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作家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这可以用来说明()A.殖民扩张促进了城市化进程B.奴隶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大量劳动力C.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人道现象D.非洲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2.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卫生协会报告:“博尔顿市实在糟;布里斯托尔市糟极了;切斯特市糟糕;德比市又臭又脏;莱斯特市到处是污水坑;曼彻斯特市惨不忍睹。”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B,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卫生管理滞后C,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2、D.疾病流行导致城市环境恶化3.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修建了“水晶宫”,作为展览场馆。这一举措()A.标志着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完成B.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C推动了英国城市功能的完善D.体现了英国对文化艺术的重视4.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中出现了“扒粪运动”,一批新闻记者、作家等通过调查,揭露了城市中存在的腐败、贫困、卫生等问题。这一运动()A推动了美国城市改革的开展B.表明美国城市化进程出现倒退C.反映了美国社会矛盾的尖锐D.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完善5.19世纪中叶,法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小说艰难时世中描写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
3、囱,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城市里的人们都在忙碌地工作,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压抑的气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C,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社会矛盾尖锐D.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6.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有效预防了天花。这一成果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A.提高了城市人口的健康水平B.促进了城市医疗设施的完善C,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D.推动了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7.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大力推动铁路建设,铁路里程迅速增加。这一举措对德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A.促进了城市之间的联系B.推动
4、了城市人口的增长C.加快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D.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8.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了“西进运动”,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建立了许多新的城镇。这一现象()A.促进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B.加剧了美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C.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美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如电影院、游乐场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B.西方文化对中国城市的全面影响C.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D.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1020世纪初,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5、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A.人们对城市化问题的反思B.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停滞C,城市规划理论的重大突破D.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11.19世纪中叶,俄国开始了农奴制改革,随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促进了工业的发展B.大量农奴涌入城市C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D.俄国对外扩张的需要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日本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明治维新的推动B.工业革命的开展C.对外侵略扩张D.人口的快速增长13.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出现了“摩天大楼”,这些建筑采用了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这一现象反映了()A.美国城市化
6、进程中建筑技术的进步B.美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C,美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D.美国城市经济的繁荣14.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如公共卫生法工厂法等,以改善城市的卫生和工人的工作环境。这一举措()A.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B.表明英国政府开始干预经济C.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D.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些城市中出现了“洋楼”“西式街道”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B.中国城市建筑风格的根本改变C.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D.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西化16.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的城
7、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工厂的集中促使人口向城市聚集工业革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工业革命带来了交通的改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A.B.C.D.17.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出现了“城市老板”现象,一些政治人物通过操纵选举、控制市政工程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这一现象反映了()A.美国城市化进程中政治腐败问题严重B.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C,美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18.19世纪中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了“和谐制度”的构想,主张建
8、立一种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这一构想对城市化进程的启示是()A.注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B.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C.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商会”“工会”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阶层的变化B,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C,中国城市政治环境的改善D.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20.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差距扩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措施的
9、实施()A,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B.表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C,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非选择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得以确立。随着工厂的大量建立,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54%。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污染了空气和水源,城市环境恶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贫富差距加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材料三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
10、中出现的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公共卫生法工厂法等,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和工人权益的保护;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城市的交通、供水、排水等条件;发展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政府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4)从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
11、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
12、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o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D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的认识。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A5.D6.A7.C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B19.A20.D二、非选择题1. (1)工业革命的推动,工厂制度的确立,人口向城市聚集。(2)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堵,贫富差距加大。(3)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4)城市化进程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注重环境保护;要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政府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等。2. (1)特点:被动性;不彻底性.地域发展不平衡;与中国社会存在矛盾和冲突。(2)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化;发展速度慢。成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3)认识: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应坚持自主发展,减少外力强制移植,城市化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应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