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8134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雄50kt电石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目目 录录 1 总则总则 .1 1.1 任务的由来.1 1.2 编制依据.1 1.3 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2 1.4 有关规范及导则.2 1.4 评价目的.3 1.5 评价原则.4 1.6 评价执行标准.4 1.6.1 环境质量标准 .4 1.8 评价因子、重点及等级.7 1.8.1 评价因子 .7 1.8.2 评价重点和评价等级 .8 1.9 评价范围 .9 1.10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9 1.11 评价工作程序 .10 2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1 2.1 概况11 2.2 工程建设内容11 2.3 主要工艺 11 2.4 总图布置及运输 12 2.4.1 总图布置 12 2

2、.4.2 工厂运输 12 2.5 主要工程内容及设备 15 2.5.1 主体工程 15 2.5.2 辅助工程 17 2.5.3 土建工程 17 2.6 工程投资 18 2.7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18 2.7.1 企业组织机构 18 2.7.2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19 2.8 绿化 19 2.9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9 3 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工程分析 .21 3.1 现有工程分析 .21 3.1.1 现有工程基本概况21 3.1.2 工艺流程简析 22 3.1.3 现有工程污染分析22 3.2 改扩建工程分析 25 3.2.1 主要原料、燃料、辅料、电力用量、来源及成分 25 3.2.2

3、 给排水及水量平衡 27 II 3.2.2.1 项目供水水源27 3.2.2.2 生产生活用水量 27 3.2.2.3 排水量 28 3.2.2.4 水量平衡情况 28 3.2.3 生产工艺 29 3.2.3.1 配料系统 29 3.2.3.2 电极系统 30 3.2.3.3 电石熔炼 30 3.2.3.4 电石出炉 30 3.2.3.5 冷却破碎和包装 30 3.2.3.6 电石炉的烟气治理 30 3.2.4 主要污染源分析 32 3.2.4.1 废气 32 3.2.4.2 废水32 3.2.4.3 废渣 33 3.2.4.4 噪声 33 3.2.5 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和排放分析 33 3.2

4、.5.1 废气 33 3.2.5.2 废水 35 3.2.5.3 废渣 36 3.2.5.4 噪声 36 3.2.6 环保治理措施分析 37 3.2.6.1 废气和粉尘治理措施 37 3.2.6.2 废水治理措施 38 3.2.6.3 废渣处置措施 39 3.2.6.4 噪声防治措施39 3.2.7 非正常排放分析 39 3.3 项目改扩建前后污染物变化分析 40 3.4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40 3.5 工程分析小结 42 4 清洁生产分析与评述清洁生产分析与评述 43 4.1 概述 43 4.2 生产过程及清洁生产分析 43 4.3 原材料及能源耗用分析 44 4.4 节能措施 45 4.

5、5 污染物排放分析 46 4.6 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和改进建议 46 4.6.1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46 4.6.2 建议 47 5 建设地区环境状况建设地区环境状况 48 5.1 自然环境状况 48 5.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48 5.1.2 地形、地貌 48 III 5.1.3 气候、气象 49 5.1.4 水文 49 5.2 社会环境状况 50 5.2.1 行政区划及人口 50 5.2.2 工业、农业、交通和教育 50 6 项目地区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52 6.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 52 6.1.1 现状监测 52 6.1.2 评价标准 53 6.1.3 监测结果

6、 53 6.1.4 评价结论 53 6.2 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54 6.2.1 现状监测 54 6.2.2 评价标准 55 6.2.3 评价模式 55 6.2.4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论 56 6.3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56 6.3.1 现状监测 56 6.3.2 评价标准 57 6.3.3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论 57 6.4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58 6.4.1 植被及土地利用现状 58 6.4.2 水土流失现状 58 6.4.3 周围居民 58 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9 7.1 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9 7.2 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 59 7.3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

7、析 59 7.4 施工废水与垃圾的影响分析 59 7.5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0 7.6 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0 7.7 结论 61 8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 62 8.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62 8.1.1 污染气象特征 62 8.1.2 预测内容、模式、参数 65 8.1.3 预测结果及评价 69 8.1.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73 8.2 水环境影响分析 74 8.2.1 基本情况 74 8.2.2 影响分析 74 8.2.3 结论 75 IV 8.3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75 8.3.1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75 8.3

