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茶艺第一道.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497025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茶艺第一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儒学茶艺第一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儒学茶艺第一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儒学茶艺第一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儒学茶艺第一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儒学茶艺第一道:开春迎客,意为欢迎大家光临本茶室品茶和友好交流。峨眉派儒学茶艺是由晋元帝时期的儒家茶艺改编而成,儒家茶艺源起西蜀武阳(今四川彭山),到唐代后期又改名为雅士工艺,见五代时期张正的蜀水记。到了宋朝盛世年间,儒家茶艺已发展成为巴蜀地区与佛家和道家茶道三分天下的格局,且被文人称颂为茶艺的文派。儒家茶艺是道、佛以及日本茶道和工夫茶道的先祖,据前明书院静尘大师所著问茶品佛中所述,唐巴蜀地内联外引,得文武工艺,夏年同月入闽教法,后日东渡,教法无茶,久无种植,沿僧引,茶广。”峨眉派儒学茶艺共有十六道技法,每一道技法都有其深厚的内涵,通常是文人雅士们为之爱慕的茶性世界,历代有关茶的诗词歌赋太多,

2、但几乎都出自这一儒学茶事领域。以下便是峨眉派儒学茶艺的全部技法和艺名,我现在为大家一一介绍。第二道:三峰酿泉,我国儒家学者长期以山水为泡茶最好,这道程序也就在此体现。第三道:圣贤入境,茶是助学之物,更是文人所称的圣贤之物。第四道:涤静尘埃,清洗所有茶具,表示对天下文人和在座各位的尊重。第五道:礼露佳茗,儒家讲求以礼为上,我们所品之茶,也要礼先见客。第六道:扶送春芽,好茶是历代儒家学者笔写下的佳人,所以采用扶送二字。第七道:沸水和音,意为开水和茶具在一定的空间感中,是有语方交流的。第八道:水落石出,石为儒家记叙最重要大事的笔称,意为开水入茶碗后的事态。第九道:三才合一,茶碗讲究三才,三才也是儒家

3、最看重为人作风。第十道:心静自然,无论是道儒佛哪一家,都在追求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一静。第十一道:呈献闻香,我现在向大客呈上茶水,请大家先闻茶香。第十二道:一品识天,品茶不忘记天,天是赋予所有生灵的主宰。第十三道:二品识土,同样,品茶时要对大地表示感谢,地是我们共同的立锥之本。第十四道:三品识茶,茶为我们大家带来了共同的爱好,我们应该认识并了解它。第十五道:四品识人,通过品茶,我们在座的各位能相互认识、了解,这是好事。第十六道:茶礼十一记。第一记:杯盖口向外,这样表示茶水足。第二记:杯盖口向内,这样表示请勿打扰。第三记:杯盖靠于杯托上,这样表示我暂时离开,别收茶杯。第四记:杯盖产插于杯和杯托间,

4、这样表示需要茶水。第五记:杯盖叩击杯身三次,这样表示谢意。第六记:杯盖面向前方,这样表示需要纸和笔0第七记:品茶时不得盖、杯、托分开,没盖不尊敬天,没托不敬重地。第八记:不得手把一单杯,这样表示唯我独尊,是对他人的不礼貌。第九记:杯盖绕杯身转一圈,这样表示茶水好,请收小费第十记:杯盖倒放于杯中,这样表示茶水不好,请换茶。第十记:杯盖平放于茶桌上,这样表示我要走了。峨眉派儒学茶艺不同于道家和佛家的茶道思想,其主要方向是自由、随和等没有专门的律条作为标准,完全以儒家学术特征形式设立。思想境界是表现一种入世的品茶方法,属于积极向上的思想。礼是我国儒学的核心思想,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礼已成为全社会人共同的准则,所以儒学茶艺以礼为重,却不直接刻意去打造这一共性,而是随着礼的特征向大提供一个自然守礼的环境体系。因此,峨眉派儒学茶艺的具体特点为:开放、和谐、中庸和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