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自然概况1 .气候特征全区气候类型,除少数高山区外,基本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区气温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年均气温16.1,最高年为16.9(1987年),最低年为15.4(1976年)。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H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5.39。2 .地形地貌区处于邛睐山脉二郎山支系大相岭北坡中低山地带,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1%,海拔100O米以下的低山占45%,100O米以上的中山占46%;平地占9%,主要是河谷阶地和山间盆地。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南,低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河谷两侧,山间盆地以上里镇较大。西南与荥经县交界的马耳山(羊子
2、岭),海拔2629.4米,为全区最高峰;青衣江与高腔河交汇处的江中小岛“龟渚”,海拔515.9米,为全区最低点;两地海拔高程相差2113.5米。境内山脉(山体),北部为邛睐山系西南部的余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主要山体有罗绳山、蒙顶山;中南部属峨眉山系北西部的延续,走向近于南北,主要山体有羊子岭、金船山、周公山等。3 .水文水系区共有一江六河(青衣江、陇西河、周公河、演江河、晏场河、严桥河、高腔河),境内河流均属青衣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将青衣江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岸的河流有陇西河和高腔河;南岸的河流有清江河、周公河、晏场河和严桥河;总长197.4公里,平均径流量580.511i7s.除严桥河、高
3、腔河坡降较缓外,其它河道比降大、水流急,加上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年水资源总量151亿立方米。第三节社会经济概况近年来,区全面稳妥推进“一三三六”(一心三极三组团六集群)发展战略,通过区域间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快推进区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导向明确,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产城空间开发格局。202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890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53%,居住的居民有汉、藏、彝、回、羌、满、苗、壮、布依、朝鲜、侗、土家、纳西、蒙、白,共15个民族。区历来以农业为主,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4、208.54亿元,在全市率先突破200亿元大关,一、二、三产占比15.1:27.2:57.7o1 .人口分布特征根据现场调研,区下辖8镇5街道,共93个行政村,26个城市社区,3个涉农社区。本次规划仅涉及8镇下辖的全部行政村83个、3个涉农社区以及5个街道办事处下辖的10个行政村,共计96个建制村(涉农社区),涉及人口约19.1万人。区各镇人口统计见下表。表1-1区各镇人口统计一览表乡镇行政村数量(个)集中聚居点数量(个)人口(人)上里镇93125564碧峰峡镇147223313多营镇64517530草坝镇204547013周公山镇124719868八步镇7628573望鱼镇74811523晏
5、场镇117621026西城街道办事处244210东城街道办事处253505大兴街道办事处243420河北街道办事处242480青江街道办事处233684合计964461917012 .农村聚居点分布特征区属于中低山地带,以山地为主,受地形限制,建设用地较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部分高半山居民都搬迁至河坝进行集中安置,形成了河道沿岸“集中+分散”居中的农村格局。城镇建设区沿青衣江两岸分布,农村聚居点沿陇西河、周公河等小流域以散点状蔓延且呈聚集状态,集中在高程780-1000米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区内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强度远远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根据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
6、项规划(20182030),按照15户以上为一个集中聚居点划分,全区共有集中聚居点410个。从规模来看,聚居点规模普遍较小,通常在200人以下,约305个,占全区聚居点的74%o从类型上来划分,则包含了新建新村以及集中聚居点,其中,新建新村38个,一般聚居点302个。第四节生态环境概况L水环境状况(1)水功能区划截至2025年底,区青衣江流域共有一级、二级水功能区各7个,水功能区名单及水质目标清单见下表。2025年,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区青衣江开发利用区中的4个二级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质监测,水质类别均达到考核要求;2025年,陇西河、演江河范围内的水功能区未开展水质监测。表12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7、清单一序号一级水功能区名称二级水功能区名称监测断面名称2025年月均水质现状2030年水质目标1青衣江开发利用区青衣江多营坪饮用、工业用水区青衣江大桥断面I11类II类2青衣江桐子林渔业、景观用水区青衣江徐家浩断面IIII类IIIII类3青衣江徐家浩工业、渔业用水区青衣江梯子岩断面IIII类III类4青衣江朱家坝过渡区青衣江龟都府断面II11I类11I类5陇西河上里保留区二仙桥/IIIII类6陇西河上里开发利用区陇西河上里景观娱乐用水区六家村上里出水断面/IIIII类7陇西河保留区碧峰峡污水处理厂断面、峡口村断面/IIIII类8陇西河开发利用区陇西河景观娱乐、工业用水区音乐广场/IIIII类9
8、演江河保留区八步污水处理厂断面、/IIIII类对岩镇卫生院断面IO演江河开发利用区演江河景观娱乐用水区红房子/IIIII类(2)河流水质2025年,区青衣江流域范围内共有7个监测断面,分别为龟都府断面(国控),葫芦坝电站断面(国控),水中坝断面(省控、河长制),周公河八角亭断面(市控、河长制),青衣江多营断面(市控),碧峰峡镇峡口村断面(河长制),八步镇上横村断面(河长制)。2025年,区7个监测断面的年均综合水质评价均达到或优于In类且无超标因子,水质达标率为100%。辖区内无劣V类水水质,无城市黑臭水体。(3)饮用水源区现有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青衣江黄泥岗饮用水水源地和九龙水库饮用水水源
