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历史百科常识精讲人文历史考点精讲 考点1 中国近代史 核心知识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
2、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
3、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是当时
4、社会的主要矛盾。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从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自1931年后,随着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1937年至1945年)这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矛盾虽存在,但一直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七七”事变
5、爆发后,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亡到振兴的转折点。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之间的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例题:(江苏省2006)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是()。A.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三元里人民的抗
6、英斗争 D.大沽口自卫反击战 解析:C。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地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斗争的英勇气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点评:该题的重点在于对反侵略战争的掌握。要区分反侵略斗争与反封建斗争的不同。考点2先秦文学 核心知识 1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
7、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例题: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四书五经”中的“四书”?()A.孟子 B.大学 C.中庸 D.春秋 解析: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春秋是“五经”之一。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常识。难度较小。练习2: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是()。A出现著名的科技著作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C传统科技仍领先于世界 D产生了闻名世
8、界的科技名人 解析:A。明清时期我国科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传统科技有新的发展并且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但科技发展进入停滞;二是西学进入中国。因此A项正确。易错点:考生易错选B。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的时代特点,但当时的科技发展反映不了这一特点。此题实际上是把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与同时期的西方进行比较,西方发展的是近代科技,反映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特征,而我国发展的仍是传统科技,反映的是明清仍处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特点。百科精讲 考点 百科知识 核心知识 1为什么红海的海水是红色的?红海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蒸发强烈,这使红海的海水含盐量大,水温高。这些条件,正适合蓝绿藻类在这里大量繁殖生长。其实,
9、蓝绿藻类的颜色并非蓝绿色,而是红色。在海水中出现大量的红颜色藻类,,海水自然就被映照成红色了。其次,来自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红色沙尘暴经常侵袭红海上空。当狂风卷起一阵阵红色沙尘,散布在红海上空时,天空便被染成一片红色。加上红海中被大风掀起的红色海浪,天空、海水,还有海岸边的红色岩壁,所有的一切都映现出红色,从而形成了美丽奇特的红海景色。2为什么南极的冰比北极的多?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那里寒风呼啸,气温很低,终年冰雪覆盖,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但事实上南极比北极更冷,冰川也更多,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结果造成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在南
10、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冰山。相比之下,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且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那里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要高,在8左右。因此,北极的冰川比南极少,而且绝大部分积存在格陵兰岛上。3鱼睡觉为什么不闭眼睛?很多人误认为鱼类是不用睡觉的动物。事实上,所有的脊椎动物都需要休息,以便恢复中枢神经系统与肢体的疲劳。鱼类身为脊椎动物的一员,也不例外。我们已经知道鱼与人不同,它是没有真正的眼睑的,因此。鱼儿无论睡着、醒着眼睛都无法闭上,甚至鱼儿死了,一样眼儿睁得大大,“死不瞑目”的。另外,鱼在休息时,也不像其他的动物一样,需要躺下
11、来,它只是在水中静止不动或轻微摆动。例题:(国考2006年)人们很早就已经发现,鳄鱼在吃掉捕获的食物前,往往会流出几滴眼泪。于是“鳄鱼的眼泪”被人们用于形容伪善。鳄鱼流泪的原因是()。A.眼泪均匀覆盖眼球,使眼睛保持良好视力 B.鳄鱼的肾脏发育不完全,需要靠眼睛附近的腺体排除盐分 C.鳄鱼的眼泪可以发出特殊的气味,召唤同类前来捕食猎物 D.鳄鱼进化不完善,唾液腺分泌和泪腺分泌的神经控制系统未完全分离 解析:B。鳄鱼肾脏的排泄功能很不完善,体内多余的盐分要靠一种特殊的盐腺来排泄,而鳄鱼的盐腺正好位于眼睛附近。点评:本题是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积累程度的考查。例题:(2008年某市)远程电力传
12、输一般采用50100万伏的高电压,其主要原因是()A、确保远程电力传输的安全 B、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失C、节约传输线路上的设备和材料 D、减少雷电对传输线路上的破坏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的物理常识。电流在导线中传输时,导线本身有电阻会消耗电能,所以在维持相同运输功率的状况下以越高的电压传输则通过导线的电流就越少,所损耗的功率也就越少。练习:二十一世纪技术的支柱将是()。A新能源技术 B新材料技术 C空间技术 D信息技术 解析:A。以核聚变能、太阳利用能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支柱。易错点:很多考生没有掌握各项技术各自的地位,遇到此类题目就束手无策。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先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基础;以核聚变能、太阳利用能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淡化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