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88031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Xxx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市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市,拟对该市西部岭区及城郊区域内3846.64亩土地进行整理。其中:用于收储整理出让的土地2683.39亩;为土地整理而修建的许村至干沟桥村路、韩庄村至西窑村路、顺涧村南路、姚庄村南路、赵坡村至西逯村路、西窑村西路、韩庄村西路等七条城乡道路需新增用地1163.25亩,道路总长度21640米。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资格

2、等级: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编号: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2.1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办公厅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4、*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6、*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7、*市城乡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8、*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9、*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

3、97);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I)602004);1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4、国家、省、焦作市、*市关于土地征用、拆迁、出让等方面的法规或文件;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16、其他相关规范、法规以及编制人员调有的有关资料、数据;17、*市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2.2编制原则与范围本项目是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06-2020),及*市城乡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道

4、路及其他有关市政管线规划,并依据*市西部岭区及城市郊区开发时序规划方案,由规划、住建、交通等部门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其目的是通过对*西部岭区土地进行综合整理,加大对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投入,实现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衔接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市新农村建设乃至城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充分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市政管线布局,满足道路红线的要求和今后城乡规划扩展,同时符合项目委托书所规定的内

5、容和范围,并听取了上级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内容增改。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市西部岭区及城郊区域内3846.64亩土地进行整理。其中:用于收储整理出让的土地2683.39亩;为土地整理而修建的许村至干沟桥村路、韩庄村至西窑村路、顺涧村南路、姚庄村南路、赵坡村至西逯村路、西窑村西路、韩庄村西路等七条城乡道路需新增用地1163.25亩,道路总长度21640米。1.3项目的提出为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衔接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市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关文件精神

6、,提出要结合*实际,按照“中心城区现代化、中心城镇城市化、中心村庄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城镇体系;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加大对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投入,实现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强化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统一规划,特别是要完善农村道路基础建设,聚集人口,提高城乡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加快实现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拓宽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构建现代新型城镇体系,缩小城乡差距,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了全面贯彻十

7、七大精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城镇体系建设进程,促进*市城乡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市西部岭区实施区域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理,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极大地改善*西部岭区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整合城乡产业结构,发展新的城乡经济增长点,提升项目区域土地价值,对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区域发展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对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整个*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1.4研究过程和内容1.4.1 研究过程受项目业主委托,达华工程管理(集团)

8、有限公司承担了*市西部岭区及城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接到委托书后,我单位立即成立了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组,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06-2020)、*市城乡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文件,明确本项目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确认本项目的使用性质。随后项目组认真研究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市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图,编写了研究报告的工作大纲,并认真地进行了外业踏勘及资料收集工作。 外业期间,项目组与项目业主、市政府、财政局、

9、发改委、住建局、文物旅游局、环保局、交通局、铁路、国土、水利、文化、林业、电力、电讯、*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充分了解和征求他们对项目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对项目区规划、道路沿线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及将来的开发情况、文物分布、现有城乡道路建设和运营现状及周边公路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踏勘道路方案的主要控制点及走向。对项目起终点、各交叉口、与城市规划结合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收集了项目影响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掌握了区内交通客流及道路技术现状、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规划、综合管线规划、文物分布、水文地质、地震、矿产分布等方面的资料。 项目组经实地踏勘,在充分尊重地方政府意见的同时,以

10、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原则,最终形成了项目外业方案。 外业踏勘结束后,项目组及时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外业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迅速全面展开编制工作,并顺利完成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4.2研究内容1、详细调查并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拟建项目效益最大化。2、调查现有道路的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结合该项目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切实论述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长期发展规划,分析项目实施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现有道路交通量的发展

11、水平,进行交通量分析预测。4、通过实地踏勘,根据原有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提出路基、路面及照明、绿化等附属设施等主要工程数量、结构类型及实施方案。对路线起终点位置及重要交叉口,进行全面详实的论证分析,提出最合理的工程方案。5、调查项目涉及土地拆迁情况和土地可供程度,进行投资估算,根据工程需要,结合建设单位对项目资金的筹措及工程实施计划,提出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和进度安排。6、项目内容仅限于对该项目道路进行建设、改造和对土地进行收储、整理、出让,达到“五通一平”,不包括地上具体项目的建设内容。7、依照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进行项目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评价,为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决策提供

