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4038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修井作业现场HSE检查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井下作业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下作业队(小修队,大修队,试油队)。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0034建筑设计照明标准 SY/T 5035吊环、吊卡、吊钳 SY/T 5074石油钻井和修井用动力钳 SY/T 5080石油钻机和修井机用钻盘 SY/T 5170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 SY/T 5202石油修井机 SY/T 5

2、22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 5235抽油杆吊卡 SY/T 5236抽油杆吊钩 SY/T 5325射孔施工及质量监控规范 SY/T 5470石油修井绞车 SY/T 5530石油钻机和修井机用水龙头 SY 5727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T 5836中深井压裂设计施工方法 SY/T 5858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T 5981常规试油试采技术规程 SY/T 6113修井用气动卡盘 SY/T 6137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作业的推荐作法 SY/T 6277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SY/T 6610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

3、法 Q/SH 0095油水井井下作业现场安全检查规定 Q/SH 0098油气水井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3安全管理 3.1应有HSE组织机构,施工队应设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HSE管理员。 3.2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应齐全、有效。 3.3现场HSE记录、开工验收单齐全规范。 3.4现场特殊作业人员应经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 3.5施工作业人员应掌握岗位职责、岗位应知应会内容、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 3.6进入现场人员应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其他防护用具,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 3.7施工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应按照岗位检查表进行检查,及时整改

4、发现的问题。 3.8班组应召开班前、班后会,班前会要对本班生产做出安全交底,班后会要对本班生产做出安全总结,并有详细的记录。 3.9施工作业前,班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危害识别,并落实控制措施。 4施工场地 4.1安全标志 现场应根据施工情况设置以下(包含但不限于)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 2894中有关的规定。 a) 必须戴安全帽; b) 禁止烟火; c) 必须系安全带; d) 当心触电; e) 当心机械伤人; f) 当心坠落; g) 当心落物; h) 当心井喷; i) 当心中毒; j) 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k) 当心高压工作区(需要高压施工时)。 4.2井场布置 4.2.1

5、井场入口处应设置安全告知牌。 4.2.2作业井场应设置醒目警戒线。 4.2.3作业井场应设置逃生路线标志、紧急集合点和风向标,设有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 4.2.4值班房、工具房、发电房距井口、排污池不小于30 m,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应面对修井机侧前方25m以外摆放,排液用储液罐应放置距井口25m以外。 4.2.5循环罐应与修井机平行摆放,距离应不小于10m,四周护栏应齐全完好、固定牢靠、灯光充足,符合防爆要求,装有完好的电动搅拌器和液面报警器。罐面无杂物,走道畅通。 4.2.6撬装泵距井口应不小于15m,且摆放合理。 4.2.7分离器应摆放在井口下风向,距井口应不小于30m。点火管线距井口距离应

6、不小于75m,固定牢靠,并配备点火装置。火炬与油罐距离应不小于50m. 4.2.8油管桥(钻杆桥、抽油杆桥)应搭三道且距地面300 mm以上,油管(钻杆、抽油杆)每10根一组摆放。二层桥架应用不小于12mm的麻绳捆扎结实。 4.2.9油管桥、抽油杆桥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m,油管桥、抽油杆桥与抽油机或流程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m,且不得堆放杂物。 4.3施工流程 4.3.1压井、替喷、放喷、气举、气化水洗井的施工,流程连接应使用钢制硬质管线并用地锚固定,放喷管线不应安装小于120钢制弯头。 4.3.2节流、压井管汇各连接部位应采用螺纹或标准法兰进行连接。流程各部位试压合格。 4.3.3修井液回

7、收管线出口应接在储液罐并固定牢靠,拐弯处应使用钢制弯头。 4.3.4放喷管线布局应考虑当地季节风、居民区、道路、油罐区、电力线及各种设施。 4.3.5放喷管线应使用钢制管线,中间每10m15m和转弯处用地锚固定。 4.3.6需要放喷时,应符合SYT 5225中的有关规定。 4.4防喷设施 4.4.1防喷器、旋塞阀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4.4.2防喷器安装时应与井口、转盘、天车保持垂直,安装完毕后应试压合格。 4.4.3防喷器应装齐闸板手动操作杆,井口各闸门开关状态正确并有状态标识。 4.4.4液压防喷器液控油路进出口朝向井架,与远程控制台控制开关的进出口应一致。 4.4.5节流、压井管汇应安装在

8、工作台或操作台以外,并摆放平整,加以固定。 4.4.6节流、压井管汇的管线、法兰、阀门等配件的额定工作压力应与防喷器的额定工作压力相匹配。各阀门开关状态正确,并做好状态标识。 4.4.7防喷器液压管线应采取防辗压保护措施。 4.4.8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储能器压力应符合规定要求,仪表、调压阀灵敏好用,手柄标识清楚,液控房内装有防爆灯。 4.4.9远程控制台电源应使用单独的开关控制并安装保护接地线。 4.4.10井口应备有与井内管柱匹配的两个旋塞阀,一个应与管柱尾部连接,一个应与防喷短节连接,旋塞阀开关灵活并处于开启状态。 4.4.11防喷设施和工用具应齐全完好,摆放整齐。 4.4.12防喷设施安装

