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1963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劳山道士》名师示范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劳山道士“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走进聊斋,聪灵的妖狐神鬼仿佛与我们相伴:婴宁的笑,小倩的多情多智,青凤的痴情漫步劳山,带着好奇,聆听惊喜,无言的流水讲述动人心弦的故事,对月斟酒,让人的心灵获取一份慰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聊斋志异感受劳山道士的法术,下面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劳山道士。1了解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识记、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及一些词类活用现象。2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3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

2、理。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神笔马良,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它讲的是一个叫马良的贫穷的孩子,自幼喜欢画画,他经常在干活时刻苦地练习画画。有一天,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笔,他先画了一只小鸟,小鸟拍拍翅膀,飞向了蓝天;他又画了一头水牛,水牛“哞”地一声,下地干活去了,他画的任何事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物。后来坏人知道了,要他画一座金山,他先画了一片大海,又画了一座金山,坏人要他画一条大船,再画点风,他不断地画风,最后坏人的船沉入了海底,坏人被淹死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

3、,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一起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行七(hng)负笈(j)观宇(gun)稽首(q) 重茧(chng) 樵(qio)盎(ng) 赉(li) 霓裳(chng)自诩(x) 逡巡(qn) 踣(b)杳(yo) 谙(n) 挹(y)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上面加点字的字音。3同桌之间互读,帮同桌指出读错的字。4积累文言词汇(1)解释下列加点词。叩而与语(探问,询问)请师之(拜为师)阴有归志(私下里,暗地里)乃尔寂饮(却)(如此)其声清越(清澈高扬)烈如箫管(响亮)其饯我于月宫可乎(表示希望)今阅两三月(经历,经过)未谙此苦(

4、熟悉,知晓)我固谓不能作苦(本来)归宜洁持(遵守戒律)俄顷(很快)乃于案上取壶酒(从)且嘱尽醉(并且)壶酒何能遍给(怎么)已而歌曰(过了一会儿)何术之求(什么)(2)古今异义词。但得此法足矣(古义:只;仅。今义:转折连词)去墙数步(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烈如箫管(古义:响亮;今义:“强烈”“烈士”“功烈”等)负笈往游(古义:求学;今义:游玩)否则不验(古义:灵验;今义:察看,查考)(3)词类活用请师之(古义:名词活用作动词,拜为师)勿误樵苏(古义:名词活用为动词,砍柴、割草)恐娇惰不能作苦(古义:形容词作名词,苦活)心奇之(古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月明辉室(名词用作动词

5、,照耀)(4)文言句式倒装句何术之求(“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求何术”)烈如箫管(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如箫管烈”)饯我于月宫可乎(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月宫饯我可乎”)省略句一道士坐蒲团上(省略介词“于”)见二人与师共酌(省略主语“王生”)5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6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交流点拨】主人公是王生。本文记叙了王生上劳山拜师学道,不堪其苦,半途而废,临走前请师父教他穿墙道术,最终碰壁的故事。(

6、2)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文中故事,梳理故事情节。【交流点拨】开端(第1段):求师学法。发展(第24段):看师演法及师父教法。高潮(第5段:)给妻演法。结局(第5段:)演法失灵。7作者链接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因此能接触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8文体链接聊斋志异是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象,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

7、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出的优秀的作品,对当时黑暗的现实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记述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文本探究1文章开头介绍王生的家世有什么作用?隐含着怎样的社会现实?【交流点拨】从王生的家世可以看出王生家境优越,天生养尊处优,为下文写他学道不能吃苦作铺垫。同时也写出他去求道修仙的真正原因,因为王生乃官宦世家后代,整日想入非非,妄图成神成道,所以一听说劳山有仙人,就马上去游学。这些折射出当时官场的腐败,人们迷信思想严重,也表现出当时社会上一些人颓废萎靡的心态。2课文情节较曲折

8、,当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时,是什么事情使他暂时打消了归念?【交流点拨】师父宴请两位客人,并表演法术。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崂山道士的生字词,了解了聊斋志异这本书及蒲松龄这个人。我们还大致了解了劳山道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王生的穿墙术练得怎么样了。二、分析文本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简要叙述本文的线索。【交流点拨】故事按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的线索来叙写,这是明线。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王生不愿吃苦。两条线索并举,刻画了王生投机取巧的形象和虚荣可鄙的心理。2为什么王生演法会失灵

9、?【交流点拨】因为王生不愿吃苦,想不费力气便学来法术,还想要在妻子面前炫耀。3读完本文,你觉得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交流点拨】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他“慕道”并能“请师之”,说明他也有思想和追求;能“谨受教”说明他也试图学好。可是,在“手足重茧”的情况下便“阴有归志”,立场不坚定;在看了师父的法术后便“欣慕”“归念遂息”,但最终“苦不可忍”,决意离去。总而言之,王生没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吃苦,没有意志力又爱慕虚荣。(三)文本探究1第3段中的神话情节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神话情节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其中剪纸化月、掷箸成人、移席月中等情节为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

10、色彩。作者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劳山道士与客人宴饮的仙道之术及人们尽情享乐的情境,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人们消极颓废,沉溺于虚幻,很少关心现实社会。2王生学艺不成,反骂道士“无良”,道士果真“无良”吗?谈谈你的看法。【交流点拨】道士并非“无良”,王生骂道士“无良”,实际上反衬了王生的愚昧,王生碰了壁却不知悔悟,表现其不可救药。3你怎样看待本文结尾的“王生碰壁”这一情节?【交流点拨】王生不愿吃苦,想毫不费力地学来法术,且不听师父劝告,不遵守戒律,到处炫耀,是导致“穿墙术”失灵的原因。作者安排的王生出丑这一情节极为精彩,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讽刺了像王生那样不学无术、想不劳而

11、获的人,表明这类人的结果必然是空欢喜一场,甚至自取其辱。(四)深层感悟1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是一波三折,你能说说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吗?【交流点拨】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奇思妙想的法术上。像“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2王生拜师学法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

12、理?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交流点拨】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启示:神仙之乐也不过如此:劳动之余,与朋友饮酒畅谈,听歌观舞。其实,这样的乐趣,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得到。只有欲望太多、私心太重的人,才会幻想“天上掉馅饼”之类的非分之福,才会幻想通过“修炼”之类的途径过上“圆满”的生活。其实,只要勤奋工作、诚实处世、豁达地对待挫折和不幸、积极地寻找人生的乐趣,我们都会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道教【交流】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13、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道教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根据道教经典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术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至今已有道历4 7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族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不老,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技、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