12、依据。1.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通过区域土地整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现代城镇体系发展,可以有效消除城乡差距扩大的体制性障碍,形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赋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利,实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城乡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同时通过大力解放农村生产力,让农村富余人口有序进入城镇,实现安居乐业,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本项目通过对*西部岭区内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收储、整治、盘活,加快*市现代城镇体系发展进程,

13、可有效的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解决城乡协调发展诸多问题,实现功能、产业向郊区有序疏解,带动人口转移,从而弥补农村短板,实现城市的长板价值。2、是改善城乡交通环境,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公路交通运输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公路技术等级中一级公路在路网中所占比例偏低,网络内部局部横向联系不足,特别是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明显偏低,部分城乡道路路面老化严重,各种市政配套设施缺失等原因,现有城乡交通环境条件已不能满足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及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本项目通过完善*市城乡道路网络结构,建立流畅、安全、快速、经济的交通环境,达到土地整理的预期

14、效果,对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要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作为*市城市加快向西拓展,最终实现产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市产业集聚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入驻250家企业,建成区面积达到5.7平方千米,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皮毛加工、新材料四个主导产业,成为产业定位清晰,产业结构合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本项目通过对黄河大道两侧土地进行综合整理,将通过构筑起完整的城乡交通网络和完善的集聚区内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区域内新农村建设步伐,聚集人口,提高城乡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带动城乡经济

15、持续协调发展,为产业集聚区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形成*市产业集聚区的框架,为*市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推动“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城镇体系格局的形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形成良好的城乡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是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的需要今后一段时间内,*市产业集聚区将按照“攀高、联大、谋外、求新”的思路,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依托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锁定江浙发达地区,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通过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品牌项目、高端项目壮大*市产业集聚区的规模。为吸引外来企业来*市投资

16、兴业,实现借力发展的目标,必须围绕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构筑一个良好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投资发展环境,本项目所涉及的道路工程既是*市产业集聚区内主要干道,又是连接现有城区与*市产业集聚区的城乡重要干道,项目中通过修建这些道路,才能更好的完成土地整理工作、完善城乡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完善集聚区的投资环境,加速集聚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同时也必将快速提升*市产业集聚区内土地的价值空间。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状况,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对完善*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良好的投资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项目区域周边土地价值,拉动

17、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必要的。1.6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本项目拟对*市西部岭区及*市郊区3846.64亩土地进行整理。其中:用于收储整理出让的土地2683.39亩;为土地整理而修建的许村至干沟桥村路、韩庄村至西窑村路、顺涧村南路、姚庄村南路、赵坡村至西逯村路、西窑村西路、韩庄村西路等七条城乡道路需新增用地1163.25亩,道路总长度21640米。1.6.1 收储整理出让土地规模和综合整治内容本项目拟对*市西部岭区及城郊区域内10个地块,总面积2683.39亩的土地进行收储整理出让。其中,拟收储整理出让*市城郊规划用途为商住用地的土地8块,面积1925

18、.67亩;拟收储整理出让西部岭区内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的土地2块,面积757.72亩。1、拟收储整理出让*市城郊土地8块,总面积1925.67亩,规划用途为商住用地,具体为:1号地块:位于北环路北侧富村土地,面积225.27亩。该宗地东至光华路,西至西环路,南至开元大街,北至金山大街。2号地块:位于光华路北段东侧、富村太子土地,面积87.44 亩。该宗地东至会昌路,西至光华路,南至金山大街,北至富村耕地。3号地块:位于汇丰路北段东侧太子中逯土地,面积290.85亩。该宗地东至武松路,西至汇丰路,南至开元大街,北至金山大街。4号地块:位于湘子路东侧马桥土地,面积99.33亩。该宗地东至怀庆路,西至

