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8080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51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doc(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

2、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

3、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4、aaaaaaaaaaaaaaahF目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基本情况1二、项目业主简介2三、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3四、研究范围4五、研究结论6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0一、项目建设的背景10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0第三章 *县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33一、酉阳县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33二、钟多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36第四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技术标准39一、建设内容39二、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39第五章 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41一、项目地址及区位条件41二、地质构造41三、地貌与地形43四、天气与气候45五、水资源46六、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47第六章 *镇道

5、路建设工程初步建设方案49一、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新建道路子项目建设方案49二、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改扩建子项目建设方案61三、道路绿化景观方案设计67四、道路管网工程方案设计68五、道路组织方案设计68六、道路照明工程方案设计70七、道路工程量统计71第七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措施72一、施工期主要污染源72二、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73三、水土保持76四、节能措施78五、施工过程注意事项79六、建后管理措施80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1一、项目管理措施81二、项目建设管理机构82三、人力资源配置83第九章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与招投标方案84一、建设进度计划84二、招投标方案85第十章 工程

6、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87一、前提假设87二、投资匡算87三、投资匡算结果93四、资金筹措95第十一章 移民动迁初步方案96一、移民动迁基本情况96二、移民动迁政策96第十二章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100一、社会效益分析100二、经济效益分析100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102一、结论102二、建议102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项目2、项目业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法人代表:*4、建设地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镇5、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1)新建市政道路7.498千米,路幅宽20米;(2)改扩建0.85 千米,路幅宽26米;(3)相关配套

7、工程:桥梁1座,涵洞11个,挡墙103596立方米,雨水管15986米,污水管8038米,人行道铺装面积64754平方米,行道树3360株,城市道路照明570组等其它市政工程;(4)项目用地规模17.2公顷(约258亩),涉及拆迁户数170户,需安置总人口680人 ,拆迁房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拆迁商业门面1000平方米。6、建设周期 : 2年即前期阶段为10个月,施工阶段为12个月,竣工验收阶段为2个月。7、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7004万元(含建设期利息510万元,世行贷款先征费21.25万元)。8、资金来源:(1)申请世界银行贷款8500万元,合计1416.67万美元(美元兑人民币

8、汇率按1:6计算);(2)业主自筹与地方财政预算或安排专项资金8504万元;二、项目业主简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于2004年2月17日,是县政府下属的全额拨款组建的单位,其实行企业化管理,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目前集团注册资本4000万元,法人代表兼董事长陈学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经营的战略思路主要是通过自身平台,实现对政府高度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的整治,有效积累土地收益,配合搭建投融资平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实现土地和经营城市的有机结合。集团现有管理人员14人,其中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13人,占集团管理人员总数的92.8%,有经济师1人,工程师2人

9、,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力量较为雄厚。集团成立以来,所承建的道路、桥梁的工程总投资额为14500万元,位酉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集团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密切跟踪项目管理的发展,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正积极探索建立一支高效率的工程团队和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三、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所,2007年;2、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所,2003年;3、酉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酉阳县十一五规划说明;5、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

10、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6、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2006)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交通部颁发城市道路设计规范JTG B01-2003及现行有关标准规范;8、2008重庆建设工程概算定额;9、室外电信设计规划;1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TJ14-87;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3、室外电力设计规范;1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15、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16、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GJ10-89;18、现行的其他有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范、规程

11、;19、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二)编制原则1、在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和酉阳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总体布局,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以及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酉阳县及钟多镇道路交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发挥基础建设设施的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对酉阳县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及拆迁移民问题和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论证。3、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处理技术,为节省建设资金和合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创造条件;4、在道路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参数选择和处理规模上要考虑到酉阳县城及钟多镇的人口发展情况。四、研究范围

12、 项目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酉阳县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3、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技术标准;4、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5、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初步建设方案;6、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7、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8、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方案;9、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10、移民拆迁初步方案;11、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五、研究结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以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和酉阳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了经济和城镇发展的因素,选择了比较合理的实施方案。项目外部配套条件较完善,区位好,交通便利,用地条件成熟,自然条件适

