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75222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220 大小: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1章 概 述1第2章 建设必要性15第3章 建设可能性38第4章 总平面布置59第5章 装卸工艺70第6章 水工建筑物76第7章 陆域形成及道路、堆场84第8章 配套工程87第9章 港口岸线使用101第10章 节能102第11章 安全105第12章 劳动卫生109第13章 环境保护111第14章 项目实施120第15章 组织管理127第16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28第17章 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160

2、第18章 项目风险分析183第19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187第20章 贯彻国防要求工程189附件:1、工可报告(送审稿)专家审查意见1992、工可报告(送审稿)省发改委审查会议纪要201附图204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 概 述1.1项目单位概况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受市政府委托行使泉州市境内的港口、港务、港政、航政等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主要职责为:(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港口和航道工作法律法规和规章,受市政府委托负责拟订港口、航道管理办法,经批准后组织实施;(2)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负责组织编制、修订港口总体规划和航道发展规划

3、,经批准后组织实施;(3)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对全市港口岸线、港区内通航水域、陆域和公共航道及航道设施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负责组织实施港区内船舶代理、外轮理货等的行业管理;(4)负责对港口公用基础设施(指公用的进出港航道、防波堤、锚地等)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港口引航工作;(5)负责对港口建设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对港口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实施监督,对与通航有关的构筑物、建筑物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提出审核意见;(6)负责对申报设立港埠企业及经营港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经营资质的审查,核发港口业务经营许可证;(7)负责对港口经营秩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实施监督和管理;划定和审核港口危险货物作业泊位、库

4、场的区域,并实施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8)负责征缴、代征国家规定的涉及港口和航道的有关规费及其他费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港口企业经营性收费项目和价格实施监督和管理;(9)负责协调港区内国家重点物资、军事及抢险救灾等物资的运输。组织开展港口科技活动和对外交流与合作;(10)负责港口信息的汇总、统计和管理工作。负责港口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和发证的管理工作。指导港口协会工作;(11)负责港口行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指导检查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2)接受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1.2项目背景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

5、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泉州市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本工程依托环泉州湾经济区,背靠泉州台商投资区,建成后将成为泉台两地客、货往来的重要载体。本工程的建设将成为台商投资区客、货进出港以及汽车出口的重要配套设施,同时也是开展两岸大三通直航、泉州后渚作业区功能置换的迫切需求,更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交通战备规划”的具体体现。1.3研究依据和过程1.3.1编制研究报告依据及基础资料(1)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关于委托编制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2)我院与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签订的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3)2009泉州市台商投

6、资区产业发展规划(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09年6月)。(4)泉州港总体规划(报批稿)(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福建省路港交通咨询中心,二九年五月)。(5)泉州港泉州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0年01月)。(6)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提供的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起步工程1:1000全数字化水深地形图测绘技术报告书(福州升阳工程测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09年05月)。(7)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提供的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福建省泉州市水电工程勘察院,2009年6月8日)。(8)我院收集的泉州湾港区泥沙、波浪、水文

7、等自然条件研究资料。(9)福建省统计年鉴(2008年)等经济基础资料。(10)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专家咨询意见。(11)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12)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送审稿)(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9年12月)。1.3.2依据规范与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如下规范:(1)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09.1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3)海

8、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及局部修订(设计船型尺度部分)(JTJ211-99);(4)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5)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6)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7)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JTS150-2007);(8)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J283-99)。1.3.3研究过程2009年5月,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委托我院编制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我院于2009年7月完成了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的编制,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10月12日在福州组

9、织召开了泉州港秀涂作业区0#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的专家咨询会及工可审查会,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审,形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了会议纪要,根据审查会议精神,本项目泊位编号按秀涂作业区16#泊位执行。根据本项目工可送审稿文件的审查精神,我院对工可报告(送审稿)进行修改,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5月完成本项目的工可的修改工作。本工可报告系在两次修改稿的基础上,根据2009年11月交通运输部颁布并执行的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重新进行修订。1.3.4研究报告的分工本工程是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下垵村附近,拟建设20000GT滚

