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东西方重大历史关系事件关系构图.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296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东西方重大历史关系事件关系构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东西方重大历史关系事件关系构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东西方重大历史关系事件关系构图.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近现代史东西方重大历史关系事件关系构图 一、19 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1、鸦片战争的国际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一危机、双半社会、三种经济(外资、洋务、民 族资本主义工业) 、四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五大主权的破坏、范围的扩 大。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迁移工业革命对殖民扩张的影响:市场、原料和商品、口岸、 商业、 经济结构、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交通、通讯、 商品、 货币、人员、科技使世界联成一个整体。把鸦片战争的影响联系到其他地区亦可) 3、英法对外的扩张是此时殖民扩张和争夺的主线,通过 1856 年前后, 英法对俄的克里米亚 鸦片战争(

2、 1840 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思潮的兴 起 ,魏源编写出版海国图志 (1842 年)“五口通商” “五口通商” 与关税协定中国自然经济的 逐步瓦解 中俄、中美、中英、 中法天 津条约(1858) 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条 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 命。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霸 主。法美等国家相继完成。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俄德意等国工业受阻。资本 主义国家展开争夺殖民地的 激烈斗争。 1853 1856 年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 (1829 1848) 社会主义思

3、潮从空想到科学 的发展( 19 世纪) 共产党宣言 发表(1848、 2) 英法是欧洲的主要资 本主义强国, 对俄和对 中国的战争就是明证 (体现了对外市场的 要求)。 鸦片战争的影响集中 体现了近代殖民扩张 对世界各被侵略国家 和地区带来的影响。 工业革命也使资本主 义的弊端暴露无遗。 东 西方文明交流联系中 也有矛盾冲突。 中国向 西方学习保守而谨慎。 2 战争和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影响的分析,了解这时期殖民扩张的基本特 征。 4、东西方社会在交流中出现对同一问题认识的差异,体现了文明的差异性;同时,中国向 西方的学习和态度的转变也体现了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主要体现在对待工业

4、工厂、服饰礼仪、 通商关税、外交往来、宗教科学等方面)。 5、分析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开辟外贸城市、发展工业的道路、引进外资的异同,联系两 个时代特征的主要差异。 6、关注重要概念: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自主权、贸易主权、领事裁判权、贸易出超和入 超、顺差和逆差。 3 二、19 世纪六十九十年代中期 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关注中国社会变化的国际背景(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 进入垄断时期,世界市场和全球化及殖民体系的发展),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力度加大的表现(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的各种形式变化、中国社会各阶级面对“千年 变局”的态度和举措等)

5、。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美国内战( 18611865) 德、意的统一、俄国农奴制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875 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 19 世纪 60 年代各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向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 1870 电气化时代)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达尔 文 提 出 生 物 进 化 论 学 说 (1859)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 机( 186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876) 印象主义画派出现(60 70 年代)托尔斯泰战争与 和平(1869)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北 京条约(1860)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曾 (安)李(江)左(福) 崇 (天) 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开 始形成 “中体

6、西用”说出现(60 年 代“自强”思想) 西方政治、社会学说的传播 及早期维新思想 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 口 号 , 开 始 创 办 民 用 工 业 (1870 年前后) 1894 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 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帝国主 义的时代要求 世界经历一个重要时 期: 工业革命在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 奠定了世界市场和殖 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基 础, 通过各国的革命和 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 制度和世界的统治。 中 国也出现了“千年未有 之变局”,开始了“自 强”运动。同时也开始 了清政府的近代外交 的进程,在外国资本主 义的帮助下, 联合绞杀 了太平天国。西学传 播, 中国科技也在艰难 曲

7、折中不断发展。 严复天演论 (1895) 康有为的“两考”( 1891、 1898)戊戌变法失败 义和团运动( 1900) 清末新政( 1901) 清政府设立商部, 奖励工商, 社 会 上 兴 起 实 业 救 国 热 潮 (1903) 并发起了“收回利权”的斗 争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并提出三 民主义( 1905 年) 1895 年 甲 午 战 争 马关条约签订 后,帝国主义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签订 辛丑条约 世 界 市 场 最 终 形 成;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阶段( 1900)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电影( 1895 年) 意大利人马可尼发 明无线电报 (18

