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7514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1 1.1 概述 1 1.2 编制依据 2 1.3 主要结论 3 第二章水文气象4 2.1 流域概况 4 2.2 水文气象 4 2.3 附图 .12 第三章工程地质.13 3.1 概况 .13 3.2 西山河挡土墙报告 .13 3.3 金通河涵洞地质报告 .16 3.4 黄泥口河地质报告 .19 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23 4.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 .23 4.2 工程设计标准 .27 4.3 附图 .27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工程设计.29 5.1 工程等别和标准 .29 5.2 工程设计原则 .29 5.3 工程计算 .29 5.4 工程设计 .33

2、5.5 工程项目汇总 .36 第六章工程管理.38 6.1 管理机构及分工.38 6.2 工程管理.39 6.3 运行管理经费来源.41 6.4 管理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42 7.1 施工条件 .42 7.2 主体工程施工 .43 7.3 施工导流、截流 .43 7.4 施工总进度 .44 7.5 施工组织 .44 7.6 施工管理 .44 7.7 附表 .45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46 8.1 环境状况 .46 8.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6 8.3 施工期环境保护 .48 8.4 环评结论 .49 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50 9.1 工

3、程概况 .50 9.2 编制依据 .50 9.3 工程大宗材料及总投资 .50 9.4 经济评价.50 9.5 附表 .51 第十章工程招标.52 10.1 招标基本情况 52 10.2 招标初步方案 52 附件:招投标情况表 1 1 第一章第一章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11.1概述概述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 界与上海、无锡、苏州市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隔江相望,背依广 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 3101,东径 12057。现状市区面积 224km2,下辖崇川区、港闸区及 开发区,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内河道纵横,水

4、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九圩港 河、通启运河等为流经市区的骨干河流。 南通市作为国家首次正式批准的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 开放二十多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其辖区范围内已积累 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市区范围建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工矿 企业,不少国外大财团、大企业纷纷相继在此落户;港口、道路、 桥梁、水利电力设施、邮电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雄厚 的基础。因此,南通市城区防洪除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 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由于西山河、通金河、郭里头河及城港四、五河等绝大部 分市区河道的管理范围不是非常明确,且二十多年来未进行清淤, 目前河

5、内水草丛生,污水横流,淤积较为严重,影响了河道蓄水、 排涝能力的发挥。每逢汛期,遇有大暴雨,涝水难以及时排出。另 一方面,随着光明新村、朝晖花苑、城南二村等新村的开发建设, 大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倒入河中,阻塞河床,致使现有河道断 面萎缩,加之沿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 水腐蚀、发黑发臭,河床面貌极差。而市区河道绝大多数位于主干 2 2 道两侧和居民小区内,严重影响南通市民身心健康,损坏了南通全 国卫生城市的形象。现规划对南通市河道进行分批分期实施,由于 市区濠河周边防洪除涝矛盾比较特出,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现拟对 其水环境整治。 本年度河道整治主要针对高、低水系控制,主城

6、区排涝水系调 整、调向,主要骨干输水河道,小区内污染严重、群众反映比较激 烈、矛盾比较特出的河道。市区河道整治设计思路主要采用重力式 和仰斜式挡土墙加草皮组成的复合式护岸形式。挡土墙顶高程取汛 期高水位加 4060cm 超高;草皮护坡从挡土墙顶护至河道两侧道路; 河道疏浚底高程取原设计标准;同时考虑到市区小区内河道较小, 蓄水能力很差,在满足排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放大河口宽度,增 加小区内河道蓄水能力,以改善小区内人居环境。 根据对市区濠河周边水系主要水利矛盾的分析,原河道在防洪 除涝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整治市区河 道,改善市区水系的水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1.21.2编

7、制依据编制依据 1. 江苏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江苏 省水利厅,1996 年 12 月; 2. 郭里头河、西山河、解放一河等市区河道断面测量报告 , 南通市江海测绘院,2002 年 4 月 3. 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 4. 南通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南通市水利局、南通市 水利学会 2000 年 8 月 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3 3 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24-93 7. 南通市统计年鉴 8. 南通市水利志 1.31.3主要结论主要结论 2002 年度南通市市区河道整治工程总投资共 3890.29 万元,其 中市区河道工程静态总投资为