9、地,九龙水库暂未开展监测)和29个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表3区饮用水源地统计表序号饮用水水源地名称序号饮用水水源地名称1青衣江黄泥岗饮用水水源地17江家沟饮用水水源地2骞家沟饮用水水源地18大兴龙溪水厂水源地3李家沟饮用水水源地19龙池沟饮用水水源地4游家沟供水站水源地20清水溪饮用水水源地5王家河饮用水水源地21倪沟饮用水水源地6郑家沟饮用水水源地22关山沟饮用水水源地7贾村沟饮用水水源地23洪椿沟佛全庵饮用水水源地8苍子沟饮用水水源地24周家沟饮用水水源地9箭杆林沟饮用水水源地25新场沟饮用水水源地10龙滩沟饮用水水源地26小鞍子沟饮用水水源地11溪沟饮用水水源地27莲花山沟饮用水水源地
10、12黄岩沟饮用水水源地28牛栏沟饮用水水源地13石梯子沟饮用水水源地29代家沟饮用水水源地14赵沟饮用水水源地30洪椿沟佛龙滩子饮用水水源地15杨山饮用水水源地31九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16大石板沟饮用水水源地2025年,青衣江黄泥岗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项目22项均达11类或优于II类标准,补充项目5项和优选特定项目33项均达标,单独评价指标粪大肠菌群数达到In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2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能达到In类标准,达标率为100%。第五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工作回顾L工作成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5年底,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69
11、970td,覆盖上里镇四家村等15个行政村;建成并投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4512td,覆盖草坝凤鸣村、碧峰峡镇碧峰峡村等19个村;通过户用厕所十三格式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模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覆盖碧峰峡镇后盐村等16个行政村。表4截至2025年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表序号乡镇所在地水理名东污处站彳设计情况运行情况设计出水标准设计处理规模(m3d)处理工艺排水去向服务范围运维单位1青江街道姚桥村污处厂市水理DB51/2311-201650000A20+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青衣江区中心城区天瑞水务2上里镇四家村上里污水处理站GB18918一级
12、A标1500预处理+MBBR+消毒陇西河上里场镇区水投公司3上里镇中里村里水理一中污处厂GB18918一级B标1000预处理+厌氧+生化+消毒陇西河中里村区水投公司4碧峰峡镇碧峰村碧峰峡镇碧峰村杨阿山A区GB18918一级B标2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5碧峰峡镇碧峰村碧峰峡镇碧峰村杨阿山B区DB51/26262019三级1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6碧峰峡镇碧峰村峰镇峰基门碧峡碧村地营GB18918一级B标4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7碧峰峡镇碧峰村碧峰峡镇碧峰村小西天GB18918一级B标3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8碧峰峡镇
13、碧峰村碧峰峡镇碧峰村2组聚居区GB18918一级B标5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9碧峰峡镇庙后村碧峰峡镇庙后GB18918一级B标6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村飞石庙聚居区10碧峰峡镇庙后村峰镇后木楼居碧峡庙村口聚匚GB18918一级B标30厌氧+接触氧化陇西河碧峰峡景区区水投公司11周公山镇余家村余家村污水处理站1GB18918一级B标50厌氧+接触氧化周公河余家村区水投公司12周公山镇余家村余家村污水处理站2GB18918一级B标60厌氧+接触氧化周公河余家村区水投公司13周公山镇余家村余家村污水处理站3GB18918一级B标180厌氧+接触氧化周公河余家村
14、区水投公司14多营镇坎坡村滇污处站川藏水理GB18918一级B标1000预处理+厌氧+生化+消毒演江河对岩村区水投公司15周公山镇李坝村坝水理占李污处立GB18918一级B标100格栅+调节池+厌氧+接触氧化+沉淀周公河李坝村区水投公司16周公山镇狮子村子污处站狮村水理GB18918一级B标5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狮子村区水投公司17周公山镇孔坪村坪水理一孔污处厂GB18918一级B标32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三镇区水投公司18周公山镇新荣村家污处厂王坝水理GB18918一级B标8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新荣村区水投公司19周公山镇新荣村门污处厂石子水理GB1891
15、8一级B标8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新荣村区水投公司20望鱼专鼠景春村景春(沙坪)污水处理站GB18918一级B标32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景春村区水投公司21望鱼专鼠望鱼村场水理占老污处立GB18918一级B标5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望鱼村区水投公司22望鱼镇罗坝村场水理占新污处立GB18918一级B标15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罗坝村区水投公司23望鱼镇顺河村河水理占顺污处立GB18918一级B标16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周公河顺河村区水投公司24望鱼镇回龙村龙水理占回污处立DB51/26262019三级9格栅+厌氧+人工湿地周公河回龙村区水投公司2
16、5望鱼专鼠陡滩村滩水理占陡污处立DB51/26262019三级9格栅+厌氧+人工湿地周公河陡滩村区水投公司26望鱼镇台村三台污水处理站DB51/26262019三级9格栅+厌氧+人工湿地周公河三台村区水投公司27草坝镇河冈村坝污处草镇水GB18918一级A标10000水酸酸解+CASS+纤维转盘过滤+紫外青衣江草坝镇区水投公司理厂线消毒工艺28大兴街道龙溪社区兴水理一大污处厂GB18918一级A标6000A2/0生物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深度处理青衣江大兴镇海天水务29草坝镇塘坝村坝水理占塘污处立GB18918一级A标30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高腔河塘坝村区水投公司30晏场镇严桥村桥水理占严污处