13、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实际情况,无不可实施的技术问题。项目总用地规模17.2公顷,规划人口1.5万人,项目总投资17004万元。建成后可以储备土地,有利于土地增值,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总之,项目建设将大大促进酉阳城镇化建设步伐和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有效破解城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改善县城交通状况和提高80000多人的生产生活水平。该项目技术上可行,方案合理,并且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以带动酉阳及钟多镇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影响,吸引外来投资,对加快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

14、设的步伐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钟多镇道路工程1占地面积亩2582建设里程米83483移民人数人6804投资万元17004二项目总投资万元170041工程费用万元8197.7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7496.83基本预备费用万元784.424建设期贷款利息万元5105世行贷款先征费万元21.25五资金筹措万元1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万元8500合计1416.67万美圆(美圆兑人民币汇率按1:6计算),占全部投资48%2酉阳县内配资金万元8504占全部投资5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

15、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

16、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

17、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

18、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钟多镇道路建设工程是以促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以酉阳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县总体规划建设山水园林小城市的基础上提出的。项目充分考虑了经济和城镇发展的因素,并纳入了酉阳县“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当地未来五年内将要实施的重点项目。(一)宏观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特别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把“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放到了“五个统筹”的首位,可见,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19、。“三农”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而且还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正是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扎实稳步地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中国长期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已突破 1000 美元接近2000 美元,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同过去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大不

20、相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非产农业,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根据国际经验,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成为城乡统筹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在经济高效增长的同时“三农”问题也在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城乡差别的扩大成为新世纪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因素。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有效需求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城乡关系也出现新的问题,尽管城市化建设进

21、入高速增长阶段,但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相比呈现出发展滞后且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特点。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单纯地就农村解决农村问题没有出路,就城市解决城市问题同样没有出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求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使城市和农村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共同迈向现代化,特别是在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更要统筹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在这种大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和配置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

22、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就酉阳县来说,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以便更好地带动全县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酉阳县城经过解放50多年的发展,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90年代初期,县城规模和布局曾一度领先于周边县城,但是,周边县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走到了酉阳县城的前面,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县城的布局和规模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酉阳县城地处带状的低洼槽池,加之历史的原因,城市布局较为凌乱,县城功能布局的不合理

23、性质严约了县城经济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酉阳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交通运输状况,拉动投资和经济,形成酉阳县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通过钟多镇道路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旧城改造。同时对于改善酉阳县城人民的居住环境,推动酉阳全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酉阳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酉阳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结合部,政府驻地钟多镇(本项目地)。东邻秀山县和湖南省龙山县,东北与湖北省来凤县为邻,南与贵州省印江、松桃等县接壤,西与贵州沿河县毗邻,北靠彭水、黔江等县。全县幅员面积5173平方千米,辖39个乡镇,270个行政村,8个社区,为重庆市

24、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1、历史沿革酉阳历史悠久,建县制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已经有2209年历史,曾经是800年州府所在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酉阳人杰地灵,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县内龙潭镇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烈士及李鹏委员长母亲赵君陶的故乡,南腰界是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王震、肖克等率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2、人口状况酉阳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全县现有土家、苗、汉族等20个民族成份,其中土家族43万人,占60%;苗族17万人,占21%;汉族12万人,占17%;其它民族1.5万人,占2%,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区县

25、。截止200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达79.43万人,户籍总户数23.99万户。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1.13万人,非农业人口8.30万人。2007年全县常住人口57.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8.6%。截止2007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6.8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95万人。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为2.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3、自然地理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东北部一般海拔300-700米,西部为低中山区,一般海拔400-600米,中部为中高山区,海拔600-1800米。全县最高海拔1895米,最低海拔260米,气候温润,日照较好,四季分明,

