的销售业绩。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436.76 万辆和 430.41 万辆,同比 分别增长 28.19%和 29.80%,其中卡车销售 386.11 万辆,同比增长 30.47%, 客车销售 44.31 万辆,同比增长 25.14%。我国的商用车产品结构中,卡车占 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010 年商用车市场中,卡车的市场份额高达 89.71%, 而客车的占有率仅有 10.29%。就卡车市场来看,卡车(含非完整车辆、半挂 牵引车)产销分别为 392.04 万辆和 386.10 万辆,同比增长 28.19%和 29.90%。其中,卡车整车产销 285.48

42、万辆和 283.13 万辆,同比增长 22.72% 和 25.83%;半挂牵引车产销 36.25 万辆和 35.46 万辆,同比增长 74.11%和 67.98%;卡车非完整车辆产销 70.31 万辆和 67.51 万辆,同比增长 36.60%和 35.53%,商用车按车型细分市场销售情况见表 3.2-4。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 17 年产销量最大、市场增长率最高的商用车市场。 表 3.2-4 2010 年商用车细分(按车型)销售统计对比 单位:辆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2010 年年2009 年年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2010 年占年占 商用车份商用车份 额额 2009 年占年占 商用车份商用车份 额额

43、份额增减份额增减 卡车合计3861091295942530.47%89.71%89.31%0.39% 重型101743363617159.93%23.64%19.20%4.44% 中型2717662589634.94%6.31%7.82%-1.50% 轻型1959807155380726.13%45.53%46.89%-1.36% 微型61208551048419.90%14.22%15.41%-1.19% 重+中型128919989513444.02%29.95%27.01%2.94% 客车合计44305135405425.14%10.29%10.69%-0.39% 大型6881447175

44、45.87%1.60%1.42%0.18% 中型89882819489.68%2.09%2.47%-0.38% 轻型28435522493126.42%6.61%6.79%-0.18% 商用车合 计 4304142331347929.90%100.00%100.00%0.00% 3.2.1.5 重卡市场发展现状重卡市场发展现状 2010 年重卡市场发展强劲,产销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全国重卡(含非 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生产 106 万辆,同比增长 65.44%;销售 102 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59.93%。其中,重卡整车产销 25.31 万辆和 24.77 万辆,同比 累计增长 93

45、.33%和 84.46%;重卡非完整车辆产销 44.30 万辆和 41.51 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47.30%和 42.76%;半挂牵引车产销 36.25 万辆和 35.46 万辆, 同比累计增长 74.11%和 67.98%。重卡(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月度走势 见图 3.2-7。 半挂牵引车中,以 25 吨准拖挂车总质量40 吨的车型销量最高,占半 挂牵引车销量的近 92%。2010 年,此吨位范围的半挂牵引车销量达 32.50 万 辆,同比增长 67.90%。准拖挂车总质量40 吨的车型虽然销量规模尚小,但 提升最快。2010 年此类半挂牵引车销量达 2.37 万辆,同比增长 83

46、.68%。其 在半挂牵引车中的占比也由 2009 年的 6.12%提升 0.57%,至 6.69%。准拖挂 车总质量25 吨的销量最小,且增速在半挂牵引车中为最低。2010 年此类 18 半挂牵引车销量仅有 5921 辆,同比增长 27.80%。其在半挂牵引车中的占比 也缩减 0.52%,至 1.67%。 图 3.2-7 2009 年、2010 年重卡月度销量走势 从 2010 年重卡(含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生产企业销售排名看,位列 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一汽、中国重汽和东风;销量分别为 23.07 万辆、19.96 万 辆和 19.2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62.94%、58.23%和 66.

47、13%。46 位的企业 为陕汽(10.88 万辆)、福田(10.31 万辆)和包头北奔(4.56 万辆)。 表 3.2-5 2010 年重卡销量前十企业产销情况表 单位:辆,% 19 有限公司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 有限公司 11915108799.521.1311893995419.481.17 3.2.1.6 中卡市场发展现状中卡市场发展现状 2010 年,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国内中卡市场销量继续增长,但 销量增速和细分市场占有率均呈现回落。2010 年,全国中卡(含非完整车辆) 共生产 26.90 万辆,同比下降 0.59%;销售 27.18 万辆,同比增长 4.94%。其 中,中卡整

48、车产销 17.61 万辆和 17.94 万辆,同比下降 7.50%和 1.73%;中卡 非完整车辆产销 9.29 万辆和 9.23 万辆,同比增长 15.83%和 20.88%。中卡销 量增速和市场占有率双双位居货车细分市场倒数第一。 图 3.2-8 2009 年、2010 年中卡月度销量走势 表 3.2-6 20062010 年国内货车细分市场销售情况 年份年份指标名称指标名称货车总计货车总计 (含底盘、(含底盘、 牵引车)牵引车) 重卡(含底重卡(含底 盘、牵引车)盘、牵引车) 中卡(含底中卡(含底 盘)盘) 轻卡(含底轻卡(含底 盘)盘) 微卡(含微卡(含 底盘)底盘) 销量(辆)386109110174332717661959807612085 市场占有率 (%) 1000026.357.0450.7615.85 2010 同比增长(%)30.4759.934.9426.1319.90 销量(辆)29594256361712579661559598505690 20 市场占有率 (%) 100.0021.508.7252.7017.092009 同比增长(%)32.1117.7124.5629.9872.80 销量(辆)22843005404482071091175465361278 市场占有率 (%) 100.0023.669.0751.4615.82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