9、试压、使用和管理应符合SY/T 6610中的有关规定。 5作业设备 5.1井架系统 5.1.1井架 5.1.1.1井架上连接螺栓和螺母应齐全、紧固,架身无断筋、变形等缺陷。 5.1.1.2井架倾斜角度应不大于3.5。 5.1.1.3天车应符合SY/T 5202 的规定,天车轮轴润滑油嘴完好无损,且天车转动灵活。天车应有防跳槽装置,天车上的螺帽应有防退措施。 5.1.1.4天车中垂线与井口中心前后偏差应小于60mm,左右偏差应小于20mm。 5.1.1.5井架护栏、梯子等安全附件齐全完好。 5.1.1.6井架及二层平台上不应摆放和悬挂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工具应拴牢保险绳。 5.1.1.7二层台施

10、工人员上岗前应检查安全带、助爬器、防坠落装置完好情况。 5.1.2井架基础 5.1.2.1井架基础应平整、坚实并找平,所用垫木尺寸应不小于300400800(mm)且摆放平稳,不许两块叠放或倾斜。若地基松软,应用水泥垫子或钢制垫子。 5.1.2.2千斤应坐稳,各千斤板应与载车中轴线呈十字摆放。 5.1.2.3车载井架基础中心距井口中心距离应符合修井机技术要求。 5.1.2.4固定井架基础中心距井口中心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井架基础中心距井口中心距离 单位:米 井架高度 18 24 29 井架基础中心距井口中心 1.80.05 2.40.1 2.80.1 5.1.3地锚桩 5.1.3.1螺

11、旋锚片直径应不小于250mm,长度应不小于600mm;钢制地锚桩长度应不小于1800mm,直径应不小于73mm。 5.1.3.2钢筋混凝土地锚的外形宜采用LBH为1000 mm1000 mm1300 mm。 5.1.3.3地锚桩露出地面应小于100mm. 5.1.3.4地锚与花蓝螺丝连接处螺杆、螺帽、垫片应配套齐全;使用紧绳器的应加装保险绳。 5.1.3.5地锚不应打在虚土或水坑等松软地中。 5.1.3.6井架与地锚桩距离应符合表2规定。 表2井架与地锚桩距离 单位:米 井架高度 前绷绳地锚桩 后绷绳地锚桩 距井口中心距离 内(外)绷绳之间距离 距井口中心距离 内(外)绷绳之间距离 外绷绳 内

12、绷绳 外绷绳 内绷绳 18 22 20 1416 24 22 1416 24 26 24 2024 28 26 2024 29 29 26 2630 29 26 2228 5.1.4井架绷绳 5.1.4.1井架绷绳应符合SY/T 5170的规定。井架绷绳直径应不小于15.5mm,绷绳无松股、打结、锈蚀、夹扁等缺陷,且绷绳无接头,绷绳上余头应不小于0.5m。 5.1.4.2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不应继续使用: 5.1.4.2.1一纽绳中发现有三根断丝。 5.1.4.2.2端部连接部分的绳股沟内发现有两根断丝。 5.1.4.3绷绳应受力均匀,固定牢靠。正常作业时应设置6道绷绳,前2道后4道;特殊作

13、业时,应设置810道绷绳。 5.1.4.4绷绳应用花蓝螺丝或紧绳器调节松紧度。 5.1.4.5绷绳的每端应使用与绷绳规格相匹配的四个绳卡固定。 5.1.4.6绳卡安装方向应符合U型环卡在辅绳上的要求。卡距为150 mm200 mm,卡紧程度以钢丝绳变形1/3为准。 5.1.4.7有二层台时,逃生绷绳上端应固定在便于逃生处,逃生绷绳与地面夹角小于30,着陆点应设缓冲沙坑(物)。 5.1.5立、放井架的安全要求 5.1.5.1立、放井架应由专人指挥,专人操作,专人观察。 5.1.5.2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5.1.5.3在立、放井架期间,非工作人员应远离井架,工作人员不应站立在井架下面。 5.1.5.4立、放井架时应连续作业,不应中途停顿。 5.1.5.5立、放井架作业不应在风力大于5级(含5级)或夜间、大雾天气时进行。 5.1.5.6在上部井架上升但没有锁紧前,需派人上井架工作时,在此期间不应举升或下放井架,应指派专人在操作台上监护。 5.1.5.7扶正器应到位后方可继续举升井架。在伸出井架过程中,同组扶正器的瓦片应对齐,扶正器臂最大转过水平位置应为40mm. 5.1.5.8在井架起升过程中,不应再次紧固Y型支腿的支撑螺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