2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4、自然资源全县幅员面积5173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171万亩,荒地面积11.34万亩,林地面积260万亩,草山草坡210万亩。全县木材蓄量105万立方米,遍布楠木、银杏、香樟、鹅掌楸等珍稀物种,有中药材1210种,其中常用药材231种,杜仲、天麻、厚朴、金银花等名贵药材享誉全国,为全国有名的“三木”药材生产基地。酉阳县资源富集,物产丰富,汞、磷、硫、钾、煤、铁、铜、锰、莹石、铝土、重晶石等地下矿藏遍布全境,全县矿床、矿(化)点共79处,其中内生矿产包括汞矿17处,铜矿4处,铅锌矿7处,莹石矿23处;外生矿产包括铁矿3处,煤点心3处,硫铁矿4处,磷矿4处,钒矿2处,钼矿2处,

27、锰矿1处。其中汞矿蕴藏量极其丰富,被誉为全国“五朵金花”之一。全县水能蕴藏量43.5万千瓦,可开发量22万千瓦,已开发6.8万千瓦。著名的河流有乌江、阿蓬江、酉水河。酉阳县为十分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县内地形崎岖,山川逶迤,河谷秀美,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县内既有百里乌江画廊、大河口、酉水河等雄奇秀丽的原始自然风景区,也有龚滩、龙潭古镇以及桃花源等富有人文传奇色彩的文化旅游景区,县内各地大量散布的溶岩、溶洞奇观为度假休闲的人们提供了寻险探幽的绝佳景点。同时,原始古朴的土家苗寨更以其纯朴淳厚的人文历史和神奇久远的流风遗韵吸引着大量的外地游客来酉阳观光游览。勤劳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土家摆手舞

28、、土家民歌、土家油茶汤、土家吊脚楼、土家苗寨的婚丧嫁娶和民间戏曲、民间传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兴隆大板营林区是重庆市最大、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目前已划为自然保护区。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0.33亿元,第二产业为7.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6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酉阳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22元,同比增加96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867元提高到2007年的3523元,增加656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39.4:22.5:38.1调整为2007年的37.4:

29、27.0:35.6。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0.20亿元,同比增长15.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3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4元。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支出9.78亿元,其中教育事业支出2.6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亿元。工业方面,全县工业企业涉及机械、建材、轻工、药业、电力、食品加工等十多个行业,但规模偏小,基础薄弱。近年来,酉阳以建设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优势,优化环境,狠抓招商。重点抓以钟多、龙潭麻旺、龚滩的三大重点区域,以交通建设、城镇建设、市场体系、融

30、资体系为主体的四大重点领域,以林业、药业、电矿、食品、旅游为支柱的五大重点产业。工业经济连续三年保持增长8%以上。2007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农业方面,截止2007年底,酉阳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44.0万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达66.4万亩,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9.1万亩,烤烟种植面积5.7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12.2万亩,其中青蒿7.2万亩、拥有30万亩的商品林基地和以生姜、蘑芋、薇菜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6个。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36.8万吨,其中稻谷

31、114491吨,玉米103163吨,薯类119669吨,油料产量23310吨(其中油菜籽产量19121吨),水果产量4020吨。2007年全县蔬菜产量13.61万吨,烤烟产量5513吨,水产品产量940吨,禽蛋产量实现3360吨。全年肉类总产量51070吨,其中猪肉产量41814吨,出栏生猪58.08万头,山羊出栏34.72万只,牛出栏4.03万头。6、移民和扶贫移民和扶贫工作一直是酉阳县政府近几年工作的重点,当地各级政府在充分遵守国家及重庆市关于移民和扶贫的方针政策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移民和扶贫经验。2007年,酉阳县完成避险搬迁34户144人;乌江库区淹没线下安全度汛搬迁居民975户、单位

32、43个、房屋20.25万平方米;紧急避险搬迁70户289人。酉酬水电站库区、石堤水电站酉阳库区淹没线下农户全部搬迁。龚滩古镇建房台地全面完成,启动移民建房128户,完工移民建房28户,龚滩新镇建房台地完成过半。石堤、酉酬、金家坝水电站库区集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交通为主的专业复建项目有序推进。酉阳被确定为重庆市扶贫开发示范县,圆梁山片区扶贫整体开发规划编制完成;扶贫项目效益较好发挥,贫困人口收入不断增加,全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3户,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11.12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至4.03万人。以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农村交通建设及农村人畜饮水为主要载体的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在逐步推进。200