10、装泊位一个,同时兼顾贯彻国防要求功能。我院负责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内容为:根据国家规定的工可研报告编制要求,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总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物、陆域形成、滚装工艺及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和贯彻国防要求工程等相关的配套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1.4主要研究结论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泉州台商投资区重要的配套基础设施。是构建两岸大三通立体交通体系的需要。是进行后渚作业区功能置换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国家军事战略重点的需要。(2)建设规模本工程建设规模为:建设20000GT滚装码头一座,可靠泊2000

11、0GT汽车滚装船或20000GT客货滚装船。码头占用岸线长334m,其中,20000GT船舶靠泊平台长度为261m,滚装系统长73m;为满足泉州湾引航船舶的靠泊需要,建设工作船泊位长45m;形成陆域总面积74250m2。近期,码头客运量考虑为20万人次、货运量10万吨(折合4万车次)、汽车出口3万辆;远期,码头客运量考虑为55万人次、货运量15万吨(折合6万车次)、汽车出口6万辆。同时,依托新建的滚装泊位建设可靠泊3000吨级登陆舰的贯彻国防要求工程,满足3000吨级登陆舰在不同潮位下实施昼夜滚装作业。(3)建设时机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

12、明确提出:福建应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完善两岸直接“三通”基础条件,提升对台开放合作整体功能;规划建设对台交通通道,推进对台直接航运;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大通关机制建设,实现福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两岸人流、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直接往来。增设直接往来货运口岸,推动空中直航,把该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1.4.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拟建工程位于泉州港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地质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地质条件良好,后方陆域主要利用航道水域开挖海砂回填形

13、成,不占用耕地,不拆迁建筑物。目前,通过对港区气象、水文、波浪、地质、水域条件和外部协作条件的初步分析,港区水深条件适合建设滚装泊位,泥沙冲淤基本平衡,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后具备波浪掩护条件,航道局部疏浚后可满足本工程设计船舶的通航要求,水、电、路、通讯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在惠安县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建设20000GT滚装泊位,同时兼顾贯彻国防要求功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4.3建设方案1.4.3.1总平面布置工可阶段共布置两个总平面方案。方案一、方案二船舶回旋水域回旋圆直径为392m,船舶回旋设计底高程取-7.6m,均布置在码头端部南侧。(1)方案一滚装泊位靠船平台前沿线位于规划的秀涂作业区1

14、6#泊位,布置在天然水深-2.0-4.5m左右处,呈南北走向。码头为突堤式布置,20000GT滚装泊位总长334m,其中船舶靠泊平台长度为261m,前沿底标高为-9.6m,码头停泊水域宽度为60m;滚装系统长73m,前沿底标高为-3.3m。码头平台宽度40m,北部扩大为55m,码头面高程取+9.0m。港池宽度157m,底标高为-7.6m。滚装设施布置在靠船平台北侧,滚装系统由钢趸船、钢管桩定位系统、活动钢引桥等组成。工作船码头同滚装泊位呈“L”型布置,采用直立式岸壁,泊位长45m、工作平台宽35m,东侧通过长65m的直立式岸壁与滚装系统岸壁连接。陆域布置在工作船泊位后侧,宽165m、纵深450

15、m,形成陆域总面积74250m2,依次布置客运站用地、站前广场、客车待渡场、轿车待渡场和货车待渡场。进港道路连接沿海大通道,长约310m。(2)方案二滚装泊位靠船平台前沿线位置同方案一一致。码头为凸堤式布置,20000GT滚装泊位总长326m,其中船舶靠泊平台长度为261m,滚装系统长65m。靠船平台其余布置同方案一一致。滚装设施布置在靠船平台北侧,滚装系统由活动钢引桥、吊架墩和钢吊架等组成。工作船码头布置在滚装陆域平台西侧,采用直立式岸壁,泊位长45m,南侧通过长35m的直立式岸壁与滚装系统岸壁连接,北侧通过长164m的引堤同后方陆域连接。后方堆场宽180m、纵深400m,形成陆域总面积72