19、湘子路,南至马桥居民区,北至河阳大街。5号地块:位于韩愈大街东段南侧马桥土地,面积157.46亩。该宗地东至蟒河,西至湘子路,南至河阳大街,北至韩愈大街。6号地块位于东环路北段两侧前龙、中龙土地,面积518.22亩。该宗地东至蟒河路,西至滨河北路,南至北环路,北至规划道路。7号地块:位于东环路东侧上段土地,面积114.86亩。该宗地东至蟒河路,西至东环路,南至屠宰场,北至河雍大街。8号地块:位于湘子路南段西侧,宋村、东关土地,面积432.24亩。该宗地东至湘子路,西至梧桐路,南至文宗大街,北至东关村居民区。2、拟收储整理出让*市西部岭区内土地2块,总面积757.72亩,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具体

20、为:9号地块:位于顺涧村南路东侧、洛常路北西虢镇顺涧村、湾村的集体土地409.1亩,东至规划路、西至顺涧村南路、北至顺涧耕地、南至洛常路。10号地块:位于西虢村东、洛常路南、豫孟管业西的西虢镇落驾头村的集体土地348.62亩,东至规划道路、西至韩庄村西路、南至北富庄道路、北至洛常路。土地整理内容为:(1)收储土地:收购项目土地,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金额、期限和付款方式,向该项目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土地收购补偿费用。(2)对区域内地面物进行拆迁和土地平整,开展综合治理:拆除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农用房等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土地平整。(3)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水、电、路、气及通讯等基

21、础设施,土地开发整理后,达到“五通一平”的要求。1.6.2 城乡道路建设规模和内容为土地整理需要对许村至干沟桥村路、韩庄村至西窑村路、顺涧村南路、姚庄村南路、赵坡村至西逯村路、西窑村西路、韩庄村西路等七条城乡道路进行新建或升级改造,七条道路总长度21640米,其中新建道路需新增用地1163.25亩。1、许村至干沟桥村路工程该道路为连接*城区与*市西部产业集聚区的主要通道,起点位于省道S238与*黄河大道交汇处,终点止于省道S238汶水河大桥东侧*市超限站处;本项目为拓宽升级改造道路,按双向四车道城市道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24.5m,路线全长10.662km。主要工程有包括中

22、桥5座、小桥1座,涵洞19道,通道3道,平面交叉17处。2、韩庄村至西窑村路工程本次设计范围西起西窑村口(西接已建汶水路),东至韩庄村西,设计全长1407米,规划红线宽度39米。该道路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照明、交通标志、绿化等。3、顺涧村南路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北起顺涧村南,南至全义村,设计全长1065米,规划红线宽度40米。该道路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照明、交通标志、绿化等。4、姚庄村南路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北起姚庄村南,南至干沟桥村,设计全长1200米,规划红线宽度37米。该道路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雨

23、水+污水)、照明、交通标志、绿化等。5、赵坡村至西逯村路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北起赵坡村南,南至西逯村北段,设计全长2200米,规划红线宽度37米。该道路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照明、交通标志、绿化等。6、西窑村西路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北起西窑村北,南至路家庄西,设计全长2535米,规划红线宽度40米。该道路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照明、交通标志、绿化等。7、韩庄村西路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北起韩庄村西北,南至落驾头村北,设计全长2571米,规划红线宽度37米。该道路属于新建道路,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照明、交通标志、绿

24、化等。1.7 项目建设期限及土地出让计划本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用于收储整理出让的2683.39亩土地计划从第4年开始出让,到第8年全部出让完毕,期限共5年,每年计划出让土地分别为:第1年312.71亩,其中商住用地312.71亩,工业用地0亩;第2年356.79亩,其中商住用地356.79亩,工业用地0亩;第3年505.71亩,其中商住用地305.71亩,工业用地200亩;第4年509.1亩,其中商住用地300亩,工业用地209.1亩;第5年999.08亩,其中商住用地650.46亩,工业用地348.62亩。1.8 总投资构成和资金筹措方案1、总投资构成经估算,项目总投资71998.78万元。