8、.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76 8.4 声环境影响分析 76 8.4.1 噪声源情况 76 8.4.2 拟采取的降噪措施效果分析 77 8.4.3 噪声影响分析 77 8.4.4 环境噪声评价 78 8.4.5 噪声减缓措施 78 8.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9 8.5.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9 8.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0 9 9 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分析 82 9.1 风险识别 82 9.1.1 识别原则 82 9.1.2 主要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2 9.2 风险源项及后果分析 84 9.3 风险防范措施85 9.4 风险应急预案 86 9.4.1 应急计划区 86 9

9、.4.2 应急组织机构及分级响应条件 86 9.4.3 应急保障条件 87 9.4.4 环境风险应急控制措施 88 9.4.5 应急演练 88 1010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89 10.1 项目环保投资 .89 10.2 环境效益分析 .89 10.3 经济效益分析 .89 10.4 社会效益 .90 11 污染控制对策及总量控制建议污染控制对策及总量控制建议 91 11.1 污染控制措施 .91 11.2 相关对策及建议 .92 11.3 总量控制建议 .92 12.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94 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94 12.2 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和对象 .94 1

10、2.3 公众参与表的制作.94 12.4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及结果分析 101 12.4.1 调查结果统计101 12.4.2 公众意见分析 105 13 厂址选择的环境可行性厂址选择的环境可行性 107 V 13.1 项目所处厂址符合镇雄县伍德镇总体规划 107 13.2 符合行业选址要求 107 13.3 符合云南省化学工业规划 107 13.4 项目的卫生防距离 107 13.5 厂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108 14 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109 14.1 目的和意义 109 14.2 环境保护管理 109 14.3 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 109 14.3.1 环境管理计划 1

11、09 14.3.2 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110 14.4 环境监测计划 110 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3 15.1 工程分析结论 113 15.2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113 15.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3 15.4 环境经济效益和公众调查 115 15.5 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 115 15.6 综合评价结论 115 附录: 1、委托书 2、标准确认函 3、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镇雄县五德电冶有限责任公司年产 5 万吨电石技改项目前期工作的通 知 4、石灰来源说明 3、监测报告 4、石灰供货合同书 5、石灰粉、电石粉的供货合同 6、采石场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

12、证 附图: 1、图 1-1 评价范围图 2、图 2-1 地理位置图 3、SO2、PM10、TSP 浓度分布图 1 1 总则总则 1.11.1 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电石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制造聚氯乙烯(PVC) 。电石在机 械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也有着广泛的用途,电石乙炔作为气体燃料用于金属的切割和 焊接。 在中国生产的电石 78用于有机合成等化工行业,22用于机械、冶金等行业。 近年来,以电石为原料的产品发展速度加快,电石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根据国家发改委 2007 年第 70 号公告公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 年修订版) 内容,“年生产能力 10000 吨以下的

13、电石炉和敞开式电石炉必须淘汰。2010 年底以 前,依法淘汰现有单台炉容量 5000 千伏安以上至 12500 千伏安以下的内燃式电石炉。 鼓励现有单台炉容量 5000 千伏安以上至 12500 千伏安以下的内燃式电石炉改造为密闭 式电石炉,也可以改造为 16500 千伏安以上的内燃式电石炉” 。 本项目为镇雄县五德电冶有限责任公司改扩建项目,镇雄县五德电冶有限责任公 司成立于 2002 年 4 月,是一家专业生产电石的小型企业,现有一台生产能力 1.25 万 吨年电石炉,电炉容量 6300KVA,因老厂现在使用的设备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及 国家的要求,且对进一步发展有所限制,所以公司决定遵照

