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7871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前言本报告研究范围包括:深高级中学项目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公用配套设施、环保、节能、绿化、建设进度计划、招投标计划、投资估算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某某市高级中学 2、项目建设地点:某某区沙井街道锦绣路与迎宾路交汇处。 3、承办单位概况: 该项目承办单位为某某市教育局。某某市教育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教育事业的工作部门,内设9个处室: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审计处、高等教育处、基础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德育工作处(政策法规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主要职能包括: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草拟本市教育法

2、规、规章,并组织实施。 编制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教育发展的目标、重点、结构、速度,并协调指导实施。负责全市的学位需求调研,拟订增加学位的基建计划;负责市本级教育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编制、申报、调整及落实等等。 4、主要编制依据 (1)政策法规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2000年4月10日)某某市学校安全条例(草案)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2)文件规划类

3、 关于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深发改2004589号文件) 某某市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 某某市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启动“1521”工程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通知(深教200246号) 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003年2月11日第35号文) (3)规范标准类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200215号文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全国性普通高级中学示范性评估标准某某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5、项目提出的理由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

4、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和模式,实现普高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国家在“九五”期间提出的教育发展的一个构想。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全国各地要建设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部随即颁发了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于是在南粤大地,掀起了建设优质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旋风”!为此,2002年,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启动“1521”工程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通知,决定全省将在“十五”期间

5、在建设200所省一级普高的基础上,争取有100所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简称“1521”工程),并对申报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条件、要求、督导验收制度做出详细规定。规定如下:必须具有60个以上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以上;学校占地,面积,大中城市城区内的学校达到100亩,其他学校达到120亩;建有100兆主干校园网,计算机数量与在校学生之比为1:10;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达到30%;学校建设硬件与软件并重,硬件以实用为主、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软件建设体现科学教育思想、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成就。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十五”

6、期间某某市政府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共投入3.2亿元,对51所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进行改造,基本消灭薄弱学校,又筹措两亿元进行义务教育和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二是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由此增加1500个优质学位。三是加快建设寄宿制示范高中,计划在5年内投资12亿元,新建8所标准较高的寄宿制高中,以示范学校带动一般学校,大力发展优质高中。四是推行办学质量承诺制,学校就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办学特色等内容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做出公开承诺,期限三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机构、家长代表组成检查评价委员会,每年对学校实施承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结果向社会公

7、布,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某某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35号的精神,在“十五”期间已确定6所寄宿制高中的布局和选址问题。各中学的选址分别为:盐田区1所,某某区沙井镇、观澜镇各1所,龙岗区龙岗中心城、布吉镇各1所,南山区西丽1所。选址于某某区沙井镇的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就是其中之一。为能及早完成新建8所全寄宿制高级中学的任务,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局已于2004年10月8日发文,同意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工程项目立项。 二、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及目标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选址某某市某某区沙井街道锦绣路与迎宾路交汇处西南面。总用地面积99705.11m2,总建筑面积65000m2。本项目规划建成后将使其达到满足60个班3

8、000学生的教学、办公、运动及住宿要求。 2、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8722.47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3、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办学规模1.1教学班班601.2学生总人数人30001.3教学班额人/班502学校用地面积2.1总用地面积m299705.112.2生均用地面积m2/人33.243总建筑面积m2650003.1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m2223003.2行政办公用房(含教学办公用房)m253003.3图书馆m243003.4文体楼m266003.5学生宿舍m2182003.6教工宿舍m225003.7食堂m258

9、004生均建筑面积m2/人21.675容积率0.656体育场地m28绿化率%489小车停车位个14010教职工定员人300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21世纪,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将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水平。重视改革和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示范城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各级政府都确立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以教育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

10、,以教育现代化促进某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某某教育不仅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而且要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某某已初步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某某的第一经济增长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将逐步成为某某主导型经济形态。教育是知识生产、加工、传播的基本载体,不仅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而且要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将是某某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基本对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实现某某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教育必须先导;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普及基础教育,将教育置于某某发展的

11、首要战略地位。某某教育不仅要在规模上满足某某市民的需求,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规格、结构和质量上,要满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建设的需要。某某是座年轻的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强劲的经济社会发展吸引了全国甚至国外的大量人才流入,导致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剧增。某某教育的规模、速度及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与教育部门可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成为某某教育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并将成为未来某某教育发展前进的瓶颈,影响某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需要历届市委、市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市