33、7年,新建通村公路306千米、人行便民路623千米,解决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当然酉阳县由于基础薄弱,扶贫工作在一定的时期内将依然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三)酉阳县城乡统筹规划及“十一五”发展规划1、城乡统筹规划及“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近几年,酉阳县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城乡统筹方针政策指导下,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实施结构调整、投资拉动、工业振兴、文化带动“四大战略”,突出交通、城镇、市场建设、投融资四大重点领域,狠抓林业、药业、特色食品、电矿、旅游五大重点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显

34、著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第一、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正在形成。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林、药、畜、烟基地稳步壮大,特色旅游业成长较快,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产业培育方向逐渐明晰,主导产业轮廓初现。交通、水利、通信、信息、能源、集镇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二、社会进步的基础正在夯实。“两基”攻坚全面完成,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普九”成果稳固提升。县乡卫生网络初步建成,医疗基础设施改善,重大疾病救治防治能力增强。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新闻出版蓬勃发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扶贫开发深度推进,农村贫困面貌较大改善,公共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和谐社会构建进程加快

35、。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第三、发展机制、体制正在理顺。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动力增强。从目前来看,酉阳县城乡统筹规划及“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以下方面的形式:第一、 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阶段,其长效投入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加快酉阳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针,为酉阳县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加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提供了政策保障;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大力推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战略,对少数民

36、族地区、贫困山区扶持措施将更加切实具体,力度将空前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市场行政区域封锁和行业垄断的打破,全国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大市场加速建立,为酉阳县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重庆主城区经济实力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外部大市场对县域市场的影响加大,市场化步伐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加快,地区间产业要素流动加快,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西移,对酉阳县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推进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市场外向型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渝怀铁路通车,出境干道相继改造完工,渝湘

37、高速公路动工,外部通达能力增强,以交通、通信、信息为主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发展硬环境快速改善,各类生产要素可流入性增大,有利于酉阳县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酉阳县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城镇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酉阳县药业、林业、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已具一定基础,在生态经济日益升温的大趋势下,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可行性加大,有利于酉阳县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快速成长。第二、 制约因素酉阳县经济总量小、质量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综合经济实力与周边区县差距较大,处于区域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由于基础设施滞后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等核心发展要素紧缺等瓶颈制约因素对经济社会发

38、展影响仍然十分明显。以农民贫困为核心内容的“三农”问题尚未有效破解,重点项目征地和移民数量较大,社会事业基础差、欠账大,和谐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酉阳县面临的外部条件是好的。能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取决于是否能抓住机遇,把握运用有利条件,克服和转化制约因素。2、城乡统筹规划及“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1)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上一个新的台阶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年财政收入达3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2)初步建成引领

39、经济起飞的五大主导产业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现代制药业,以林浆纸工业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初步实现由传统产业向中高端产品生产延伸的现代产业转型。以节能降耗和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加快电矿产业协调发展。旅游业逐步完成千年古镇、百里画廊、世外桃源、民族风情、红色旅游五大品牌打造,初步建成重庆知名旅游目的地。(3)初步建成四大基础支撑平台以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出境干道公路、通乡通村公路、乌江航运等纵横成网的综合交通支撑平台;以县城为中心、中心城镇为支点、乡村集镇和农民新村为补充的城镇支撑平台;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网改造、水电站建设三大建设项目为主的水利能源支撑

40、平台;以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小流域治理和退耕还林四项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支撑平台。(4)初步建成四大社会事业发展体系以强化基础教育、突出优质高中教育、扩大职成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建设;以摆手舞及民歌为品牌,县城“两馆”、乡村文化站、文化室为基地的文化体系建设;以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疾病、传染病防控和卫生保健为主的卫生体系建设;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城乡统筹规划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支撑条件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按照“两中心、三干线、四通道”的交通架构,基本形成以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为骨架