8、96)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 的不平衡性,甲午战争、瓜分狂 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反映了帝国主 义对外资本输出和重新瓜分世界 的要求。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民族危机), 同时也给帝国主义 带来发展的契机 (日本)。也刺激 了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壮 大,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民主革 命正是这一巨变的反映。清末新 政和实业救国也是时代的要求。 4 2、关注 19 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世界的重大变革事件及其反映的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特别是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及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比较(掌握历史事件比较的一般性 办法) 。分析评价洋务企业的利弊得失并联系中国古代的

9、工官制度和现代中国的国企及西方 的国企,比较其异同点并寻找时代的差异性原因。 3、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及对中国和对日本的不同影响。关注中国战 败的原因分析。 4、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背景及主要表现及特点。 5、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阶段发展的特点及内外背景和原因。分析中国近代各阶级探索 的方案及成败的教训。 5 6、资本主义各国改革和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及对各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7、分析概括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巨变的重大表现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8、关注三个“民” (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和一个“西”(西学东渐)

10、的时代背景, 关注马关条约 和辛丑条约 在国内外引起的反响,关注台湾的命运变化, 和清政府的对外态度的转变,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态度的变化。 四、20 世纪初期 1、概括这一时期反映中国探索之路的四大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实业救国、马克思 主义)及其表现和关系,并评价其影响(社会变革反映在四个方面的关系)。 2、理清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及原因、影响, 认识评价民族工业在近代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出现了重 大的转折,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体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 点,同时受国际形势(一战)国 内政局及社会变革的影响明显, 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中国政治、 文化也经历历史性的巨变。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1918)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1917)与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919年巴黎和会中 国外交失败 辛亥革命( 1911) 中华民国成立(1912) 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前期 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1912 1919) 五四运动( 1919) 新文化运动( 1915 1923) 6 3、联系国内外背景分析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和必然性,掌握五四运动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和 思想。 4、关注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社会观念和生活的变化,教 育的发展和科技文艺的进步。 五、20 世纪二十年代 1、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表现和历史背景(关注国际背景因

12、素)及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特 点及所起的作用。 2、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掌握和评价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后的新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表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 1922 年中共二大确立最低纲领 1924 年国共合作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 主义,实行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基础 北伐战争 (19251928 年)基本推翻 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7 年“四一二”事变和“七一五” 事变 苏 俄十月 革命 胜利 开 辟了 国 际无 产阶 级革命的新时代,通 过 国内战 争稳 定 政 权,并从 战时共产主 义 过渡到 新经 济政 策,找到向共产主义 过渡的 正确途径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

13、加 大对中国的侵略力度, 同时着力进行内部调 整,实现了经济的恢 复, 日美加紧对中国的 争夺,并试图在中国寻 找新的代理人。 7 六、20 世纪三十年代 1、了解当时几种经济调整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代背景及评价, 分析其措施及影响。比较分析国内出现的经济模式思潮的特点及原因(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 义经济和国民党实行的统制经济日伪统治区的殖民地经济)及共同点和差别。 2、分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时局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政策的调整。理解中共民主革 命道路和思想的形成及成熟的过程。 3、简要了解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促成西安事变的国内形势和国内外各种力量的

14、反映,评价西安事变对时局影响。 5、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过程和促成因素,分析评价其在抗战中的表现和作用。 6、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理解“.合则两利”的认识。 土地革命、国民政府的经 济建设运动( 1927 年 1936 年)民族工业较快 发展( 30年代) 日伪掠夺沦陷区经济资 源(30年代东北和台湾) 中国官僚资本统治地位 的确立(30 40 年代)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 体化( 2030 年代) 世界性经济危机 (1929 1933) 罗斯福新政( 1933)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 (30 年代中期) 法西斯国家的统制经济 中国出现三种经济形态与 国际上出现的三种经

15、济形 态关系密切:美国的罗斯 福新政、 苏联的计划经济、 法 西 斯 国 家 的 统 制 经 济 (或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政 策)同时也受国内政局和 世界局势的影响 8 七、20 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1、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民族意义、革命意义、世界意义、国际意义)。 2、分析抗战作用后时局的演变及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结果。 3、分析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对中国政局的重大影响。 4、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四次重大会议的方针政策和背景(1927、1935、1945、1949 年) 5、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和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经济的关系及影响。 1949 年 9 月新政协会

