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前言5第一章总则7第一节指导思想7第二节规划依据8第三节基本原则9第四节规划范围10第五节规划期限10第六节规划作用10第二章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11第一节自然资源状况11第二节综合评价13第三节问题识别15第四节工作成效18第五节机遇与挑战21第三章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与任务23第一节总体目标23第二节阶段目标25第三节指标体系25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2、重要讲话、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系统分区评价区生态系统状况及主要问题,以一核一屏六廊多带多片生态安全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对国家、成渝、市、区重大生态战略支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确定了由环汉丰湖山水公园城市样板区、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区、中部岭谷生态品质提升区、南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区、浦里河流域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区组成的一核一屏三区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规划部署9大类重大工程,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7.69亿
3、元。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一极两大三区”山水公园城市”的目标愿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
4、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科学布局和统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全域建成人文宜居、绿色低碳、山清水秀”的美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二节规划依据政策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
5、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技术依据。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市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编制导则(修订)市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等。上位规划依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土空间规戈I(2021203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35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
6、修复规划(20212035年)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第三节基本原则战略引领,统筹兼顾。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国家、成渝、市、区重大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部署、科学推进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问
7、题导向,突出重点。立足全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环境禀赋、生态系统状况、国土空间开发等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准确识别全区突出生态问题,科学研判全区主要生态风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操作导向相结合,处理好整体和局部、保护和发展、当前和未来的关系,科学确定全区生态保护修复重、难点区域,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推进形成整体统筹、重点突出的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以流域、山系等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遵循区域特色与资源禀赋,科学确定全区生态安全总体格局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分类分区合理部署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
8、工程等修复措施,稳妥有序推进生南雅镇、岳溪镇等分布较多。城镇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面积264.45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6.67%,主要分布在环汉丰湖、浦里新区及三里河谷地区,呈片状或带状分布,其他地区多以点状散布。第二节综合评价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生态退化和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识别出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高、生态脆弱性强、生态退化明显、生态系统恢复力弱的国土空间分布,为规划布局提供支撑。1.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区生态保护重要性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区生态保护重要区主要包含一字梁(雪宝山)、观面山、大梁山、南山、铁峰山等山脉,马槽坝、大慈山、九龙山等片状山体,盛山
9、脑顶山、向阳山、迎仙山等城周独立山体,以及汉丰湖、澎溪河等河湖水系。具体来看,北部的大巴山区是全区乃至全市重要的生态屏障,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坐落其中,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点区域。汉丰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区关键的湿地生态绿核。大梁山、铁峰山、南山等山脉以及东河、南河、浦里河等水系,生态保护功能较为重要,是全区关键的山水生态廊道。马槽坝、观面山、九龙山、大慈山等生态斑部分生态断点,重要生态廊道建设不足。4 .田: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坡耕地数量多。受自然条件限制,区农业生产相对集中在三里河谷及大梁山北侧槽谷地区,25。
10、以上坡耕地较多,水土流失风险较大,受雨水淋蚀,土壤肥力易流失。全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为551千克/公顷,分别是全国、三峡库区平均施用量的1.53倍和1.39倍,土壤污染风险较大。种植养殖结合循环不畅,空间相对分散,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带来污染物治理压力。5 .湖:湿地生态系统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差。汉丰湖和澎溪河湿地消落带周边为全区城市集中发展区,由于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植物群落单一,受人为干扰后生态修复进程较慢,退化问题突出。受上游来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影响,汉丰湖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水体富营养状态指数年均值为50,氮磷存在超标,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凸显。6 .城:蓝绿设施连通不畅,城市韧性发