41、、出境干道为纽带、乡村道路为脉络、河道航运为补充、车站码头为节点的内畅外联综合交通网络。配合完成渝怀铁路二线工程和渝湘高速公路(酉阳段)、四条出境道路改造工程,构建成渝经济区连接华南地区的交通要冲。按照“小时酉阳”要求,实施“通畅工程”,全面畅通并油化乡镇与出境干道的连接公路,实现全县通乡公路“黑色化”。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实现村村通公路,逐步解决部分乡镇出口道路,形成县内公路交通环网。抓好渤海火车站与公交车站的配套建设,规范运输市场,完善相关公共设施,把渤海建成客货运中转中心。建好龚滩、丁市、大溪、李溪、兴隆、苍岭等6个中小型汽车站。整治河运航道,改扩建龚滩码头、万

42、木码头,逐步改造酉水河流域旅游码头,配套水运基础设施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针,初步构建起以龙麻灌区为主体、以其他塘、库、堰为补充的农业水利体系;以集镇集中供水为主体、农村人畜饮水为补充的供水网络。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逐步缓解部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努力完成龙麻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小型蓄引提水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程度。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酉水河重点支流、酉阳河、铜鼓河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沿江、沿城、沿路、沿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分批实施乡镇防洪工程,提高乡镇防洪抗旱能力。大力实施农村饮水

43、安全工程,解决10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能源建设。以电站建设为重点,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完成酉酬电站、金家坝电站工程建设和大河口、梯子洞、冷水河电站扩容,全面推进甘龙河、细沙河及后河等河流的梯级开发,新增水电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增至14亿度。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实施西部农网改造工程,完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网改造工程,提高供电质量,实现全县同网同价。科学规划、合理实施,进一步改善网络输配电结构,完善以220千伏线路为骨架,以110千伏和35千伏为纽带的输配电网络;增加110KV变电容量,优化变电站供电区域,争取增设国电酉阳供电所,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以及重点产

44、业重点保障,满足城乡人民用电需求。努力扩大以沼气池、节柴灶、以电代柴为主的生态能源工程建设,改善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加快县城、龙潭等重点城镇的燃气管网建设,逐步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能源保障能力、降低生活能源成本。创造条件建设渤海石油中转库,扩大交通燃料供给规模和能力。通信基础设施。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趋势,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建成酉阳党政办公自动化网络,加快建设“网上政府”,积极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

45、率。(2)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加工工业集结,促进加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互补,二、三产业带动特色基地发展的工业化新格局,在巩固提升烟、畜、药、林等传统农业产业基地的同时,尽快把现代制药业、林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电矿业、旅游业培育成支撑并引领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3)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遵循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 努力促进广大农村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46、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发展。基础建设面向农村。加大农村公路、水利、通信、广播、电视、电网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兴修和改造农村公路,提高乡村公路通达能力和道路等级,农村公路等级有较大提高,实现行政村通公路。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整治塘、库、堰、渠等水利灌溉设施,增强农业抗旱防涝能力,加快建、管、用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消除无电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发展农村通信、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增强农村信息流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治理重点小流域,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实施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项目,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产业发展

47、带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建立农特产品基地,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营销组织,畅通农村物流,降低流通成本,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利用丰富山地资源,大力发展药、林、畜基地,依托主导产业结构升级和重心转移,创新机制,逐步引入基地农业企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在适宜区域内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实施烟水、烟机配套工程,稳固20万担优质烤烟基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龙麻生姜生产基地,大溪、酉酬、后溪、偏柏、五福、可大等酉水河流域优质水果生产基地,钟多、小河、涂市等地优质干果生产基地,丁市、后坪优质苦荞生产基地,宜居、花田优质茶叶基地,苍岭、毛坝、兴隆高山魔芋生产基地,南腰界、花田、涂市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扶贫开发帮助农村。继续推进“一体两翼”开发式扶贫战略,坚持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并重,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计划。加强以乡村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农村饮水难的问题。强化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充分体现扶贫性和效益性,扶贫资金向重点贫困乡村和重点优势产业倾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按照产业发展方向,把基地建设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