8、 2858.48 万元,建筑物总投资为 1031.81 万元。 附表:附表:20022002 年度主城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一览表年度主城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一览表 分类项目名称 序 号 主要内容 估算经费 (万元) 海港引河北闸1新建净宽 12m 闸554.65 郭里头河闸2新建净宽 4m 闸228.98 通甲河闸3新建净宽 4m 闸164.38 金通河涵洞4新建净宽 2.52.0m 涵洞51.36 建筑物 虹桥套闸5加固净宽 3m 套闸30.00 小计1031.81 河 道6共 19 条河道217455 总计3890.29 4 4 第二章第二章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2.12.1流域概况流域概况 南通

9、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 界与上海、无锡、苏州市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隔江相望,背依广 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 3101,东径 12057。现状市区国土面积 224km2,下辖崇川区、港闸 区及富民港办事处,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内河 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根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4-2010)确定未来市区规划 用地范围将发展到 466.2km2,人口将达到 100 万,包括南通市市区及 通州市的平潮镇、观音山镇、兴仁镇、小海镇、竹行乡、先锋镇部 分地区、兴东机场净空控制区、南通农场、东方红农

10、场、良种场等。 城市发展方向以主城区和开发区为基础,相向靠拢,两头延伸,形 成沿江带状发展态势。规划形成港闸区、主城区、开发区、江海港 区四个各具特色、城市职能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形成 带状组团式产业结构形态。 2.22.2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2.2.12.2.1 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气温气温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15.1,最高月平均气温 28.2,最低月 平均气温 2.5;极端最高气温 38.5(1995 年 9 月 7 日) ,极端 最低气温-10.8(1977 年 1 月 31 日) 。 降水降水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及季风环流的影 5 5 响,具有四季分明,降

11、水充沛、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本区多年平 均降水量为 1083.7mm,最大年降水量 1465.2mm,最小年降水量 641.3mm(1978 年) 。因梅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全年约 64.6%的降水 量集中在 59 月份。6-7 月间梅雨和 6-9 月间的台风雨常造成本地 区的严重涝灾。最大 24 小时降水量 264.0mm(节制闸站) ,全年平 均降水日数为 121.7 天。 风风 春夏多东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 3.1m/s, 年最大风速 26.3m/s(NE,1960 年 7 月 7 日) ,瞬时最大风速 30.4m/s(SW,1975 年 7 月 14 日) 。常风向 E

12、、ESE 频率为 10%,次 风向 NE,ENE 频率为 8%,各风向频率见下表: 表表 2-12-1:各种风向频率:各种风向频率 风 向N N N E N E E N E E E S E S E S S E S S S W SW W S W W W N W NW N N W C 频 率 (%) 6788101055643344478 1949-1997 年本地区受台风影响共 110 次,平均每年 2.24 次。 台风风力一般 6-8 级,最大 12 级;1987 年 7 号台风经过南通市附 近,瞬时风速 20.0m/s。 冰雪冰雪 长江水域终年不冻,陆域最大冻土厚 20cm,年平均降雪 6

13、天, 多集中于 1-2 月间,最大积雪厚度 17cm。 雾与日照雾与日照 多年平均雾日天数为 30.9 天,年最多雾日数 60 天,最少雾日 数 5 天,大雾平均为 5.7 天,年平均日照数为 2223.3 小时,日照面 6 6 分率 50%。 内河水位内河水位 通吕水系(高水系区,老岸田) 正常控制水位 2.25m 中高水系(中沙田区) 正常控制水位 1.65m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 市区地下水位基本与当地河网正常水位接近。 潮汐潮汐 长江南通河段的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由于潮波受径流和河形 阻力作用十分明显,前波陡直,后坡平缓,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 长。涨潮历时为 2 小时 10 分-6 小时

14、40 分,平均历时 3 小时 32 分, 落潮历时 7 小时 10 分-10 小时 30 分,平均 8 小时 52 分。涨潮周期 为 12 小时 24 分。 潮位潮位 长江水位受海洋潮汐及径流丰、枯的影响,潮型为不规则半日 潮。据天生港验潮站多年观测,潮位特征如下表: 表表 2-22-2:天生港验潮站潮位特征:天生港验潮站潮位特征 潮 位 名 称 潮 位 (m) 备 注潮 位 名 称 潮 位 (m) 备 注 最高潮位7.081997.8.1910 年一遇低潮位0.66 最低潮位0.421959.2.2920 年一遇低潮位0.56 平均高潮位3.8650 年一遇低潮位0.44 平均低潮位1.97