17、立GB18918一级A标500膜技术污水处理器严桥河严桥村雨发展31八步镇紫石村步水理占八污处立GB18918一级A标500膜技术污水处理器演江河紫石村雨发展32八步镇观化村化水理占观污处立GB18918一级A标500膜技术污水处理器演江河观化村雨发展33碧峰峡镇益村峰镇水理碧峡污处厂GB18918一级A标500膜技术污水处理器陇西河三益村雨发展34草坝镇双合村江水理占合污处立GB18918一级A标500膜技术污水处理器高腔河双合村雨发展35草坝镇龙船村鸣水理占凤污处立GB18918一级A标500膜技术污水处理器高腔河龙船村雨发展36草坝镇桂花村天香小区污水处理DB51/26262019三级1
18、5一体化污水处理A02+生物降解高腔河天香小区天府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站37草坝镇凤鸣村盼香小区污水处理站DB51/26262019一级30一体化污水处理A02+生物降解高腔河盼香小区天府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8上里镇共和村和水理占共污处立DB51/26262019一级40一体化污水处理A02+生物降解陇西河共和新村天府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图b2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现状图上里镇污水处理厂在线检测设备八步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废气处理设施观化污水处理站污泥干化废气处理设施八步镇污水处理厂在线检测设备创新运维管理新模式。现区属生活污水处理站交由区国资公司下属单位区水投公司统一运维管理,区水投聘请第三方机
19、构进行运维,切实保障了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区根据本地农村实际情况,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依据地形地貌进行治理。靠近城市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接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农村居民集中区域设置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不满足设置独立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通过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进行处理排放,2019年至2025年,区共投入资金1434万元,完成省市下达33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目标任务,全区共新、改建农村户厕3290户,成立18支农村厕所革命后期管护队伍,惠及农户11962户。减少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外排入环境水体,做到了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2.存
20、在问题治理难度日益加大,处理手段单一。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来源复杂多样,污染传输路径错综复杂,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等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潜力不断收窄,部分新型污染物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难度很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区河流水系发达,农村多数居民房屋沿河而建,河岸两侧地形复杂,部分未治理农户存在生活污水、畜禽废水直排入河现象。运行管理成本高。部分污水处理站由于建设年限较久,管网埋于地下,管道存在堵塞、破损等现象,维修成本增加。同时由于不同的处理工艺导致后续的管理成本增加,部分工艺需要换膜或耗电量高直接导致运行成本不断增长。表2-1规划范围一览表序号乡镇序号行政村1上里镇1四家村2
21、五家村3六家村4七家村5共和村6中里村7龙泉村8建新村9郑湾村2多宫镇10殷家村11大深村12五营村13对岩村14葫芦村15多营社区3望鱼镇16望鱼村17罗坝村18天河村19顺河村20三台村21四方村22沙坪村4周公山镇23新民村24李坝村25新荣村26蔡山村27狮子村28柳阳村29坪石村30余家村31咎村村32孔坪村33柏香村34八角村5八步镇35观化村36上横村37刘杨村38八步村39紫石村40李家村41枫木村6草坝镇42水口村43范山村44林口村45太坪村46香花村47新城村48塘坝村49九龙村50合江村51徐坪村52顶峰村53广华村54凤鸣村55和龙村56大元村57石碑田村58均田村5
22、9桂花村60草坝社区61津沙社区7晏场镇62宝田村63晏场村64三江村65新和村66许桥村67团结村68后经村69严桥村70大里村71三合村72福兴村8碧峰峡镇73桥楼村74福国村75永兴村76席草村77陇西村78七盘村79蒙泉村80碧峰村81黄龙村82后盐村83三益村84名扬村85柏树村86八家村9西城街道办事处87青元村88龙岗村10东城街道办事处89青江村90澄清村11大兴街道办事处91高宝村92大寨村12河北街道办事处93红星村94联坪村13青江街道办事处95张碗村96金鸡关村第三节规划期限规划年限:2026-2030年基准年:2025年第四节规划目标L规划总体目标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
23、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6-2030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八部门印发的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川环发202513号)和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雅市环发(2025)55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效率,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市生态环境局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市“十五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雅市环发202274号)要求,到2030年,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0%以上,治理类行政村生活污水基本上得到有效治理。完成现有