12、的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李鸿忠市长提出“教育是投资而不是开支”的新理念。通过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科技、教育、人才发展速度,从根本上为我市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加速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资源积累,从根本上增创我市竞争新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口压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通过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到、融合到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进步中去,使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13、战略真正成为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基础在教育。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为总目标,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以创建教育强市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和提升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也是建设和谐某某效益某某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3、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学位的需求随着某某经济的高速发展,某某人口也迅速膨胀,学位需求急剧增长。全市高

14、中学位不平衡和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预计2006年9月开学,单是龙岗区的户籍初中毕业生与高中所能提供学位的缺口就有2000个,而到2007年9月,龙岗区这一缺口还将达到2700个。某某区2005年初中应届毕业生达13982人,而某某区高中学位仅为6400个(含职业高中和民办高中)。同样,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的高中学位也明显不足,这意味着一批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孩子将无法进入高中学习。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市高中学位不足的问题,满足各区全面开发建设对教育的需求,缓解全市高中学位紧张的现状,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及某某市确定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学位的需求,第七高级

15、中学建成后将面向全市招生。4、是全市创办示范性高中的统一规划要求“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是某某市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的总体目标之一,某某市通过创办8所寄宿制高中;建设20所全国示范性高中,40所广东省特色学校;促进更多的学校成为市一级以上学校;办好一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创造条件推行小班化教育等措施,来逐步实现这个目标。新建的第七高级中学将创办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我市创办示范性高中的统一规划要求。 二、需求分析 目前某某市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齐全。到2005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380所,在校学生数为104.74万人。有幼儿园744所

16、,小学358所,普通中学245所,职业中学8所,普通中专学校8所,成人中专学校6所,成人中学8所,工读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另外,某某、龙岗两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所。正式注册的各类培训机构400家。各类教育机构合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2005学年,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14.77万人,比上年增长9.4%,小学在校生56.63万人,比上年增长7.6%;普通中学在校生24.05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2%。全年普通高校招生1.5万人,增长4.

17、1%;毕业生0.91万人,增长44.5%;在校学生4.53万人,增长9.8%。某某的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倒挂,在解决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方面,某某市力保做到符合就读条件的非户籍学生“想读书,有书读”,“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为此,近几年某某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不断调整和扩大中小学办学规模,每年新建近20所、改造扩建数十所中小学,每年新增学位数万个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需求。如:2002年新建14所,扩建22所,市、区财政共投资9.9659亿元,新增中小学学位2.871万个;2003年新建19所,扩建17所,市、区财政投资9.933

18、4亿元,新增学位4.07万个。近三年市、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某某市、区财政预算内(含附加)教育投入,2000年为29.70亿元,2001年为41.01亿元,2002年为55.00亿元,2003年为64.32亿元,年增长均超过15%。2001-2003年,某某市财政经常性收入总额为819.26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总投入160.33亿元,在校生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6259元、7227元、8267元,教师年均工资收入分

19、别为38992元、39927元、41101元;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2541元、2733元、2964元,市、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人均确保了“三个增长”。 近几年某某市人口有加速增长的趋势(见图表2-1),从图表可以看出,某某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势头很快,2003年比1998年增长30.8%,而且在某某市的人口组成中,学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学位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某某市中学生在校人数、招生人数、毕业人数近年增长幅度很大,尤其是招生人数的增长。2003年与1998年比,中学生在校人数、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分别增长64.0%、75.0%和60.8%。据

20、某某市2010年教育目标规划预测,到2010年,某某市常住人口将达到750万、中小学学生总数将达到90万人左右。因此,到2010年,中小学总数将达到711所,需新增156所,需建设用地620万平方米。其中,小学将达到471所,需新建95所;中学达到240所,需新建61所(初中38所,高中23所,其中每年新建2所寄宿制普通高中)。目前某某市义务教育阶段能提供的学位约60多万个,离2010年的规划目标尚缺30万个左右。而据某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末某某市常住人口为827.75万人,中小学在校生已超过100万人,如此上述学位规划已明显不足。可见,某某市中小学教育需求旺盛

21、,供给压力很大,任务相当艰巨。图表2-1 1998-2003年某某市常住人口、人口组成及中学生人数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3年比1998年增长(%)常住人口(万人)358.48379.64394.96405.13432.94468.7630.8中学生在校人数7694982155860099126010699612619064.0中学生招生(人数)27752297733128634380419894855375.0中学生毕业(人数)20215236512317924874284243250360.8人口组成(%)0-14岁1512.512.51312.5