11、展不足。城区现状绿地数量少、规模偏小且相互独立,城市蓝绿基础设施连通不畅。城区雨污合流管网占比较高、城市新建区域部分污水管网建设进度落后、乡镇二三级污水管网布设不足,城镇雨污处理能力欠佳,水体污染风险加大。管网布设不足使得雨水排解不畅,城区存在多处内涝积水风险点。竹溪、长沙等部分乡镇(街道)防洪减灾能力不足。第四节工作成效近年来,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了重点流域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工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清水秀美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 .生态安全总体格局
12、基本稳定。近年来,区以自然保护建设和生态保护划定为重点,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湿开展了系统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逐步筑牢。全区以雪宝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丰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等8个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为重点,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汉丰湖、澎溪河等重要湿地绿核生态系统稳定,迎仙山、大慈山、飞鹰堡等重要城周山体节点得到有效保护,三里谷地人口产业集聚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 .矿山整治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区依法关闭、整合一批矿山,非油气矿产矿山数量由2015年底的87个减少到2020年底的28个,减少67.8%,其中煤矿由38个减少到3个、建材类由49个减少到
13、25个;大中型矿山比例由0提高到42.9%,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除部分准备关闭矿山外,江浦和福鑫钙业2家矿山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其余矿山均已按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设。历史遗留矿山至列问题。在产业方面,虽然全区生产方式已基本实现向节约集约利用方式转变,但新兴产业培育时间较短,部分产业仍需要依靠资源环境做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依然不够平衡。在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目标指引下,浦里新城、江里农业产业园、汉丰湖、雪宝山成为发展重要支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将持续承压,部分区域污染排放可能超过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如何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动力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区,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14、生态保护修复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存在较大困难;二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支撑尚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三是规划监管机制还需强化,需建立生态修复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生态修复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完善;四是资金保障措施单一,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尚未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社会资本加入生态修复的渠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第三章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与任务第一节总体目标从服从和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大局出发,立足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特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极两大三重要河流汇入城区;
15、城周分布有大慈山、九龙山、南山、月间页山等独立山体,同时有刘伯承同志故居、中山凉亭等文物资源,环湖而建的山水公园城市特色突出。2 .主要生态问题。汉丰湖-澎溪河湿地植物群落相对单一,生态自我修复进程缓慢,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汉丰湖上游输入性污染风险较大,影响水生态环境质量,威胁水生生物安全。监测结果显示,汉丰湖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水体富营养状态指数年均为50,属中度富营养水平。城区雨污合流管网占比依然较高,排水系统存在污水管网错接、漏接情况,现状管道结构性缺陷情况较严重。城市新建区域部分污水管网建设进度落后,浦里新区赵家组团工业废水处理不能满足污染控制要求。分区内仍有少量废弃矿山待修复,
16、影响城市品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产业的持续集聚,带来城镇空间对周边生态空间的快速挤占、生活生产污染物的大规模集中性排放、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等,而现状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相对不足,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风险,使得城镇及周边生态系统整体较为脆弱。3 .保护修复方向。围绕汉丰湖-澎溪河湿地绿核,脑顶山、大慈山、南山等城周山体,城区污染处理能力建设等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品质,打造环湖山水公园城市样板。严格保护汉丰湖城市绿核,稳步开展汉丰湖和澎溪河湿地岸线综合治理、滨水生态久基本农田总面积8.88%,在东河大进镇至谭家镇河谷沿线较为集中;建设用地分布少,城镇开发边界仅2.05平方公里,
17、占全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的3.59%0该区域森林覆盖率高,以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崖柏、琪桐、林麝、金雕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4 .主要生态问题。作为全区核心的生态屏障区,北部山区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点区域。但受到该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人为活动干扰影响,存在森林质量不高、石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足等问题。森林质量不高,表现为纯林较多、混交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森林层次单一、林相单一等问题;松材线虫病分布较广,影响森林质量,亟待修复退化林分布较广。石漠化以中重度为主,呈集中连片分布状态。重度石漠化集中在温泉镇,中度石漠化集中在温泉、关面、雪宝山等乡镇。雪宝山镇和大