16、000m2,依次布置货车待渡场、轿车待渡场、客车待渡场和客运站用地、站前广场。进港道路连接沿海大通道,长约250m。1.4.3.2装卸工艺(1)货运(汽车)工艺方案一:与总平面布置方案一对应,在码头泊位端部设置自行可调式岸坡道,可调式岸坡道由接岸钢引桥、钢趸船平台及其固定系统组成。在码头泊位的尾部考虑适应不同水位作业的需要,设置两座固定式岸坡道。另外在码头陆域后方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客运候船大楼、站前广场、汽车待渡场、货物堆场,在港区进出口设置汽车安检中心。方案二:与总平面布置方案二对应,在码头泊位端部设置自行可调式岸坡道,可调式岸坡道由接岸钢引桥、龙门吊架及其电动升降系统组成。其余布置同方案一。

17、(2)客运工艺客运旅客考虑从客船侧面舱口上下,以便与货运滚装的交通组织实现客货分流,保证旅客的交通安全。本设计客运接岸设施拟采用旋转伸缩式登船桥。1.4.3.3水工结构方案(1)码头平台结构20000GT靠船平台长261m,采用沉箱不带卸荷板和带卸荷板结构。方案一:码头突堤式离岸布置,西侧靠船结构采用直立式沉箱结构,码头面高程+9.0m,前沿设计底标高-9.6m。基床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单个沉箱重约820吨,码头面层为预制高强砼联锁块。护舷为SUC1000H三鼓一板橡胶护舷,码头上设置550KN系船柱,沉箱后抛10100kg块石。泊位南端沉箱加大至重990吨。码头后侧结构采用宽

18、肩台斜坡式护岸。方案二:码头突堤式离岸布置,西侧靠船结构采用直立式沉箱结构,码头面高程+9.0m,码头前沿设计底标高-9.6m。基床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单个沉箱重约540吨,沉箱内回填中粗砂,沉箱上搁置预制卸荷板。码头其余结构型式同结构方案一。(2)滚装系统结构方案一:滚装系统由钢趸船+钢引桥系统组成,总长73m。钢趸船由6根1500mm钢管桩组成的刚架系统固定;钢引桥为实腹板梁式主梁结构。方案二:滚装系统由钢引桥+1#及2#吊架墩及其墩上卷扬起升系统组成,总长65m。钢引桥为实腹板梁式主梁结构;1#吊架墩为钢管桩墩式结构,墩下设4根1500mm钢管桩;2#吊架墩为座落于直立式

19、岸壁上。(3)直立式岸壁结构(含工作船平台和滚装设施岸壁)直立式岸壁结构包括长45m的工作船泊位、滚装设施需要的岸壁(方案一长73m、方案二长65m)和连接段岸壁(方案一长65m、方案二长35m)。方案一:直立式岸壁采用小沉箱结构,岸壁前沿设计底标高-3.3m。基床持力层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单个沉箱重约163吨。岸壁西端布置长45m的工作船泊位,泊位设置D300的护舷、150kN系船柱。标高+2.5以上挡墙布置现浇砼踏步,双向上下。岸壁后侧抛10100kg块石。方案二:直立式岸壁采用空心方块结构,岸壁前沿设计底标高-3.3m。方块坐落于10100kg抛石基床上,基床持力层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单个方