14、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在原有厂房设备的基础上对生产设备和厂房进行改扩建,以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 布局和国家相关政策。镇雄县五德电石有限责任公司拟改扩建一台 5 万吨年电石炉, 电炉容量 25000KVA,新建电石炉投产后原有电石炉停产报废。 本项目已取得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云南镇雄县五德电冶有限责任 公司于 2008 年 4 月委托昆明理工大学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昆明理工大学 接受委托后组成课题组对该项目厂址进行了实地调查,编制了云南省镇雄县五德电 冶有限责任公司 50Kta 电石装置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审稿

15、) ,供建设单 位上报审批。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镇雄县伍德电冶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 (2)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编制的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3)立项文件 (4)昭通市环保局关于本项目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函。 1.31.3 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8)国务院第

16、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9)云南省人民政府第 105 号令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 (10)国务院文件国发200540 号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 规定的决定。 (11)国家发改委命令 第 40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 (12)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公告 2006 年 第 2 号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6 年本) 。 1.41.4 有关规范及导则有关规范及导则 (1) (HJ/T2.1-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 。 (2) (HJ/T2.4-2.4-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17、则,声环境 。 (3) (HJ/T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 (4) (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 (5) (HJT340-2008) 清洁生产标准 电石行业 。 (6) 云南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 (7) 云南省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 (8)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环控发(2001)613 号文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 能区划(复审) 的通知 。 3 (9)国家经贸委第六部委局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文关于进一步节约工业用水 的规定 。 (10) 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规定 。 (11)国家

18、计委下发的关于资源项目综合利用与新建工程实行“三同时”的若干规 定 。 (12)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 70 号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 年修订) (2007 年 10 月 12 日) 。 (13)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 年修订)的意见 (云经重工【2007】459 号) 。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28 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 行办法的通知。 (1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局 2004 年 12 月 11 发布、2004 年 12 月 11 日实施。 (16)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

19、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 152 号。 (17)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0。 (1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19)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 (20)国家环保总局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 (2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 第 344 号令。 (22)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环控发2001613 号文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表水环境 功能区划(复审)的通知 。 (2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1)125 号文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

20、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 1.41.4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根据电石行业排污特点,对项目的生产工艺和 实施方案进行分析、核算、预测,通过核算项目排污,分析是否达标排放,分析项目 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项目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污染控制措施,预测项目投入运营后 4 污染物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或分析,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提出总量控制的建议,对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做出明确 结论,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设计及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51.5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根据项目性质,采用以下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1)符合产业政策。

21、(2)符合城市规划,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 (3)符合清洁生产。 (4)符合达标排放。 (5)符合总量控制。 (6)符合以新带老要求。 (7)符合环境风险防范的要求。 (8)符合公众参与的要求。 1.61.6 评价执行标准评价执行标准 1.6.11.6.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昭通市环保局关于关于镇雄县伍德电冶有限责任公司 50Kta 电石装置 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请示函的复函 (昭环函【2007】19 号)文 件,本评价执行下述评价标准。 1.6.1.1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

22、染 物最高允许浓度 (GB9137-88) ,其具体项目及标准限值见表 1-1。 表 1-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mg/Nm3 污染物名称TSPPM10SO2CO 年平均0.200.100.06 日平均0.300.150.154.00浓度限值 1 小时平均 0.5010.00 5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 表 1-2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污染物作物敏感程度 生长季平 均浓度 日平均 浓度 任何 一次 农作物种类 敏感作物0.050.150.50 小麦、大麦、荞麦、大豆、甜菜、 芝麻、菠菜、青菜、白菜、莴苣、 黄瓜、南瓜、西葫芦、马铃薯、苹 果

23、、梨、葡萄、苜蓿、三叶草、鸭 茅、黑麦草 中等敏感作物0.080.250.70 水稻、玉米、燕麦、高粱、棉花、 烟草、番茄、茄子、胡萝卜、桃、 杏、李、柑桔、樱桃 二氧 化硫 (mg/m3) 抗性作物0.120.300.80 蚕豆、油菜、向日葵、芋头、甘蓝、 草莓 地表水 按照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五德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水环境标准。 表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 PH 外,均为 mg/L PH(无量纲)CODcrBOD5NH3-NT-P石油类砷锌铅镉 692040.21.00.050.051.00.050.005 地下水 执行地下水质