15、100 年一遇低潮位0.36 最大潮差4.01100 年一遇高潮位7.18 最下潮差0.00200 年一遇高潮位7.44 平均潮差1.93300 年一遇高潮位7.59 最大水位差6.66 7 7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场地区地震 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g 为重力加速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为 0.45s,基本烈度可按度考虑。 据江苏省地震年表统计,15051949 年南通地区共发生地震 16 次,一般强度在 5 级以下;1984 年 5 月 21 日南黄海洋面曾发生过 6.2 级地震,建筑物摆动明显。 2.2.22.2.2 历史

16、灾情及成灾原因历史灾情及成灾原因 历史灾情历史灾情 建国以来,我市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的 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 1949、1954、1960、1974、1977、1988、1989、1991、1996、1997 年的灾情最为严重,其灾情统计情况见表 2-3。 表表 2-32-3 解放以后历次灾情统计解放以后历次灾情统计 时 间 天生港潮位 (m) 出险地点灾情统计发灾原因说明 1949.7.255.83市区沿江农田受淹 3 万亩台风暴雨 1954.8.16.13沿江圩区农田受淹 3.5 万亩洪水过境 1960.8.3市区范围农田受淹 5.2 万亩暴雨 1974.8.2

17、06.38芦泾、东港农田受淹 100 亩台风、大潮 1977.9.10市区范围树 1 万棵、房屋 100 间台风 1988.9.22桃园以东外小圩 250 米被冲 暴雨、洪水过 境 1989.9.12姚港口两侧280 米滩面被冲 大潮、洪水过 境 1991.6.15市区范围360 间房屋倒塌暴雨 1996.8.16.71天生港电厂西外小圩决口 10 米台风、大潮 1997.8.197.08二十八丈等主江堤受损台风、大潮 1998.3二十八丈等抢险费 562 万元上游洪水过境 1949 年 7 月 25 日主要遭受了 6 号强台风影响,风力达 1112 级,潮水位猛涨,天生港潮位高达 5.83

18、米,此时又陡降暴雨,区市江 8 8 堤共有 19 处决口,受淹农田达 3.0 万亩; 1954 年 8 月,长江出现持续大径流下泄,8 月 1 日,长江大通 站流量达 926000 立方米/秒,8 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 84200 立方 米/秒;8 月 17 日,天生港站潮位 6.13 米;8 月 25 日,一次性降水 169.4 毫米,内河水位陡涨,南通市区范围受淹面积达 3.4 万亩, 沿江圩区积水深度达 0.3 米; 1960 年全年降水量 1722.5 毫米,从 7 月 7 日起连降暴雨,时 间长达一个多月,内河水位居高不下,市区农田大面积受淹;加上 8 月 3 日至 8 月 5 日受

19、第七号台风倒槽影响,3 日雨量达 271.5 毫米, 最大一日雨量达 157.6 毫米,市区范围全面积水,农田受淹面积达 5.2 万亩; 1974 年 8 月,受天文大潮和 13 号台风影响,天生港站出现有 记录(1915 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潮位,8 月 20 日,天生港站潮位达 6.38 米,同时造成 1.1 米的涌高,为百年少见。在洪水的袭击下尽 管主江堤未出大险,但市区沿江堤防仍出现 10 多处滑坡、塌陷,主 江堤以外芦泾、东港等 30 多处小圩子决口或漫顶,近 100 亩农田受 淹,30 多间房屋倒塌; 1977 年 9 月 10 日,受 8 号台风影响,主江堤外小圩子因标准 低、堤身

20、单薄,被冲塌多处,市区高大树木被连根拔起数以万计, 吹倒房屋 100 多间; 1988 年 9 月,受长江中游普降暴雨影响,加之上游大流量径流, 大通站水位、流量由 8 月底的 11.25 米、40000 立方米/秒急剧上涨 至 9 月 15 日的 13.99 米、65500 立方米/秒,比历年同期增长 60%左 右,市区沿江持续 20 多天承受 60000 立方米/秒以上的流量下泄。 9 9 9 月 22 日,长江退潮时,市区桃园涵洞以东外小圩坍塌口宽达 250 米,距主江堤脚仅 30 米左右;市防汛部门组织人力物力突击抢险, 出动 1890 人、车辆 99 辆,累计抛石 15647 吨;