20、块重约191吨。岸壁北侧布置长45m的工作船泊位,泊位设置D300的护舷、150kN系船柱。标高+2.5以上挡墙布置现浇砼踏步,双向上下。岸壁后侧结构采用宽肩台斜坡式护岸,结构型式同码头平台结构。1.4.3.4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1)陆域形成方案一:陆域由前方直立式岸壁(含工作船泊位)、东侧驳岸、西侧驳岸和后方小山体围成闭合区域,吹填海砂形成。方案二:陆域由南侧驳岸、东侧驳岸、西侧驳岸和后方小山体围成闭合区域,吹填海砂形成。(2)地基处理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和场地的功能需求,陆域首先吹填海砂至设计标高,然后采用强夯法对填料和地基进行加固。1.4.3.5主要配套工程方案简述(1)生产及辅助建

21、筑港区内拟建生产与辅助建筑物主要有客运站(缓建,本阶段建设简易候船厅)、辅助办公楼、消防站、安检系统房、变电所、给水调节站等,总建筑面积约为3530m2。(2)供电本工程供电电源由110KV变电站10KV两段母线,引一回10KV电源,架空专线引至港区大门附近,改用10KV电缆引入1号10KV变电所。码头前沿、待渡场作业照明采用高杆照明灯,码头前沿平均照度不低于50Lux,待渡场平均照度不低于20Lux。港区道路照明采用钢电杆路灯,平均照度不低于5Lx。(5)信息与通信本工程信息与通信包括自动电话、无线集群通信和工业电视系统等。(4)控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设置如下系统:电力、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22、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5)给水排水水源由惠安自来水厂供给,接点拟设在沿海大通道与本工程通道的交叉处附近。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非消防用水采用统一供水的方式,在生产生活辅助区内设置供水调节站。根据工程特点,本港区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在场区内通过分区收集并就近排入海中,为防潮水倒灌进排水管道内,在雨水排出口设置铸铁潮门;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经处理达标后作为环保喷洒用水的水源。(6)消防水源由惠安自来水厂供给,为保证消防用水安全可靠,在港区内修建400m3消防专用蓄水池。1.4.3.6推荐方案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推荐方案推荐方案(总平方案一工艺方案一水

23、工结构方案一)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方案的意见概述如下:总平面布置:滚装泊位靠船平台前沿线位于规划的秀涂作业区16#泊位,布置在天然水深-2.0-4.5m左右处,呈南北走向。码头为突堤式布置,20000GT滚装泊位总长334m,码头停泊水域宽度为60m,港池宽度157m。滚装设施布置在靠船平台北侧,工作船码头同滚装泊位呈“L”型布置,采用直立式岸壁,泊位长45m、工作平台宽35m,东侧通过长65m的直立式岸壁与滚装系统岸壁连接。陆域布置在工作船泊位后侧,宽165m、纵深450m,形成陆域总面积74250m2。船舶回旋水域回旋圆直径为392m,船舶回旋设计底高程取-7.6m,布置在码头端部南侧。装卸工

24、艺:在码头泊位北端设置自行可调式岸坡道,可调式岸坡道由接岸钢引桥、钢趸船平台及其固定系统组成。在码头泊位的尾部设置两座固定式岸坡道。客运接岸设施拟采用旋转伸缩式登船桥。水工结构:码头平台采用沉箱不带卸荷板结构,基床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码头面层为预制高强砼联锁块,码头后侧结构采用宽肩台斜坡式护岸;滚装系统由钢趸船+钢引桥系统组成,钢趸船由钢管桩组成的刚架系统固定,钢引桥为实腹板梁式主梁结构;直立式岸壁采用小沉箱结构,基床持力层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岸壁后侧抛10100kg块石。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陆域由前方直立式岸壁(含工作船泊位)、东侧驳岸、西侧驳岸和后方小山体围成闭合区域,吹填海

25、砂形成,然后采用强夯法对填料和地基进行加固。道路、堆场:道路及堆场铺面均采用砼高强联锁块。(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序号项目各称单位方案一方案二1年吞吐量近期客运量20万人次、货运量10万吨(折合4万车次)、汽车出口3万辆远期客运量55万人次、货运量15万吨(折合6万车次)、汽车出口6万辆2设计船型20000GT汽车滚装船、20000GT客货滚装船、3000吨级登陆舰320000GT滚装泊位(兼顾贯彻国防要求功能)m3344032640其中:钢引桥m486.5666.5钢趸船m27162.4吊架墩m8844直立式岸壁m110358045其中:工作