24、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建立持续稳定的农村生活污水建设运行管理机制。2 .规划阶段目标(1)以15户以上的集中聚居点为单位,围绕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总体目标,结合区实际情况,将“十五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进行分解。表2-2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分解表(20262030年)县(区)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2026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30年区60%70%74%77%80%注:来源于市“十五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调查评估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不正常运行及停运设施,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工作。2022年底前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25、办法,规范污水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其他治理类行政村于2030年底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以现有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为重点,统筹考虑地方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杜绝农村黑臭水体滋生。定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组织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经市级审核通过、区级公示无异议后销号,并报省级备案。到2023年,完成现有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若无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巩固成果,确保无新增。3 .规划原则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先导,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村庄规划、水功能区划、厕所革命和现有污水治理工程
26、等工作,以污水减量化处理、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从全局和整体上科学安排全区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阶段考虑近远期结合,根据现状,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着重研究近期实施的可行性,便于分期分步实施,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考虑现阶段城乡发展趋势、财政投入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合理确定污水治理任务目标。(2)效率优先,统筹兼顾综合评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其它衍生效益,按照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应进厂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处理设施利用率。对不能进厂处理的村庄,应进行就地自建生态
27、化污水治理设施。(3)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综合考虑村庄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污水产排状况、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确定工作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明确乡镇为责任主体,各行政村为业主单位,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资源和力量整合,形成合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农民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全方位地宣传和动
28、员社会各界、村集体、农民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突出重点、技术优化在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对满足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做到应收尽收。坚持以资源化利用优先,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环境敏感、人口集中和水环境问题突出的行政村设施建设,并采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技术。第三章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及技术第一节农村生活污水概况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已成为水体污染和人居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畅、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较低的局面一直存在。较之城镇,
29、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集聚程度不高,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卫生设施完善程度也相对偏低,导致农村生活排放的污水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水体。1.污水来源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黑水和灰水:灰水主要为厨房污水、洗涤废水等;黑水主要为冲厕排水。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日常活动独立,因此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分散、排放无规律、水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主要含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含有氮磷等无机盐类,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污水中还常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黑水大多经旱厕处理用作农用肥料。但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卫生厕所的使用、农民洗澡条件的改善,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村水污染问题