21、1989 年 7 月至 9 月,由于径流、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9 月 12 日,长江姚港两侧滩面突发崩塌,塌口长度达 280 米,严重威胁着 燃料公司煤码头、石油公司码头、华能煤码头的安全,市防指立即 组织有关部门抢险,出动 1946 人,抛石 22672 吨; 1991 年 7 月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南通市全 年降水量 1577 毫米,比正常年份多约 500 毫米。同时长江上游来量 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7 月 14 日天生港潮位达 5.96 米。 江堤险情重重,三面受敌:一方面,内地大量的农田普遍受涝,农 田建筑物毁坏严重;另一方面,堤防上雨淋槽沟,天洞裂缝比比皆

22、是,险象环生;再则,堤外坡严重坍塌,损失了大量的土石方。由 于长时间阴雨,造成堤基等土质松软,狼山部分山体滑坡,沿江堤 防塌陷,数以千计的厂房、民房进水,数十座小型桥梁和农田车口 倒塌; 成灾原因成灾原因 外因外因 南通市城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 上游大流量洪峰过境这四个要素或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 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 510 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 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就会给当地人 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1010 梅雨暴雨型梅雨暴雨型 梅雨是 67 月副热带高

23、压脊线位于北纬 2024o时受北方冷空 气影响冷暖空气交接的锋面由华南移至江淮,并在江淮一带徘徊而 形成的。其特点是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常伴有暴雨,其 破坏性更具有隐蔽性。以 1991 年为例,当年 5 月 21 日入梅,7 月 15 日出梅,历时 56 天,面平均降水量达 735.2mm,是常年的 3.6 倍。 其间还出现了大暴雨,6 月 1214 日暴雨中心在南通市城区附近兴 仁镇,三日降水量达到 295.2mm,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 又值农历大潮汛,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我市长江堤防堤基等土质 松软塌陷,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台风暴雨型台风暴雨型 台风是夏、秋季

24、西太平洋热低气旋而形成,并沿着副热带高压 边缘,自 56 月份向我国沿海广东、福建靠拢,一般 7 月份以后影 响南通市,轻则受其边缘影响,重则其中心掠境或接近本市过境。 据资料,每年的 7、8、9 三个月均为台风的多发季节。根据统计资 料,19491990 年平均每年发生 2.36 次,见表 2-4。 表表 2-42-4 1949194919901990 年各月台风袭击南通市次数年各月台风袭击南通市次数 月 份567891011总 计 次 数252436274199 平均(次/年) 0.050.120.570.860.640.020.022.36 台风的产生都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的特点是来

25、势猛、强 度大、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袭击的时间少则 2 天, 多则 6、7 天,风力轻则 6、7 级,重则 1112 级。由于台风为低压 气旋,能将长江潮位猛然间抬高约 1m,因此如果碰上天文大潮及长 江上游洪水过境,则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我市沿江防洪 1111 设施及堤内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如 1996 年,受 8 号强台风、长江大径流和天文大潮共同影响, 沿江风力达 10 级以上,7 月 30 日至 8 月 2 日沿江潮位猛涨,8 月 1 日天生港潮位达 6.71 米,超过以往的历史记录,造成沿江围堤多处 坍塌决口。 暴雨洪潮型暴雨洪潮型 洪潮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上

26、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加上天 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持续时间长,对江堤 的破坏程度大,如果再遭遇上大强度暴雨,容易引发外洪内涝,危 害程度更大。如 1954 年型, 8 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 84200 立方 米/秒,长江天生港站持续出现超过 6.0 米高潮位,防汛形势十分危 急;到 8 月 25 日,又遭遇特大暴雨,致使内河水位陡涨,南通市城 区大面积受淹。 内因内因 排涝水系打乱、排涝出路不合理排涝水系打乱、排涝出路不合理 历史上按地形特征,将主城区排涝水系分成高水系(老岸田) 、 中高水系(中沙田)及低水系(沿江圩田区) ,因势就近排涝入江、 入干河。由于城市发展,