24、量标准 (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 表 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标准值标准值类类标准值标准值类类 高锰酸钾指数为(mg/L) 3.0 氨氮(NH4)(mg/L) 0.2 硝酸盐(以 N 计)(mg/L) 20 总大肠菌群(个/L) 3.0 6 亚硝酸盐(以 N 计)(mg/L) 0.02 细菌总数(个/L)100 声环境质量标准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 2 类标准 表 1-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标准值dB(A) 序号项目 昼间夜间 执行标准 1环境噪声605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 2 类标准 1.6.1.2 污染物排放

25、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项目废气污染物和粉尘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表 2、表 4 二级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其具体项目及标 准值见表 16 和表 17。 表 1-6 工业炉窑大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标准级别排放限值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烟(粉)尘浓度 mg/m3二2001 级 (有车间厂房)无组织排放烟 (粉)尘浓度 mg/m3 5 有害污染物(SO2)排放浓度 mg/m3 二850 粉尘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二级标准, 见表 1-7。 表 1-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26、准 污染物排放限值(浓度mg/ m3) 颗粒物120 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周界外最高1.0 (2)废水 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和农田灌 7 溉水质标准(GB5084-92)表 1 旱作标准;其具体项目及标准限值见表 1-8 和表 1- 9。 表 1-8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除 pH 外,均为 mg/L ) 表1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单位: mg/L 污染物SSBOD5CODcr 凯氏氮 旱作标准 20015030030 (3)噪声标准 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类 表 1-1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标准值dB(A) 施工阶

27、段项目(主要噪声源) 昼间夜间 土石方工程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 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夜间禁止施工。 结构搅拌机、震捣棒、电锯等7055 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类 表 1-1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标准值dB(A) 类别项目 昼间夜间 执行标准 类厂界噪声6050GB12348-90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中类场要求。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1)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污染物BOD5CODSS动植物油PH氨氮 磷酸

28、盐(以 P 计) 浓度限值20100701069150.5 8 1.81.8 评价因子、重点及评价因子、重点及等级等级 1.8.11.8.1 评价评价因子因子 本评价确定的评价因子分别是: 空气环境评价因子:TSP 、SO2、PM10 水环境评价因子: CODcr、NH3-N、BOD5 声环境评价因子:Leq(A) 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植被、农作物、水土流失 本项目环境影响问题识别矩阵见表 1-12。 表 112 本项目环境影响问题识别矩阵 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废渣处理噪声 环境因素 工程 行为 施 工 期 营 运 期 施 工 期 营 运 期 施 工 期 营 运 期 施 工 期 营 运 期 地质、地

29、貌 小气候 空气质量 地表水文 地表水质 地下水文 地下水质 植被 土壤 水土流失 自 然 环 境 声环境 水资源 森林资源 自 然 资 源 土地资源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 农业生产 人群健康 美学、游览 社 会 经 济 环境风险 注:重大影响, 中度影响, 轻微影响, 一影响很少或无影响。 1.8.21.8.2 评价重点和评价等级评价重点和评价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污染特征的分析结果,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分析确定本次环 评的重点为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生态环境影响、固体废弃物影响、水环 9 境影响以及声环境影响作一般性分析。 根据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烟尘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应执行

30、的大气环境 质量标准等因素,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评价等级进行判别, 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经过对项目的工程分析,对项目主要污染物依据导则的要求计算等标排放量: 计算公式为:P=Q/C0109 式中: P等标排放量,m3/h; Q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0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 经过计算得出烟(粉)尘P为0.24108 92%、MgO7 21.3 3 1000 0.964435 1.09356 0.127190 0.057025 0-500 500 D 0.924279 0.885157 0.177154 0.23213 1-1000 1000 0.91759

31、50.1068030 E 0.929418 0.888723 0.110726 0.146669 1-1000 1000 0.826212 0.632023 0.555360 0.104634 0.400167 0.810763 1-1000 1000-10000 10000 b) 烟气抬升公式 按 HJ/T2.29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 7.6 节推荐的方法进行计 算(公式略) 。 c)日均浓度计算参数 本报告书日均浓度代表日经查阅历史资料,其中 2006 年 1 月 17 日的风向对 关心点的影响较大,将该日定时观测的风向、风速及总云量作为典型气象日均浓 度的计算资料,该日气象特征以