18、进镇存在一定数量的废弃矿山待修复。全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存在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林业受松毛虫、天牛、红火蚁等有害生物威胁;以林麝为代表的陆生动物迁移路径存在生态断点。5 .保护修复方向。该分区以建设重要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导向,重点开展森林数量质量提升、水源涵养、石漠化治理、矿山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稳步开展森林数量和质量提升,科学实施、中幼林抚育田景观特色突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7.57平方公里,占全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的13.27%o区域内分布有白岩山摩崖石刻、红华崖墓群等历史文化资源。6 .主要生态问题。该分区在主体功能分区中以农产品
19、主产区为主,同时处于江里山水田园示范廊道,存在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易发、种植养殖污染、河流生态环境压力大、矿山修复任务重等问题。受地理条件影响,25。以上坡耕地分布较广,映阳河所处的槽谷区和南山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风险。临江镇、中和镇、义和镇等镇地质灾害点较多,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分区内。铁桥镇、南雅镇等都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占比高的情况,铁桥镇亿世村、三台村、五福村等村畜禽养殖业最为发达,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布局零散,污染处理设施不完善,尾水直排入河问题明显。同时,沿线人口产业集聚,也进一步加大了南河生态环境污染。区域地势相对平缓,河流水动力不足,加上人为活动对自然岸线侵占,局部地区尤其是河谷地
20、带洪涝灾害易发。7 .保护修复方向。本区域以治理水土流失、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南河及其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协同做好山体保护为导向,重点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开展河道清淤,岸线综合整治,提倡化综合整治环汉丰湖湿地、植被、岸线,建设湿地保护修复标识标牌、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开展汉丰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水面清漂、藻类治理等工作,坚持水岸同治,加强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在环汉丰湖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中,注重预留和保护鸟类栖息地等生态空间。“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基塘优化48
21、0亩、湿地修复950亩,优化多维多功能缓冲系统23亩,新建鸟类生境岛7个,建设小微湿地200亩,恢复鱼类生境30亩,恢复鸟类生境50亩,构建林泽-缓冲带复合生态系统150亩,修复挖沙采石废弃迹地90亩;建设宣教、监测、研究中心;设置界碑界桩、警示牌等。2.汉丰湖-澎溪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以推动汉丰湖、澎溪河流域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自然恢复为导向,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联动云阳等区县打造长江支流绿色生态廊道。加强两岸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环汉丰湖-澎溪河四面山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进一步增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能力,逐步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生
22、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汉丰湖、澎溪河流域植被退化区域的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完成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40万亩;加大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力度,修复遭到破坏或退化的鱼类产卵场;实施增殖放流,投放以花白鲤为主的滤食性鱼类共计50万尾,投放100万只梨形环棱螺、青虾、活蚌箸林溪、谭家沟、观音桥河沟等10条环湖小河流共计200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进行坡岸治理与改造提升,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强化与城市公园、城中山体、组团隔离绿、防护绿带的连通能力,构建环湖城区自然生态网络空间。5.雨污管网改造提质重点项目。实施环汉丰湖城区雨、污管网提质改造项目,助力建设“山水城相融”特色
23、的滨湖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减少汉丰湖-澎溪河湿地绿核水环境压力。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围绕环湖城区开展雨水、污水管网提质改造,包括在正安街道沿河一带新建一、二、三级污水管网约12公里;在云枫、汉丰、文峰、赵家街道开展三级管网混接改造雨污管网51.1公里、雨污管网屋面落水管408.7公里;在丰乐街道开展雨污综合治理连片整治;在文峰、汉丰、云枫、镇东、赵家街道开展排水管网改造、清淤及缺失管网补建项目,清掏排水管网74.72公里,新建雨污波纹管7.3公里等;新建白鹤片区到丰乐片区段的一级干管,长度约18.6公里,污水泵站1座。第三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重大工程工程区域覆盖长江一级支流澎溪河和东河
24、南河、浦里河等主要支流交汇区域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主要涉及丰乐、文峰、镇东、汉丰、云枫、正安、白鹤、赵家、竹溪、临江、大德、厚坝、渠口、金峰、长沙等乡镇(街道)。工程建设以增加岸线植第四节东河生态廊道保护提升重大工程工程区域覆盖东河干流及东坝溪、牛蹄寺河、盐井坝河等主要支流流域,主要涉及雪宝山、关面、满月、大进、谭家、和谦、温泉、郭家、白鹤、河堰、白桥等乡镇(街道)。工程建设以东河生态廊道保护提升为目标,以水生态涵养和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岸线整治等为重点,统筹部署东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支流水生态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3个重点项目。1 .东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
25、项目。以筑牢东河水生动物迁徙生态廊道和栖息地、保护提升东河及沿线水库和水源地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重点维护河网自然形态、改善河流湖库连通性,加强重点河段污染防治、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修复岸线生态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等。同时,针对东河沿岸城镇开发区及农业种植区,重点利用多水塘、湿地构建、生态护岸等多种技术,有序推进流域缓冲带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手段,完成库岸整治及河道清理3.7公里,综合治理河道5.2公里,岸线治理3.13公里,新建护岸4.1公里。2 .重点支流水生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针对东坝溪、李子沟、牛蹄寺河、盐井坝河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频繁的东河主要支流