27、部分房产开发、路网建设、海港引河的开 辟及沿江码头港口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使部分排涝水系打乱,加 之水系调整滞后,造成排水出路不合理,排水系统配置不合理, 这一现象在城南片较为突出,排水出路舍近求远,低水高排,每次 暴雨都不同程度积涝。 1212 排涝出江口门不足,河道淤积、人为设障、河道萎缩、水体排涝出江口门不足,河道淤积、人为设障、河道萎缩、水体 呆滞呆滞 如任港片排涝出江无门,而河道调蓄能力有限,涝灾比较频繁, 当该片任港河水位过高时,高水下压进入姚港排涝片,因南部地形 较低常造成虹桥街办及直角河虹桥路以南一带受涝。据普查资料表 明主城区二四级河的天然淤积与人为淤积约为 120104m3

28、,沿河单 位与居民任意侵占河岸、水面十分严重,河道蓄、泄功能萎缩,水 体呆滞,水环境恶化。 工程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工程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年久失修 由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城市河道多头分管,职责不清, 缺乏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工程长期失修、更新改造更差,河道被 填塞、乱搭建、倒杂物等现象常有发生,工程难以保证正常运行。 2.32.3附图附图 (见附件) 1313 第三章第三章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3.13.1概况概况 本次河道整治面广量大,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现挑选地质条件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报告简述,具体建筑物地质报告见附件。 3.23.2西山河挡土墙报告西山河挡土墙报告 3.2.1

29、3.2.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拟建挡土墙位于南通市西山河上的局部地段。本次勘察采用吴 淞高程基准。 本次勘察原位测试及报告编写是根据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 (GBJ50287-99) 、 土的分类标准 (GBJ145-90)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组织实施。 勘察按业主要求进行,采用静力触探试验、轻便圆锥动力触探 试验及手摇螺纹钻试验,外业于 2002 年 6 月 28 日结束,资料于 2002 年 6 月 30 日提交。本次共完成勘察工作量:静力触探试验孔 14 孔,进尺 113.2m;轻便圆

30、锥动力触探孔 9 个,进尺 45.0m,手摇 螺纹钻 8 个,进尺 40.0m。 3.2.23.2.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西山河河道两岸自然地面高程一般在4.80m6.90m 之间, 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貌类型为长江下游河口相冲积平原地貌。 2、地基土成因及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可将场地内的地基土层分为 3 层及一透镜体层, 其中层 1 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以表示) ,分布于河道两 ml Q4 1414 岸及河坡表层;层 2、层 3 及层 T 为第四系全新统河口相冲积层 (以表示) ,层 2 可分为层 2-1、层 2-2 两个亚层,层 2-1、层 2- al Q4

31、2、层 T 局部分布,层 3 分布于整个场地。 3、地基土土性描述 层 1,杂填土:以黄褐色低液限粘土及灰色低液限粉土为主, 混含砖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局部下部为灰黑色淤泥 质土。密实度不均。湿饱和。层底为1.21m4.70m,厚度为 1.60m4.50m。 层 2-1,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上部灰黄色,下部灰、 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流动。饱和。层底为- 4.99m2.72m,厚度为 0.00m6.50m。 层 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上部灰黄色,下部青灰色, 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流动软塑。饱和。层底为- 0.80m0.70m,厚度为 0.00m5.50

32、m。 层 T,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青灰色,夹层灰褐色。 水平层理。流动。饱和。未钻穿。 层 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青灰色,夹微薄层灰褐色低液 限粘土。水平层理。低液限粉土软可塑;粉土质砂中等,局部稍松。 饱和。未钻穿。 4、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 响而稍有升降。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4.00m 左右,处于地 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 5、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 1515 表表 3-13-1: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 土层 序号 土名PsN10fk MPa击kPa 1杂填土1.4820 2-1低液限

33、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1.5322100 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2.8429130 T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1.67115 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5.54165 3.2.33.2.3 结论结论 1、评价 (1)根据地区经验,勘区 8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剪切波速一 般在 115m/s240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2001) 判别:场地为类场地,地基土为软弱中软土。 (2)层 1 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密实度不均,厚度一般 较大,且变化较大,强度低;层 2-1 埋藏较浅,厚度较薄大,局 部缺失,强度较低;层 2-2 埋藏较浅,厚度较薄大,局部缺失,强 度一