30、逐渐突出。上述污染物,一般以点源形式存在,通过加强管理方式可有效处理。对农村生活污染特征归纳如下:(1)来源的复杂性与典型性。(2)产生的稳定性及持续性。(3)迁移扩散的季节性与潜伏性。3 .水质恃点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呈现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的特点,但由于家庭生活污水中可生化有机物含量高,因此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农村生活污水中的黑水(包括粪尿及厕所冲洗水)和灰水(洗浴、洗衣和厨房产生的水)在水质、水量上均存在很大差异。灰水水量较大,一般占总水量的50%80%,但水中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较低,便于处理,且存在回用价值。黑水虽然量小,但是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氨氮)、病原菌(粪大肠杆菌)含
31、量高,处理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较大。4 .水量特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用水量相对较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5 .排水体制特点部分集中安置的居民,生活污水未采取雨污分流式收集,居民聚居点沿河道分布,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在河流沿岸分布大大小小的污水管,直接排入河道或排入河岸坡地最终缓流进入河流;分散居住的居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居民生产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放至自有化粪池或附
32、近水体,甚至雨水沟渠中,在雨天随着雨水积累形成漫流情况或冲刷,致使雨污合流进入地表水体中,形成对地表水水质的污染。第二节治理原则根据区的区域定位、地形地貌、地质地势、土壤植被、受纳水体、村庄布局、住宅分布等具体情况,对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如下原则:L优化厂网布局在做好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合理布局。一般应以15户以上的集中聚居点为单位设站(点)。对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或收集干管较近的集中聚居点,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对较为集中的多个集中聚居点,应适度集中处理。6 .强化污水收集排水体制应遵循“应收尽收”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选用分流制或合流制。
33、污水收集系统应遵循按永久性设施进行建设的原则确定规划建设标准。污水收集管网布局应和相关规划有机衔接。7 .科学确定规模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质变化的同时,兼顾畜禽养殖、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产生的污水水量和水质变化,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8 .优选适用处理工艺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间歇式集中性排放、冲击负荷变化大、污染物浓度差异大等特点,遵循“效果稳定、出水达标、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积极采用“形式一体化、运维智能化、功能模块化”且能够实行远程监控的处理工艺及设备。9 .注重再生利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农业灌溉
34、等领域的再生水利用量。加快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将污泥衍生产品用于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生态修复等项目。第三节治理模式根据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并对区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应用经验情况总结,结合当前区各农村地区的地理区位、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土壤植被、污水产排现状、受纳水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情况,确定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区农村存在就地集聚和分散并存的格局。城郊及重点乡镇周边农村相对较为集中,居住密度较大,山区及半山区农村村庄较为分散,人口居住相对也比较分散,自然村数量多,单个自然村人口数量少。农村生活污水在水质、水量和排水方式上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结合区现有
3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也考虑了不同区域农村经济基础、所处地理位置和农民管理水平现状,规划拟推荐纳管治理模式、集中治理模式、分散治理模式三种处理模式。L纳管治理模式主要针对距离城镇污水处理厂、乡镇场镇污水处理站或收集干管较近且未在乡镇规划范围内的集中聚居点。将处理村内所有符合纳管条件的农户所排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场镇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集中式处理。此模式的优点是具有治污彻底、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纳管后污水交由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并处理,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但该模式对施工条件、与市政污水管网距离等要求较高