26、船泊位m451545155陆域总面积万m27.437.206配套工程项117总投资万元23877.3522799.061.4.4港口岸线使用方案根据泉州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秀涂作业区包括:“人工岛”码头作业区、滚装码头区和港口支持系统。滚装码头区:规划20000GT滚装泊位1个,泊位总长328米,码头区陆域面积9.0万m2。项目港口岸线的使用基本符合泉州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1.4.5节能、安全、劳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措施(1)节能措施合理的作业路线组织,减少车辆启动后的停置等待。合理利用潮位,尽量在高潮位引桥坡度平缓时进行大量滚装作业,降低车辆能耗。设计中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使变压

27、电负载率不低于70%,减少线路感抗,设置可自动调节无功率补偿设备,使电力用户的功率因素达到0.90以上。(2)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变电站的变配电设备均采用继电器保护,控制室内均设有通风散热设施及自动控制火灾报警系统。港区生产区域严禁吸烟。(3)劳动卫生措施加强对防尘措施及汽车尾气排放的管理,定期维护防尘措施,保证汽车待渡场和旅客候车场所粉尘、汽车尾气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对室内噪声大于70分贝的场所如司机室进行隔音;司机及长期接触噪声的工人配备防噪声耳塞或耳罩。高温作

28、业执行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增加轮换班次,供应防暑降温饮料。(4)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设计采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尽量选用耗油量低的设备,对生产、生活污水、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对机械等噪声采用减振吸声等措施加以控制,配备环保部门和专职人员,定期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情况。1.4.6项目实施及组织管理方案(1)项目实施本工程后方为下垵村,建设依托条件较好。推荐方案码头基础采用重力式沉箱,施工工艺成熟,本工程兼顾贯彻国防要求功能,工程包括滚装系统,即钢引桥和钢趸船,钢结构构件较多,工程规模大,但技术较为简单。预计本工程建设期为24个月。

29、项目的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工程材料和设备等采购活动,拟采用公开招标的组织形式。(2)组织管理方案泉州市政府委托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负责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及贯彻国防要求工程的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的营运管理机构由泉州市负责组建,本项目管理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全面实行标准化和计算机管理,管理人员采用前期工程部门委派和招聘结合的形式,直接生产人员采用招聘的形式。推荐方案人员编制共45人。1.4.7项目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为23877.35万元,其中工程造价22959.17万元。本项目工程造价22959.17万元,扣除省交战办补贴的1200万元外,余下部分由泉州市政府出资建

30、设,其中70%由银行贷款,由此估算,本项目建设期利息918.18万元,项目总投资23877.35万元。1.4.8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7.87%,大于5.94%的财务基准收益率;经济内部收益率9.24%,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项目建设无涉及居民区拆迁,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性也较小,且它的建设是贯彻国防要求,符合军事沿海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经济性合理,社会影响性较小,它的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1.4.9项目主要风险及对策经分析,影响本项目财务效益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建设期、建设投资额和营运收入。因此在设计阶段,要注意优化设计,着重优化码头水工建筑物部分的投资额;在开工

31、建设阶段,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对风险,保证工期;在运营期,应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客、货吞吐量。同时从股东效益角度出发,本项目建设应尽量申请省交战办等国家建设补贴金额,尽可能争取银行贷款利率上的优惠,并最大限度的争取贷款比重。1.5主要问题与建议(1)建议秀涂作业区航道尽快开工建设,以满足本工程和秀涂作业区船舶进出港航行需求。(2)建议下一阶段应针对本项目进行潮位、泥沙、波浪等数模研究。第2章 建设必要性2.1港口发展状况2.1.1港口设施状况1、港口泊位现状(1)泉州市港口泊位概况泉州市现辖有5个港区,16个作业区和5个作业点。截止2009年底,泉州市各港区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