32、静风及 E、SE 为主要风频,平均风速 2.1m/s。 表 8-7 日均浓度计算参数 日期时间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稳定度 08:00C0810-D 14:00E2.374D1 月 17 日 20:00SE1.810-10D 72 d) 背景浓度叠加 背景浓度采用叠加现状监测浓度,一小时浓度叠加现状监测小时浓度最大值, 日平均浓度也相应叠加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的最大值,其中关心点斑竹林村的叠 加按斑竹林村现状监测的最大值叠加。 8.1.38.1.3 预测结果及评价预测结果及评价 8.1.3.1 SO2预测结果及评价预测结果及评价 (1)小时浓度 SO2小时地面浓度结果见表 8-8。结果表明,关心气

33、象条件下的 SO2短时浓 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叠加现状监测值后也未超标。 表 8-8 SO2小时地面浓度最大值(mg/Nm3) 气象条件 风向风速稳定度 预测浓度最 大值 最大值出现距离(m) 叠加现状监 测值后浓度 超标范围 (km2) C静风中 性0.0480厂界内0.12900 NNW1.8中 性0.0292厂界东南偏南 12000.11020 NNW薰烟0.2364东南偏南厂界内0.31740 (2)日均、年均地面浓度 SO2日均、年均地面浓度分布见图 8-2、8-3。SO2的日均及年均地面浓度最大 值分别为 0.0282mg/Nm3和 0.0156mg/Nm3,均出现在厂

34、址厂界范围内,未超过环 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SO2日均地面浓度叠加现状监测值后为 0.0882mg/Nm3,也 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 关心点浓度 关心点 SO2浓度列于表 8-9。结果表明,各关心点的 SO2一小时浓度(已叠加 现状监测浓度)均不超标,日均(已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年均地面浓度也未超过环 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表 8-9 各关心点 SO2浓度(mg/Nm3) 一小时浓度浓度 关心点静风D 类稳定度薰烟 日均年均 斑竹林村0.09120.11870.11820.06510.0045 73 鹿角村0.08640.12340.11250.06320.0050 伍德镇0.

35、08230.09120.09860.06090.0005 8.1.3.2 PM10预测结果及评价预测结果及评价 (1) 日均、年均地面浓度 PM10日均、年均地面浓度最大值见表 8-10。 表 8-10 PM10日均、年均浓度预测最大值(mg/Nm3) 浓度各类 预测浓度最大 值 Cm Cm出现距离(m) 叠加现状监测 值后浓度 超标范围 (km2) 日均浓度0.0332厂界内0.16920.03 年均浓度0.0189厂界内-0 从表上可看出,PM10的日均、年均地面浓度最大值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 级标准,浓度分布见图 8-4、8-5;PM10的日均地面浓度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后,厂 界内出现了约

36、 0.03 km2的超标面积,且超标程度较轻。 (3) 关心点浓度 关心点 PM10日均地面浓度(已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及年均地面浓度列于表 8- 11。 表 8-11 各关心点 PM10浓度(mg/Nm3) 关心点 浓度 斑竹林村鹿角村伍德镇 日均浓度0.1465 0.14130.1381 年均浓度0.0046 0.00170.0005 结果表明,各关心点的 PM10一小时浓度均不超标,日均浓度、年均地面浓 度也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8.1.3.3 TSP 预测结果及评价预测结果及评价 (1) 日均、年均地面浓度 TSP 日均、年均地面浓度最大值见表 8-12。 表 8-12 TSP

37、 小时、年均浓度预测结果(mg/Nm3) 浓度各类 预测浓度最大 值 Cm Cm出现距离(m) 叠加现状监测 值后浓度 超标范围 (km2) 日均浓度0.2052厂界内0.49820.06 74 年均浓度0.1850厂界内-0 从表上可看出,TSP 的日均预测最大浓度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最 大值均出现在厂界内,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后有不同程度超标,但超标范围也仅限 于厂区,TSP 主要受无组织排放的影响,但超标范围为厂界内,对外环境影响不 大;TSP 年均地面浓度最大值为 0.1850 mg/Nm3,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TSP 日均、年均地面浓度分布见图 8-6、8-7。 (2)