25、其中道路工程费用为27342.69万元,土地征用及收储整理费用32307.1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19.79万元,预备费4901.57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5827.60万元。工程费用27342.69万元,包括许村至干沟桥村路投资12612.75万元;韩庄村至西窑村路投资1851.61万元;顺涧村南路投资1562.36万元;姚庄村南路投资1569.60万元;赵坡村至西逯村路投资2877.60万元;西窑村西路投资3505.91万元;韩庄村西路投资3362.87万元。拟出让10个地块2683.39亩土地的整理费用为27241.40万元,新增道路占地土地征地费用为5065.72万元。2、资金筹措

26、方案本项目总投资71998.78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22198.78万元,申请农业发展银行8年期贷款共计49800万元。偿还资金来源为土地出让收入。1.9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拆迁和场地平整、道路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油、扬尘、弃渣、噪声、生活垃圾和污水等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以上这些影响程度比较轻微,多为局部性和暂时性,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措施得到减免,并会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有效改变该区域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状况,周围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将有很大改观,同时对于整个*市环境污染治理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27、,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不利影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减免,项目实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从环境方面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1.10 财务评价本项目土地出让完成后可实现土地总收入为183942.89万元,项目土地出让净收入为141900.73万元;扣除各项成本费用后,项目可实现利润64644.32万元。经计算,项目投资利润率=89.79%,项目资本金利润率=329.64%,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3.44%,项目财务净现值(IC=8%)=16445.65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6.82年,项目动态回收期7.83年,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本项目拟分三年,按照第一年

28、19000万元、第二年22800万元、第三年8000万元的比例金额,申请农业发展银行8年期贷款49800万元,根据拟定的贷款本金及利息偿还方式,每年需偿还银行贷款本金9960万元,经计算,项目可实现土地出让净收入141900.73万元,还款期内各年土地出让净收入均大于1.5亿元,贷款偿还资金来源有充足的保障,项目偿债能力较强。1.11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可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和环境质量水平,加速*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经济效益明显,社会环境效益巨大。同时,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该项目是必要可行的。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建议:1、由于该项目工程施工量大,施工区域大,工

29、期要求短,建议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施工的科学安排和调度,科学合理地搞好工程施工计划,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工程顺利按时完工。2、尽快完善各支路的道路管网建设,以较大地发挥区域内城乡主次干道的路网优势。3、尽快规划设计其它道路的连接段,形成西虢镇、*市产业聚集区和*市主城区的直接联系,使区域路网的交通功能得以较大发挥,区域交通更加顺达、便捷。 4、尽快改造疏区域内的河道,以满足土地整理区域服务范围内雨水、污水的排放要求。5、现阶段缺乏地质钻探资料,建议下一阶段设计应进行地质钻探。6、随着*市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市产业集聚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建议下一阶段尽快进行照明、燃气、热力

30、、电讯、电力等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1*市基本情况2.1.1 历史沿革*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西南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北和沁阳市、济源市毗邻而遥望太行山,东以猪龙河为基本分界与温县隔河相望,西跟济源市、洛阳市吉利区并靠接壤,南以黄河为界,同孟津县、偃师市、巩义市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1233 11255,北纬3450 3502,东西最长处33公里,南北最宽处25.75公里,全市总面积541.61平方公里。2000年底,市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辖6镇1乡4个办事处,274个行政村,人口37.8万。*历史悠久,秦为河雍,汉置河阳,唐为*,明称孟县

31、,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市。根据考古资料,*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境内均有发现。进入奴隶社会,*在商、周前为冀州南境;商代帝乙、商辛时建都朝歌,为几内地;周武王姬发伐纣,会八百诸侯于黄河北岸(今洛阳吉利区,1979年前为*辖地)渡口,因谓之盟津,又称富平津;周初这里称“盟”称“向”;春秋时期,周恒王以此地与郑国,故亦为郑地;晋文公重耳定王室有功,周襄王以此地赐晋,于是晋始启南阳,*为南阳的一部分,称河阳;战国属魏,为垣雍地。东周都洛阳,为几内地。 秦属三川郡北境,为河雍县的一部分;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部,始称河阳县,隶