34、般;层 T 埋藏较深,仅见于 J8 孔处,未钻穿;层 3 埋藏较深, 厚度较大,未钻穿,强度较高。 (3)根据勘区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不含侵蚀 性 CO2,对钢筋砼无腐蚀性。 (4)勘区为地震设防烈度 6 度区,拟建挡土墙为丁类建筑,不 需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和抗震作用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 震措施。 2、地基基础方案 拟建挡土墙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 2-1 低液限粉土夹淤泥 质低液限粘土或层 2-2 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分别按 fk=100kPa、fk=130kPa 设计,基底摩擦 1616 系数分别取 f=0.22、f=0.26

35、,局部层 1 杂填土较深处应进行换填处 理,换填料及挡土墙后回填料可取就地开挖出的土料分层回填并夯 实,回填土压实系数取 c0.91。回填质量须检测确定。 3.2.43.2.4 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3.33.3金通河涵洞地质报告金通河涵洞地质报告 3.3.13.3.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崇川区拟建龙王桥涵洞位于小石桥东南部,龙王桥东侧。本次 勘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执行。本次勘察高程采用相对高程,以场地东北部新 建开口涵石驳顶 M 处为标高0.0m 引测。勘察期

36、间测得地下水位为 标高-1.82m 左右。3.2.2 工程地质条件 1717 3.3.23.3.2、地基土土性描述、地基土土性描述 层 1,填土:灰褐、黄褐、灰黑色,以低液限粘土为主,混灰色低液限粉土。表 层含砖屑及生活垃圾。层底为-3.92m-3.31m,厚度为 3.40m3.80m。 层 2-1,低液限粉土:青灰色。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层底为 -4.91m,厚度为 0.00m1.60m。 层 2-2,低液限粉土:青灰色,含腐植质。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 层。底为-4.82m,厚度为 0.00m0.80m。 层 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 层

37、理。饱和。未钻穿。 3.3.33.3.3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 响而稍有升降。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4.00m 左右,处于地 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 3.3.4 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 表表 3-23-2: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 土层 序号 土名PsN10fk MPa击kPa 1填土 2-1低液限粉土1.5320145 2-2低液限粉土2.8422125 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5.54160 3.3.33.3.3 结论结论 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层 1 强度低且不均,厚度大; 层 2-

38、1 低液限粉土强度较高,分布于北侧,厚度一般;层 2-2 低液 限粉土强度较低,分布于南侧,厚度薄;层 3 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 1818 粘土强度较低,厚度较高;层 4 低液限粉土夹粉土质砂强度较大, 未钻穿。根据拟建物结构型式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议: 1、拟建涵洞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 2-1、层 2-2 低液限粉 土作基础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见上表。 2、涵洞两侧立驳宜用粘性土混合料分层回填夯实,要求填筑料 含水率控制在(172)%,压实系数 c0.92。回填质量由检测确 定。 3、基坑开挖时应采用井点降水和基坑支护措施;基底开挖后土 质如有异常请通知我院专业技术人员验槽。 3.3

39、.43.3.4 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1919 3.43.4黄泥口河地质报告黄泥口河地质报告 3.4.13.4.1 概述概述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拟建挡土墙位于南通市新生织布厂西侧黄泥河的大 部地段。本次勘察采用一九八五国家高程基准(下同) 。 勘察目的及要求:勘察目的及要求:受委托,我院承担完成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 细勘察任务。勘察要求为:判别建筑场地类别和场地地基土类别; 查明地基土分布、分层和变化情况;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及其对施 工的影响;对地基土进行评价并提供承载力标准值;提出合理且可 行的地基基础方案,并对场地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提出处理措施。 勘察依据: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原位测试

40、及报告编写是根据国家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J50287-99) 、 土的分类标准 (GBJ145-90)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 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组织实施。 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勘察按业主要求进行,采用静力触探试验、 轻便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外业于 2002 年 6 月 22 日结束,资料于 2002 年 6 月 28 日提交。本次共完成勘察工作量:静力触探试验孔 3 孔,进尺 23.7m;轻便圆锥动力触探孔 5 个,进尺 24.6m。 3.4.23.4.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41、:地形地貌:拟建黄泥河河道两岸自然地面高程一般在 4.00m4.50m 之间,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及河坡受人工改造后变化 较大,局部地段挡土墙已建成。场地地貌类型为长江下游河口相冲 积平原地貌。 地基土成因及分布:地基土成因及分布:根据勘察结果可将场地内的地基土层分为 3 层,水平向变化大,其中层 1 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以 2020 表示) ,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层 2层 3 为第四系全新 ml Q4 统河口相冲积层(以表示) ,分布于整个场地。 al Q4 3.4.33.4.3 地基土土性描述地基土土性描述 层 1,杂填土:以黄褐色低液限粘土为主,混含少量建筑垃圾 及生活垃圾等。