26、和沿线水库,坚持水域岸线并治、集联其他重要生态源地,打通生态断点,构建生态网络,加大对生态退化区域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十四五”期间,重点对受损山体实施植被恢复和景观再造;拆除违法建设,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工程、植树等措施完成修复保护;开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灾毁地修复。3 .森林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实施铁峰山、南山、九龙山等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通过宜林地造林、灌木林地补植、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补植管护等措施,挖掘现有林地造林潜力,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矿山复绿相结合,开展石质山地造林,对矿山料场、坑口等矿山废弃地补植适生树种、增加森林总量。结合道
27、路两旁、水系周边、农村四旁绿化美化工作,拓展造林空间。十四五期间,重点通过森林抚育、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造等,实施人工造乔木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4.6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4 .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综合治理铁峰山、南山、九龙山等南部山区存在的历史遗留和废弃矿山。拆除废弃工矿建筑物,清理废石渣,通过土地平整、土地翻耕等工程措施重塑地形。综合采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对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山体缺口和矿山疤痕,选用当地乡土树种进行补绿修复、景观再造。选择资源禀赋较好的废弃矿山,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矿山公园。“十四五”期间完成历史遗留和废弃业养
28、殖尾水综合治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重点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农用地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控等。十四五”期间,建设满月镇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建设一批粮食作物规模生产基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园5-8个;每年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项目12个;每年实施农用地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防控项目12个。5 .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分类有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水污染防控修复,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质
29、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等漂浮垃圾和淤泥,净化乡村公共环境;推进乡村道路、坑塘河道、闲置土地和公共场所绿化,改善乡村生态景观。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郭家镇、白桥镇等8个乡镇1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惠及L2万人。第六章综合效益分析第一节生态效益分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通过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和重点功能区域保护,管理部门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与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形成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围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强化合作,落实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第二节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完善政
30、策法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积极出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实施、工程管理、资金保障、监测管理等相关文件。将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重点工程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稳定支持渠道,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相适应。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充分考虑限制开发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状况、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完善测算方法,有针对地制定补偿标准。建立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和市场化机制。第三节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应用,发挥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支撑水平。积极推广使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发性治理的新理论
31、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环境监测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运用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实施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监察能力。与国内外高校、附件1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指标表序号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现状)2025年(近期)2035年(远期)属性1国土空间保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1070.6131066.041066.04约束性2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999约束性3森林覆盖率%555758约束性3来源: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20年现状值和目标值均采用的是开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2年1
32、0月版)成果指标数值,与国家批复的数据有出入。涉及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指标数值的,以最终批复版为准。下同。序号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现状)2025年(近期)2035年(远期)属性2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593约束性2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7.14095预期性2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预期性附件2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序号分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涉及乡镇(街道)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1环汉丰湖山水公园城市样板区634.31汉丰街道、丰乐街道、镇东街道、白鹤街道、文峰街道、云枫街道、赵家街道、正安街道、厚坝镇、渠口镇、大德镇等11个乡镇(街道)围绕汉丰湖-