32、0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8112万吨,其中集装箱为136万TEU。(2)泉州湾港区码头概况泉州湾港区是泉州市港口的中心港区,也是泉州市集装箱通过能力最大的港区,主要为泉州市及周边县市区内贸集装箱运输服务,兼顾矿建材料、石油、件杂货等运输。截止2009年底,该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27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196万吨。(3)福建滚装泊位发展概况滚装泊位主要包括客运泊位、客货滚装泊位、汽车滚装泊位等。目前福建省已建的成规模的滚装码头概况见表2-1。 福建滚装泊位概况 表2-1码头名称前沿水深(米)靠泊等级(吨级)滚装方式备注马尾港区青州作业区5#、6#泊位9.65#80006

33、#130005#艏艉斜侧滚装6#右艉直滚装改造江阴港区14#交战滚装码头9.715000艏艉直滚装改造厦门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10.5200025000艏艉直滚装改造湄洲湾港对台客运码头7.73000不具备车辆上下车滚装泉州港南安石井客运码头2.81000不具备车辆上下车滚装2、航道、锚地概况(1)泉州湾航道概况泉州湾深水航道工程:2009年6月底完工,航程13.44km,航道设计底宽250m,设计底标高为-12.5m(理基,下同),五万吨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十万吨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后渚通海航道:石湖至后渚,建设规模为一个潮周期乘潮通航五千吨级海轮,乘潮历时2小时,保证率90;后渚至秀涂段航道设

34、计底宽80m,航道设计底标高-4.0m;秀涂至石湖段航道设计底宽100m,航道设计底标高-5.80m;泉州内港通海航道:由沪坑口外至泉州内港作业区,航程17.7km,建设规模为500吨级双向航道,设计通航保证率为90%,航道设计底宽66m,设计底标高-3.0m。目前本工程进港航道正在设计中。(2)泉州湾锚地概况祥芝锚地:位于祥芝角东北侧,为一矩形海域,中心位置(北纬244730,东经1184732),面积约1.70km2,水深在9.813.6m之间,为引航、检疫锚地;秀涂锚地:位于秀涂西侧,为一矩形海域,中心位置(北纬245110,东经1184135),面积约0.44 km2,水深在7m,为待

35、泊锚地。2.1.2港口生产运营状况2009年泉州市港口完成货运量7666.34万吨,比增6.1%。2006年6月,泉州石井对台客运码头开始启用,当年完成对台客运量1.6万人次,经过三年的发展,2009年泉金航线客运量已达8.62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75.3%。2.1.3现状评价“泉金”航线的开通为泉台两地人员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窗口,然而由于石井镇距泉州市区较远,且石井客运码头尚不具备滚装货运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地人员、客货往来的便利化。因此,泉州湾港区作为泉州市港口的中心港区,依托泉州台商投资区,应适时开发建设滚装泊位,以满足两地日益增长的客、货需求。2.2港口吞吐量预测2.2.1项目目标

36、及定位2008年11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福建省包括泉州在内的8个港口被列入了首批对台海上直航港口。考虑到石井客运码头距泉州市区较远且不具备滚装运输功能。因此本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定位:是构建泉州对台常态化客货滚装直航航线,同时服务腹地汽车产业出口。2.2.2腹地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1)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福建省】2009年,福建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09年,全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4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2.87亿元,增长4.7%;

37、第二产业增加值5812.42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954.24亿元,增长1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051元,比上年增长11.3%。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略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749.140.2调整为9.948.641.5。全年财政总收入169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6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外贸进出口总额796.6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出口533.29亿美元,下降6.4%;进口263.34亿美元,下降5.4%

38、。【泉州市】在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的引导下,2009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0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经济总量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7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36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86.23亿元,增长11.9%。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1%和34.2%,分别拉动GDP增长8.1和4.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368元,比上年增长11.7%。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上升,第三产业保持稳定,三次产