38、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预测 在厂界东、南、西、北各设一个监控预测点,预测的气象条件为静风及东、 南、西、北风向,风速 1.5m/s,预测了各风向吹向对应方向厂界的浓度,预测浓 度见表 8-13。 表 8-13 粉尘无组织排放对厂界 TSP 浓度的贡献值(mg/Nm3) 项目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 静风浓度0.10660.14260.04330.0861 小时浓度(风 速 1.5m/s、D 类) 0.33620.43050.17550.1872 达标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 标准值(GB16297-1996)0.9 根据预测结果可见,厂界范围无组织颗粒物按 0.9mg/m3标准衡量,无组织 排放的粉尘

39、对厂界 TSP 的贡献值可达标。 (3) 关心点浓度 关心点 TSP 日均地面浓度(已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及年均地面浓度列于表 8- 14。 表 8-14 各关心点 TSP 浓度(mg/Nm3) 关心点 浓度 斑竹林村鹿角村伍德镇 日均浓度0.2310 0.29250.2992 年均浓度0.0375 0.04200.0051 结果表明,各关心点的 TSP 日均浓度、年均地面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 75 量二级标准。 8.1.3.4 非正常情况下的预测非正常情况下的预测 (1)预测内容 根据对类似工程的生产运行情况调查,项目废气非正常排放工况的设计条件, 按下述工况考虑:电石炉、其余排放源除尘器由

40、于布袋破损等故障,除尘效率下 降至 93。工况的排放源强见表 3-18。 (2)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表明(见表 8-15) ,由于 TSP 无相应的小时浓度标准,故采用日均 浓度标准(二级)的 3 倍值(0.9mg/Nm3)进行评价。 表 8-15 非正常排放下 TSP 小时地面浓度 条 件 风向风速稳定度 最大浓度 (mg/Nm3) 出现距离(m) 大于 0.9mg/m3 (km2) NNW1.8m/sD0.6169厂界内0 静 风D0.5580厂界内0 当非正常情况发生时,粉尘将大量增加在烘干炉或电石炉废气污染源上,由 于上述污染源设计风量较大(分别为 15000m3/h、62460m3/h

41、) ,废气排放至环境 空气后,经稀释扩散表现为远距离的地面落地浓度有所增加,从污染源的贡献率 上分析,近距离范围无组织排放源强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非正常情况下的最大预 测浓度与正常排放条件下的结果相比变化不大,无超标状况出现。 非正常排放下各关心点 TSP 一小时浓度预测了风速为 1.8m/s、中性稳定度 时风向直达关心点的浓度值,结果见表 8-16。各关心点浓度均未超过标准值。 表 8-16 非正常排放下各关心点 TSP 一小时浓度(mg/Nm3) 关心点 浓度 斑竹林村鹿角村伍德镇 预测浓度0.29130.26340.2123 叠加背景浓度后0.58430.55640.5053 8.1.3.

42、5 小结小结 76 (1) 拟建项目完成后,全厂排放的 SO2不会造成外环境一小时浓度、日均浓 度、年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后也未超标;关心 点的各种预测浓度也未超标。 (2) PM10的日均、年均地面浓度最大值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 的日均地面浓度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后,厂界内出现小面积超标,且超标程度较轻, 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3)TSP 的日均及年均预测浓度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TSP 的日均预 测浓度值叠加现状监测浓度后有轻微程度超标,TSP 主要受无组织排放的影响, 超标范围为厂界内,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4)当非正常情况发生时,不会使厂界