33、澎溪河湿地绿核,脑顶山、大慈山、南山等城周山体,城区污染处理能力建设等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品质,打造环湖山水公园城市样板。2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区1027.37河堰镇、满月镇、雪宝山镇、关面乡、谭家镇、大进镇等6个乡镇(街道)以建设重要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导向,重点开展森林数量质量提升、水源涵养、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3中部岭谷生态品质提升区1015.04郭家镇、天和镇、温泉镇、和谦镇、敦好镇、高桥镇、金峰镇、白桥镇、三汇口乡、麻柳乡、紫水乡等11个乡镇以提升低山岭谷区生态品质为导向,重点开展山体修复、水体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4南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区771
34、95临江镇、铁桥镇、义和镇、中和镇、南雅镇、九龙山镇、竹溪镇、巫山镇等8个镇以治理水土流失、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南河及其支流水生态环境,协同做好山体保护为导向,重点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5浦里河流域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区515.01长沙镇、岳溪镇、南门镇、五通乡等4个乡镇本区域以浦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为导向,重点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城乡污染物处置能力提升等工作。69序号重大工程重占-E-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周期资金需求(万元)牵头部门4澎溪河水环境月AtZAiZF=11理重点项目澎溪河干流实施澎溪河水环境综
35、合治理。综合整治澎溪河乌杨段库岸长度170米,河道综合治理面积1.5万平方米。202120256946区水利局5汉湖水园市质升大程环丰山公城品提重工生范设项杨示建点目乌态岛重环湖城区系统修复岛内生态要素,建设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博物馆与湿地科考园区,打造以三峡为主题的生态示范岛。近期完成修复面积64.3公顷,包含复合森林修复、生境营造等方式修复裸露山体20亩,保护岛内原生植物,稳定植被群落,实施林地修复14.6亩,优化现有防洪工程,治理消落带,建设生态岸线。2021203560000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6滨湖生态景观环建设重点项目环湖城区划定环湖保护控制线,分类管控开发强度。环湖建立小微
36、自然生态湿地群,对环湖消落带进行合理保护性建设,保护消落带生态功能,提升景观价值。建设滨湖公园、环湖马道、慢行步道及配套服务设施,开展滨湖景观整治提升、零星地块绿化提质等,串联乌杨岛、举子园、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迎仙山等景观节点。2021203510000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7环湖山体保护修复重点助目环湖城区划定并严格管控南山、大慈山、盛山等湖周山体保护线,加强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植被覆盖,优化树种搭配,提升生态功能;通过疏林区增植、采石场修复、退耕还林等措施,改善环汉丰湖区域景观生态环境;增设、优化公园、步道、眺望平台,增强山水城的互动关系;加强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灾
37、毁地修复。2021203520000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序号重大工程重占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周期资金需求(万元)牵头部门8蓝绿设施优化连通重点项目环湖城区保护和优化城市蓝绿空间,盘活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推进存量空间有机更新;提升各类蓝绿基础设施连通性,对宽槽沟、驷马河、头道河、箸林溪、谭家沟、观音桥河沟等10余条环湖小河流共计200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进行坡岸治理与改造,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强化与城市公园、城中山体、组团隔离绿、防护绿带的连通能力,构建环湖城区自然生态网络空间。2021203527000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9雨污管网改造提质重点助目环湖
38、城区围绕环湖城区开展雨水、污水管网提质改造。包括在正安街道沿河一带新建一、二、三级污水管网共计约12公里;在云枫、汉丰、文峰、赵家街道开展三级管网混接改造雨污管网51.1公里、雨污管网屋面落水管408.7公里;在丰乐街道开展雨污综合治理连片整治;在文峰、汉丰、云枫、镇东、赵家街道开展排水管网改造、清淤及缺失管网补建项目,清掏排水管网74.72公里,新建雨污波纹管7.3公里;新建白鹤片区到丰乐片区段的一级干管,长度约18.6公里,污水泵站1座。2021202537127区住房城乡建委及云枫、汉丰、文峰、赵家等街道10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重大工程森林数量提升重点项目澎溪河、东河、南河、浦里河城区段
39、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着力提升澎溪河和东河、南河、浦里河等主要支流两岸森林数量,实施森林数量提升6.65万亩,包括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3.15万亩,农村四旁植树L3万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1.7万亩,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5万亩。2021202522305区林业局序号重大工程重占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周期资金需求(万元)牵头部门11森林质量提升重点项目澎溪河、东河、南河、浦里河城区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着力提升澎溪河和东河、南河、浦里河等主要支流两岸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提升6.55万亩,包括景观示范林建设0.55万亩,森林抚育4.37万亩,低效林改造L5万亩,建成区
40、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013万亩。2021202519668区林业局12东河生态廊道保护提升重大工程东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东河干流筑牢水生动物迁徙生态廊道和栖息地,保护提升河流和沿线重要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近期重点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手段,完成库岸整治及河道清理3.7公里,综合治理河道5.2公里,岸线治理3.13公里,新建护岸4.1公里。2021203012270区水利局13重点支流水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助目东河主要支流综合治理提升东坝溪、牛蹄寺河、盐井坝河等重要支流和沿线水库生态环境。近期重点实施:东坝溪综合治理河道3.3公里,新建护岸5.2公里;李子沟河堤治理长度5.