39、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459.436.2调整为3.959.9 3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0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粮食总产量82.60万吨,商品材产量20.82万立方米,肉蛋奶总产量27.4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98.44万吨。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2715.71亿元,现价增长15.2%。在规模以

40、上工业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和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816.86亿元、489.68亿元、214.78亿元、313.77亿元和321.73亿元,共完成产值3156.82亿元,现价增长1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4.7%。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修船造船和生物医药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共完成产值718.39亿元,现价增长33.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7%。其中石油化工业完成产值594.71亿元,现价增长35.4%;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72.73亿元,现价增长31.5%;汽车及配件业完成产值35.17亿元,现价增长21.6%;修船造船业完成产值4.68亿元

41、,现价下降25.1%;生物医药业完成产值11.10亿元,现价增长12.9%。 对外经济有所下降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泉州市进出口总额81.8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出口58.92亿美元,增长1.7%;进口22.88亿美元,下降15.5%。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49.61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9.29亿美元。其中对台湾地区出口值0.62亿美元,比增1.4%。 客、货运输量稳步发展2009年泉州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66.34万吨,比上年增长6.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5.12万标箱,增长3.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14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旅客周转

42、量66.54亿人公里,增长11.2%。其中,水路客运量8.62万人次,周转量0.04亿人公里, 34.5%;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16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2)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福建省】按照国务院意见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总体要求、战略定位,提出福建省中远期发展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到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海峡区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

43、形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泉州市】近期目标(至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前列。中期目标(至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比全省提前2年、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远期目标(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万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当时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台湾地区现有水平,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3)腹地综合交通运输

44、发展泉州市腹地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有四种: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其中公路运输是泉州市综合运输的主要方式。经过多方努力,大批重点、骨干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成,基本上形成了港口、公路、铁路、民航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铁路现状与规划:目前,泉州市境内只有漳泉肖铁路,起于鹰厦铁路梅水坑站,途经安溪、南安、泉州、惠安至肖厝,全长257公里,为单线、三级、年运输能力350万吨。根据省域铁路规划发展要求,未来泉州市域内将规划建设以下铁路线:改造现状漳泉肖铁路、福建高速铁路(建设中)、规划福厦货运专线、规划宁漳货运铁路专线、规划泉(州)长(沙)铁路以及斗尾、秀涂、

45、泉港等铁路货运支线,形成“两横、三纵、三支”的铁路系统基本格局。公路现状与规划目前,泉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福厦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和国道(G324)、省道(S201、S 203、S 206、S 207、S 306、S 307、S 308)为主体,以县乡道路和城市道路为辅的公路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市2008年通车里程13920公里,其中,高等级(二级以上)公路1750公里。为顺应海西区域带状发展趋势,促进泉州作为区域产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形成,并有利加强沿海主要交通设施对内陆地区的服务与带动,同时为远景“海西经济区”大发展预留战略用地与通道。提出了“四纵三横三联一环”的高速公路及区域快速通道构架

46、,境内线路总长度约7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8公里,区域快速通道88公里。到2010年,全市改造建设公路总里程3839.6公里,县乡公路总里程达11997.3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36.21公里,二级公路1953.59公里,三级公路1820.8公里,四级公路6538.32公里,等外公路1548.46公里,公路密度达110.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连通度达1.22。到2020年,全市改造建设公路总里程4041.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88.61公里,二级公路2501.1公里,三级公路2682.4公里,四级公路7703.54公里,公路密度达125.1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公路总里程明显增长,公路总骨架更趋完善,路面基本实现硬化。航空现状和规划泉州市目现有晋江机场,为4C级,可供BE-747、MD-82飞机起降。年旅客通过能力134万人次,货邮通过能力1.85万吨。2.2.3港口吞吐量预测1、预测思路本工程泊位功能定位为客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