42、密实度不均。饱和。层底为0.53m3.19m,厚度 为 0.80m3.60m。 层 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 层理。软塑。饱和。层底为-1.37m-0.81m,厚度为 1.90m4.00m。 层 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青灰色,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 粘土。水平层理。低液限粉土软可塑,粉土质砂稍松为主,局部中 等。饱和。未钻穿。 3.4.43.4.4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 响而稍有升降。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2.20m 左右,处于地 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 3.4.53.4.5 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地基土强度及承

43、载力标准值 表表 3-33-3: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 土层 序号 土名PsN10fk MPa击kPa 1杂填土1.5518.2 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2.6628.6120 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4.1948.4140 3.5.63.5.6 结论结论 1、评价 2121 (1)根据地区经验,勘区 8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剪切波速一 般在 115m/s240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2001) 判别:场地为类场地,地基土主要为中软土。 (2)层 1 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密实度不均,厚度变化 较大,强度低;层 2 埋藏较浅

44、较深,厚度一般较大,强度较低; 层 3 埋藏较深,未钻穿,强度较高。 (3)根据勘区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不含侵蚀 性 CO2,对钢筋砼无腐蚀性。 (4)勘区为地震设防烈度 6 度区,拟建挡土墙为丁类建筑,不 需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和抗震作用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 震措施。 2、地基基础方案 拟建挡土墙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 2 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 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底摩擦系数取 f=0.26。挡土墙后回填土 可取就地开挖出的土料作回填料分层回填并夯实,回填土压实系数 取 c0.91。回填质量须检测确定。 2222 3.5.73.5.7 附图附图 2323 第四章第四章

45、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任务和规模 4.1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 4.1.14.1.1 防洪除涝规划概况防洪除涝规划概况 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将市区防涝系统工程分为以下五类:高、 低水系控制工程;主城区排涝水系调整、调向工程;沿江圩田低水 系(及独立水系)排涝口门工程;主要输水河道的整治工程;面上 河道清淤配套工程。 4.1.24.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远近期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远近期发展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南通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19 世纪末就在植棉和手工 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机器纺织工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南通已

46、 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工业基地,并形成了以轻纺为主,机械、电子、 化工、医药、建工、建材、船舶、冶金、电力、港口等多门类相配 套的现代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南通市城区人民在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 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民经济呈现持 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 持续发展。 “九五”期间,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市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新 变化,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7、的方针, 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市提前实现小康,为“十五”计划和第三步 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24 根据 2000 年统计资料,全市版图面积 8001 平方公里,其中市 区范围辖三区,即崇川区、港闸区、南通开发区,总面积 224km2,总 人口 63.9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7.14 万人, 非农业人口 46.83 万人。 2000 年市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23.98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 19381 元,比上年度增加 4.44%,市区外贸进出口总额 10.15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5.39 亿美元,

48、协议利用外资 3.51 亿 美元。 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左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 亚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轻纺、机电工业 基地、新兴的电力、石化、船舶修造基地和特种经济作物基地。 城市建设目标:到 2010 年左右建设成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经济 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百万人口大城 市,并为本世纪中叶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奠定基础。 城市人口发展和建设用地规模: 到 2010 年市区人口总数将达 到 100 万人,人均建设用地 100m2。 城市规划范围:根据 2001 年 4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南通 市区

49、行政区划调整的决定,2001 年以前,规划的范围包括原崇川区 (含调整后并入该区的观音山镇)、港闸区、开发区(含调整后并入 该区的小海镇、竹行镇、南通农场、东方红农场、良种场、畜种场) , 总面积 381.26km2。 4.1.34.1.3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工程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到 2010 年左右建设成为上海北翼 2525 现代化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 百万人口大城市。 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要求着力给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 作、学习和休闲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 环境需求,力争使南通成为最适宜发展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南通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南通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要求通过调整水系、疏浚河道、 建立控制、增设必要的入江口门,使内河水系与排污管网协同运作, 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