32、河内郡;新莽改称河亭县;东汉称称河阳县,魏、晋、北魏均称河阳;北魏太和中至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先后筑河阳三城,河阳三城遂为洛阳以北军事重镇;北齐废河阳县,额税分属温、轵二县,河阳三城为军戍重地。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重置河阳县,属怀州;唐武德初改为大基县,置河阳宫;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置谷旦县,寻省;武德四年置盟州,八年废,仍称河阳县;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复置大基县,属洛州;玄宗朝以讳复为河阳县;开元初,为东京几邑,属河南府;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置河阳三城节度使;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升河阳为*,领河阳、济源、温、汜水、河阴五县为属邑,隶河北道,河清还河南

33、府。 五代、北宋仍为*;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改属济源郡,属京西北路;金天会六年(1128年)仍为*,设防御使,守盟津。宣宗朝设经略司,领河阳、王屋、济源、温四县,属河东南路;元仍为*,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设司侯司;至元三年(公元1266)省王屋入济源,并司侯司入河阳县;*领河阳、济源、温三年,隶怀庆路。 明洪武初,仍为*,省河阳,领温、济源二县;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始称孟县。 中华民国元年,直属河南省;1913年属河南豫北道;1914年改属河北道。1927年道废,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5年9月4日,孟县第一次解放,1947年7月7日最后一次解放。孟县属晋冀鲁豫

34、边区太岳第四行政公署辖;1948年5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孟县属华北区太岳四行署辖;1949年8月20日新设平原省,孟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冬,撤销平原省,孟县属河南省新乡专区辖; 1978年冬,吉利公社划归洛阳市辖;1986年初,撤销新乡地区,孟县属河南省焦作市辖;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孟县撤县建市,重新设立*市。2.1.2 风土人情及旅游资源*市系太行山前丘陵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区,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由305.9米降到108.5米,境内由西向东有明显的低山丘陵平原的过渡特征,是华北平原的西部边陲。 全市土壤由褐土、潮土两大部分组成,褐土下分立黄土、垆土、红土

35、等8个土种,分布在西部丘岭地区;潮土下分两合土、砂土等6个土种,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黄河滩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水频,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矿藏资源缺乏,仅有上水石、石灰石、青石、油页石、河砂、粘土和少量烟煤,而河砂、粘土尤其品质纯净,是周围县市范围内建筑用材最好的资源。 市境内地表水有黄河、蟒河、改道蟒河、猪龙河4条河流和引沁济蟒渠,多年来地面径流量平均0.712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7.5%。其中黄河从市境南流过,长26公里,这里是中下游的结合处,黄河水面放宽,大量泥沙觉积,开始成为“悬河”,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左

36、岸)就从孟境中曹大王庙筑起,自古就有“千里黄河大堤始于孟县”之说。90年代由于小浪底水库建设,黄河水势得到有效控制,“害河”已经变成“利河”。1995年后从新安到迁来的移民全部安置于黄河滩区,生活稳定。 市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刺猬、狐狸、黄鼠狼、松鼠等,野生植物有野生地、地骨皮、大蓟、节节草、米蒿、马齿菜、艾蒿、牵牛花、狗尾草、狗牙根、蒲公英、猪毛菜、柴胡、酸枣等160多种。*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毗邻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洛常路、新孟路、207国道穿境而过,洛阳黄河大桥、焦作黄河大桥分布东西两侧,与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相连。 *历史悠久,境内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

37、山文化遗址广泛分布,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的故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都曾到此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乔石、吴阶平、孙孚凌、李铁映等先后视察和拜竭韩愈陵园,江泽民主席亲自为韩愈陵园题写了园名。2.1.3 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状况近年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思路,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统筹兼顾,务实创新,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3亿元,同比增长14.8%;全社会固