36、2 .集中治理模式(15户以上)通过建设村域管网收集系统,将整个村域或集中区域内的农户所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该模式具有施工简便、易于维护、便于管理等特点。但由于村落相对比较分散,农村用地又往往比较紧缺,在管网铺设、终端处理设施选址上相对比较困难。3 .分散治理(15户以下,厌氧处理+人工湿地)针对无法进行污水集中处理的自然村落或不适宜建设管网收集的农户,采用微型污水处理设备或生态处理形式进行单独处理的模式。将农户产生的污水通过接户管道引至农户周边的可利用闲置土地就近处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具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并配备相应的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37、同时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后续污水处置。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组成。此外,人工湿地对改善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的优点: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的不足:污染负荷低,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第四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1.处理规模500m3d以上(含500m3d)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26
38、2019)。设计处理规模50(Wd(含)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o根据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结合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要求和保护目标,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表3-1GB18918-2002常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参照浓度(日均值)单位:mg/L序号基本控制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化学需氧量(CODCR)60801002悬浮物(SS)2030403总氮(以N计)204氨氮(以N计)8(15)a15255总磷(以P计)1.5346动植物油b35107pH6-9注:括号外
39、的数值为水温12。C的控制指标,括号内的数值为水温W12。C的控制指标。动植物油指标仅针对含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村旅游项目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执行。2.处理规模500m3d以下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26-2019),设计处理规模500m3d以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体要求如下:(1)新(改、扩)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本标准;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宽于标准要求的,自本标准实施六个月起执行本标准;(2)根据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直接排入的水域功能类别和设计处理规模,将农村生活污水
40、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划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设计处理规模20m3d(含)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应下表所列标准上调一级(最高不得超过一级标准);表3-2DB51/2626-2019排放标准分级表设计规模出水直接排入的水域功能类别II、III类水域IV、V类水域其他功能未明确水域100m3/d-500m3/d(不含)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二级标准20m3d-100m3d(不含)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20m3d(含)三级标准注:岷江、沱江流域重点控制区域内设计处理规模20m7d(含)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以上标准分级上调一级(最高不得超过一级标准)(3)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的
41、水污染物,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下表规定执行。表3-3DB51/2626-2019常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参照浓度(日均值)单位:mg/L序号基本控制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化学需氧量(CODCR)60801002悬浮物(SS)2030403总氮(以N计)204氨氮(以N计)8(15)a15255总磷(以P计)1.5346动植物油b35107pH6-9注:括号外的数值为水温12。C的控制指标,括号内的数值为水温W12。C的控制指标。动植物油指标仅针对含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村旅游项目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执行。3.其他要求(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选择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42、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优先选用生态处理技术。(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鼓励优先资源化再生利用。(3)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村旅游项目的生活污水应做预处理,达到GB/T31962的要求,并符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水质与水量要求后方可纳入处理。(4)对靠近城镇且满足城镇污水管网接入要求的农村地区,应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执行GB/T31962。(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产生的污泥应定期清掏,并合理规范处置,处置时遵循资源化利用优先的原则。4.污水资源化利用途径(1)农田灌溉污水农田灌溉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独立处理设施出水作为农田作物(蔬菜、瓜果、水稻等)提供水量补给的水源,可有效改善土壤墙情,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此途径的用水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6)相关要求。另一层面,化粪池黑水作为农业肥用,含氮、磷、钾、锌、镁等多种植物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