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检科医院感染管理一、组织管理1、应成立体检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负责体检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2、管理小组应由体检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生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机构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3、管理小组应制定健康体检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4、管理小组完善体检科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1)体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体检科医院感染培训制度:3)消毒灭菌制度;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5)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6)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7)医疗
2、废物处置管理制度:8)健康体检传染病报告制度。5、管理小组应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受检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6、管理小组应接受健康体质量控制中心及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二、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符合如下要求:1)医务人员应根据岗位特点,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符合WS/T313的要求,隔离工作应符合WS/T311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符合WS/T367的要求;2)工勤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
3、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2、受检者及陪同人员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体检前应按要求进行预约,如实填写问卷,如在感染性疾病发病期,应在治愈后进行健康体检:2)体检中应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按要求做好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如咳嗽礼仪)和垃圾分类等;3)如遇传染病事件,应配合健康体检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严格执行防控措施。三、场所管理1、建筑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1)健康体检机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DB34/T4016的要求;2)应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的基本要求;3)应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定,以及消防、安保、应急疏散等功能要求;4)应设置侯检区、检查区、
4、就餐区、医疗废物暂存间等;5)新建或改建的健康体检机构应设置隔离间。2、设备设施管理应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包括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等。四、培训与考核1、培训计划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考核2、培训内容2.1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如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2.2 检查项目操作规范,如静脉采血操作规范、口腔科检查操作规范、妇科检查操作规范、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等。2.3 训要求3.1 新员工应参加岗前培训,培
5、训合格后方可上岗。3.2 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季度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3.3 如遇传染病事件,在岗人员(含工勤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五、监测与报告1、监测内容与频率1.l应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每月至少一次。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法应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执行。1.2 应根据医疗机构采用的消毒方法,按照WS/T367要求开展效果监测。1.3 应对使用中含氯消毒剂、75%酒精、碘伏等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1.4 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时,应按照WS/T367的要求,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1.5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
6、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按照GB15982的要求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2、体检科相关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体检科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症候群相似的人员相关感染病例时,应参照WS/T524的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上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3、体检科相关感染病例报告3.1 发现健康体检人群相关感染病例应遵照本机构病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3.2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感染症状,应遵照本机构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3.3 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WS/T24的要求及时报告健康体检人群相关感染暴发和疑似暴发病例
7、六、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1、消毒灭菌1.1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到消毒水平。1.2 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用物品和器械应集中供应,根据物品的性能、危险程度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并符合如下要求:1)重复使用的口镜、鼻镜、压舌板等采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一人一用;2)挡眼板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一人一用:3)血压计袖带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不少于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4)超声探头应采用专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1.3 无菌物品和非无
8、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固定位置,存放符合要求。1.4 医疗物品表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污染后,再清洁和消毒。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2.1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包装有破损、不洁、过期等不得使用。2.2 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健康体检机构不得使用包装破损、过期、霉变的产品。2.3 用于穿刺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当采用一次性耗材。2.4 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2.5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3、安全注射3.1 注射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注射装置,保证“一人一针一带一巾”
9、3.2 对患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受检者实施注射时宜使用安全注射装置。3.3 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应及时放入符合规范的锐器盒内。4、手卫生4.1 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剂。4.2 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室如采血处、妇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4.3 手卫生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应符合WS/T313的要求。4.4 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洗手方法,保障洗手和手消毒的效果。5、职业防护5.1 医务人员应按照GBZ/T213的要求做好职业防护。5.2 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
10、的基本措施,根据岗位需要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5.3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告。6、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6.1 空气净化措施应符合WS/T368的要求6.2 普通诊室应首选开窗通风,发生呼吸道传染疾病时应采用空气消毒。6.3 工作区域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人员在清洁、消毒前,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持工作区域的环境卫生,至少每日清洁或消毒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和消毒。6.4 应遵循WS/T512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环境及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6.5 疗废物处置7.1 体检科应设立废物暂存间,暂存医疗废弃物。7.2 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密闭运送,做好交接记录,相关记录保存3年。7.3 医疗废物暂存间应设醒目标识,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禁止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7.4 感染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损伤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锐器盒内7.5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