16、议召 开,通过共同纲领 (代宪 法)筹备建国事宜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标 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进入政权的巩固和经 济的恢复时期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合 作 和 中 国 人 民 的 大 团 结,两个战场的相互配 合。多次国际会议(雅 尔塔会议等)促成战后 两极格局形成 美国争霸世界实行“扶 蒋反共”的策略 1945 年中共七大 1945 年抗战胜利, 收回台 湾 1945 年重庆谈判 1946 年重庆政协会议 1946 年 6 月内战爆发 1949 年 4 月 23 日国民党 政权的覆亡,后败逃台 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年底)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 第一部中

17、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20 世 纪中后期) 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1955) 社 会 主 义 三 大 改 造 基 本 完 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956) 解 放 战 争 ( 1946 194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土地改革运动(1950 1951) 抗 美 援 朝 ( 1950 1953) 1950 年镇压反革命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 “一边倒”的方针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 森林体系建立(1944) 1945 年,联合国成立 1946 “杜鲁门主义 “出 台, ”

18、 “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 1947 年) 美、英、法等西方 12 国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 1948 年,关税贸易总协 定生效 20 世纪 50 年代初 9 6、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在各方面的重大举措(经济、政 权、对外)。 7、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含义和成就及背景的分析及作用评价 8、五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条件及 内容特点和成就。中共八大决策内容及背景。1958 年的“三面红旗”的原因、关系、三年 困难和三年调整,最后实现三年大发展的历程。 9、六十年代中法建交的国际背景和评价认识。 八、 2

19、0 世纪 60 年代 1、综述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美关系(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评价) 2、分析中国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影响(与中美、中日建交的关系) 3、70 年代中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加强 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 1973 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盟欧 共体。 资本主义进入调整时期(新经济) 1978 年中美建交 中国 60 年代调整和文革 时期东方红号 (1970) 越南战争( 19611973)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合法席位(1971 年) 中美乒乓外交(1971 年) 欧共体加强内部的农业 合作和关税的合作 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

20、 西方能源危机(1973 年代滞涨性危机) 1972 年中美、中日实 现关系正常化 越南战争结束(1973) 10 九、20 世纪 70 年代 1、1978 年中国历史出现的重大转折的表现(思想、政治、经济、对外)及世界背景 2、改革开放的含义、目的,选择东南沿海四个特区的原因。 3、区分新旧中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性质、前提、结果、影响和评价。 十、20 世纪 80 年代 1、新中国(特别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年月日,中美两 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 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 公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告台湾同 胞书 (1979 年 1 月 1 日),停止对 金门等岛屿

21、的炮击。 邓小平年月日至 月日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 年 12 月 18 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 年) 城市试点改革 1979 年 7 月,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 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 年 5 月,改称为经济特区。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1985年 2 月决定把长江 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 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放区。 海南建省, 全岛开放为经 济特区( 1988) 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1989) 东欧剧变( 1989) 1982 年宪法规定: 国

22、家在必 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1984 年实行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 1984 年 5 月,六届人大二次 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 告中 “ 一国两制 ” 获得会议 通过。 (1984)开放天津、上海、 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 城市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 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 合王国政府关於香港问 题的联合声明 (1984年 12 月 19 日) 中葡联合声明1987 年 3 月 26 日 11 2、改革开放基本格局形成的历程及主要特点。 3、 “一国两制” 的理论和实践及历史作用的评价(可以迁移香港、澳门的回归

23、的历史意义)。 4、分析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及现状两岸关系变化展的历史,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启示)。 引入中美关系及中日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 十一、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1、分析“九二共识”产生的时代背景,评价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1989) 东欧剧变( 1989) 德国实现统一(1990) (1991)苏联解体, 两极格最终 瓦解 1991 年 12 月,欧洲共同体首脑 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解决了 关于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计划 经济和市场经济 的认识问题 1991 年 11月,中国以主权国 家 身 份 , 中 华 台 北 和 香 港 (1997年 7 月 1 日起改为 “ 中 国香港 ” )以地区经济体名义 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2) ,企业 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1992 年 11 月以口头方式表达 的“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原则 ” 的共识 欧洲联盟最终成 立( 1993 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成立( 1994) 世界贸易组织取 代 关 贸 总 协 定 (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