43、外环境的 TSP 超标;也不会造成关心 点浓度超标。 8.1.48.1.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空气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明确,毒性低,经模式预测,污染物对外环境 的影响轻微,不会对厂外居民生产,生活造成有害影响,不会导至环境功能改变。 77 8.28.2 水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分析 8.2.18.2.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本项目生产工序中循环冷却水站废水全部循环使用,为保持水质稳定,需要 排放一部分水,水量约14m3/d,这部分水为清净废水,可直接排放。本项目生产 废水进入附近农灌渠道,作农灌补充用水。 其它排水主要来自生活废水。生活系统废水产生量平均12.1m3/h

44、。生活污水 拟建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回用于厂区绿化、 附近灌溉用水。 8.2.1.18.2.1.1 生产废水生产废水 项目的生产废水主要是工艺设备冷却水,其中以电石炉产生的冷却水量最大, 其次是空压站和风机房冷却水,主要污染是水温、温度 4050,拟采取冷却塔 进行冷却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全厂循环水量 2400m3/d,仅循环水站有少量循环水 排放,其次有少量车间地坪冲洗水等。循环冷却水水站排水排放视为正常排放, 仅含少量悬浮物,水温也接近常温,对环境影响轻微。 8.2.1.28.2.1.2 生活废水生活废水 项目生产工序中循环冷却水站废水全部循环使用,排水主要来自生活

45、废水。 生活系统废水产生量平均 12.1m3/d。根据类似工厂生活废水的类比资料,在实现 清污分流的情况下,生活废水中的 COD 浓度为 150350mg/L,BOD5浓度为 80160mg/L,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旱作标准对比均可能出现超标现象。 因此本评价认为应对项目的生活废水进行必要的二级生化处理,使其达到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才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食堂的米泔水经隔油池与厕所的粪便放入厌氧池,厌氧池排出的水与冲洗水 等汇集到曝气池继续进行二级生化处理,每天用鼓风机曝气 2h,次日出水经澄清 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46、)一级标准,回用于绿化或附近农 田浇灌。 78 8.2.28.2.2 影响分析影响分析 项目废水分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 (一)生产废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为可直接排放的清净废水,回灌。不会对外部水环境产生影 响。 (二)生活废水 项目生活废水属于一般性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SS、氨氮 和磷酸盐,经简易二级生化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生活废水经处理后均回用于厂区绿化、农田灌溉,全 部循环使用,雨天则通过集水池储存。 因此,正常情况下,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轻微,对地表水环境主要是雨 季雨水冲刷流失带来的影响。另外,由于厂区

47、设置有雨污分流沟,可有效避免雨 季雨水冲刷对地面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8.2.38.2.3 结论结论 总体说来,项目废水做到了循环使用,并且项目用水量及污水产生、排放量、 废水污染源强等均较少或处于较低水平,在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后,可避免对评 价区的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因此,本评价认为,该项目对地面水环境基本没有 影响。 8.38.3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8.3.18.3.1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项目的废渣主要是生产区产生的各收尘点的除尘灰、少量炉渣、石灰粉、焦 炭粉,沉淀处理池的少量污泥砂,生活垃圾等,各类废渣的产生量、主要成分, 拟采取的处理处置方式见

48、表8-17。 表8-17 项目废渣产生情况 类型产生量(t/a)主要成分处置方式 除尘灰5790Cao、Mgo、SiO2、Al2O3拟外售砖厂作原料 石灰粉460 CaO92%、MgO1% 外售 焦炭粉400固定炭84%、灰份15外售 79 淤泥70泥质、砂土等填坑或铺路 生活垃圾36塑料、纸、瓜果、菜叶等送附近垃圾处理场 合计6756 从表 8-17 可以看出,项目的废渣基本上都属于不具有危险特性的一般工业固 体废物,仅有生活垃圾含有细菌等有害物质。只要合理处置和利用,项目废渣对 环境影响较小。 8.3.28.3.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按项目可研报告对所产生的废渣中,能回收利用的石灰粉、焦炭粉以及 除尘器收集下来的除尘灰等外售至伍德镇石丫口采石场作制砖原料。各类废渣的 处置方式见表 8-17。项目拟采取的废渣处置方式合理、可行,项目业主已同伍德 镇石丫口采石场签订收购协议(见附件) 。即对废渣做到了安全处置,又可获得一 定经济效益。 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职工生活区。生活垃圾成份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