22、15-58岁79.982.882.682.28360岁以上5.14.74.94.84.5资料来源:2004年某某统计年鉴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环境、交通等设施的改善,人口的增长以及现代化教育进程的推进,某某市未来对学位需求,尤其是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必将很大,学位供给相对不足,供需矛盾仍将存在。拟建的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计划在某某市全市招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需求,缓解某某市城市高速发展与学位紧缺的矛盾。第三章 功能分析与拟建规模一、功能分析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校舍由行政办公综合区、教学区、后勤生活区和运动区组成。1、 行政办公综合区:由办公楼、图书馆等组成。2、 教学区:教学及

23、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 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与设施: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地理历史教室、语言教室及教学资料室、音乐教室及乐器室、美术教室及教具室、舞蹈室兼更衣室、劳动教室、计算机教室及辅助用房等。 3、后勤生活区:由学生宿舍、教工单身宿舍、师生食堂、开水房、配电室、保安室、汽车库等组成。4、运动区:由文体楼、运动场、400米跑道和游泳池等组成。高级中学功能分析图解决深圳高中学位紧缺问题目标 全寄宿高中部功能设施宿舍食堂文体楼教学楼二、拟建规模根据第二章的需求分析和市发改局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以及某某区的城市建设规划,按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建设标准,确定某某市第七高级中学的建

24、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223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含教学办公用房)5300平方米,图书馆4300平方米,文体楼6600平方米,学生宿舍18200平方米,教工宿舍2500平方米,食堂5800平方米。建设完成后,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可提供3000个高中优质学位。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某某市新建学校各类标准以及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标准。新建的高级中学具体指标如表3-1所示:高级中学工程建筑面积指标表表3-1序号用房名称间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m2)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3440223001普通教室6051002实验室

25、1819803仪器、准备室184144试唱音乐教室32885乐器教室21926美术教室32887美术教具室3698地理历史教室43849多媒体视听室657610资料室613811计算机教室657612计算机辅助用房613813计算机软件室548014劳动技术教室328815劳动教具室36916合班兼视听教室254017电教器材室24618科技活动室657619阶梯教室275020设备器材室24621形体及舞蹈室117022综合档案室18123网络中心18124电子阅览室1170二办公380053001教学办公室18002行政办公室11003其他办公室900三图书馆4300四文体楼6600五学生

26、宿舍18200六食堂5800七教师宿舍2500八总建筑面积65000第四章 场址选择 一、场址位置高级中学总用地面积为99705.11m2,位于某某市某某区沙井街道锦绣路与迎宾路交汇处西南面。(详见下图)二、场址区域概况沙井街道位于某某市某某区西北部、珠江口东岸,下辖26个居委会,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沙井街道交通便利,具有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广深公路、广深珠高速公路纵贯镇街道内并设有中转站,由街道内通往广深公路的三条25米宽的标准水泥道路畅通无阻,环镇路和连接各居委会的水泥公路宽阔平坦;双向8车道,全长5.6公里,贯穿福永、沙井、松岗三街道的中心大道于2003年元旦正

27、式通车;某某某某国际机场距沙井仅8公里;沙井建有250吨级码头1个,水路可直达某某经济特区、珠海、中山、广州及港澳台地区。全街道基础设施完善,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8.7万门;建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量为25万立方米;有容量为11万伏变电站3座,火力发电厂3座,装机容量合计10万千瓦。按照某某市、某某区的总体规划要求,未来的沙井街道,在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将建设成为某某区西部中心城街道。三、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高级中学整块用地呈平行四边形,地形平坦,原地貌属海漫滩地,后经人工堆填,现状为鱼塘、菜地等农用地。 2工程地质 尚未进行过初步地质勘察,但场址地处填海区,项目建设时需根据

28、地质勘察报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场址北面是迎宾路,路对面为工业厂房;南面是民主村;东面是锦绣路,路对面为某某市安托山混凝土厂;西面是农用地。整个场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场址北面:迎宾路场址东面:锦绣路场址现状 4城市规划要求 本项目已有某某市规划局某某分局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选址为教育科研用地并获得了批准。因此,本项目用地建设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5交通条件 项目建设地位于某某市某某区沙井街道锦绣路与迎宾路交汇处西南面,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6基础设施 沙井的基础设施完善。本项目的供水、排水可连接市政管网,能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生活的需要;电力供应可通过供电部门解决,另需备有柴油发电机,以备停电时的应急之用。通信传输和宽带网的连接也可通过电信部门解决。可见用水、用电、通信均有保障。 7施工条件 因为场址地势平坦、开阔,有足够的空间用做施工场地,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