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医案记录(胁肋区疼痛)患者姓名:*性别:女年龄:54岁出生日期:1967.05.26就诊日期:2021-02-20初诊、复诊发病节气:雨水主诉:右侧胁肋区疼痛20天。现病史:患者20天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出现胁肋区疼痛,平时隐隐作痛,时有加重呈绞痛。饮食差,二便调。3天前做B超: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泥沙样)。外科就诊不建议手术治疗,并来我科就诊,要求中药治疗。全身乏力,纳差,睡眠差。既往史:既往体健。过敏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形体偏胖,双肺呼吸音粗,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舌质红,苔薄黄,脉滑。辅助检查:
2、B超: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医诊断:胁痛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西医诊断:1.慢性胆囊炎2.胆囊结石治法:疏肝利胆排石,兼清热化湿。处方:茵陈四金排石汤加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白芍20当归10川n*0香附10茯苓20茵陈30大黄10桅子10金钱草20海金沙20鸡内金30郁金15枳壳15双花20连翘10元胡12川楝子10威灵仙15姜黄15党参20炒麦芽157付每付水煎40OnII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右侧胁肋区疼痛明显减轻,阵发性绞痛症状消失,精神体力明显好转,饮食可,二便调,舌苔脉象同前。原方继服14剂。心得体会:孙老师认为本病之发生主要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胆盐增多和胆汁酸降
3、低有关。本病隶属于祖国医学“胁痛”的范畴,主要是与湿热之邪蕴结有关,故方中首选了茵陈蒿汤(茵陈、桅子、大黄)清热祛湿,利胆退黄;金前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清肝利胆,祛瘀止疼,溶石排石;片姜黄、威灵仙破血行气,利胆排石,通络止疼;柴胡、生白芍疏肝解郁,和胃醒脾;蒲公英清热解毒。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通络止疼之功效。用本方治疗胆石症,不但能有效的治疗胆结石,更能较好的缓解因胆石症及胆囊炎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据临床观察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该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治疗作用。(1)增加胆汁分泌,加强胆囊收缩,有利于结石的排出。研究证明茵陈、大黄、桅子(茵陈蒿汤),具有利胆和促进肝细胞增生
4、的作用。国外也有人对本方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茵陈、桅子、大黄三药分开单味投药时没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只有按原方把三味药配合起来,才能见到胆汁大量增加,并且是量与质的排泄量同时增多。又研究证明金钱草、片姜黄、柴胡、蒲公英、威灵仙均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排除。(2)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胆汁的排泄及结石的排出。金钱草、香附、茵陈、大黄、威灵仙均能使胆道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的排泄及结石的排除,尤其是金钱草作用尤为明显,药理研究证明,本品煎剂有利胆作用,可能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奥狄氏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的排出,有于利胆作用,可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于排出,胆
5、管阻塞和疼痛减轻,黄胆消退。(3)利胆溶石。郁金、姜黄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具有利胆退黄作用,其姜黄素有较好的溶石作用。可通过溶石使较大的结石逐渐变小,使之易于排出。(4)抗炎镇痛。在诸多的结石病人中,有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严重影响着胆囊的收缩,进而影响胆汁的排泄及结石的排出,方中茵陈、金钱草、郁金、威灵仙、蒲公英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抑菌及止疼作用,尤其是威灵仙能抗菌、镇痛、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和炎症的吸收好转,尚可缓解胆囊强力蠕动排石所引起的胆囊疼痛。总之,茵陈四金汤在治疗胆石症的过程中,是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环节、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达到了标本兼治之目的。签名:*2021年02月20日指导老师评语:通过此初倒的分析总结,对运用菌陈四金汤合染阴硫的散加成的疗胆囊兑胆结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在的方过程中是通过多层的多方位多环节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达到标本道治之目的,有了更多的体会和领悟,今后多在合我上应用。签名:2022年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