38、定资产投资达到151.8亿元,同比增长24.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5亿,同比增长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4元,同比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7821元,同比增长16.1%。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省、焦作市级荣誉200多项,连续五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工业经济加速壮大。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强力开展“大招商

39、”活动,美国德克斯、西班牙革乐美、香港美欧财富、上海宝钢等国内外500强抢滩*,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皮草加工、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加速壮大,中原内配气缸套、广济药业核黄素、隆丰皮草羊剪绒、大地合金金刚石四个“世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先后实施重点项目192个,全市企业总数达到602家,其中限额以上203家,成功打造了“后危机”时期的发展新优势。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道路、供排水、标准厂房等“十大工程”,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入驻企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贡献再创新高,荣获了“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中原

40、十大活力产业集聚区”等荣誉。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建成了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3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企业成为国家或行业标准制订者,发明专利连续5年居全省县市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成功跻身“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城市经济持续繁荣。把*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初步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四规合一”。 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了总投资15.4亿元的25项重点建设工程,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实施了城市污水再生及综合利用、东环路拓宽改造、韩愈大街东延、黄河东路、

41、湘子路改建等工程,启动建设了梧桐路改造、许村至干沟桥村路等项目,打造了外成环、内成网、级配合理、“十横十三纵”的城市主干路网,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目前,*城市道路总面积达到238.1万平方米,人均16.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2%、75%、97%、20%;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6万人。2010年全市新上、续建城市开发项目14个,总投资达14.6亿元,促进了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三产税收同比增长超过100%。三农工作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在连续六年丰产的基础上再创新高,总产达到36.57万吨,较上年增收3%。全市农产品加工企

42、业达到213家,其中规模以上48家,初步形成了分工合理、产业对接、城乡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累计达239个,带动土地流转4300余亩,累计达3.09万亩,辐射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3200余元,人均年纯收入7000余元。2.1.4 *市“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提出的 “四个重在”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作为总体发展思路,把“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作为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

43、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项工作。着力稳定一产、做强二产、提升三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壮大规模,保持速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三化”协调;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城共赢;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造民富市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全面开放的现代化新*。战略定位:中原经济区开放和创新发展高地、西北部(洛焦济)发展板块重要节点城市、活力城市、和谐城市、宜居城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

44、示范区。战略布局:依据*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以及发展潜力,“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打造“一城一区三板块”市域发展新格局。其中“中心城区”作为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是加强居住环境改造和建设,加强环境治理,特别是做好周边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治理,加强城市绿化、美化,重视游园小景、生态廊道、城市景观、文化氛围的营造,要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规划期末,要形成拥有20万城市人口、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的豫西北地区中等规模宜居名城。“产业集聚区”作为是省级产业集聚区,要以加强产业集聚和产城共赢为重点,按照“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空间集聚布局、要素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45、,打造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成为河南省西北发展板块上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羊皮毛制品及精深加工、销售基地和生化工业基地。“丘陵区林果生态经济板块”是以苹果为主的优质果林区,发展重点是经济林、生态林,依托顺涧水库,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尤其是在黄河大道两侧,为产业集聚区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平原区高效农业板块”是我省重要的高产粮食示范区,要稳定粮食种植,发展高效示范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育种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黄河滩区生态观光板块”是黄河中游最大的滩地,拥有最大的黄河湿地,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要大力发展观光旅游、

46、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在“三城建设”长期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原经济区前列,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位居中西部县(市)前列。加快转型发展,建立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实现产城共赢,打造产业集聚区为城市新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关系更加协调;实现和谐发展,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财富分配和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社会事业较大进步,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一、经济发展1生产总值(2010年价)亿元170342152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价

47、)元447368658214.1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58.1330184地方财政收入亿元7.114155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2900015000038.96五年累计使用市外境内资金亿元190.7300五年累计利用境外资金亿美元1.61.7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57516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8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93.1959二三产业就业比重%66.579.310城镇化率%45.565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63512年均专利授权量件6980三、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1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4551499015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5110303901515城镇登记失业率%4.24.21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354517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次万人次3.3318五年转移农业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