41、4公里,完善附属工程。202320358629区水利局14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助目水土保持重点区域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清洁工程等手段,开展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清洁小流域。202120258400区水利局15浦里河-南河生态综合治理重浦里河水环境月ZiZF=11理重点项目浦里河干流整治提升河流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近期重点通过植被恢复、绿化及生态治理等手段,整治库岸40.2公里,岸线生态改造6公里,综合治理河道3.2公里,新建护岸6公里,生态治理修复198.6万平方米。2021203591259浦里新区管委会序号重大工程重占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周期资金需求(万元
42、牵头部门16大工程南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南河干流整治提升河流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近期重点通过植被恢复、绿化及生态治理等手段,综合治理河道6.9公里,新建护岸8.5公里。2021203024535区水利局17重点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浦里河、南河主要支流综合治理桃溪河、破石沟、岳溪河、映B日河、石碗溪、裕河沟等重要支流,保护修复沿线水库、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近期重点实施:岳溪河综合治理河道4.8公里,新建护岸7.6公里;桃溪河综合治理河道4.1公里,新建护岸3.5公里;石碗溪治理河道2.59公里,建设护脚挡墙、防汛道路、生态护岸;裕河沟综合治理河堤4.71公里生态治埋面枳25600平方米
43、2021203537112区水利局18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重点项目土壤侵蚀区域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清洁工程等手段,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开展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120255250区水利局19北部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雪宝山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建设重点项目雪宝山区打通林带断点,保护生物踏脚石,建设雪宝山区林麝生态廊道。202120251000区林业局20典型植被保护和病虫害防治重点项目北部山区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植被保护和恢复、区域野生动植物种群栖息地恢复;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攻坚行动,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监测和防治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202120259970区林
44、业局序号重大工程重占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周期资金需求(万元)牵头部门21系物样护项态和多保点目生统种性重北部山区开展生物物种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全区崖柏等物种资源数据库;实施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工程,加强珍贵物种保护,建设崖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扩繁基地,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救护;建立全区外来生物入侵数据库,完善外来入侵物种阻截体系。202120254000区林业局22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山修复重点项目中度以上石漠化区域、废弃矿山开展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漠化严重区域实施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2座,治埋面枳13.14公顷。202220
45、258510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23梁生廊保提重工呈大山态道护升大程多保道重目物性廊设项生样护建点大梁山、观面山、马槽坝等山系山体建设大梁山-观面山-马槽坝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跨区域自然生态网络;修复受损山体、水体和植被,增加山系廊道、水系廊道和道路等区域设施防护廊道的连通性;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灾损区域修复。202120352500区林业局24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目历史遗留和废弃矿山开展历史遗留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68座,面积60.14公顷,进行植被恢复和景观再造,有效消除矿区地灾隐患。202120252340区规划
46、自然资源局25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助目森林退化区域开展公益林天然林管护和更新改造修复,实施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实现50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021202525000区林业局序号重大工程重占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实施周期资金需求(万元)牵头部门26铁峰山-南山-九龙山生态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山系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助目铁峰山、南山、九龙山等山系山体保护修复南山、铁峰山、九龙山等山系山体,对受损区域实施植被恢复和景观再造;拆除违法建设,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工程、植树等措施完成修复保护;开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灾毁地修复。202220355000区林业局27森林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助目森林退化区域开展森林抚育、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造等,实施人工造乔木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4.6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202220254373区林业局28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重点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